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衆牧童成群聚會

關燈
走,總不錯亂。

    忽一日,太祖心生一計,将小牛殺了一隻,同衆孩子洗剝幹淨,将一壇子盛了,架在山坡,尋些柴草煨爛,與衆孩子食之。

    先将牛尾割下,插在石縫内,恐怕劉太秀找牛,隻說牛鑽人石縫内去了。

    到晚歸來,劉太秀果然查牛,少了一隻。

    便問。

    太祖回道:“因有一小牛鑽入石中去了,故少了一隻。

    ”太秀不信,便說:“同你去看。

    ”二人來至石邊,太祖默祝:“山神、土地,快來保護!”果見一牛尾搖動,太秀将手一扯,微聞似覺牛叫之聲,太秀隻得信了。

    後又瞞太秀宰了一隻,也如前法。

    太秀又來看視,心中甚異,忽聞太祖身上有膻氣,暗地把孩子一拷,方知是太祖殺牛吃了。

    太秀無可奈何,随将太祖打發回家。

     光陰似箭,不覺已是元順帝至正甲申六月。

    太祖年已十七歲。

    誰想天災流行,疾疠大作,一月之間,朱公夫婦并長子朱鎮,俱不幸辭世。

    家貧也備不得齊整棺木,隻得草率将就,同兩個阿哥擡到九龍同下。

    正将掘土埋葬,倏忽之間,大風暴起,走石飛沙,轟雷閃電,霖雨傾盆。

    太祖同那兩個阿哥,開了眼,閉不得;閉了眼,開不得。

    但聽得空中說:“玉皇昨夜宣旨,喚本府城隍、當方土地,押令我們四大龍神,将朱皇帝的父母,埋葬在神龍穴内,上封三尺。

    我們須要即刻完工,不得違旨。

    ”太祖弟兄三人,隻得在樹林叢蔚中躲雨。

    未及一刻,天清日出,三人走出林來,到原放棺木地方,俱不見了,但見土石壅蓋,巍然一座大墳。

    三人拜泣回家。

    長嫂孟氏同侄兒朱文正,仍到長虹縣地方過活。

    二兄、三兄,亦各自贅出。

    太祖獨自無依。

    鄰合汪婆,對太祖說:“如今年荒米貴,無處栖身,你父母向日,曾将你寄拜寺中,不如權且為僧何如?”太祖聽說,答應道:“也是也是。

    ”自是托身皇覺寺中。

    不意昙雲長老,未及兩月,忽于一夕圓寂。

    寺中衆僧,隻因朱元龍,長老最是愛重他,就十分沒禮。

    一日,将山門關上,不許太祖入内睡覺。

    太祖仰天歎息,隻見銀河耿耿,玉露清清,遂口吟一絕: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吟罷,驚動了伽藍。

    伽藍心中轉念:“這也是玉皇的金童,目下應該如此困苦。

    前者初生時,大哭不絕,玉皇喚我召鐵冠道人安慰他;但今受此囗囗,倘或道念不堅,聖躬有些嗽卿,也是我們保護不周。

    不若權叫夢神打動他的睡魔,托與一夢,以安他的志氣。

    ”此時,太祖不覺身體困倦,席地和衣而寝。

    眼中但見西北天上,群鳥争飛,忽然仙鶴一隻,從東南飛來,啄開衆鳥,頃間仙鶴也就不見了。

    隻見西北角起一個朱紅色的高台,周圍欄杆上邊,立着兩個像金剛一般,口内念念有詞。

    再上有帶幞頭抹額的兩行立着,中間三尊天神,竟似三清上帝,玉貌長髯,看着太祖。

    卻有幾個紫衣善士,送到繹紅袍一件,太祖将身來穿,隻見雲生五彩。

    紫衣者說:“此文理真人之衣。

    ”旁邊又一道士,拿劍一口,跪送将來,口中稱說:“好異相,好異相!”因拱手而别。

    太祖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細思量甚是奇怪。

     次早起來,卻有新當家的長老囑咐說:“此去麻湖約有三十餘裡,湖邊野樹成林,任人采取,爾輩可各輪派取柴,以供寺用;如違:逐出山門,别處去吃飯。

    ”輪到太祖,正是大風大雨,彼此不相照顧,卻又上得路遲,走到湖邊,早已野林中螢火相照,四下更無一人,隻有蟲鳴草韻。

    太祖隻得走下湖中砍取,那知淤泥深的深,淺的淺,不覺将身陷在大澤中,自分必遭淹溺,忽聽湖内有人說:“皇帝被陷了,我們快去保護,庶免罪戾。

    ”太祖隻見身邊許多蓬頭赤發、圓眼獠牙、綠臉的人,近前來說:“待小鬼們扶你上岸。

    ”岸上有小鬼,也替皇帝砍了柴,将柴也送至寺内。

    太祖把身一跳,卻已不在澤中,也不是麻湖,竟是皇覺寺山門首了。

    太祖挑着柴進香積廚來,前殿上鼓已三敲,衆僧卻已睡熟。

    未知長老埋怨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