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賜鐵券功臣受爵

關燈
惟巴蜀未平,特命卿等,率水陸之師,分道并進,首尾攻之,勢應必克,但行師之際,在嚴紀律,以率士卒;用恩信,以懷降附,無肆殺掠;王全斌之事,可以為戒,卿等慎之。

    ”諸将拜辭。

    上複密谕傅友德道:“蜀人聞吾西伐,必悉其精銳,東守瞿塘,北拒金牛,以拒吾師。

    謂恃彼地險,我兵難至也。

    若出其不意,直搗階文,門戶既隳,腹心自潰。

    兵貴神速,爾須留心。

    ”友德複頓首聽命。

    是月八日,大兵分南、北二路前進。

     且說湯和率楊璟、廖永忠等九将,從南路進發,先令趙庸分兵五千,合攻桑植芙蓉洞及罩垢茅岡寨,皆平之。

    因逼取龍伏隘,恰有企事任文達迎敵。

    曹良臣奮馬面前,把文達斬于馬下,擒獲五千餘人,遂攻天門山。

    那山正是僞帥張應垣及小張佥事把守。

    周德興、華雲龍各領兵三千,分左右沖殺。

    他也分兩支接應。

    小張企事,看了華雲龍兇勇,早已心寒,未及戰得兩合,被雲龍一鞭,把腰脊打斷。

    雲龍乘勢趕殺,看見張應垣與周德興兩馬交鋒,正是放潑,大叫道:“周将軍,僞賊的槍杆都折了,不活捉他,再待何時?”那應垣聽得槍杆折,隻道果然,把頭回轉來看,被華雲龍一箭正中左眼,翻空落馬而死。

    朱兵大勝,便直至歸州城下安營。

    湯和對康茂才說:“歸州地面,去瞿塘不遠,必期破敵,以震蜀人之心。

    ”茂才回說:“不必元帥勞心,末将自有方略。

    ”即率兵三千溺戰。

    守歸州的乃蜀中虎将龔興,便出城對殺。

    茂才縱馬向前,如入無人之境,力氣百倍,喊殺震天。

    龔興那能抵擋,不敢進城,經往瞿塘關去了。

    茂才殺入城中,便令哨馬報知湯和。

    撫安百姓。

    留參将張铨鎮守。

     次日起行,來到大溪,離瞿塘二十裡屯駐。

    湯和随遣楊璟、汪興祖、康茂才,領遊兵五千,探取虛實。

    他兩個出營西去,前至瞿塘關。

    關前是金沙江。

    應初諸葛武侯于此江中樹立石椿鐵柱,約有千餘,便用鐵索周遭繞住,以拒東吳之師。

    後來蜀王孟昶,複于柱間築成關隘,名叫瞿塘關。

    此處正是夏丞相戴壽、元帥吳友仁、副将鄒興、樞密使莫仁壽,又有歸州逃來龔興在關把守。

    戴壽因看山勢,南有赤甲山,北有羊角山,彼此相望,便把兩山分開石竅,用鐵索子萬條相連,橫截關口。

    鐵索之上,鋪着大片木闆,号為飛橋,以通往來。

    橋上備着矢石、銳炮等物,以備攻擊,真所謂:“一夫應關,萬人莫敵。

    ”橋下水勢彌天,怦湃若立。

    盛夏雪消,水勢洶湧,直如萬馬奔騰,不敢行船。

    數裡之間,石刳成穴,如箱子一般,因又名風箱峽。

    山高水深,峭壁萬仞,惟是日正午時,始見日色。

    三将細看了形勢,歎羨咨嗟。

    隻聽得一聲炮響,早有吳友仁的虎将,一個叫做飛天張,一個叫做鐵頭張,兩邊帶領雄兵,夾擊而來,直取汪、康、楊三将。

    茂才見勢頭不美,揮戈迎敵。

    楊璟與興祖也躍馬相持,殺得僞兵大敗,倒戈曳甲,拚命的走過鐵索闆橋。

    茂才同興祖飛兵來趕,誰想橋上的矢石、箭炮、橫沖過來,就如飛蝗猛雨一般,可惜茂才與興祖兩個英雄,竟被飛炮所中而死。

    楊璟急收兵退回,亦被滾木滾來,連人和馬撲入水中,幸得未受大傷,止害了坐下烏雅,隻得步行,引着殘兵,收了兩将的屍首,來見湯和,具言失陷之事。

    湯和與衆将放聲大哭,具棺椁殡葬于大溪口山坡之麓。

    與廖永忠衆将商論,都道:“這等洶湧險峻,舟揖難施,且待秋後,方可攻打。

    ”不題。

     且說太祖以諸将伐蜀,未見捷報,因複命永嘉候朱亮祖為征西右将軍,率兵往助,大會進征。

    亮祖得令,星夜馳發,至陝西西安府,恰好傅友德率大隊暫住西安。

    亮祖備言上旨說久未見捷。

    傅友德說:“一來糧草未足;二來諸道兵馬未集,所以暫住于此。

    ”亮祖聽了便對友德耳邊說道:“如此如此。

    ”未知所說何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