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常遇春柳河棄世
關燈
小
中
大
分兵而進。
郭英把王鼎活擒過來,送至軍前泉首号令。
逃脫了孫伯役,遇春既取開平府,遂進兵到柳河川安營。
當晚遇春獨坐營中,忽然得疾,精神甚是恍惚。
帳中軍校,即時傳與各營,衆将都來問安。
遇春說:“某與諸公數年共事,期享太平,不意今日在此地,與諸公永訣。
”衆将驚問原故。
遇春将生時老者的詩,與前者五台山張三豐送來詩的事情,重新說了一遍,因說:“‘先于和裡貴,後向柳中亡。
’我于和州得通聖主,幸而所在成功,受了顯爵,今兵至柳川,其亡可知。
且病體十分沉重,諸公可為我料理身後之事。
”駐在營中,約莫半月,果然病笃,瞑目而逝。
時年四十歲。
李文忠下令諸将,且勿舉哀,将衣衾、棺木,備得齊整,殡殓了,即着金朝興領兵三千,保護靈樞而回。
不一日來到龍江驿。
太祖聞得信息大驚,禦制祭文,親至驿中緻祭,駕詣櫃前,拈香、敬酒、焚楮,長揖痛哭而還。
且命葬于鐘山草堂,追封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開平王。
溢曰:忠武。
配享太廟。
長子常茂襲鄭國公;次子常蔭襲開國公;三子常森襲武德侯。
追贈祖考三代。
卻說孔興、脫列伯二人,聞知常遇春身故,進攻大同甚急。
太祖傳旨:李文忠為大元帥,湯和補左元帥,其餘将住,仍供;日職,來救大同。
李文忠領兵過雲中出雁門,次馬邑地方,遇着元兵數千突至。
文忠乘其不備,揮兵一鼓而敗之,捉了平章劉帖木兒及龍虎四大王。
此時天大雨雪,文忠疑有伏兵,因令哨騎出入山谷,查視彼卒往來。
卻見哨馬回報:“我軍前隊已去敵五十裡之地屯駐。
”文忠與諸将商議,說:“我軍去敵五十裡之遙,分明示之以弱。
”即傳令去敵五裡,阻水為營,乘晚而進。
一邊傳與原守大同将帥汪興祖得知,以便彼此攻殺。
大兵駐紮方定,忽見黑雲一片,壓住營壘,宛如夏蓋。
文忠望了半晌,對諸将說:“有此雲氣,必主賊兵劫營。
”傳令傅友德率前軍三萬,張龍、周德興二将接應朱亮祖率後軍三萬,王志、汪信二将接應;吳祯率左軍三萬,顧時、韓政二将接應;郭英率右軍三萬,趙庸、黃彬二将接應。
俱北退五十裡,于白楊門四面埋伏。
隻候曉星将落,東日将升,林中放震天雷為号,便發伏圍剿元兵。
湯和統軍五萬,分作十營,如連珠相似,布列平坦地面,一路接應我軍。
但隻護行,不必相殺。
自領大隊三萬,襪馬炯軍,安住營寨,堅立不動,隻待元兵來劫,便向北且戰且走。
衆将得令而去。
将及三更,果然脫列伯領着元兵,竟從西營殺入。
李文忠揮兵北走,脫列伯騎兵趕來,路上早有十營軍馬相繼救應。
比及天明,前至白楊門,文忠大隊人馬,都投深林中去。
隻聽轟無一聲炮響,四下伏兵一齊殺出,密密的把元兵圍住了厮殺。
文忠立馬于高原之上,着人高叫:“元兵中擒得脫列伯來降的,從重加賞,決不食言。
”須臾之間,果有本部将士,縛着脫列伯來獻。
文忠即令軍中取過白金五百兩、彩絹二十匹,重賞來将。
投降士卒,計有二萬多人。
辎重、馬匹,不計其數。
孔興聞知信息,也解了大同之圍。
綏德部将,乘機斬首,來到軍前納降。
哨馬星飛報于元主。
元主曉得事都不濟了,從此以後,越發的往北而行,無複南向之心矣。
西北一帶地方,悉皆平定。
李文忠便班師駐于汴梁,差官奏捷。
太祖看表大喜。
隻見太史令劉基出班奏道:“臣觀北兵今日勢衰,不如乘此銳兵,四路窮追剿滅,庶幾後無他患,古人說:‘除惡務盡,樹德務滋。
