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雲霧鎖深山 猿迓佳客蟒藏珍

關燈
财所累。

    歎一念貪欲,不知殺害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一隻碧玉靈蜍,不過靈石仙乳、萬載空青凝結之物,能治些傷毒、盲啞等病而已,竟然勾惹起江湖中無限風波。

     冤冤相報,殺劫循環,何時得了?就拿這冢中人物悟元大師來說,雖然披上袈裟,依舊塵緣未淨。

    不但懷壁傷身,臨死之時,還口呼碧玉靈蜍,念念不忘此物,真算何苦?隻是冷雲仙子再三諄囑,此寶關系恩師與她多年恩恩怨怨,不可落人群邪之手,卻偏偏失去。

    薛琪又已回山,自己孤身一人,要想在三年後中秋約期之前,從蟠冢雙兇手中将此寶奪回,恐怕萬難。

     再說自己已然下山行道,闖蕩江湖,卻連本身來曆、父母姓名均不知曉。

    在山之時,恩師固然百問不答,大師兄尹一清也總是推稱時機未至,笑而不言。

    推測起來,自己定然身負沉痛奇冤,而仇人又極其厲害,師父師兄方才如此。

    内情難悉,委實氣沮。

    再加上自己與冷雲仙子葛青霜同姓,恩師又說是另有淵源;與葛仙子見面時.心頭忽然興起一種如見親人的微妙之感;葛仙子又囑咐“武林十三奇”的八邪之中,苗嶺陰魔不會對後輩出手;等找到龍門醫隐柏長青,索還那件“天孫錦”後,仗寶護身,其餘諸邪均不足懼。

    但若見一個瘦長黑膚老婦,卻須遠避,萬萬不能招惹。

    這一連串的莫名其妙之事,把個小俠葛龍骧,攪得簡直滿腹疑雲,一頭玄霧。

    腦海之中,一個個的問号,越來越大,越轉越快,越想越解不開,到了後來,連滿山林木,在葛龍骧的眼中,都幻化成了問題标志。

     葛龍骧觸緒興愁,為前塵隐事所感,呆呆木立在悟元大師的孤冢之前,足有一個時辰。

     雙眼于不知不覺之中,流下漣漣珠淚,和着林間清露,濕透衣襟,胸前一片冰涼,這才猛然驚覺,擡頭一看,天邊已出現紅霞。

    受人之托,即當忠人之事,何況悟元大師又是垂死遺言。

    遂向悟元大師墓前,合掌施禮,扭轉身形,辨明方向,倚仗一身超絕輕功,根本不走大路,就從這萬山之中撲奔終南主峰,太白山中,那悟元大師與師兄悟靜、師弟悟通遁世修行所居天蒙禅寺。

     任憑葛龍骧輕功再好,數百裡的山路,究非小可,何況途徑又非熟悉,邊行邊問,到得太白山時,已近黃昏。

    聞知天蒙寺建在半山,攀援不久,即遙見一角紅牆。

    葛龍骧心急傳言,加功緊趕,霎時已到廟門。

    一看情形,不禁跺腳暗恨,怎的又是一步來遲,大事不妙。

     原來兩扇山門,一齊被人用掌力震碎,一塊金字巨匾“天蒙禅寺”裂成數塊,亂列當階。

    葛龍骧未敢輕易進廟,傾耳細聽,廟内順着山風,似乎傳來幾聲極其輕微的呻吟喘息。

     不禁俠心頓起,那顧艱危,雙手一揚,先用掌風把那殘缺山門全給震飛,人卻反從牆上飄然人廟。

     誰知廟内并無敵蹤,隻見一個身着灰色僧衣的老僧,七竅流血,屍橫在地,一探鼻息,早已斷氣。

    滿殿佛像東倒西歪,一齊損壞殘缺。

    葛龍骧正在四處矚目,又是幾聲輕微呻吟喘息,從後殿傳來。

     葛龍骧青鋼長劍出鞘,橫在當胸,慢慢轉到後殿。

    順着那呻吟之聲,在一座傾倒的韋陀像下,看見一片灰色衣角,遂蹲身下去,兩手将韋陀佛像捧過一旁。

    下面壓着一個老僧,一見葛龍骧,口角微動,欲言無力。

    葛龍骧見狀,忙自懷中取出一粒恩師秘煉靈丹,扶起老僧,塞向口内,說道:“在下葛龍骧,系衡山涵青閣不老神仙門下弟子,此丹系家師秘制,功效甚宏,大師且請養神靜聽,在下叙述此來經過。

