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陳玄霜雨夜思情

關燈
方兆南想到那死去的駝背老人,自己身負絕世武功,為什麼難治療自身的傷勢,使老邁之軀,忍受數十年的痛苦。

     以他那傷病老邁之人,為什麼還要千辛萬苦的去九宮山中,尋找那“血池圖”的下落? 他似是身負着血海深仇,但又怕人發現了隐身之處,為什麼不肯把家世,告訴他唯一的骨血,但卻又替她安排了很多奇怪的後事。

     要她憑藉一枚斷梭,到黑龍潭畔,讨回舊物龍舌劍。

     陳玄霜的父母何在? 縱然是死了,也該将葬身之處,告訴他們的女兒啊?…… 他想到适才和蕭遙子比劍時所用的那一招“巧奪造化”,硬被蕭遙子指為昔年以“七巧梭”作标識,縱橫江湖的妖婦的獨門絕學。

     那威力不可思議的一劍,似乎使蕭遙子的豪壯性格,有了甚大的轉變,如果他說的不錯,那可憐的老人定然有着不可告人的苦衷。

     他想起了風華絕代,但卻冷如冰霜的梅绛雪,對月締盟,東嶽濺血,想起了袖手樵隐史謀遁,行年八十,方悔悟了已往之償那可憐的一代俠醫言陵甫,無緣無故,身受牽累,隻落得瘋瘋癫癫…… 但覺思緒如潮,他數月來所經曆的諸般怪事,一一從腦際閃過,一瀉千裡,難以遏止。

     正在想得出神之際,忽聽一聲“阿彌陀佛!”起自榻前。

     定神看去,隻見一個小沙彌合掌站在兩尺之外。

     他隻顧想着數月來經曆的諸般情事,竟然不知那小沙彌何時到了身側,當下挺身而起,說道:“小師父有事嗎?” 那小沙彌欠身答道:“家師請小施主方丈寺中相見,有事請教!” 方兆南道:“有勞小師父去叫陳姑娘一聲……” 那小沙彌低聲答道:“家師隻請施主一人。

    ” 方兆南一怔道:“指名請我一個人嗎?” 那小沙彌恭恭敬敬的答道:“施主放心,小僧已追随師父身側四易寒暑,從未聽錯過一句話。

    ” 方兆南疑念大動,暗道:“難道他們對我疑心,想把我和霜師妹分開,以減實力,然後分頭動手?” 心中雖然懷疑,但外形卻仍然保持着鎮靜,淡淡一笑,道: “你今年幾歲了?” 小沙彌人甚機敏,似是早已看出方兆南心中的憂慮,微微一笑,道:“小僧今年虛度一十五歲,施主但請放心,家師胸懷仁慈,做事光明正大,施主隻管請去,決不會有什麼不利施主的行動。

    ” 方兆南被他當面點破胸中隐密,反覺有些不好意思,暗道: “江湖之上,少林派威名甚盛,他以少林方丈之尊,量也不緻施用這等下流手段來暗算我們,縱然明知暗藏埋伏,我也不能示弱于他。

    ” 當下舉步向外走去。

     那小沙彌搶前一步,走在方兆南前邊帶路,出了跨院,沿着一條白石鋪成的通道,直向前面走去。

     轉過了兩座屋角,到了一處高聳的經樓前面。

     那小沙彌一合掌,退到旁側說道:“家師在室内等候,小僧無命不能擅自入内,施主一人請吧!” 方兆南看着經樓兩扇黑漆大門,半掩半開,難見室中景物,微一猶豫,側臉望着那小沙彌笑道:“在下雖然不是佛門弟子,但還不緻于對寺院中的清規一無所知,貴寺方丈寺建在‘藏經樓’中倒是未聞未見之事。

    ” 那小沙彌臉一紅,道:“小僧口急失言,施主請勿放在心上,此處東嶽分院,并非嵩山本院,家師住這‘藏經樓’上。

    ” 方兆南暗暗忖道:“這話也是不錯,傳聞‘藏經樓’乃撣林寺院中極為重要的地方,嵩山本院的方丈,在少林一派中,身份最是尊崇,駐在‘藏經樓’上,也不算什麼稀奇之事……” 正在忖思之間,那兩扇半掩半閉的黑漆大門突然大開。

     兩個三旬左右,背插戒刀的和尚,并肩而出,一齊合掌說道:“敝方丈已候駕多時了。

    ” 說完,各自向後退了一步,躬身讓客。

     方兆南微一點頭,大步直向室中走去。

     走了五六步,到了一座側門和樓梯交接之處,不覺猶豫起來,暗道:“這藏經樓乃寺院中甚為重要之處,我如擅自亂闖。

     走鍺了地方,隻怕不好。

    ” 心中一生猶豫,停住了腳步。

     但聞一聲低沉的佛号,耳際間響起大方禅師朗朗的笑聲,道:“方施主少年老成,實叫者袖敬慕。

    ” 語聲甫落,側門大開,大方禅師合掌微笑,當門而立。

     方兆南看側門之内,一片黝黑,心中暗暗付道:“這寺院之中,本是正大莊嚴之處,不知怎的竟然築造了這等密室?” 當下正容說道:“老禅師召喚在下,不知有何吩咐?” 大方禅師乃一代武學宗師之才,目光何等銳利,早已看穿了方兆南心中疑慮。

