避寇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程畹,江蘇儀征縣人,是一個蒙館塾師、這部資料,記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丙辰六年克儀征和戊午八年攻破江北大營時逃避事。
有些地方,可備稽考,如記癸好三年十一月,太平軍從揚州、儀征撤退後事說:“賊既退,亂民冒賊者焚掠尤甚,予家毀。
凡數百年祖宗贻留之物,及一花、一本、一書、一畫平時所愛玩者,靡不灰燼。
惟大門竈未動。
予有句雲‘賊已去時民盡盜,城方複後我無家’,傷已!”可與《鹹同廣陵吏稿》記揚州繁華系太平軍撤退後,毀滅于清軍的焚掠互證。
嗚呼!餘生晚矣,生十二年而值夷亂,幼無所知,惟耳林文忠公之名,倚為萬裡長城,直督某首創撫議,林遂得罪去。
夷乃大肆,沿海邊江州縣罔不糜爛。
入蘇之役,歲在壬寅,江督為牛鑒,六月夷船入圌山關,鎮江破,儀征濱江,當揚鎮之沖詟焉。
十二日警甚,家君攜予夜走妙山,同行者黃丈忘其名、李丈養初,徹夜微行,惟見江心火光及四野守望而已、十三日黎明至趙氏莊,轉徙至王氏莊。
薄暮,家大母、家母、适餘氏姑、姊若妹肩輿至。
村居兩旬,和約成,夷船退,而餘亦反故宅,鄰裡交慶,重睹升平,豈知為亂之初生哉。
林文忠之督廣也,廣人用命,既以譴去,勇散為盜,且狃兵事,黠者如洪秀全、楊秀清輩,假天主教萌芽其間,曆有年所。
成皇帝之季年,錢尉石官儀征,即言廣西變為萑苻,大吏鄭祖琛佞佛縱盜,久蘊必亂,邑人聞之,亦不措意。
辛亥科場,洪逆已著,江甯群見僞示,不知從來。
時江督陸建瀛,方以改鹽河漕舊章為急,暴戾恣睢,罔恤民隐,兩江兩湖失業者數百萬人。
顯皇帝見粵匪之熾,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剿賊,文武參佐半起廢僚。
林久病家居,聞命立起,馳至浔州。
賊群計曰:“林大人不可與戰,至即降耳。
”林倏病故,中外失望,蓋已知生民之劫方大盛而不可挽矣。
壬子賊勢大熾,由廣西入湖南,欽差賽尚阿不能禦,遂圍長沙,突嶽州,破武昌,走漢陽,失業之民,起而和之,賊勢愈大。
向使鹽不改章,民安生業,兩湖諸商,必能不吝重赀,募勇以禦寇也。
一旦借寇兵,赍盜糧,是誰之咎哉。
陸建瀛聞賊且東下,奏請派兵迎剿,以寬己責,顯皇帝洞其奸,即命陸建瀛迎剿。
斯時也,儀邑大震,街談巷議,惟寇之雲。
勝朝紀亂各書,雜陳于市,目妓為長頭發,目惡子曰天王。
而鄉間松林紅頭蟲齧葉幾盡,地生毛,天雨人面豆,日薄無光,好事者侈言之,欣欣得意,一似人危而己獨安也者。
癸醜正月,陸建瀛棄軍于九江,一晝夜逃回江甯。
賊旋踵至,圍攻十日。
二月初十日城陷,将軍忠勇公祥厚,上元令劉武烈公同纓死最烈,陸不知所終。
儀人聞變,富室争徙。
予館厲惕齋丈家,學生出走,束手歸來,生計茫然,寇不來而已坐困矣。
省城甫破,向忠武公榮率張忠武公國梁諸軍來援,上流郡縣悉複。
議者謂再堅守數日,前有堅城,後有重兵,賊進退維谷,當可殄滅,東南大禍,或不至是。
賊踞江甯,分犯揚鎮。
揚民某建議,效前此款夷以款賊,安堵如故。
十九日賊入揚州,背約大掠。
二十日入儀征,其頭目黃先生名得勝,楚人陷賊者,年甫冠,恺悌多知,按行邑中,禁止焚掠,不率者殺無赦,邑人德之。
自予之解館歸也,即為死計,不能走,且不知走,走填溝壑,飽盜賊,死無名,不如死義。
時大父母已沒,父母及姑五六十老人,姊若妹長成未嫁,妻徐氏歸予家未合卺,日縱酒讀書,慷慨引義,幾不知生何樂,死何悲。
寇至之日,自分引決,缳已結矣,劉月樵舅氏代贳屋,紹先外兄拉同走,舊仆黃慶助束裝,倉皇從之。
家口自北門出,寇已自南門入,間不容發,時尚未知黃先生何如人也。
出城三裡至孔家營,草屋二間,聊避風雨,衣物一無所攜,恐誨盜也。
初強暴四出,令以站枷斃之,及是時稍靖,而鄉勇潰遁者,恃黃先生嚴馭其下,刃傷一人,群賊因謀報複,邑人大恐,黃解之乃定。
黃故思反正,時琦文勤公已圍揚州,密招之,黃請殺賊自效,事洩見殺,邑人失助愈恐。
三月初八日夜半,挈眷走十二裡岔之張莊,始悉厲丈移居劉廣營,焦在高家,相去五裡,往候因留館焉。
少長庭帏,驟離膝下,如嬰失乳,殆難為情。
已而聞張忠武捷江甯,溫壯勇捷六合,毛三元捷揚州,時複大喜。
