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玄武門之變

關燈
仲道:“李淵尚未謝過少帥救命之恩。

    ” 寇仲行到龍桌前止步,歎道:“皇上不用放在心上。

    ” 李淵沉默片刻後,緩緩道:“你們如何整頓殘局。

    ” 寇仲恭敬的道:“現在文武百官齊集太極殿外,等待舉行結盟大典,若皇上願意借此機會,向群臣公布繼承人選,寇仲可代表少帥軍、宋家軍和江淮軍宣誓向大唐效忠,如此大唐統一天下之大業,十成八九,請皇上定奪。

    ” 李淵旋風般轉過身來,雙目精光大盛,冷然道:“少帥功業得來不易,竟肯輕易放棄? ” 寇仲夷然道:“若我寇仲有一字謊言,教我永不超生。

    皇上該比任何人更明白當皇帝的苦與樂,我寇仲棄皇座而不惜,是要棄苦得樂,此當由世民兄去擔承,而我則是樂觀其成。

     現時大唐仍處于成敗未定的關鍵時刻,必須立即穩定軍心,振奮士氣,萬衆一心的迎擊塞外聯軍,皇上明察。

    ” 李淵容色緩和下來,歎道:“少帥确是很好的說客。

    ” 寇仲苦笑道:“過去的已成過去,我們必須面對将來。

    長安全在世民兄的控制下,隻待皇上向群臣宣示聖意。

    ” 李淵頹然道:“罷了!今次我大唐險為奸邪颠覆,朕且自身難保,凡此都要由我李淵負上最大責任,我再無顔坐在這個位置。

    少帥請着世民來見我,我會立即把皇位讓出,在太極殿外宣示後,即退居安義宮,至于建成和元吉方面,就向衆文武百官交待,他們勾結外人,意圖破壞結盟,行刺少帥,伏誅于玄武門。

    ” 寇仲為了給足他面子,連忙下跪道:“謝主隆恩,微臣寇仲尚有一個請求,萬望皇上俯允。

    ” 李淵繞桌而前,把他扶起,苦笑道:“坦白說,我自曉得少帥亦是神醫莫一心之後,對少帥不但非常佩服,且是真心歡喜少帥,難得你勝而不驕,建成和元吉實是望塵莫及。

    有什麼請說。

    ” 寇仲尴尬的道:“董妃想獨自往洛陽定居。

    ” 李淵微一錯愕,幸好立即準确捕捉到寇仲說話背後的含意,嘴角逸出一絲蒼涼的笑意,點頭道:“如少帥所請,淑妮的性子,确不适合長居保宮之内。

    尹妃亦須與乃父一起離城,我以後再不願見到她們。

    ” 寇仲踏出禦書房,在外面等候的李世民、封德彜、李神通、李秀甯忙圍攏過來。

     寇仲卻道:“畢玄等人的忽然離開,令我生出不祥的預感。

    ” 四人摸不看頭腦,不明白他為何忽然說的是跟與李淵見面風馬牛毫不相關的事。

     李世民點頭道:“确令人生疑。

    ” 寇仲道:“我們不得不作最壞的打算。

    假設是塞外聯軍已潛近關中,所以畢玄接報後立即離開,因為成敗再非決定于城内而是在城外。

    對敵人來說,我們是越亂越對他們有利。

    以畢玄的身份地位,也不宜直接介入政治的鬥争中。

    更何況畢玄以為我們必敗無疑,根本不用勞他大駕出手。

    ” 李神通點頭道:“少帥之言甚是,突厥人一向來去如風,攻人之不備,怎肯錯過趁亂一舉攻破長安千載一時的良機。

    ” 封德彜額手稱慶道:“幸好我們現在雨過天晴,長安沒有絲毫動搖,皇上究竟有什麼指示?”他最後一句說出衆人的心聲。

     李秀甯微嗔道:“寇仲!” 笑意從寇仲嘴角擴展,忽然一把執起李世民雙手,哈哈笑道:“趁世民兄這對手尚未變成龍手,先握個夠本。

    ” 李神通和封德彜喜出望外,要知若讓李淵仍居帝位,雖說權勢大幅轉入李世民之手,可是他終是名義上的大唐天子,背叛他的人不會有好日子過。

    李世民當上皇帝則完全是另一碼子的事。

     李世民一呆道:“勿要誇大。

    ” 寇仲笑道:“世民兄清楚我的性格,不過今趟卻捉錯用神。

    你父皇要立即見你,當知我沒半字虛言。

    結盟大典将變成傳位大典,也是我寇仲宣誓效忠李世民兄的大典,哈!” 李世民反平靜下來,道:“我們該如何應付颉利的大軍。

    ” 一個反應盡顯李世民的優點,不但沒有被喜訊沖昏做袋,且掌握到寇仲提及塞外聯軍的背後深意。

    因為決定權己來到他李世民身上,須他把握時機,作出決定。

     寇仲道:“既蒙新皇信任和恩準,此事立即由微臣去辦,以飛鴿傳書送出信息,保證九天之内,大唐國來自各方的精銳勤王部隊,将于關中平原、長安之北、大江之南集結,向入侵的外族顯示我中土軍民的勇氣、精神和團結。

    ”說罷放開李世民雙手。

     李世民笑道:“我仍是那句話,寇仲說的,就是我李世民的話。

    ” 說畢晉見李淵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