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

關燈
一八四八年二月,法國發生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國曆史上第二個資産階級共和國。

    但是臨時政府無視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要求,激起群衆的強烈不滿,同年六月二十三日巴黎工人舉行起義,不幸被鎮壓下去。

    路易·拿破侖利用國内階級矛盾的尖銳化,競選總統獲勝。

    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他發動政變,建立軍事獨裁。

    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他恢複帝制,做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

     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曆史時期的各個階級,雨果的政治态度在不斷地改變。

    他原來也贊同君主立憲制,還得到過法關西貴族的稱号。

    二月革命以後,他轉向共和主義,被選為制憲議會議員。

    六月起義中,他曾好心地勸說起義者放下武器,避免流血,後來他又竭力保護一些失敗的起義戰士。

    他天真地相信過路易·拿破侖,可是不久他便認識了這個總統的真面目。

    他在路易·拿破侖發動政變以後,發表《告國民書》,宣稱:&ldquo路易·波拿巴上台是非法的。

    &rdquo他和他的同伴們一起進行了鬥争,受到殘酷的迫害。

    雨果有家難回,在一八五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化裝改名,乘上火車離開巴黎去比利時,從此開始他的漫長的流亡生活。

    直到十九年後,一八七○年九月五日,雨果方才回到巴黎。

     雨果在比利時寫成并且出版了諷刺和抨擊路易·拿破侖的《小拿破侖》。

    路易·拿破侖向比利時國王表示不應該庇護這個法國政府的敵人。

    雨果沒有等到比利時當局限定他居住的時間期滿,離開布魯塞爾,去英國的澤西島。

    一八五二年七月三十一日,他乘船在雨中離開比利時去英國的途中,遠望法國的海岸,心中升起這樣的詩句:&ldquo别了,我那蔚藍色的故鄉!&rdquo 一八五二年八月五日,雨果抵達澤西島。

    這一年的十二月二日,路易·拿破侖稱帝,雨果向法國人民發出号召,要他們手執武器,等待時機。

    詩人寫出了充滿革命激情的詩集《懲罰集》。

    他對一些國内外重大問題不斷發表意見。

    他參加同樣流亡島上的同胞的活動。

    澤西島的行政當局對這個&ldquo危險&rdquo的作家深感頭痛,在一八五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終于下令驅逐他出島。

     雨果轉到了格恩西島。

    碼頭上站滿島上的居民,冒着雨歡迎雨果,向他脫帽緻敬。

     雨果在這個島上創作了他的許多重要作品,詩集有《靜觀集》、《曆代傳說》、《街頭與森林之歌》,小說有《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還有文藝理論專著《莎士比亞論》。

    自然,雨果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政治鬥争。

    一八五九年八月,路易·拿破侖下令大赦包括雨果在内的流亡者,雨果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決不和帝國妥協,隻有法國重新獲得自由之日,他才願意回國。

     格恩西島是英國的海峽群島中的一個大島,它比澤西島荒涼,但是島民的熱情好客,使雨果很快就愛上了這塊土地。

    他常去海岸散步,和漁民們交談,學到許多關于海洋、航行和捕魚的知識。

    一八五六年,他用《靜觀集》出版獲得的稿酬買下了他原來租的房子:上城别墅,并且按照他的設計加以改建。

    他很喜歡這幢在山崖頂上的房子。

    他這樣叙述過:&ldquo從窗口望出去,英吉利海峽的大小島嶼盡收眼底&hellip&hellip&rdquo他想在島上長期住下去,甚至像他在《海上勞工》的獻詞裡所說的,格恩西島是他目前的避難所,很可能将是他的葬身地。

     一八六五年五月,雨果給一個出版商的信中寫道:&ldquo我的時間不多了,可還有好幾部工程浩大的書要完成。

    &rdquo 每天清早五點半鐘,雨果就開始工作了。

    面對大海,他在寫一部關于格恩西島和島上的人物的小說,這便是《海上勞工》。

     一八六六年三月,《海上勞工》單行本出版,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一銷而空。

    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太陽報》又連載發表,使它的發行數從二萬八千份增加到八萬份。

    小說中吉裡雅特勇鬥章魚一段,大大提高了巴黎人對章魚的興趣。

    一些專家學者為此對記者發表談話,說章魚并不傷人。

    飯店裡添增了大受顧客歡迎的章魚做的名菜。

    帽店老闆新制的章魚形帽,成了時髦的巴黎婦女搶購的商品。

    雨果夫人在一封信中說:&ldquo全城的人都在談論章魚。

    &rdquo 格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