儀征亦奉旨分馬步兩軍防守,馬軍西安副都統長春統之,步軍固原參将張某統之,分駐北門外。
初
有些地方,可備稽考,如記癸好三年十一月,太平軍從揚州、儀征撤退後事說:“賊既退,亂民冒賊者焚掠尤甚,予家毀。
凡數百年祖宗贻留之物,及一花、一本、一書、一畫平時所愛玩者,靡不灰燼。
惟大門竈未動。
予有句雲‘賊已去時民盡盜,城方複後我無家’,傷已!”可與《鹹同廣陵吏稿》記揚州繁華系太平軍撤退後,毀滅于清軍的焚掠互證。
嗚呼!餘生晚矣,生十二年而值夷亂,幼無所知,惟耳林文忠公之名,倚為萬裡長城,直督某首創撫議,林遂得罪去。
夷乃大肆,沿海邊江州縣罔不糜爛。
入蘇之役,歲在壬寅,江督為牛鑒,六月夷船入圌山關,鎮江破,儀征濱江,當揚鎮之沖詟焉。
十二日警甚,家君攜予夜走妙山,同行者黃丈忘其名、李丈養初,徹夜微行,惟見江心火光及四野守望而已、十三日黎明至趙氏莊,轉徙至王氏莊。
薄暮,家大母、家母、适餘氏姑、姊若妹肩輿至。
村居兩旬,和約成,夷船退,而餘亦反故宅,鄰裡交慶,重睹升平,豈知為亂之初生哉。
林文忠之督廣也,廣人用命,既以譴去,勇散為盜,且狃兵事,黠者如洪秀全、楊秀清輩,假天主教萌芽其間,曆有年所。
成皇帝之季年,錢尉石官儀征,即言廣西變為萑苻,大吏鄭祖琛佞佛縱盜,久蘊必亂,邑人聞之,亦不措意。
辛亥科場,洪逆已著,江甯群見僞示,不知從來。
時江督陸建瀛,方以改鹽河漕舊章為急,暴戾恣睢,罔恤民隐,兩江兩湖失業者數百萬人。
顯皇帝見粵匪之熾,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剿賊,文武參佐半起廢僚。
林久病家居,聞命立起,馳至浔州。
賊群計曰:“林大人不可與戰,至即降耳。
”林倏病故,中外失望,蓋已知生民之劫方大盛而不可挽矣。
壬子賊勢大熾,由廣西入湖南,欽差賽尚阿不能禦,遂圍長沙,突嶽州,破武昌,走漢陽,失業之民,起而和之,賊勢愈大。
向使鹽不改章,民安生業,兩湖諸商,必能不吝重赀,募勇以禦寇也。
一旦借寇兵,赍盜糧,是誰之咎哉。
陸建瀛聞賊且東下,奏請派兵迎剿,以寬己責,顯皇帝洞其奸,即命陸建瀛迎剿。
斯時也,儀邑大震,街談巷議,惟寇之雲。
勝朝紀亂各書,雜陳于市,目妓為長頭發,目惡子曰天王。
而鄉間松林紅頭蟲齧葉幾盡,地生毛,天雨人面豆,日薄無光,好事者侈言之,欣欣得意,一似人危而己獨安也者。
癸醜正月,陸建瀛棄軍于九江,一晝夜逃回江甯。
賊旋踵至,圍攻十日。
二月初十日城陷,将軍忠勇公祥厚,上元令劉武烈公同纓死最烈,陸不知所終。
儀人聞變,富室争徙。
予館厲惕齋丈家,學生出走,束手歸來,生計茫然,寇不來而已坐困矣。
省城甫破,向忠武公榮率張忠武公國梁諸軍來援,上流郡縣悉複。
議者謂再堅守數日,前有堅城,後有重兵,賊進退維谷,當可殄滅,東南大禍,或不至是。
賊踞江甯,分犯揚鎮。
揚民某建議,效前此款夷以款賊,安堵如故。
十九日賊入揚州,背約大掠。
二十日入儀征,其頭目黃先生名得勝,楚人陷賊者,年甫冠,恺悌多知,按行邑中,禁止焚掠,不率者殺無赦,邑人德之。
自予之解館歸也,即為死計,不能走,且不知走,走填溝壑,飽盜賊,死無名,不如死義。
時大父母已沒,父母及姑五六十老人,姊若妹長成未嫁,妻徐氏歸予家未合卺,日縱酒讀書,慷慨引義,幾不知生何樂,死何悲。
寇至之日,自分引決,缳已結矣,劉月樵舅氏代贳屋,紹先外兄拉同走,舊仆黃慶助束裝,倉皇從之。
家口自北門出,寇已自南門入,間不容發,時尚未知黃先生何如人也。
出城三裡至孔家營,草屋二間,聊避風雨,衣物一無所攜,恐誨盜也。
初強暴四出,令以站枷斃之,及是時稍靖,而鄉勇潰遁者,恃黃先生嚴馭其下,刃傷一人,群賊因謀報複,邑人大恐,黃解之乃定。
黃故思反正,時琦文勤公已圍揚州,密招之,黃請殺賊自效,事洩見殺,邑人失助愈恐。
三月初八日夜半,挈眷走十二裡岔之張莊,始悉厲丈移居劉廣營,焦在高家,相去五裡,往候因留館焉。
少長庭帏,驟離膝下,如嬰失乳,殆難為情。
已而聞張忠武捷江甯,溫壯勇捷六合,毛三元捷揚州,時複大喜。
儀征亦奉旨分馬步兩軍防守,馬軍西安副都統長春統之,步軍固原參将張某統之,分駐北門外。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