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取西川劍閣兵降
關燈
小
中
大
令軍中暗地造竹筏三百餘扇,令郭英、李新、朱壽、吳複,率領鐵甲兵二萬,将筏盡載火器前進,餘兵随筏而行。
待夜三鼓,順流而下,直抵漢陽江右。
探那漢陽軍卒,果然熟睡無備,便令士卒,将火器齊發,喊聲震天,夏兵驚潰四散奔走。
傅友德、朱亮祖率領大兵相殺,斬首二萬餘級,漢水為之咽流。
何大亨潛夜匹馬投漢州去了。
納降的軍馬,計有三萬七千之數。
友德即督兵困住漢州。
那夏主明升在重慶府設朝,聞報知大明軍将明進金牛,暗渡了階、文,三敗了丁世珍,又取了青陽、綿州,今因漢州最急,便大驚訝,道:“起初隻聽得大明攻瞿塘,因遣丞相戴壽,統精兵相敵,不料他探穴搗虛,竟從西北而來,據取劍閣漢江之險,若再失了漢州,都城必不能保。
”便差官星夜至瞿塘報戴壽得知,着他分兵來救漢州才是。
不隻一月,戴壽探到信息,即對諸将商議,說:“此事不可遲緩,可留莫仁壽、鄒興、龔興、飛天張,鐵頭張五将,以三萬兵固守關口;我與吳友仁元帥,領兵七萬,去迎傅友德相殺。
”吳友仁說:“吾聞傅友德昔日曾輔先王,先王不用,便從了友諒;友諒待他甚薄,後方歸了大明。
友德文武兼全。
且今又聞得大明皇帝,因久征無功,複敕朱亮祖為副,此人更是智勇足備。
當年曾在鶴鳴山設奇運石,壓死敵兵。
今已入川,猶虎之入室也。
我與丞相可分兵而進,丞相從西路,末将從東路,又約何大亨從南路,三處為犄角之勢,以拒友德,隻待他糧完師老,必可得勝。
”戴壽說:“此說亦是。
但分兵則勢孤。
今友德領着雄兵十萬,來困漢州,我等隻得七萬,不如俱從西路進發為是。
”次日,到漢州城下,正西安營。
明兵聞他救兵已到,便撤圍在南向駐紮。
城中何大亨即與黃龍、梁士達,領精銳三萬出城,與戴壽合兵列寨。
傅友德整肅三軍,下令說:“戴壽領兵遠來,何大亨又一向怯弱,心中甚是慌張的,爾等各宜奮力,平蜀之功,隻在今日。
”便令朱亮祖統左軍,陳德、薛顯接應;顧時領右軍,趙庸、李新接應;自與郭英等統着中軍,向西南迎殺。
兩陣對圓,那夏陣中吳友仁、何大亨、黃龍、梁士達、胡孔章五将,一齊分兵來戰。
朱亮祖、郭英、顧時三路,也各尋着對頭相殺。
郭英一槍刺死了黃龍。
顧時刀頭轉處,把梁士達砍在馬下。
胡孔章被朱亮祖一箭射倒了坐馬,輪轉槍來一槍,倒在塵埃。
那戴壽即要走去,傅友德早已料定,便縱馬趕來,一刀直砍過去,把金盔劈得粉碎。
幸得馬快逃得性命,便與何大亨脫逃往成都去了。
吳友仁也從亂軍中逃脫,往古城而去。
傅友德招動大兵,殺入漢州城,活捉了招讨王隆,萬戶梁丞等一百餘人。
連夜追至古城,又捉了宜谕趙秉圭及馬、騾五百餘匹。
友仁複逃走保甯去了。
大軍徑向成都。
那餘川、九龍山等寨,并平章俞思忠,率官屬,軍民三千餘人,獻良馬十匹,到軍前納降。
且說夏王明升對延臣數說:“這蜀中之地,号為四1!;:以成都為西川、潼關為東川,利州為北川,菱州為南川。
中有六個大山,是:峨嵋山、青城山、錦屏山、赤甲山、白鹽山、巫山。
其間有金水江、白龍江、漢陽江,極為江之險阻。
又如瞿塘為第一關,劍閣為第二關,陽平為第三關,葭萌為第四關,石頭為第五關,百牢為第六關。
