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讀朱注
關燈
小
中
大
我以前讀《論語》總沒有讀注解,也并不拿着《論語》的書讀,因為小時在私塾讀熟了,現在都還記得,本着生活的經驗有所觸發,便記起《論語》來,便是我的讀《論語》了。
十年以來,佩服程朱,乃常讀朱注。
在故鄉避難時期,有兩回讀《論語》朱子注解,給了我甚大的喜悅,至今印象不忘,而且感激不盡。
一是朱子注“季文子三思而後行”章,他引程子之言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為善矣。
然至于再則已審,三則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譏之”。
程子的話差不多做了我做事的标準,我閱曆了許多大人物,我覺得他們都不及我了,因為他們都是“私意起而反惑矣”,我則像勇士,又像小孩,做起事來快得很,毫不猶疑,因之常能心安理得了,都是程子教給我的,也就是我讀《論語》的心得了。
我記得避難時有一窮親戚的孩子到我家裡來,我想籌點錢給他,連忙又想,這不怕他養成倚賴性嗎?連忙我想起程子的話,我第一個想頭是對的,應該籌點錢給窮孩子,第二個想頭,其實就是“三思”,是自己舍不得了。
我不知怎樣喜歡程子的話哩。
孔子也就真是聖人,“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你看這個神氣多可愛,然而不是程子給我們一講,我們恐怕不懂得了,這是朱注給我的一回喜悅,還有一回是朱子注這一章書:“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朱注有雲,“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我讀之大喜,給了我好大的安慰,好大的修養了,那是民國三十四年春,我本來在黃梅縣中學當教員,新來的校長令我不能不辭職,我失業閑居,一心想把已經動手而未完成的《阿賴耶識論》完成,正是朱子所謂“貪也”,一日我讀到這個注解,像小學生見了先生的面,一句話也沒得說了,我們原來都是知者好學,較之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愧不如了,因此我很喜歡孔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話,然而利仁畢竟是仁,知者也終于安仁了,大約世間終于還是有兩種人格,一種是不憂,一種是不惑,故孔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又日“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今年暑假,看《朱子語類》,關于《論語》子使漆雕開仕章第一條是: “陳仲卿問子使漆雕開仕章。
曰,此章當于斯字上看,斯是指個甚麼,未之能信者,便是于這個道理見得未甚透徹,故信未及,看他意思便把個仕都輕看了”。
這話我乍看頗出乎意外,因為這章書我向來沒有看朱注,也不十分注意這章書,隻是覺得漆雕開這個人對于出去做官的事情不敢相信罷了,“
十年以來,佩服程朱,乃常讀朱注。
在故鄉避難時期,有兩回讀《論語》朱子注解,給了我甚大的喜悅,至今印象不忘,而且感激不盡。
一是朱子注“季文子三思而後行”章,他引程子之言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為善矣。
然至于再則已審,三則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譏之”。
程子的話差不多做了我做事的标準,我閱曆了許多大人物,我覺得他們都不及我了,因為他們都是“私意起而反惑矣”,我則像勇士,又像小孩,做起事來快得很,毫不猶疑,因之常能心安理得了,都是程子教給我的,也就是我讀《論語》的心得了。
我記得避難時有一窮親戚的孩子到我家裡來,我想籌點錢給他,連忙又想,這不怕他養成倚賴性嗎?連忙我想起程子的話,我第一個想頭是對的,應該籌點錢給窮孩子,第二個想頭,其實就是“三思”,是自己舍不得了。
我不知怎樣喜歡程子的話哩。
孔子也就真是聖人,“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你看這個神氣多可愛,然而不是程子給我們一講,我們恐怕不懂得了,這是朱注給我的一回喜悅,還有一回是朱子注這一章書:“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朱注有雲,“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我讀之大喜,給了我好大的安慰,好大的修養了,那是民國三十四年春,我本來在黃梅縣中學當教員,新來的校長令我不能不辭職,我失業閑居,一心想把已經動手而未完成的《阿賴耶識論》完成,正是朱子所謂“貪也”,一日我讀到這個注解,像小學生見了先生的面,一句話也沒得說了,我們原來都是知者好學,較之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愧不如了,因此我很喜歡孔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話,然而利仁畢竟是仁,知者也終于安仁了,大約世間終于還是有兩種人格,一種是不憂,一種是不惑,故孔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又日“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今年暑假,看《朱子語類》,關于《論語》子使漆雕開仕章第一條是: “陳仲卿問子使漆雕開仕章。
曰,此章當于斯字上看,斯是指個甚麼,未之能信者,便是于這個道理見得未甚透徹,故信未及,看他意思便把個仕都輕看了”。
這話我乍看頗出乎意外,因為這章書我向來沒有看朱注,也不十分注意這章書,隻是覺得漆雕開這個人對于出去做官的事情不敢相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