’伏惟陛下聖裁,以便諸将行事。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郭英把王鼎活擒過來,送至軍前泉首号令。
逃脫了孫伯役,遇春既取開平府,遂進兵到柳河川安營。
當晚遇春獨坐營中,忽然得疾,精神甚是恍惚。
帳中軍校,即時傳與各營,衆将都來問安。
遇春說:“某與諸公數年共事,期享太平,不意今日在此地,與諸公永訣。
”衆将驚問原故。
遇春将生時老者的詩,與前者五台山張三豐送來詩的事情,重新說了一遍,因說:“‘先于和裡貴,後向柳中亡。
’我于和州得通聖主,幸而所在成功,受了顯爵,今兵至柳川,其亡可知。
且病體十分沉重,諸公可為我料理身後之事。
”駐在營中,約莫半月,果然病笃,瞑目而逝。
時年四十歲。
李文忠下令諸将,且勿舉哀,将衣衾、棺木,備得齊整,殡殓了,即着金朝興領兵三千,保護靈樞而回。
不一日來到龍江驿。
太祖聞得信息大驚,禦制祭文,親至驿中緻祭,駕詣櫃前,拈香、敬酒、焚楮,長揖痛哭而還。
且命葬于鐘山草堂,追封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開平王。
溢曰:忠武。
配享太廟。
長子常茂襲鄭國公;次子常蔭襲開國公;三子常森襲武德侯。
追贈祖考三代。
卻說孔興、脫列伯二人,聞知常遇春身故,進攻大同甚急。
太祖傳旨:李文忠為大元帥,湯和補左元帥,其餘将住,仍供;日職,來救大同。
李文忠領兵過雲中出雁門,次馬邑地方,遇着元兵數千突至。
文忠乘其不備,揮兵一鼓而敗之,捉了平章劉帖木兒及龍虎四大王。
此時天大雨雪,文忠疑有伏兵,因令哨騎出入山谷,查視彼卒往來。
卻見哨馬回報:“我軍前隊已去敵五十裡之地屯駐。
”文忠與諸将商議,說:“我軍去敵五十裡之遙,分明示之以弱。
”即傳令去敵五裡,阻水為營,乘晚而進。
一邊傳與原守大同将帥汪興祖得知,以便彼此攻殺。
大兵駐紮方定,忽見黑雲一片,壓住營壘,宛如夏蓋。
文忠望了半晌,對諸将說:“有此雲氣,必主賊兵劫營。
”傳令傅友德率前軍三萬,張龍、周德興二将接應朱亮祖率後軍三萬,王志、汪信二将接應;吳祯率左軍三萬,顧時、韓政二将接應;郭英率右軍三萬,趙庸、黃彬二将接應。
俱北退五十裡,于白楊門四面埋伏。
隻候曉星将落,東日将升,林中放震天雷為号,便發伏圍剿元兵。
湯和統軍五萬,分作十營,如連珠相似,布列平坦地面,一路接應我軍。
但隻護行,不必相殺。
自領大隊三萬,襪馬炯軍,安住營寨,堅立不動,隻待元兵來劫,便向北且戰且走。
衆将得令而去。
将及三更,果然脫列伯領着元兵,竟從西營殺入。
李文忠揮兵北走,脫列伯騎兵趕來,路上早有十營軍馬相繼救應。
比及天明,前至白楊門,文忠大隊人馬,都投深林中去。
隻聽轟無一聲炮響,四下伏兵一齊殺出,密密的把元兵圍住了厮殺。
文忠立馬于高原之上,着人高叫:“元兵中擒得脫列伯來降的,從重加賞,決不食言。
”須臾之間,果有本部将士,縛着脫列伯來獻。
文忠即令軍中取過白金五百兩、彩絹二十匹,重賞來将。
投降士卒,計有二萬多人。
辎重、馬匹,不計其數。
孔興聞知信息,也解了大同之圍。
綏德部将,乘機斬首,來到軍前納降。
哨馬星飛報于元主。
元主曉得事都不濟了,從此以後,越發的往北而行,無複南向之心矣。
西北一帶地方,悉皆平定。
李文忠便班師駐于汴梁,差官奏捷。
太祖看表大喜。
隻見太史令劉基出班奏道:“臣觀北兵今日勢衰,不如乘此銳兵,四路窮追剿滅,庶幾後無他患,古人說:‘除惡務盡,樹德務滋。
’伏惟陛下聖裁,以便諸将行事。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