從來說,秦資其富,漢用其财;今如此光景,險阻去其大半,奈何!奈何!”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待夜三鼓,順流而下,直抵漢陽江右。
探那漢陽軍卒,果然熟睡無備,便令士卒,将火器齊發,喊聲震天,夏兵驚潰四散奔走。
傅友德、朱亮祖率領大兵相殺,斬首二萬餘級,漢水為之咽流。
何大亨潛夜匹馬投漢州去了。
納降的軍馬,計有三萬七千之數。
友德即督兵困住漢州。
那夏主明升在重慶府設朝,聞報知大明軍将明進金牛,暗渡了階、文,三敗了丁世珍,又取了青陽、綿州,今因漢州最急,便大驚訝,道:“起初隻聽得大明攻瞿塘,因遣丞相戴壽,統精兵相敵,不料他探穴搗虛,竟從西北而來,據取劍閣漢江之險,若再失了漢州,都城必不能保。
”便差官星夜至瞿塘報戴壽得知,着他分兵來救漢州才是。
不隻一月,戴壽探到信息,即對諸将商議,說:“此事不可遲緩,可留莫仁壽、鄒興、龔興、飛天張,鐵頭張五将,以三萬兵固守關口;我與吳友仁元帥,領兵七萬,去迎傅友德相殺。
”吳友仁說:“吾聞傅友德昔日曾輔先王,先王不用,便從了友諒;友諒待他甚薄,後方歸了大明。
友德文武兼全。
且今又聞得大明皇帝,因久征無功,複敕朱亮祖為副,此人更是智勇足備。
當年曾在鶴鳴山設奇運石,壓死敵兵。
今已入川,猶虎之入室也。
我與丞相可分兵而進,丞相從西路,末将從東路,又約何大亨從南路,三處為犄角之勢,以拒友德,隻待他糧完師老,必可得勝。
”戴壽說:“此說亦是。
但分兵則勢孤。
今友德領着雄兵十萬,來困漢州,我等隻得七萬,不如俱從西路進發為是。
”次日,到漢州城下,正西安營。
明兵聞他救兵已到,便撤圍在南向駐紮。
城中何大亨即與黃龍、梁士達,領精銳三萬出城,與戴壽合兵列寨。
傅友德整肅三軍,下令說:“戴壽領兵遠來,何大亨又一向怯弱,心中甚是慌張的,爾等各宜奮力,平蜀之功,隻在今日。
”便令朱亮祖統左軍,陳德、薛顯接應;顧時領右軍,趙庸、李新接應;自與郭英等統着中軍,向西南迎殺。
兩陣對圓,那夏陣中吳友仁、何大亨、黃龍、梁士達、胡孔章五将,一齊分兵來戰。
朱亮祖、郭英、顧時三路,也各尋着對頭相殺。
郭英一槍刺死了黃龍。
顧時刀頭轉處,把梁士達砍在馬下。
胡孔章被朱亮祖一箭射倒了坐馬,輪轉槍來一槍,倒在塵埃。
那戴壽即要走去,傅友德早已料定,便縱馬趕來,一刀直砍過去,把金盔劈得粉碎。
幸得馬快逃得性命,便與何大亨脫逃往成都去了。
吳友仁也從亂軍中逃脫,往古城而去。
傅友德招動大兵,殺入漢州城,活捉了招讨王隆,萬戶梁丞等一百餘人。
連夜追至古城,又捉了宜谕趙秉圭及馬、騾五百餘匹。
友仁複逃走保甯去了。
大軍徑向成都。
那餘川、九龍山等寨,并平章俞思忠,率官屬,軍民三千餘人,獻良馬十匹,到軍前納降。
且說夏王明升對延臣數說:“這蜀中之地,号為四1!;:以成都為西川、潼關為東川,利州為北川,菱州為南川。
中有六個大山,是:峨嵋山、青城山、錦屏山、赤甲山、白鹽山、巫山。
其間有金水江、白龍江、漢陽江,極為江之險阻。
又如瞿塘為第一關,劍閣為第二關,陽平為第三關,葭萌為第四關,石頭為第五關,百牢為第六關。
從來說,秦資其富,漢用其财;今如此光景,險阻去其大半,奈何!奈何!”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