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貞觀之治
關燈
小
中
大
落雁會非常不高興的。
” 李世民凝望他片刻,放輕聲音道:“我是為大局着想,不得不抛開個人私怨,落雁方面由我去安撫,我會把王伯當留放外地當個閑官,不過若你反對,我會順你的意思去處理。
” 寇仲搖頭道:“坦白說,自從瞧着楊虛彥慘死箭下,我心中忽然一片空明,恨意全消。
皇上如何處置王伯當,我絕無異議,當時皇上不是說過明白其中的原因嗎?” 李世民默然一會後,道:“我當時想到的是你的目标改變了,以前你是一意争霸天下,故而一切手段,均朝這方向進行,凡擋在你争霸路上者,你可毫不留情的除掉,貫徹‘誰夠狠就能活下去’這句話。
我現在的情況亦是如此,目标則是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須保留王伯當之性命,以抵消處決諸葛德威的不良影響。
所有人都明白我是因你殺諸葛德威,放過王伯當則顯示報複止于此。
希望你能諒解我的苦衷,同時我會诏免關東地區賦稅一年,可惠及大河兩岸的人民,包括你的少帥國在内,讓人民享受到天下統一的成果。
” 寇仲終露出笑容,點頭道:“明白哩!小弟為此也有回報,從楊公寶庫、四大寇藏寶窟得來的财物,我隻花掉一半,餘寶盡獻皇上,以彌補皇上稅收上的損失。
” 李世民大喜道:“得你諒解,我整個人輕松起來。
你的大破私囊,更令我少去财政緊拙的煩惱,另一件事是貞觀錢莊如滿張的弓弦,該如何收拾?” 寇仲聳肩道:“福榮爺當然是退位讓賢,由更懂做生意且具備俠義心腸的雷九指打理,好促進新朝的經濟。
” 李世民微笑道:“你提起‘新朝’兩字,令我想起一事,我決定把年号改為‘貞觀’,以此頌揚你和子陵名垂千古的美德。
” 寇仲大感愕然。
然後開懷笑道:“皇上此着使我生出身在雲端的飄飄感覺,且連消帶打,就像我的井中八法,不但可令小弟的兒郎們深信皇上對我們的寬恩深意,又可安撫太上皇的心,曉得皇上心存孝道,謹記他的訓誨。
” 李世民正容道:“由武德進入貞觀,形勢異常複雜,難題堆積如山,為奠定新朝的基礎,我必須步步為營,前朝大臣我一概酌材取用,不過有一個人是例外,就是裴寂,雖無法證實他是魔門的人,他當然矢口不認,但我們卻是心中有數。
” 寇仲知他對裴寂害死劉文靜一事仍耿耿于懷,至于他蠱惑李淵、公開袒護李建成的事反不放在心上,皺眉道:“一刀幹掉他不就成嗎?” 李世民苦笑道:“你的提議當然最幹淨利落,可是會使元老大臣人人自危,且令太上皇不快。
所以我決定放他一馬,食邑一千五百戶,這俸祿将高于所有功臣,再給他一個沒有實權的虛銜,待一切安穩下來慢慢收拾他。
” 寇仲搖頭歎道:“皇上治國安民的策略,确比我沉着高明百倍。
” 李世民道:“坐在這位置,如我剛才所說,不得不處處為大局首懇,個人的恩怨隻好置諸腦後。
若裴寂肯安安份份、應可安渡餘生。
不過他若是魔門中人,本性難移,終有一天闖禍。
我們不妨放長眼光去看他的下場。
” 寇仲道:“看來皇上正為新朝用人的問題傷腦筋,這方面我可幫不上忙。
” 李世民欣然道:“你肯聽朕吐苦水便成,子陵會更沒有聆聽的興趣,新朝必須有新朝的氣象,舊人不是不好,不過卻慣于依從皇父以前那套作風,缺乏進取精神,我已有初步構想,玄齡、如晦、宇文仕及、無忌、你的李大哥、魏徵、知節、敬德、叔寶、世績等均會被重用,卻不是立即把他們擺上最高的位置,而是在兩三年的時間裡,看他們實際的表現,逐步擢升,取代以往太上的班子,使新舊朝交替不緻出現權力的傾軋,且可與太上保持最好的關系,此為目下的頭等大事。
” 寇仲咋舌道:“皇上深謀遠慮,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換過是我,肯定前兩天已把整個天策府原裝不動的搬入太極宮。
” 李世民笑道:“不要整蠱作怪。
我知你已聽得不耐煩,最後一個煩惱是有關颉利的,我今天案上的表章裡,有份奏章由長安城二十多名将領聯名上奏,說什麼‘夷狄無信,盟後将兵,忽踐疆境,可乘其便,數以背約,因而讨之,匆失良機’雲雲,你說該怎麼辦?” 寇仲戲言道:“茲事體大,臣不敢亂言。
” 李世民正容道:“說到軍事形勢上的決策,朕隻服膺你寇仲一人,此事交由你全權處理,其他人說的話,朕當作耳邊風。
” 寇仲失笑道:“皇上真厲害,我就逼颉利立誓以後不再支持梁師都,作為交換他安全撤退的先決條件如何?那皇上可以此安撫主戰的大臣們。
” 李世民伸手與他相握,兩人對視會心微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實力是一切政治、軍事和外交的根本,現在李世民正逐漸掌握能威懾四夷,統一天下的實力。
當寇仲離開李世民的臨時辦公書房,心中百感交集,李世民那一套治國的手腕,是他永遠學不來的,師妃暄确沒看漏眼。
颉利今趟無功而回,将注定其敗亡的命運。
李世民隻因根基未固,故把與颉利的決戰推後。
終有一天,李世民會傾全力讨伐颉利,一勞永逸地除掉此大患,以保大唐的長治久安,并收殺雞警
