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恨、嘲諷的帶喉音的聲調開始讨好式的談心。
但是——一今天我還在為此感激他—一老人沉默着,避免看我。
終于,他走到放着我的課本的搖搖晃晃的書架那兒,翻開那些書—一他看了第一眼就已經确定,這些書大部分都沒有碰過。
“你的課堂筆記,”這個命令是他的第一句話。
我哆哆嚷嘻地把本子遞給他,還記得那些速寫的記錄隻有僅僅一堂課的内容。
他極快地翻閱了兩頁,不帶一絲激動的迹象,把本子放到了桌子上。
然後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嚴肅地。
不帶任何責備地看着我,問道:“現在,你對這一切怎麼想?該怎麼辦?” 這個平靜的問題将我擊倒在地,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他要是罵我,我就可以驕橫地大發雷霆,他要是語重心長地告誡我,我就可以嘲諷他。
但這個實實在在的問題使我的頑固繳了械:這個嚴肅的問題要求嚴肅對待,它無奈的平靜要求我尊重它,心甘情願地解決它。
我當時回答了什麼,現在我幾乎不敢回想,還有緊接着的整個的談話,我今天仍不願寫下來: 有一種突然的震動,一種人心的狂瀾,重述可能聽起來會有些感傷,某些話無比真實,是一些隻能在私下交談的話,是從不期而來的感情騷動中沖出來的。
這是我那時和父親進行的唯—一次真正的談話,我毫不猶豫地甘受屈辱,把所有的決定權都交在他的手上,而他隻是向我建議,離開柏林,下個學期到一個小的大學學習,他确信,他用近乎安慰的口吻說道,我會從現在起盡力把失去的東西彌補回來。
他的信賴使我震撼,在這一瞬間,我感到我年輕時對這個拘泥于冰冷的形式的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麼不公正。
為了不讓熱淚奪眶而出,我不得不緊咬着嘴唇。
他也一定有着同樣的感受,因為他突然向我伸出手,顫抖着握了一下我的手,匆匆地走了出去。
我不敢跟着他,不安而又迷們地呆立在那裡,用手絹拭掉嘴唇上的血: 為了戰勝我的感情,我把牙深深地咬進了嘴唇裡。
這是我這個十九歲的人所受的第一次震動—一它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我在三個月中用幼稚的男子漢風度、大學生派頭和自負搭起來的紙牌房子摧毀。
我的意志受到了挑戰,我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可以放棄所有低級的享受,我急不可耐地想在思想領域嘗試一下曾被浪費的力量,于是産生了對嚴肅、清醒、馴服和嚴格的貪婪欲望,這段時間我像個苦行僧一樣投身到學習之中,當然對科學之中等待我的迷醉還一無所知,更沒想到,在更高級的精神世界中也給狂熱的人準備好了艱難和險阻。
我在父親的同意下,為第二個學期選擇了一個位于德國中部的外省小城。
它在學術上遠播的聲望和大學周圍七零八落的房子極不協調。
我把行李先放在車站上,然後沒費什麼周折就從那兒一路打聽到了學校,在這座古老的、寬敞的建築裡我馬上感覺到,在這兒,一個小團體結合在一起不知要比在柏林那個“鴿棚”裡快多少倍。
不到兩個鐘頭我就辦好了注冊手續,拜訪了大部分教授,隻有我的教授——英語語文學的老師我還不能馬上見到他,但人們指點我說,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左右的讨論課上見到他。
我被急不可耐的心情驅使着,一個小時也不願浪費,像從前逃避科學一樣,同樣熱情地向科學進軍,我匆匆地繞着這個比柏林更麻醉沉睡的小城走了一圈以後,四點鐘準時到了指定地點。
校役給我指了教室的門。
我敲了敲,仿佛聽到裡面有聲音答應,我就走了進去。
但我聽錯了。
沒人讓我進去,我聽到的模糊的聲音,隻是教授為有力地表達提高了的聲音。
大約二十多個學生緊緊地圍着他站成一圈,他顯然正在做即興的講演。
由于誤所沒被允許就進來了,我感到不好意思,想要輕輕地退出去,但又怕反而因此引人注意,因為直到現在還沒有那個聽衆發覺我。
我于是站在門邊,不由自主地被迫聽了起來。
這個講演顯然是由~個課堂讨論或一個辯論自發形成的,至少老師和他的學生們松散的、完全偶然的位置就表明了這一點:他并不是遠遠地坐在椅子上講授,而是把腿無拘無束地斜跨在一張桌子上,年輕人圍繞着他,姿勢都很随便,隻是興味盎然的傾聽才把這本來漫不經心的組合固定成雕塑似的狀态。
可以看出,他們一定是正站在一起談着,這時老師突然坐在桌子上,從較高的位置像用套索一樣用話語
