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着他的話語,聽聽昨天的那個聲音是否會重現,那種溫暖的顫音,像一隻手撥動我的情感,使它升華為激情。
我的目光越來越不安地投向他。
滿懷失望地拂過那張變得陌生的臉:這張臉,不可否認,還是昨天的那張臉,但仿佛倒空了,所有的創造力都被掏走了,疲憊老邁,像一張老年人的羊皮紙面具。
但這可能嗎?人可以在某一刻如此年輕,下一刻就那麼衰老嗎?有這樣突然的精神的激昂,可以用話語使臉完全變形,年輕幾十歲嗎? 這個問題折磨着我。
我焦渴的内心急于了解這個雙面人更多的事情。
他剛剛雙目無神地離開講台,從我們身旁走過,我就突發靈感,急匆匆地進了圖書館,查詢他的作品。
也許他今天隻是累了,他的熱情被身體的不适抑制了;但在那兒,在不斷完成的著述中應該有人口和鑰匙,通向他那神秘地吸引着我的表象。
管理員拿來了書:我很驚訝,書是那麼少。
在二十年中,這個漸入老境的人不過出版了不多的幾本松散的小冊子,導論、序言一~次關于莎士比亞的佩裡克利斯的真僞的讨論、對荷爾德林和雪萊的比較(當然是在兩者都不被他們的民族看做天才的時代),除此以外隻有一些關于語文學的小玩意?當然,在所有作品中有一部兩卷的作品被預告正在準備之中:《環球劇院的曆史、形象和作家》,但第一個預告也是二十年前的了,圖書管理員用一個當時的書面詢問向我證實,這本書從未出版過。
我稍帶膽怯地,隻帶着一半勇氣翻開這份手稿,渴望能從中重新找回那令人陶醉的聲音,找回那呼嘯向前的節奏。
但這部手稿卻因堅定的嚴肅而步履螨珊,沒有一個地方顫動着那次講話時那種踩着熱烈的節拍,仿佛一浪高過一浪的節奏。
多可惜啊!我的心中有個東西在歎息。
我要是能打自己就好了,我因憤怒而渾身顫栗,懷疑自己太快、太輕信地把感情交付給他。
但下午在讨論課上我又認出了他。
這次,開始時他自己沒有說話。
按照美國大學的習俗,這次有二十來個學生被分成正方和一反方進行讨論,題目是關于他所喜愛的一部莎土比亞的作品:《特洛依羅斯與克瑞西達》(他最愛的作品)中的人物是否是植拟式的人物,作品本身是一部牧羊人劇,還是一部隐藏在諷刺後面的悲劇。
很快,~場思想的對話被他靈巧的手點燃了,發展成了一個充滿電力的激動場面——證據有力地辯駁,草率的結論,呼喊聲尖銳刻薄,便讨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年輕人簡直要充滿敵意地互相攻擊。
當火星四濺的時候,他才跳到中間,把過分激烈的攻擊緩和下來,把讨論引回題目上去,但同時悄悄地發出一個推力,使辯論擺脫時代的限制,在思想上得到飛躍——他就這樣突然站在這場教學的玩火遊戲的中央,自己興緻勃勃,同時慫恿着,又控制着意見的激戰,既是青春熱情掀起的大浪的駕馭者,自己又被浪頭淹沒。
靠着桌子,胳膊交叉至胸前,他望望這個又望望那個,朝着這個微笑,又悄悄鼓勵暗示另一個進行反駁,他的眼睛像昨天一樣興奮地閃閃發光,我感到他必須約束着自己,才能不去一下子把話頭從他們所有人的嘴中搶過來。
他努力地克制着,我從他的手上看出這一點,那雙手像一塊弧形的木闆一樣越來越緊地按在胸脯上,我從他跳動的嘴角上猜出了這一點,那嘴角正吃力地把到了嘴邊的話伍回去。
突然他控制不住自己了,他像一個遊泳的入一樣呼的一聲紮進讨論之中——伸出手有力地一揮,就像用一個指揮棒一樣斬除了混亂:所有的人一下子全閉了口,他就以他迅捷的方式把所有的論據總結在一起。
他說話的時候,昨天的那張股又出現了,皺紋消失在顫動的神經遊戲之後,脖子和身體也伸展開,恢複了果敢的、君臨天下的神态,他擺脫了傾聽、退縮的狀态,投入到談話之中,就像投入了一股席卷一切的洪流裡。
即興講演吸引着他,現在我開始猜想,他這樣一個冷靜對待自己的人,在客觀的講課或在孤獨的書齋裡缺乏這種在我們的癡迷狀态下炸開内心之牆的炸藥;他需要,啊,我感覺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熱情來點燃他的熱情,我們的放縱來促使他揮霍,我們的青春來讓他在興高采烈之中恢複青春。
就像一個敲錢的人越來越沉迷于自己竭盡全力的手敲出的越來越狂野的節奏,他的講話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激越,詞句越發熱烈,表達也越來越文采飛揚,我們越是沉默,(人們不由自主地感覺到我們在房間裡屏住呼吸),他的描述飛揚得越高,就越是扣人心弦,越狂熱。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隻完全屬于他,完全沉浸于、迷醉于這種充沛的感情之中。
當他大聲引用了一句歌德的話突然結束了有關莎士比亞的講話時,我們的興奮之情又一次頹然崩塌。
他又像昨天一樣精疲力竭地倚在桌子上,他的面孔很蒼白,但神經還在上面輕顫、小跑,眼睛裡奇異地閃爍着傾訴後奔湧的快感,就像一個女人剛剛掙脫了強有力的擁抱一樣。