    ”随将悟元大師黃山得寶、西嶽遇害等經過情形,詳述一遍。

     老僧自服靈丹,神色似稍好轉,聽葛龍骧把經過情形講完,低聲歎道:“老僧悟靜,與師弟等遁世參禅,久絕江湖恩怨。

    不想今日崂山四惡中的冷面天王班獨,突然尋上門來,一語不發,倚仗絕世武學,行兇毀寺。

    悟通師弟因不識來人,憤他亂毀佛像,竟與對敵,交手三招,便吃震死。

    老僧昔年曾見過班獨一面,知道厲害,意欲留此殘生,為師弟報仇。

    剛剛逃往後殿,背後掌風已到。

    萬般無奈,凝聚全身功力,護住後心,順着掌風挨他一擊。

    雖然心脈當時未被震斷,但他功力過高,真氣已被擊散。

    班獨那‘五毒陰手’,夙稱武林一絕,得隙即人,再加上這韋陀佛像一壓,穴道無力自閉,毒已攻心。

    再好靈丹,也不過助我暫留中元之氣,苟延殘喘,留此數言罷了。

    我正詫奇禍無端,此刻聽小施主之言,方知孽緣前定,在數難逃。

    老僧皈依佛祖,五蘊早空,寂滅原無所憾,隻是我師兄弟三人,同遭劫運,天蒙一脈竟至此而斷。

    佛家講究因果循環,前世種因,今生得果。

    雖不敢稱報仇雪恨,但如此惡賊,若任其猖狂,則不知殺戮多少生靈。

    一般武林中人,對這崂山四惡,莫說招惹,聞聲即将色變。

    惟有尊師諸大俠,冠冕群倫,能為江湖張此正義……” 說到此處,悟靜大師又已氣若遊絲,喘不成聲。

    葛龍骧忙又遞過一粒靈丹,悟靜大師搖頭不納,還是葛龍骧硬行塞向口内,稍停又道:“老僧此時業已魂遊墟墓,小施主何苦糟蹋靈丹?小施主既然如此古道熱腸,趁老僧一息尚存之時,想有兩事相托。

    ” 葛龍骧天生性情中人,見天蒙三僧遁世參禅,竟如此收場結果;佛殿之中,一片死寂殘破,觸目傷情。

    正在凄然垂淚,忽聽悟靜大師此言,連忙接口說道:“大師盡管吩咐,葛龍骧無不盡力。

    ” 悟靜大面含苦笑說道:“我師兄弟相交好友之中,功力最高之人,當要推‘武林十三奇’中的丐俠,獨臂窮神柳悟非。

    小施主若與其相遇之時,請将此事因由相告。

    再者,先師曾言我天蒙寺中,有一件鎮寺之寶,就是這韋陀佛像掌中所捧的降魔鐵杵,但用處何在,未及言明,即告西歸。

    我天蒙一脈,至此已斷,老僧意将此杵贈與小施主,略酬厚德。

    因小施主尊師諸大俠學究天人,胸羅萬象,或可知曉此杵用……”一語未完,雙睛一閉,竟在葛龍骧懷中圓寂。

     葛龍骧連遇慘事,思觸萬端。

    低頭見懷内悟靜大師遺容,不由一陣心酸,淚珠凄然又落。

    心中暗自禱道:“大師好自西歸極樂,葛龍骧必盡所能,剪除這般慘無人道的兇神惡煞。

    ”方念至此,前殿疾風飒然,有人入寺。

     葛龍骧輕輕放下悟靜大師遺蛻,閃向殿角。

    他輕功極好,這一放一縱,聲息甚為輕微。

     哪知前殿之入耳音太靈,業已聽出後殿有人,恨聲喝道:“後面是崂山四惡中的哪個老鬼? 敢作敢當,何必藏頭縮尾,還不快滾将出來見我!” 葛龍骧聽來人口氣甚大,竟然未把崂山四惡看在眼内,正在暗自揣測這是何人,對問話未予即答。