但是——一今天我還在為此感激他—一老人沉默着,避免看我。
終于,他走到放着我的課本的搖搖晃晃的書架那兒,翻開那些書—一他看了第一眼就已經确定,這些書大部分都沒有碰過。
“你的課堂筆記,”這個命令是他的第一句話。
我哆哆嚷嘻地把本子遞給他,還記得那些速寫的記錄隻有僅僅一堂課的内容。
他極快地翻閱了兩頁,不帶一絲激動的迹象,把本子放到了桌子上。
然後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嚴肅地。
不帶任何責備地看着我,問道:“現在,你對這一切怎麼想?該怎麼辦?” 這個平靜的問題将我擊倒在地,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他要是罵我,我就可以驕橫地大發雷霆,他要是語重心長地告誡我,我就可以嘲諷他。
但這個實實在在的問題使我的頑固繳了械:這個嚴肅的問題要求嚴肅對待,它無奈的平靜要求我尊重它,心甘情願地解決它。
我當時回答了什麼,現在我幾乎不敢回想,還有緊接着的整個的談話,我今天仍不願寫下來: 有一種突然的震動,一種人心的狂瀾,重述可能聽起來會有些感傷,某些話無比真實,是一些隻能在私下交談的話,是從不期而來的感情騷動中沖出來的。
這是我那時和父親進行的唯—一次真正的談話,我毫不猶豫地甘受屈辱,把所有的決定權都交在他的手上,而他隻是向我建議,離開柏林,下個學期到一個小的大學學習,他确信,他用近乎安慰的口吻說道,我會從現在起盡力把失去的東西彌補回來。
他的信賴使我震撼,在這一瞬間,我感到我年輕時對這個拘泥于冰冷的形式的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麼不公正。
為了不讓熱淚奪眶而出,我不得不緊咬着嘴唇。
他也一定有着同樣的感受,因為他突然向我伸出手,顫抖着握了一下我的手,匆匆地走了出去。
我不敢跟着他,不安而又迷們地呆立在那裡,用手絹拭掉嘴唇上的血: 為了戰勝我的感情,我把牙深深地咬進了嘴唇裡。
這是我這個十九歲的人所受的第一次震動—一它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我在三個月中用幼稚的男子漢風度、大學生派頭和自負搭起來的紙牌房子摧毀。
我的意志受到了挑戰,我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可以放棄所有低級的享受,我急不可耐地想在思想領域嘗試一下曾被浪費的力量,于是産生了對嚴肅、清醒、馴服和嚴格的貪婪欲望,這段時間我像個苦行僧一樣投身到學習之中,當然對科學之中等待我的迷醉還一無所知,更沒想到,在更高級的精神世界中也給狂熱的人準備好了艱難和險阻。
我在父親的同意下,為第二個學期選擇了一個位于德國中部的外省小城。
它在學術上遠播的聲望和大學周圍七零八落的房子極不協調。
我把行李先放在車站上,然後沒費什麼周折就從那兒一路打聽到了學校,在這座古老的、寬敞的建築裡我馬上感覺到,在這兒,一個小團體結合在一起不知要比在柏林那個“鴿棚”裡快多少倍。
不到兩個鐘頭我就辦好了注冊手續,拜訪了大部分教授,隻有我的教授——英語語文學的老師我還不能馬上見到他,但人們指點我說,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左右的讨論課上見到他。
我被急不可耐的心情驅使着,一個小時也不願浪費,像從前逃避科學一樣,同樣熱情地向科學進軍,我匆匆地繞着這個比柏林更麻醉沉睡的小城走了一圈以後,四點鐘準時到了指定地點。
校役給我指了教室的門。
我敲了敲,仿佛聽到裡面有聲音答應,我就走了進去。
但我聽錯了。
沒人讓我進去,我聽到的模糊的聲音,隻是教授為有力地表達提高了的聲音。
大約二十多個學生緊緊地圍着他站成一圈,他顯然正在做即興的講演。
由于誤所沒被允許就進來了,我感到不好意思,想要輕輕地退出去,但又怕反而因此引人注意,因為直到現在還沒有那個聽衆發覺我。
我于是站在門邊,不由自主地被迫聽了起來。
這個講演顯然是由~個課堂讨論或一個辯論自發形成的,至少老師和他的學生們松散的、完全偶然的位置就表明了這一點:他并不是遠遠地坐在椅子上講授,而是把腿無拘無束地斜跨在一張桌子上,年輕人圍繞着他,姿勢都很随便,隻是興味盎然的傾聽才把這本來漫不經心的組合固定成雕塑似的狀态。
可以看出,他們一定是正站在一起談着,這時老師突然坐在桌子上,從較高的位置像用套索一樣用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