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之夜
關燈
小
中
大
是許多條挖掘得十分整齊的壕溝,蜿蜒在河岸上,一直伸入無邊的黑暗裡。
&ldquo來,我們下去看看。
&rdquo他說着,敏捷地跳下去。
我跟随在他後面。
他把身子俯在戰壕邊上,電筒一扳,做了一個射擊的姿勢,繼而懊惱地咕哝着: &ldquo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遊擊隊,誰知八路軍隻準他加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
&rdquo &ldquo他是誰?&rdquo我一點不明白他的話。
&ldquo我的丈夫呀!&rdquo &ldquo怎麼,你是位女同志?&rdquo意外的驚訝使我不自覺地把語音特别提高。
黃同志用電筒向我臉上一掃,也許我的表情太驚奇,遏制不住的笑聲從她的嘴裡迸發出來,仿佛黃河的浪花,四處飛濺着。
末了,她喘息着說: &ldquo算了吧,男女有什麼關系,值得這樣大驚小怪。
&rdquo &ldquo你們結婚多久了?&rdquo &ldquo兩年,還有一個男孩子&rdquo她突然靜默下來。
她的革命意志雖然堅強,但她的心始終有血有肉。
她一時沉入寂靜的回憶中,更用簡單的語音把我領進她那回憶的門限。
她的小孩剛剛一周歲,又白又胖。
她的熱情高揚在民族革命的怒潮裡,時時吸引她走向生死的戰場,然而小孩總在牽掣她。
她的丈夫幾次激勵她說: &ldquo勇敢點吧,你該做大衆的母親,不要做一個小孩的母親。
&rdquo 她當然是勇敢的。
因此,一天早晨,她同丈夫背着一點應用的衣物,帶着點錢,離開家庭。
抛在身後的是他們可愛的小孩和一封留給父母的信。
有時乘船,有時坐車,有時步行,他們跋涉在遙遠的旅途上,終于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山西。
冷風夾着大片的雪花,飛舞在北方的荒寒的大地上;居民潛伏在黃土小房裡,吃着粗糙的糧食,過着艱苦的生活。
可是他們呢,這一對生長在南國的夫婦!他們耐不住寒冷,睡不慣火炕,吃不下小米。
&ldquo動搖了嗎?&rdquo時常,他們彼此故意譏笑着。
然而,當他們看見前方的戰士們怎樣在吃苦,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他們感到羞慚,感到渺小。
&ldquo我一定打遊擊去,決不後退!&rdquo丈夫堅決地說。
&ldquo我一定追随着你。
&rdquo妻子也不曾動搖。
雖然她很勇敢,可是環境并不允許她。
她被分配到延安&ldquo抗大&rdquo去學習。
&ldquo去吧,革命不一定在前線。
&rdquo丈夫極力安慰她。
當天,黃同志就離開前線,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ldquo我真焦急,隻想立刻飛到延安。
&rdquo她張開兩臂,做一個飛翔的姿态,黑暗中,差一點打掉我的帽子。
談話愉快地進行着,沒有人留心到漸漸逼近的輕細的腳步聲。
突然,我的眼睛受到強烈的電光的照射而感到暈眩,同時聽見有人在壕溝上罵道: &ldquo什麼人?滾上來!&rdquo 這意外的襲擊使我們暫時失去鎮靜,但不久就恢複了我們的神智。
我們爬出戰壕,黃同志亮一亮電筒,發覺對方是一位武裝的士兵,右手拿着手槍,左手是一隻正在放光的電筒。
&ldquo你們是什麼人?&rdquo兵士激怒地喝道。
但當他知道我們是來散步,而且驗過我們的護照,就十分客氣地說:&ldquo對不起。
我剛在城門口放哨,看見這邊一亮一亮的,當是有漢奸了。
&rdquo 他走開幾步,停住腳,又叮咛我們說: &ldquo近來這裡很嚴,同志們頂好早早回棧房去。
&rdquo &hellip&hellip這是一個多麼富有傳奇意味的夜晚在潼關。