    哪知來人性如烈火,見無人應聲,已自闖進殿來。

    竟是一個滿頭亂發蓬松、一臉油泥、身披一件百結鹑衣,右邊衣袖飄拂垂下,顯然右臂已斷,隻剩一條左臂的老年乞丐。

     想系暴怒過甚,一對環眼,瞪得又圓又大,要噴出火來。

     進殿後,先望見地上悟靜大師屍體,滿口鋼牙亂挫,擡頭把兩眼炯炯精光注定葛龍骧,不由分說,左掌一揚,呼的一聲,一陣極為強勁的劈空勁氣,如排山倒海一般擊到。

     來人一現身形,葛龍骧便已想起悟靜大師遺言,料定這老年獨臂乞丐,必是天蒙三僧的方外好友,獨臂窮神柳悟非。

    自己下山之前,大師兄尹一清曾把江湖中各門各派主要人物的形貌功力,一一詳加分析。

    當然最高不過“武林十三奇”。

    但十奇中,自己恩師不老神仙諸一涵、冷雲仙子葛青霜、龍門醫隐柏長青及天台醉客餘獨醒,被江湖中尊為“四正”。

    苗嶺陰魔、蟠冢雙兇、崂山四惡與黑天狐,則列為“八邪”。

    惟獨這獨臂窮神柳悟非,性情極暴,不論何事,睚眦必報,一意孤行。

    即極惡之人,若有一事投其脾胃,亦成好友。

    所以本質雖善,行徑卻在半正半邪之間,為“武林十三奇”中最特殊的人物。

    但他“龍形八掌”與“七步追魂”的劈空掌力,卻極具威力,遇上之時,千萬不可招惹。

    若能與其投緣,行道江湖,必然得益不少。

     此時見他果如傳言,性烈如火,不問青紅皂白,舉掌就下辣手,掌風又來得勁急無倫。

     知道他心痛好友慘死,誤把自己當做殺友仇人,憤恨已極,出手就是他那威震武林的“七步追魂”内家重掌。

     葛龍骧哪肯硬接,雙足微點,身形斜拔。

    但聽掌風過處,喀嚓連聲,倒在地上的那尊韋陀神像的一隻右臂,被震成粉碎,手中所捧的那根所謂天蒙寺鎮寺之寶,悟靜大師臨危時相贈的隆魔鐵杵,也被柳悟非的“七步追魂”掌力,震得飛起數尺,當的一聲,掉在地上。

     葛龍骧身形落地,一聲:“柳老……”前輩兩字猶未出口,柳悟非龍形一式,跟蹤又到,一聲不響,獨臂猛推,劈空又是一掌。

     葛龍骧“風飄柳絮”,身形閃退丈許,已然被柳悟非這蠻不講理的行為,激起怒火。

    劍眉雙挑,暗想:“管你什麼‘武林十三奇’中最難惹難纏的丐俠,我就鬥鬥你這人見人怕的獨臂窮神!”他是倒着斜縱而出,人在半空,就怒聲喝道:“柳悟非!你不要倚老賣老,窮兇惡極。

    殺害天蒙三僧之人,是崂山四惡中的冷面天王班獨。

    悟靜大師适才還遺言請你替他們報仇雪恨,哪知你枉稱武林前輩,竟然有眼無珠,不分邪正,口口聲聲想找崂山四惡。

    你倒睜大眼睛仔細看看,我這十八歲的少年,是崂山四惡中的哪個老賊?你不要以為你‘七步追魂’掌力無雙,再若如此蠻不講理,我葛龍骧也就不管什麼尊卑禮法,叫你嘗嘗‘彈指神通’的滋味如何?” 獨臂窮神柳悟非,性情怪僻無倫,落落寡合,生平隻有天蒙三僧與中條山無名樵子等幾個好友。