     于是微笑說道:“小施主看到我們這藏經樓,築建得門戶重重,想必對此起了疑心,此中原因,容老鈉慢慢奉告,快請入内稍坐,老衲有事請教。

    ” 說完一側身子,讓開一條路來。

     方兆南一挺胸,大步向前走去,他目力本異常人,雖在黝暗之中,仍可見物,彎彎曲曲轉過了六七個彎子,才見眼前一亮。

     隻見那一所大廳之上,端坐着一代劍聖蕭遙子,他旁側,坐着手握竹杖的言陵甫。

     此人瘋癫之症,似仍未愈,端坐在木椅上,呆呆的出神,方兆南大步入廳,他連頭也沒有轉動一下。

     一處廳角中,放置了一座金鼎,鼎中香煙袅袅,滿室幽香。

     大廳中除了蕭遙子和言陵甫外,再無其他之人。

     大方禅師搶前一步,說道:“小施主連日奔走趕路,老袖本來不該再相驚擾,實因有幾件難以了然之事,不得不請方施主來。

    ” 一面說話,一面肅客人座。

     方兆南還了禮,就坐說道:“不知大師有何吩咐,在下如能相告,決不隐瞞。

    ” 大方禅師道:“老衲相問之言,或有不近人情之處,不過,此事非一二人生死之事,乃武林中的空前浩劫,尚望小施主能夠顧全大局,盡答所知。

    ” 方兆南道:“老禅師請問吧!” 大方禅師看他始終不肯答應知無不言,輕輕歎息一聲說道: “這位手握竹杖的老人,可是真的言陵甫嗎?” 方兆南道:“不錯,晚輩曾在九宮山寒水潭浮閣之上,和他暢談甚久,決不至認鍺了人。

    ” 大方撣師說道:“方施主可否把相遇言陵甫經過的詳細情形,告訴老衲?” 方兆南略一沉思,道:“好吧!” 當下把相遇言陵甫的諸般經過,盡說出來。

     大方禅師微微一笑,道:“施主暢言所知,老袖甚為感激。

    ” 方兆南道:“不敢,不敢,不知大師還有什麼相詢之言?” 蕭遙子突然插口說道:“那自傷左臂的白衣少女,是否真是冥嶽中人?” 方兆南道:“據晚輩所知,她确是冥嶽嶽主的親傳弟子!” 大方禅師突然低喧一聲阿彌陀佛,閉上了雙目說道:“老衲本不該再以小人之心相疑,實因此事太過重大,不得不再問幾句,那自傷左臂的白衣少女,不知和小施主如何稱呼?” 方兆南暗道:“她那絹帕之上,自寫妾雪之名,已為大方禅師所見,如果我故作神秘,諱莫如深,隻有招緻他們懷疑,倒不如但然說出的好。

     心念一轉,說道:“大師想是見她絹帕上的署名,心中有疑,其實此事說将起來,甚覺可笑,直叫人難以啟齒。

    ” 大方禅師道:“老衲無意之中睹人私簡,對此心甚不安……” 方兆南微微一笑,接道:“那也不必,她不過動了一時好奇之念,自言以身相許,其實冥嶽中人,淫亂之風,早已不成禁律,豈能和她認真!” 大方禅師微閉雙目,肅容說道:“婦人女子貞德之名,重于生死性命,豈可随口污蔑,據老衲所見,那白衣少女容貌端正,不涉輕浮,施主且莫以罪名加入!” 方兆南微笑道:“三媒六證,一無所有,幾句有口無心相許之言,如何能夠當真?” 忽見蕭遙子誠誠正正的說道:“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乃俗世兒女之見,我們武林中人,一諾千金,永無更改,那自是另當别論!” 方兆南聽得微微一愕,暗道:“奇怪呀,怎麼這兩位德高望重,名滿武林的高人,對人間小兒女燕婉之私,都是别具見地,而且言來莊莊肅肅,誠誠正正……” 大方禅師忽然合掌一笑,道:“老衲五歲入寺,九歲剃度,十一歲幸選為上一代掌門人座前親傳弟子,對人間兒女之憎愛分明,燕婉之私,從未涉獵。

     本不便多于饒舌,但因此舉牽扯了我武林大劫,故而老袖不得不多此一問,她用情真假,對我們關系至大。

    ” 方兆南一皺眉頭,道:“恕晚輩愚拙,難觀老禅師話中含意。

    ” 大方禅師緩緩由懷中取出一幅白絹,攤在案上,說道:“這幅白絹,是那位姑娘留下的圖案,圖案上的箋簡,道盡冥嶽中諸多慘酷之事,施主先請過目一遍再說。

    ” 方兆南低頭望去,隻見一座山谷之中,植滿了花樹,但那花朵的形狀,卻是生平從未見過,在那花樹圍繞之中,有一片草坪,中間寫着八個娟秀小字,道:“絕命之谷,招魂之宴,凡與此會,有來無還。

    ” 四周都是聳立的山壁,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布設。

     方兆南看了許久,看不出有什麼兇險之處,忍不住問道: “老禅師博學多才,可看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