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統天下

關燈
治。

    ” 衆人不理演說完結與否,轟然喝釆,“我皇萬歲”之聲,響徹院内外。

     寇仲探手過來,與徐子陵兩手緊握,心中均明白李世民借此機會,發表登位後最重要的治天下的國策演說,是說給他們聽的,以示心中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當李世民踏着勝利大道,通過玄武門登上帝座,成為天下九五之尊,飛龍在天,前所未有的盛世即告開展,天下再沒有能逆改大亂後民心思治的洪流。

    而他們亦可退出人世間所有紛争仇殺,享受生命對他們的恩寵和賜予。

     寇仲和徐子陵離開長安後,李世民立即全面展開統一天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标是消滅盤據江漢平原的蕭銑,依原定計劃在巴蜀集結船隊,由李靖督師順流東下,勢如破竹的大破梁軍,進圍巴陵。

    蕭銑向林士宏求援,奈何林士宏被宋家旗下大将王仲宣、陳智佛和歐陽情牽制,無法施援,蕭銑困守孤城,被迫投降。

    梁亡。

     蕭銑既破,林士宏更是不堪一擊,被大唐軍以狂風掃落葉的威勢,迅速蕩平。

    南方既定,李世民轉向僅餘的統一障礙梁師都開刀,先以輕騎破壞朔方農田,令其糧食不足,軍民離心。

    貞觀二年,以柴紹為主帥,分兵圍剿師都,颉利欲毀諾來援,适逢大雪,颉利大軍被阻,羊馬凍死無數,有心無力下,坐看柴紹攻入朔方,師都敗死。

     統一大業大功告成。

     貞觀三年十一月,三年之期屆滿,颉利先發制人,西進入侵,攻打河西各州,被唐軍反擊,纏戰不休。

     李世民曉得與颉利難以善罷,趁颉利注意力集中于河西之機,派出李靖、柴紹、李道宗、薛萬徹和李績五名大将,率兵十餘萬,分五路遠程奔襲,直搗颉利老巢定襄城。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輕裝精騎三千人,從馬邑出發,繞過定襄,直達其北面的惡陽嶺,截斷敵人後路,然後從容部署,夜襲定襄,一舉攻破。

    颉利敗走白道,被李績攔途截擊,傷亡慘重。

    颉利退至鐵山,詐作求和,被李靖将計就計,窮追猛打,颉利被俘,徹底解除困擾中土的多年大患。

     此役威震塞外,一洗自漢亡以來中土軍威不振的頹風,四夷君長詣阙請上太宗尊号為天可汗,李世民遂以玺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

     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業,内則勵精圖治,依登位時答應寇仲和徐子陵的方針施政,四年而天下大治。

     “貞觀初,戶不及三百萬,絹一匹,易米一鬥。

    至四年,鬥米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十裡不齋糧,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萬人,是歲天下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稱太平。

    ” 對外則武功顯赫,德服四夷,内則吏治清明,民生富裕。

    遂出現振古而來,未之有也的太平盛世。

     ~~~《大唐雙龍傳》全書完~~~ 後記 貞觀十年,正月。

     長安大雪。

     徐子陵坐在福聚樓三樓東南角靠窗的桌子,凝望下方漫天風雪的躍馬橋,一輛車子剛駛上橋頭。

    可以想像每天有數以千計的人踏橋而過,卻肯定沒有人曉得此橋不但改變了他和寇仲的命運,也改變了天下的命運。

     他把壓至眉頭的帽子再拉下點,微笑道:“你來哩!” 翻起衣領掩着大部分臉頰的寇仲來到他旁坐下,背着其他客人,舒服的挨着椅背,撥掉身上的積雪,露出燦爛的笑容,仔細打量徐子陵,雙目生輝的搖頭歎道:“多少年啦,我的好兄弟?” 徐子陵欣然道:“剛好九年。

    完成探索兩河源頭的壯舉後,你這小子返回宋家山城定居,小弟則隐于于幽林小谷,自此沒碰過頭,沒通過消息。

    ” 寇仲目光投往鋪滿白雪的躍馬橋,橋上不見行人,雙目射出了緬懷的神色,歎第二口氣道:“大道至簡至易,原來治好國家竟是這麼簡單?世民把他在錢莊說的話付諸實行,竟成就眼前局面。

    不過坦白說,我有在暗中出力,助他整頓南方的豪強惡棍、貪官污吏。

    ” 徐子陵皺眉道:“你仍在舞刀弄劍嗎?” 寇仲笑道:“你好像不曉得我寇仲今時今日在江湖上的地位,白馬之盟後我從沒有和人交手,因為根本不用出手隻要使人說句話便成。

    誰敢觸怒我?否則世民的仁政,會無法這般快的施布于南方。

    ” 頓了頓歎第三口氣道:“妃暄确是天下最有眼光的人,古來所謂的名君,誰及的上我們的大唐天子李世民?他以事實證明給所有人看,大亂後确是大治,且是前所未有盛極一時的黃金歲月。

    咦!長安首富為何還未滾至?” 徐子陵一頭霧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