” 李世民凝望他片刻,放輕聲音道:“我是為大局着想,不得不抛開個人私怨,落雁方面由我去安撫,我會把王伯當留放外地當個閑官,不過若你反對,我會順你的意思去處理。
” 寇仲搖頭道:“坦白說,自從瞧着楊虛彥慘死箭下,我心中忽然一片空明,恨意全消。
皇上如何處置王伯當,我絕無異議,當時皇上不是說過明白其中的原因嗎?” 李世民默然一會後,道:“我當時想到的是你的目标改變了,以前你是一意争霸天下,故而一切手段,均朝這方向進行,凡擋在你争霸路上者,你可毫不留情的除掉,貫徹‘誰夠狠就能活下去’這句話。
我現在的情況亦是如此,目标則是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須保留王伯當之性命,以抵消處決諸葛德威的不良影響。
所有人都明白我是因你殺諸葛德威,放過王伯當則顯示報複止于此。
希望你能諒解我的苦衷,同時我會诏免關東地區賦稅一年,可惠及大河兩岸的人民,包括你的少帥國在内,讓人民享受到天下統一的成果。
” 寇仲終露出笑容,點頭道:“明白哩!小弟為此也有回報,從楊公寶庫、四大寇藏寶窟得來的财物,我隻花掉一半,餘寶盡獻皇上,以彌補皇上稅收上的損失。
” 李世民大喜道:“得你諒解,我整個人輕松起來。
你的大破私囊,更令我少去财政緊拙的煩惱,另一件事是貞觀錢莊如滿張的弓弦,該如何收拾?” 寇仲聳肩道:“福榮爺當然是退位讓賢,由更懂做生意且具備俠義心腸的雷九指打理,好促進新朝的經濟。
” 李世民微笑道:“你提起‘新朝’兩字,令我想起一事,我決定把年号改為‘貞觀’,以此頌揚你和子陵名垂千古的美德。
” 寇仲大感愕然。
然後開懷笑道:“皇上此着使我生出身在雲端的飄飄感覺,且連消帶打,就像我的井中八法,不但可令小弟的兒郎們深信皇上對我們的寬恩深意,又可安撫太上皇的心,曉得皇上心存孝道,謹記他的訓誨。
” 李世民正容道:“由武德進入貞觀,形勢異常複雜,難題堆積如山,為奠定新朝的基礎,我必須步步為營,前朝大臣我一概酌材取用,不過有一個人是例外,就是裴寂,雖無法證實他是魔門的人,他當然矢口不認,但我們卻是心中有數。
” 寇仲知他對裴寂害死劉文靜一事仍耿耿于懷,至于他蠱惑李淵、公開袒護李建成的事反不放在心上,皺眉道:“一刀幹掉他不就成嗎?” 李世民苦笑道:“你的提議當然最幹淨利落,可是會使元老大臣人人自危,且令太上皇不快。
所以我決定放他一馬,食邑一千五百戶,這俸祿将高于所有功臣,再給他一個沒有實權的虛銜,待一切安穩下來慢慢收拾他。
” 寇仲搖頭歎道:“皇上治國安民的策略,确比我沉着高明百倍。
” 李世民道:“坐在這位置,如我剛才所說,不得不處處為大局首懇,個人的恩怨隻好置諸腦後。
若裴寂肯安安份份、應可安渡餘生。
不過他若是魔門中人,本性難移,終有一天闖禍。
我們不妨放長眼光去看他的下場。
” 寇仲道:“看來皇上正為新朝用人的問題傷腦筋,這方面我可幫不上忙。
” 李世民欣然道:“你肯聽朕吐苦水便成,子陵會更沒有聆聽的興趣,新朝必須有新朝的氣象,舊人不是不好,不過卻慣于依從皇父以前那套作風,缺乏進取精神,我已有初步構想,玄齡、如晦、宇文仕及、無忌、你的李大哥、魏徵、知節、敬德、叔寶、世績等均會被重用,卻不是立即把他們擺上最高的位置,而是在兩三年的時間裡,看他們實際的表現,逐步擢升,取代以往太上的班子,使新舊朝交替不緻出現權力的傾軋,且可與太上保持最好的關系,此為目下的頭等大事。
” 寇仲咋舌道:“皇上深謀遠慮,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換過是我,肯定前兩天已把整個天策府原裝不動的搬入太極宮。
” 李世民笑道:“不要整蠱作怪。
我知你已聽得不耐煩,最後一個煩惱是有關颉利的,我今天案上的表章裡,有份奏章由長安城二十多名将領聯名上奏,說什麼‘夷狄無信,盟後将兵,忽踐疆境,可乘其便,數以背約,因而讨之,匆失良機’雲雲,你說該怎麼辦?” 寇仲戲言道:“茲事體大,臣不敢亂言。
” 李世民正容道:“說到軍事形勢上的決策,朕隻服膺你寇仲一人,此事交由你全權處理,其他人說的話,朕當作耳邊風。
” 寇仲失笑道:“皇上真厲害,我就逼颉利立誓以後不再支持梁師都,作為交換他安全撤退的先決條件如何?那皇上可以此安撫主戰的大臣們。
” 李世民伸手與他相握,兩人對視會心微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實力是一切政治、軍事和外交的根本,現在李世民正逐漸掌握能威懾四夷,統一天下的實力。
當寇仲離開李世民的臨時辦公書房,心中百感交集,李世民那一套治國的手腕,是他永遠學不來的,師妃暄确沒看漏眼。
颉利今趟無功而回,将注定其敗亡的命運。
李世民隻因根基未固,故把與颉利的決戰推後。
終有一天,李世民會傾全力讨伐颉利,一勞永逸地除掉此大患,以保大唐的長治久安,并收殺雞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