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訪徐達禮賢下士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太祖同李善長辭了滁陽王,前至永豐縣。
太祖傳令三軍,不許攏動居民。
兩人竟下馬步入村中,探到徐達門首,忽聽得門内将琴彈了幾下,作歌道: 萬丈英雄氣,懷抱淩霄志。
田野埋祥群,鹽車困良授。
何年龍虎逢?甚日風雲際? 文種枉奇才,卞和屈真器。
揮戈定太平,仗劍施忠義。
蛙龍潛淺池,虎豹居閑地。
傷哉時不通,未遇真明帝。
善長便向太祖說:“此歌便是徐達聲音。
”太祖喜道:“未見其面,先聞其聲,隻這歌中的意思,便知是個賢才。
”善長叩門良久,隻見徐達自來開門。
太祖看了,果然儀表非常,又溫良,又軒朗,又謹密,又奇偉。
三人共人草堂,講禮分賓坐了。
茶罷一巡,徐達問說:“二公何人,恁事下顧?”善長叙出原因。
徐達俯謝說:“既蒙光召,焉敢不往?但未蔔欲某何用。
”太祖說:“群雄競起,四海流離,特請公共救生靈。
”徐達便說:“欲救生靈,還須掃淨群雄,統一天下。
但今元勢尚盛,諸雄割據,亦都富強,以壕州一郡之兵,欲成六合一統之業,不亦難乎?”太祖說:“昔周得太公而滅纣,漢得韓信而楚亡;得賢公輩,仗義誅奸,且俟有德者,以系民望,何慮其難?”徐達笑道:“從來定天下者,在德不在強,明公能以仁、德為心,不嗜殺為本,天下足可平也。
”便安頓了家屬,與太祖、李善長三人,并馬齊至禮賓館中。
太祖細問戰攻之術,徐達說:“臨時發謀,宜随機轉變,豈有定着?但上勝以仁,中勝以智,下勝以勇。
仁、智、勇三事,為将者缺一不可。
”太祖又問:“為國者,有小而緻大,有大而反亡者何故?”徐達說:“合天理,順人心,受衆恤物,敬老尊賢,人自樂而從之,雖小可以緻大;倘奢淫暴虐,或柔而無斷,或剛而少仁,或愚昧不明,或好殺不改,未有不亡者也。
”太祖大喜。
自後與李善長、徐達同眠共寝。
次日,引見滁陽王。
王授以鎮撫之職。
數日後,滁陽王以太祖為元帥,徐達為副将,趙德勝統參軍,鄧愈統後軍,耿再成統左軍,馮國用統右軍,李善長為參謀,耿炳文為前部先鋒,馮勝為五軍統制,李文忠為謀計使,率兵七萬,攻打滁、泗二州。
刻日起兵,至泗州界上安營,議取泗州之計。
大夫孫炎L前說:“泗州張天祐是不才放人,其人剛直忠厚,與我甚契,願往泗州說他來降。
”太祖吩咐大夫用心做事,孫炎辭了出帳,徑入泗州城來見天祐。
二人叙禮畢。
天祐問說:“仁兄何來?”孫炎說:“某因放志飄流,近投滁陽王帳下。
他館中有個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備。
龍行虎步,必大有為。
今提兵取泗州。
炎知足下守此,特來相告;倘肯歸附,足見達權。
太祖傳令三軍,不許攏動居民。
兩人竟下馬步入村中,探到徐達門首,忽聽得門内将琴彈了幾下,作歌道: 萬丈英雄氣,懷抱淩霄志。
田野埋祥群,鹽車困良授。
何年龍虎逢?甚日風雲際? 文種枉奇才,卞和屈真器。
揮戈定太平,仗劍施忠義。
蛙龍潛淺池,虎豹居閑地。
傷哉時不通,未遇真明帝。
善長便向太祖說:“此歌便是徐達聲音。
”太祖喜道:“未見其面,先聞其聲,隻這歌中的意思,便知是個賢才。
”善長叩門良久,隻見徐達自來開門。
太祖看了,果然儀表非常,又溫良,又軒朗,又謹密,又奇偉。
三人共人草堂,講禮分賓坐了。
茶罷一巡,徐達問說:“二公何人,恁事下顧?”善長叙出原因。
徐達俯謝說:“既蒙光召,焉敢不往?但未蔔欲某何用。
”太祖說:“群雄競起,四海流離,特請公共救生靈。
”徐達便說:“欲救生靈,還須掃淨群雄,統一天下。
但今元勢尚盛,諸雄割據,亦都富強,以壕州一郡之兵,欲成六合一統之業,不亦難乎?”太祖說:“昔周得太公而滅纣,漢得韓信而楚亡;得賢公輩,仗義誅奸,且俟有德者,以系民望,何慮其難?”徐達笑道:“從來定天下者,在德不在強,明公能以仁、德為心,不嗜殺為本,天下足可平也。
”便安頓了家屬,與太祖、李善長三人,并馬齊至禮賓館中。
太祖細問戰攻之術,徐達說:“臨時發謀,宜随機轉變,豈有定着?但上勝以仁,中勝以智,下勝以勇。
仁、智、勇三事,為将者缺一不可。
”太祖又問:“為國者,有小而緻大,有大而反亡者何故?”徐達說:“合天理,順人心,受衆恤物,敬老尊賢,人自樂而從之,雖小可以緻大;倘奢淫暴虐,或柔而無斷,或剛而少仁,或愚昧不明,或好殺不改,未有不亡者也。
”太祖大喜。
自後與李善長、徐達同眠共寝。
次日,引見滁陽王。
王授以鎮撫之職。
數日後,滁陽王以太祖為元帥,徐達為副将,趙德勝統參軍,鄧愈統後軍,耿再成統左軍,馮國用統右軍,李善長為參謀,耿炳文為前部先鋒,馮勝為五軍統制,李文忠為謀計使,率兵七萬,攻打滁、泗二州。
刻日起兵,至泗州界上安營,議取泗州之計。
大夫孫炎L前說:“泗州張天祐是不才放人,其人剛直忠厚,與我甚契,願往泗州說他來降。
”太祖吩咐大夫用心做事,孫炎辭了出帳,徑入泗州城來見天祐。
二人叙禮畢。
天祐問說:“仁兄何來?”孫炎說:“某因放志飄流,近投滁陽王帳下。
他館中有個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備。
龍行虎步,必大有為。
今提兵取泗州。
炎知足下守此,特來相告;倘肯歸附,足見達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