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春風得意
關燈
小
中
大
始有望振興,不緻辜負宋閥主對我們的期望。
” 徐子陵有會于心,事實上李世民早有這番心意,卻仍耐心聆聽魏征同樣的忠告,且出言誇贊,正顯露他的寬容大度,樂于聽臣下發表意見,鼓勵他們表示意見。
魏征心悅誠服的道:“皇上适才對微臣指出人臣之對帝王,多順從而不稍逆,甘言以取容,而此正為皇上保痛惡絕者。
所以囑微臣等以後發言,不得有隐,定要直言皇上過失。
” 李世民欣然點首道:“凡能直谏無己心,可以施于政教者,朕必以師友之禮待之。
” 别頭向徐子陵道:“我不知多麼希望能到福聚樓找你們把酒言歡,隻恨無暇分身。
”又向可達志道:“可将軍是子陵兄弟,有什麼話直說無礙,朕必盡力完成可将軍心願。
” 李世民的精明曠達,使可達志為之動容,遂把事情說出來。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此等小事,若朕竟然拒絕,還有顔面見子陵嗎?”接着向内侍吩咐,立即傳召溫彥博。
可達志想不到如此順利,連忙起立正要跪倒謝恩,被李世民一把扶起,情詞懇切的道:“子陵和少帥之所以看得起我李世民,是因他們認為我李世民能為天下帶來統一與和平,而非災難和戰事。
于朕眼中,華夷一家,且有楊廣前車之鑒,朕絕不容自己犯上同樣錯誤。
不同的民族是可以和平共存,對各方都是有利無害的。
” 可達志露出感動神色,道:“皇上打算如何應付塞外聯軍?” 李世民微笑道:“這方面朕交由少帥全權負責。
少帥的心現在變得很軟,聯軍中不乏他的戰友兄弟,達志應可放心。
” 魏征起立躬身道:“臣下之見,眼前實不宜與塞外聯軍正面交鋒硬撼。
雖然微臣對少帥有十足信心,且肯定在少帥領導下,我們赢面較大。
” 李世民着可達志和魏征兩人坐下,負手步至桌前,目光落在案頭李淵親傳予他的國玺處,眉頭輕蹙道:“魏卿這提議教朕好生為難,少帥不顧生死、視權位如草芥來助朕,請的是一個義字,現在若我甫登皇位,立即推翻前諾龜縮于長安而不出,坐看塞外聯軍到處破壞搶掠,怎對得起少帥,更無法原諒自己。
” 可達志露出贊許神色,徐子陵卻有另一套想法,對李世民如何駕禦群臣,人盡其材,他早有體會。
現在其話鋒犀利逼人,非是要魏征啞口無言,而是要激勵魏征再動腦筋,想出方法解決難題,冒死極谏,更以此秤量魏征真正的斤兩。
魏征如因此退縮,肯定以後不會被李世民重用。
魏征待要起立陳詞,李世民又移到徐子陵旁坐下,微笑道:“我們就當是閑聊,卿家不用拘禮。
” 魏征顯然被李世民虛心納谏的誠意感動,沉吟片刻,恭敬道:“有兩個原因,可以支持微臣的看法,首先皇上今天即位,而太子和齊王餘勢未消,國内百廢待舉,統一大業尚有餘波,不宜因征戰緻有重大傷亡,影響國情民情的安定發展。
其次是即使戰勝,徒加重中土與塞外諸族的仇怨,早晚必将再為患于我。
微臣愚見,請皇上參詳。
” 李世民欣然道:“魏卿字字珠玑,高瞻遠矚,然則對朕的難題,有何解決良方?” 魏征道:“少帥大智大勇,隻要我們如實告訴少帥,他必有兩全其美之法。
” 可達志拍腿道:“這是最佳辦法。
達志亦有八字真言,讓皇上參詳,就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 李世民、徐子陵、魏征三人同時動容。
徐子陵道:“達志是否在提醒我們?” 可達志微笑道:“可以這麼說。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大汗并沒有向我透露絲毫他的作戰計劃,顯示他對我的猜疑,令我再不願追随他,效忠于他。
更重要是我認為以寇仲之能,必可達到魏先生的要求,把兵禍化解于無形。
而我這般進言,說到底仍是為突厥族着想,不想我族樹立新大唐如此強大的勁敵,且深信皇上華夷如一的誠意,相信寇仲中外和平相處的承諾。
最後仍是一點私心,希望皇上善待我留居長安的本系族人。
” 李世民冷靜的道:“達志純是揣測猜想,還是把握到蛛絲馬迹。
” 可達志沉聲道:“聯軍集結于太原北疆的時間長得不合情理,更不符大汗愛用奇兵的一貫戰術。
從北疆至此千裡之遙必難避過你們耳目。
即使能抵關中,途中必飽受狙擊摧殘。
我敢肯定聖者之所以匆忙離開,正因聯軍已成功偷入關中,可于數天中抵達長安城外。
” 李世民猛地立起,斷然道:“朕立即要見寇仲。
” 禦書房内寇仲聽罷可達的見解笑道:“哈!好小子。
我不是說你達志,指的是颉利那老小子,我嶽父更是目光如炬,囑緻緻提點我,聯軍可在任何一刻突然出現。
