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趙打虎險受災殃
關燈
小
中
大
那趙打虎見了耿将軍出陣夾戰,便叫道:“對陣耿将軍,你也識得我的才技,我也曉得你是英雄,今日各為其主而來,不必提起。
但或是混殺一番,也不見真正手段,你我都吩咐不許放冷箭,隻是兩人刀對刀,槍對槍,那時方見高低,就死也甘心的。
”耿炳文道:“這個正好。
”兩馬相交,鬥了一百餘合,自從辰牌直殺到未刻。
天色将昏,那趙打虎便道:“耿将軍,明日再戰才是。
”耿炳文回說道:“順從你。
”兩個各回本陣去了。
且說趙打虎來到陣中,對衆将說:“我的刀槍并矛戟的手法都是天下第一手,誰想這耿家兒子都一一相合;倘得他做個接手,也是天生一對好漢。
隻可惜他落在别國,倒在此處做了對頭,奈何奈何!”心中悶悶不樂,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耿炳文自回帳中,沉想那趙打虎人傳他吳國第一好漢,我看來真個高強,不知誰教導他得此手法。
明日将何策勝得他,也正在沒個理會。
隻見軍中整頓出晚餐,炳文也連啜了幾杯悶酒,卻有一陣冷風,把炳文吹得十分股票。
燈燭吹滅了,恍惚之間,忽有一個人來,叫道:“炳文,炳文,我是你的父親。
前日因你受了主公鈞旨,來此攻取長興,我便随你在戰陣中。
今日打虎這厮,好生手段,明日他必仍來搦戰,便可對他說:‘昨日馬戰,今日當步戰。
’他的氣力也不弱于你,待到日中,你可與他較拳,方可赢得;倘他逃走,你也不須追趕。
”炳文見了父親,不覺大哭起來,卻被巡夜的鑼聲驚醒,卻是南柯一夢。
在胡床上翻來複去,不得睡着,隻聽得雞聲嘹亮,東方漸明,炳文坐起身來,吩咐軍中一鼓造飯,二鼓披挂,三鼓擺列。
不多時,趙打虎早到陣前溺戰。
炳文一如夢中父親教導的話對打虎說:“今日步戰如何?”打虎聽了不覺大喜道:“我的步戰法,那個不稱贊的,這孩子反要與我步戰,眼前這機關,落在我彀中了。
便應道:“甚好甚好!”兩人各下了馬,整頓了衣服,一東一西,一來一往,又約鬥了六十餘合。
日且将中,那打虎便叫道:“我與你弄拳好麼?”原來這打虎當初是在五台山披剃的長老那裡學了“少林拳法”,走遍天下十三省,五湖四海,處處聞名。
因見天下多事,便留了頭發,投歸張士誠,圖做些大事業。
他見馬戰、步戰俱赢不得炳文,必然是盡拿出平生本事,方可捉他。
誰知炳文夢中先已提破,便應道:“這也使得。
”兩人便丢下了器械,正要當場,隻見打虎說:“将軍且慢着,待我換了鞋子好舞。
”炳文口中不語,心下思量:“鞋兒是甚結作,怎麼反着鞋兒,其中必有緣故,我隻緊緊防他便了。
”兩個各自做了一個門戶,交肩打背,也約較了三十餘圍。
那打虎把手一張,隻見炳文便把身來一閃,那打虎便使一個飛腳過來,炳文心裡原是提防,恰搶過把那腳一拽,打虎勢來得兇,一腳便立不住,仆地便倒。
炳文就拖了他腳,奮起生平本事,把他墩來墩去,不下三五十墩,叫聲“叱”!把打
但或是混殺一番,也不見真正手段,你我都吩咐不許放冷箭,隻是兩人刀對刀,槍對槍,那時方見高低,就死也甘心的。
”耿炳文道:“這個正好。
”兩馬相交,鬥了一百餘合,自從辰牌直殺到未刻。
天色将昏,那趙打虎便道:“耿将軍,明日再戰才是。
”耿炳文回說道:“順從你。
”兩個各回本陣去了。
且說趙打虎來到陣中,對衆将說:“我的刀槍并矛戟的手法都是天下第一手,誰想這耿家兒子都一一相合;倘得他做個接手,也是天生一對好漢。
隻可惜他落在别國,倒在此處做了對頭,奈何奈何!”心中悶悶不樂,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耿炳文自回帳中,沉想那趙打虎人傳他吳國第一好漢,我看來真個高強,不知誰教導他得此手法。
明日将何策勝得他,也正在沒個理會。
隻見軍中整頓出晚餐,炳文也連啜了幾杯悶酒,卻有一陣冷風,把炳文吹得十分股票。
燈燭吹滅了,恍惚之間,忽有一個人來,叫道:“炳文,炳文,我是你的父親。
前日因你受了主公鈞旨,來此攻取長興,我便随你在戰陣中。
今日打虎這厮,好生手段,明日他必仍來搦戰,便可對他說:‘昨日馬戰,今日當步戰。
’他的氣力也不弱于你,待到日中,你可與他較拳,方可赢得;倘他逃走,你也不須追趕。
”炳文見了父親,不覺大哭起來,卻被巡夜的鑼聲驚醒,卻是南柯一夢。
在胡床上翻來複去,不得睡着,隻聽得雞聲嘹亮,東方漸明,炳文坐起身來,吩咐軍中一鼓造飯,二鼓披挂,三鼓擺列。
不多時,趙打虎早到陣前溺戰。
炳文一如夢中父親教導的話對打虎說:“今日步戰如何?”打虎聽了不覺大喜道:“我的步戰法,那個不稱贊的,這孩子反要與我步戰,眼前這機關,落在我彀中了。
便應道:“甚好甚好!”兩人各下了馬,整頓了衣服,一東一西,一來一往,又約鬥了六十餘合。
日且将中,那打虎便叫道:“我與你弄拳好麼?”原來這打虎當初是在五台山披剃的長老那裡學了“少林拳法”,走遍天下十三省,五湖四海,處處聞名。
因見天下多事,便留了頭發,投歸張士誠,圖做些大事業。
他見馬戰、步戰俱赢不得炳文,必然是盡拿出平生本事,方可捉他。
誰知炳文夢中先已提破,便應道:“這也使得。
”兩人便丢下了器械,正要當場,隻見打虎說:“将軍且慢着,待我換了鞋子好舞。
”炳文口中不語,心下思量:“鞋兒是甚結作,怎麼反着鞋兒,其中必有緣故,我隻緊緊防他便了。
”兩個各自做了一個門戶,交肩打背,也約較了三十餘圍。
那打虎把手一張,隻見炳文便把身來一閃,那打虎便使一個飛腳過來,炳文心裡原是提防,恰搶過把那腳一拽,打虎勢來得兇,一腳便立不住,仆地便倒。
炳文就拖了他腳,奮起生平本事,把他墩來墩去,不下三五十墩,叫聲“叱”!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