    悟元大師歸途繞道中條之時,柳悟非正與無名樵子在後山密林之中,盡醉高卧,次日方回。

    一見留書,即往秦嶺兼程急趕。

    無奈定數難回,等到達天蒙寺,先見悟通大師橫屍前殿,察看傷勢,果如悟元大師留書所雲,中了崂山四惡的“五毒陰手”,才向後殿叫陣。

     等到沖人後殿,悟靜大師又告萎化,悟元雖然不見,料亦兇多吉少。

     多年良友,一旦全亡,老化子柳悟非怎得不毫發皆指,肝腸寸斷。

    他本來就是性急之人,再加上這萬丈怒火,見人就圖洩憤,不分青紅皂白,追着葛龍骧,劈空就是兩掌。

    誰知兩掌均空,對方不但不為威勢所懾,反而駐足責罵。

    獨臂窮神柳悟非縱橫一世,正邪兩道均極敬畏,何曾聽過這等不遜之詞。

    但葛龍骧這一大罵,反而倒罵得獨臂窮神悟非服貼起來,盛氣稍平,怒火漸息。

     他越想越覺得對方罵得太有道理,自己已知人是崂山四惡所傷,卻對人家一個十八九歲少年發什麼窮火。

    而對面這少年,明明知道自己是有名的難惹魔頭,依然不卑不亢,據理責問,這份膽識委實町佩。

    适才避自己掌風,輕功卻又那麼美妙。

    再一仔細端詳,人品相貌宛如精金美玉,無一不佳,柳悟非竟然越看越覺投緣,忽地縱聲長笑起來。

    笑還未已,眼光又與地上悟靜大師遺屍相觸,笑又突轉低沉,漸漸由笑轉哭,最後索性嚎啕大哭,久久不歇,與山間夜猿悲啼,若相呼應,凄厲已極,不堪入耳。

     葛龍骧年輕氣盛,對這獨臂窮神柳悟非,出言責罵之後,料定接着就是一場驟雨狂風般的驚心血戰。

    故在責罵之時,業已調勻具氣,準備應敵。

    哪知大謬不然。

    自己一開口,對方就傾耳靜聽,自己越罵,對方臉上越現笑容。

    等到罵完,獨臂窮神柳悟非,絲毫不怒,隻把一對精光四射的怪眼注定自己,不住端詳,看到後來,一語不發,卻突然來個縱聲長笑。

     葛龍骧簡直被他笑得摸不着頭腦,直到柳悟非由笑轉哭,心中暗想這風塵奇俠,真個性情過人。

    聽他越哭越慘,越哭越兇,不由也被勾得陪同垂淚。

    看他對自己,已無惡意,遂走将過去,婉言勸道:“柳老前輩,請暫抑悲懷,容晚輩相助,先把兩位大師後事了結,再行設法誅戮那崂山四惡,以報此仇,并為江湖除害如何?” 柳悟非舉起破袖,把滿面淚痕一陣亂拭,對葛龍骧把怪眼一瞪道:“丈夫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我柳悟非,名雖悟非,生平卻絕不悔悟前非!因此正派中人對我敬若鬼神,一幹邪惡魔頭卻又對我畏如蛇蠍。

    生平就交下這麼幾個好友,一旦傷亡,叫我怎麼不哭?你這小鬼,我看不錯,如願和老化子訂交,就叫我一聲柳大哥,不要什麼老前輩長,老前輩短,叫得人惡心作嘔。

    我老化子向來是各論各。

    你方才說出‘彈指神通’,我已知你來曆。

    休看你師父諸一涵被武林中尊敬愛戴,老化子卻嫌他酸裡酸氣,一面孔正經道學,太讨人嫌!你方才說什麼天蒙三僧均被冷面天王班獨殺害,此間不見悟元,難道他在途中,就遭毒手了麼?” 葛龍骧暗想這老化子着實怪得出奇,這類異人不可以常禮拘束,既然如此,索性高攀一下,接口笑道:“恭敬不如從命,柳大哥請聽我叙述此事經過。