”
” 徐子陵有會于心,事實上李世民早有這番心意,卻仍耐心聆聽魏征同樣的忠告,且出言誇贊,正顯露他的寬容大度,樂于聽臣下發表意見,鼓勵他們表示意見。
魏征心悅誠服的道:“皇上适才對微臣指出人臣之對帝王,多順從而不稍逆,甘言以取容,而此正為皇上保痛惡絕者。
所以囑微臣等以後發言,不得有隐,定要直言皇上過失。
” 李世民欣然點首道:“凡能直谏無己心,可以施于政教者,朕必以師友之禮待之。
” 别頭向徐子陵道:“我不知多麼希望能到福聚樓找你們把酒言歡,隻恨無暇分身。
”又向可達志道:“可将軍是子陵兄弟,有什麼話直說無礙,朕必盡力完成可将軍心願。
” 李世民的精明曠達,使可達志為之動容,遂把事情說出來。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此等小事,若朕竟然拒絕,還有顔面見子陵嗎?”接着向内侍吩咐,立即傳召溫彥博。
可達志想不到如此順利,連忙起立正要跪倒謝恩,被李世民一把扶起,情詞懇切的道:“子陵和少帥之所以看得起我李世民,是因他們認為我李世民能為天下帶來統一與和平,而非災難和戰事。
于朕眼中,華夷一家,且有楊廣前車之鑒,朕絕不容自己犯上同樣錯誤。
不同的民族是可以和平共存,對各方都是有利無害的。
” 可達志露出感動神色,道:“皇上打算如何應付塞外聯軍?” 李世民微笑道:“這方面朕交由少帥全權負責。
少帥的心現在變得很軟,聯軍中不乏他的戰友兄弟,達志應可放心。
” 魏征起立躬身道:“臣下之見,眼前實不宜與塞外聯軍正面交鋒硬撼。
雖然微臣對少帥有十足信心,且肯定在少帥領導下,我們赢面較大。
” 李世民着可達志和魏征兩人坐下,負手步至桌前,目光落在案頭李淵親傳予他的國玺處,眉頭輕蹙道:“魏卿這提議教朕好生為難,少帥不顧生死、視權位如草芥來助朕,請的是一個義字,現在若我甫登皇位,立即推翻前諾龜縮于長安而不出,坐看塞外聯軍到處破壞搶掠,怎對得起少帥,更無法原諒自己。
” 可達志露出贊許神色,徐子陵卻有另一套想法,對李世民如何駕禦群臣,人盡其材,他早有體會。
現在其話鋒犀利逼人,非是要魏征啞口無言,而是要激勵魏征再動腦筋,想出方法解決難題,冒死極谏,更以此秤量魏征真正的斤兩。
魏征如因此退縮,肯定以後不會被李世民重用。
魏征待要起立陳詞,李世民又移到徐子陵旁坐下,微笑道:“我們就當是閑聊,卿家不用拘禮。
” 魏征顯然被李世民虛心納谏的誠意感動,沉吟片刻,恭敬道:“有兩個原因,可以支持微臣的看法,首先皇上今天即位,而太子和齊王餘勢未消,國内百廢待舉,統一大業尚有餘波,不宜因征戰緻有重大傷亡,影響國情民情的安定發展。
其次是即使戰勝,徒加重中土與塞外諸族的仇怨,早晚必将再為患于我。
微臣愚見,請皇上參詳。
” 李世民欣然道:“魏卿字字珠玑,高瞻遠矚,然則對朕的難題,有何解決良方?” 魏征道:“少帥大智大勇,隻要我們如實告訴少帥,他必有兩全其美之法。
” 可達志拍腿道:“這是最佳辦法。
達志亦有八字真言,讓皇上參詳,就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 李世民、徐子陵、魏征三人同時動容。
徐子陵道:“達志是否在提醒我們?” 可達志微笑道:“可以這麼說。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大汗并沒有向我透露絲毫他的作戰計劃,顯示他對我的猜疑,令我再不願追随他,效忠于他。
更重要是我認為以寇仲之能,必可達到魏先生的要求,把兵禍化解于無形。
而我這般進言,說到底仍是為突厥族着想,不想我族樹立新大唐如此強大的勁敵,且深信皇上華夷如一的誠意,相信寇仲中外和平相處的承諾。
最後仍是一點私心,希望皇上善待我留居長安的本系族人。
” 李世民冷靜的道:“達志純是揣測猜想,還是把握到蛛絲馬迹。
” 可達志沉聲道:“聯軍集結于太原北疆的時間長得不合情理,更不符大汗愛用奇兵的一貫戰術。
從北疆至此千裡之遙必難避過你們耳目。
即使能抵關中,途中必飽受狙擊摧殘。
我敢肯定聖者之所以匆忙離開,正因聯軍已成功偷入關中,可于數天中抵達長安城外。
” 李世民猛地立起,斷然道:“朕立即要見寇仲。
” 禦書房内寇仲聽罷可達的見解笑道:“哈!好小子。
我不是說你達志,指的是颉利那老小子,我嶽父更是目光如炬,囑緻緻提點我,聯軍可在任何一刻突然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