一九三八年
&ldquo來,我們下去看看。
&rdquo他說着,敏捷地跳下去。
我跟随在他後面。
他把身子俯在戰壕邊上,電筒一扳,做了一個射擊的姿勢,繼而懊惱地咕哝着: &ldquo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遊擊隊,誰知八路軍隻準他加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
&rdquo &ldquo他是誰?&rdquo我一點不明白他的話。
&ldquo我的丈夫呀!&rdquo &ldquo怎麼,你是位女同志?&rdquo意外的驚訝使我不自覺地把語音特别提高。
黃同志用電筒向我臉上一掃,也許我的表情太驚奇,遏制不住的笑聲從她的嘴裡迸發出來,仿佛黃河的浪花,四處飛濺着。
末了,她喘息着說: &ldquo算了吧,男女有什麼關系,值得這樣大驚小怪。
&rdquo &ldquo你們結婚多久了?&rdquo &ldquo兩年,還有一個男孩子&rdquo她突然靜默下來。
她的革命意志雖然堅強,但她的心始終有血有肉。
她一時沉入寂靜的回憶中,更用簡單的語音把我領進她那回憶的門限。
她的小孩剛剛一周歲,又白又胖。
她的熱情高揚在民族革命的怒潮裡,時時吸引她走向生死的戰場,然而小孩總在牽掣她。
她的丈夫幾次激勵她說: &ldquo勇敢點吧,你該做大衆的母親,不要做一個小孩的母親。
&rdquo 她當然是勇敢的。
因此,一天早晨,她同丈夫背着一點應用的衣物,帶着點錢,離開家庭。
抛在身後的是他們可愛的小孩和一封留給父母的信。
有時乘船,有時坐車,有時步行,他們跋涉在遙遠的旅途上,終于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山西。
冷風夾着大片的雪花,飛舞在北方的荒寒的大地上;居民潛伏在黃土小房裡,吃着粗糙的糧食,過着艱苦的生活。
可是他們呢,這一對生長在南國的夫婦!他們耐不住寒冷,睡不慣火炕,吃不下小米。
&ldquo動搖了嗎?&rdquo時常,他們彼此故意譏笑着。
然而,當他們看見前方的戰士們怎樣在吃苦,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他們感到羞慚,感到渺小。
&ldquo我一定打遊擊去,決不後退!&rdquo丈夫堅決地說。
&ldquo我一定追随着你。
&rdquo妻子也不曾動搖。
雖然她很勇敢,可是環境并不允許她。
她被分配到延安&ldquo抗大&rdquo去學習。
&ldquo去吧,革命不一定在前線。
&rdquo丈夫極力安慰她。
當天,黃同志就離開前線,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ldquo我真焦急,隻想立刻飛到延安。
&rdquo她張開兩臂,做一個飛翔的姿态,黑暗中,差一點打掉我的帽子。
談話愉快地進行着,沒有人留心到漸漸逼近的輕細的腳步聲。
突然,我的眼睛受到強烈的電光的照射而感到暈眩,同時聽見有人在壕溝上罵道: &ldquo什麼人?滾上來!&rdquo 這意外的襲擊使我們暫時失去鎮靜,但不久就恢複了我們的神智。
我們爬出戰壕,黃同志亮一亮電筒,發覺對方是一位武裝的士兵,右手拿着手槍,左手是一隻正在放光的電筒。
&ldquo你們是什麼人?&rdquo兵士激怒地喝道。
但當他知道我們是來散步,而且驗過我們的護照,就十分客氣地說:&ldquo對不起。
我剛在城門口放哨,看見這邊一亮一亮的,當是有漢奸了。
&rdquo 他走開幾步,停住腳,又叮咛我們說: &ldquo近來這裡很嚴,同志們頂好早早回棧房去。
&rdquo &hellip&hellip這是一個多麼富有傳奇意味的夜晚在潼關。
一九三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