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丁普郎假投友諒

關燈
正身。

    鳴金而還。

    太祖依着俞通海屯兵江中,水陸結寨,安妥了諸将,各自次第獻功訖。

    太祖對衆将說:“适六将深入賊中,久無聲息,我不勝凄惋,幸得以成大事。

    今日之功,六将居首。

    ”因命酒相慶,席上複着書,着人傳與友諒。

    中間皆勸其何苦自相吞并,傷殘弟、侄,勿作欺人之寇及要友諒即去帝号,以待真主等意。

    友諒複不答。

     太祖發了書去,便與衆将計議攻取之術。

    恰好軍師從金陵來見太祖;太祖便問軍師與張士誠交戰勝負的事體。

    劉基對說:“李善長并湯和、耿炳文、吳祯、吳良等,連兵累敗了張士誠三陣,他如今退兵在太湖安營。

    此乃鼠竊之賊,不足計慮。

    夜觀天象,西北上殺氣,甚是不祥,應當一國之主,想來陳友諒合當複亡。

    然中天紫微垣,亦有微災,故不放心,特來相探。

    ”太祖把船擱在沙上,韓成替死的事,細細說了一番,就問:“目今陳友諒,有五百号戰船,每一号計船五十隻,兼領雄兵六十餘萬,聯栅結寨,實是難破,奈何,奈何!”劉基聽了結寨的光景,便笑道:“孫子曾說:“陸地安營,其兵怕風,水地安營,其兵怕火。

    ‘上岡者恐受其圍,下岡者恐被其陷。

    ’今水上聯船結寨,正取禍之道,豈是良策。

    有計在此,令六十餘萬雄兵,片甲不回。

    ”太祖聽罷大喜,便問:“計将安出?”劉基說:“此須以火相攻,必然決勝。

    ”太祖又說:“兩三次俱把火攻,但賊寨深大,四面盡有排栅、鐵索穿縛,外面的火,焉能透到裡頭?”劉基又說:“主公可有友諒部下來投降的将校否?”太祖說:“盡有,盡有。

    ”劉基便令喚來。

    不移時,卻有許多,都來聽令。

    劉基因對他們道:“公等來降,皆是棄假投真,識時務的好漢。

    今主公欲破賊兵水寨,要用公等,裡應外合,此事甚不輕易,必須赤心報國者方能成就。

    若不願行的,亦聽各人心事,不敢相強。

    ”說罷,卻有丁普郎等三十五人,挺身向前說:“向受主公厚恩,願以死報。

    ”劉基便囑咐說:“你們今夜可去詐降友諒,明夜隻看外面火起,卻從内放火為應。

    ”衆将聽什說:“舉火不難,隻怕友諒不信,有誤軍國大事。

    ”劉基便附普郎的耳朵說了兩聲,各人便整理随身要用的物件,到晚駕一隻戰船,徑抵康郎山下。

     正是友諒與張定邊、陳英傑帳中飲酒,哨子報說:“有丁普郎等來見。

    ”友諒喚至帳下說:“爾等既降朱家,今夜來此,有何議論?”普郎對說:“前守孤城,力不能敵,一時無奈,所以詐降。

    今夜得便,故率衆逃回,望主公容納!”友諒說:“你必為朱家細作,假意來降。

    左右們,可盡力捉下,斬訖回報。

    ”隻見三十五人,齊聲叫道:“我等特來獻功,主公反生疑忌。

    ”友諒便問:“你等來獻何功?”普郎說道:“我等聽他定計,叫常遇春來日領二萬雄兵,抄路往康郎山襲取水寨,所以冒險來報,指望封賞,反要殺害,此冤那個得知。

    ”友諒聽了大驚道:“不說不知,幾乎殺了好人。

    ”因喚三十五個,都入帳中踢與酒食。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