    ”遂自廬山冷雲谷投書開始,一一述至現在。

     獨臂窮神柳悟非聽完之後,怪眼圓睜,精光四射,冷笑一聲說道:“我這兩位老友是佛門弟子,寺後現有大缸,遺體可以火化。

    至于悟元埋骨華山,目定難瞑,等我替他們報仇之後,再行撿骨攜回此廟便了。

    葛老弟,我老化子看你年紀輕輕,膽識不錯,才想交你這個忘年之友,既然攪上這場渾水,可願随我遠赴崂山,找那班獨老賊,算算這筆血債。

    然後我再幫你找那青衣怪叟邝華峰,奪回碧玉靈蜍,也教他們雙兇四惡嘗嘗老化子的這條獨臂厲害。

    ” 葛龍骧笑答道:“大哥有令,萬死不辭!隻是我尚奉冷雲仙子之差,欲往龍門有事。

    不如彼此約定,涼秋八月,桂子飄香之時,就在四惡老巢崂山相會如何?” 獨臂窮神柳悟非點頭道好,老少二人把悟靜、悟通兩位大師遺體火化之後,回到殿中。

     葛龍骧一眼瞥見被柳悟非掌力震落在地的那根所謂天蒙寺之寶的降魔鐵杵,才想起幾乎遺忘此物,辜負了悟靜大師垂死相贈的一番好意。

    上前拾起一看,似與一般韋陀神像所捧降魔杵并無不同。

    杵上未加裝飾,黑黝黝的就如一段烏鐵,捧在手中也不甚沉,簡直看不出絲毫奇處。

    遂遞向獨臂窮神柳悟非道:“悟靜大師垂危以此相贈,言之諄諄。

    說是他們天蒙寺的鎮寺之寶,因他師兄弟均未收徒,此脈已斷,不然還不敢贈與小弟,隻是龍骧驽鈍,不知其妙。

    大哥功參造化,學窮天人,又與天蒙三位大師多年至友,可知此杵用途麼?” 柳悟非接過鐵杵,審視至再,順手往地上一敲,也不過把磚震裂一塊,對葛龍骧瞪眼說道:“人家都說我老化子怪僻絕倫,其實我最通情達理。

    世上事,逢甚等樣人,說甚等樣話。

    你碰上個文質彬彬的書生秀士,弄上幾句文,顯得風流儒雅,原不足非,但若和我老化子這樣江湖豪客,來點什麼酸溜溜的,就不啻自找沒趣。

    什麼‘功參造化’、‘學究天人’,方今武林中,配得上這兩句話的,除了你師父與冷雲仙子之外,誰足當此?這支鐵杵用途,老化子一時真還參詳不透。

    但我與天蒙三僧知交多年,向未聽他們提過此物,其隐秘慎重,可以想見。

    以此推斷,必非凡物!你好好帶在身邊,他日見你師父再問。

    良朋已逝,這觸目傷心之地,老化子不願久留,我們今日訂交,緣法不淺。

    你師父‘彈指神通’與‘天璇劍法’武林中尤出其右,看你神情氣宇,已得真傳,毋庸越俎代庖,不如你我去至前面峰頭,把老化子的龍形八掌,傾囊相授,就算我這當大哥的給你的見面禮吧!” 葛龍骧大喜過望,再三稱謝,在殿中找了一塊青布,把那根降魔杵包好,背在背後。

    二人相偕離開這無端遭劫的天蒙禅寺,去至一個較低峰頭的平坦之處。

    由獨臂窮神柳悟非,在月光之下傳授葛龍骧自己的看家本領“龍形八掌”。

     這龍形八掌,是獨臂窮神的成名絕學,又名“龍形八式”,名副其實的一共隻有八個式子。

    但這八式循環運用,變化莫測,卻又不殊數千百招。

     柳悟非在十三奇中排名第五,豈是偶然?他天生蓋代奇才,因為自己右臂在早年為仇家所斷,隻剩下一隻左臂,欲在江湖中與人一争雄長,非有出奇武學,不克為功。

    所以埋首廿年,熔各派掌法精粹,再參以自己的獨創奇招,練成這“龍形八式”;再加上“七步追魂” 的内家重手,果然再踏江湖,就誅卻斷臂強仇,揚名天下。

    最妙的是,他這“龍形八式”,每回用法均随心變化,次次不同,外人簡直不知道這獨臂窮神會有多少掌法,但又無論千變萬化,無不涵育在這基本八式之中。

    葛龍骧天賦異禀,獨臂窮神又是悉心傳授,不到兩個時辰,不但把招術記熟,連分合變化的精微之處,也已體會不少。

     柳悟非見葛龍骧聞一反三,良好資質,自欣眼力無差,輕拍葛龍骧肩頭,笑道:“老化子這套掌法,自練成以來,除傳過中條山無名樵子兩式之外,從來無人得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