我現在不敢跟他講話,但他的目光湊巧遇到了我。
他顯然感到
我的目光越來越不安地投向他。
滿懷失望地拂過那張變得陌生的臉:這張臉,不可否認,還是昨天的那張臉,但仿佛倒空了,所有的創造力都被掏走了,疲憊老邁,像一張老年人的羊皮紙面具。
但這可能嗎?人可以在某一刻如此年輕,下一刻就那麼衰老嗎?有這樣突然的精神的激昂,可以用話語使臉完全變形,年輕幾十歲嗎? 這個問題折磨着我。
我焦渴的内心急于了解這個雙面人更多的事情。
他剛剛雙目無神地離開講台,從我們身旁走過,我就突發靈感,急匆匆地進了圖書館,查詢他的作品。
也許他今天隻是累了,他的熱情被身體的不适抑制了;但在那兒,在不斷完成的著述中應該有人口和鑰匙,通向他那神秘地吸引着我的表象。
管理員拿來了書:我很驚訝,書是那麼少。
在二十年中,這個漸入老境的人不過出版了不多的幾本松散的小冊子,導論、序言一~次關于莎士比亞的佩裡克利斯的真僞的讨論、對荷爾德林和雪萊的比較(當然是在兩者都不被他們的民族看做天才的時代),除此以外隻有一些關于語文學的小玩意?當然,在所有作品中有一部兩卷的作品被預告正在準備之中:《環球劇院的曆史、形象和作家》,但第一個預告也是二十年前的了,圖書管理員用一個當時的書面詢問向我證實,這本書從未出版過。
我稍帶膽怯地,隻帶着一半勇氣翻開這份手稿,渴望能從中重新找回那令人陶醉的聲音,找回那呼嘯向前的節奏。
但這部手稿卻因堅定的嚴肅而步履螨珊,沒有一個地方顫動着那次講話時那種踩着熱烈的節拍,仿佛一浪高過一浪的節奏。
多可惜啊!我的心中有個東西在歎息。
我要是能打自己就好了,我因憤怒而渾身顫栗,懷疑自己太快、太輕信地把感情交付給他。
但下午在讨論課上我又認出了他。
這次,開始時他自己沒有說話。
按照美國大學的習俗,這次有二十來個學生被分成正方和一反方進行讨論,題目是關于他所喜愛的一部莎土比亞的作品:《特洛依羅斯與克瑞西達》(他最愛的作品)中的人物是否是植拟式的人物,作品本身是一部牧羊人劇,還是一部隐藏在諷刺後面的悲劇。
很快,~場思想的對話被他靈巧的手點燃了,發展成了一個充滿電力的激動場面——證據有力地辯駁,草率的結論,呼喊聲尖銳刻薄,便讨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年輕人簡直要充滿敵意地互相攻擊。
當火星四濺的時候,他才跳到中間,把過分激烈的攻擊緩和下來,把讨論引回題目上去,但同時悄悄地發出一個推力,使辯論擺脫時代的限制,在思想上得到飛躍——他就這樣突然站在這場教學的玩火遊戲的中央,自己興緻勃勃,同時慫恿着,又控制着意見的激戰,既是青春熱情掀起的大浪的駕馭者,自己又被浪頭淹沒。
靠着桌子,胳膊交叉至胸前,他望望這個又望望那個,朝着這個微笑,又悄悄鼓勵暗示另一個進行反駁,他的眼睛像昨天一樣興奮地閃閃發光,我感到他必須約束着自己,才能不去一下子把話頭從他們所有人的嘴中搶過來。
他努力地克制着,我從他的手上看出這一點,那雙手像一塊弧形的木闆一樣越來越緊地按在胸脯上,我從他跳動的嘴角上猜出了這一點,那嘴角正吃力地把到了嘴邊的話伍回去。
突然他控制不住自己了,他像一個遊泳的入一樣呼的一聲紮進讨論之中——伸出手有力地一揮,就像用一個指揮棒一樣斬除了混亂:所有的人一下子全閉了口,他就以他迅捷的方式把所有的論據總結在一起。
他說話的時候,昨天的那張股又出現了,皺紋消失在顫動的神經遊戲之後,脖子和身體也伸展開,恢複了果敢的、君臨天下的神态,他擺脫了傾聽、退縮的狀态,投入到談話之中,就像投入了一股席卷一切的洪流裡。
即興講演吸引着他,現在我開始猜想,他這樣一個冷靜對待自己的人,在客觀的講課或在孤獨的書齋裡缺乏這種在我們的癡迷狀态下炸開内心之牆的炸藥;他需要,啊,我感覺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熱情來點燃他的熱情,我們的放縱來促使他揮霍,我們的青春來讓他在興高采烈之中恢複青春。
就像一個敲錢的人越來越沉迷于自己竭盡全力的手敲出的越來越狂野的節奏,他的講話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激越,詞句越發熱烈,表達也越來越文采飛揚,我們越是沉默,(人們不由自主地感覺到我們在房間裡屏住呼吸),他的描述飛揚得越高,就越是扣人心弦,越狂熱。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隻完全屬于他,完全沉浸于、迷醉于這種充沛的感情之中。
當他大聲引用了一句歌德的話突然結束了有關莎士比亞的講話時,我們的興奮之情又一次頹然崩塌。
他又像昨天一樣精疲力竭地倚在桌子上,他的面孔很蒼白,但神經還在上面輕顫、小跑,眼睛裡奇異地閃爍着傾訴後奔湧的快感,就像一個女人剛剛掙脫了強有力的擁抱一樣。
我現在不敢跟他講話,但他的目光湊巧遇到了我。
他顯然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