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讀朱注
關燈
小
中
大
吾斯之未能信”的“斯”字便是指上面的“仕”字。
今朱子曰,“此章當于斯字上看,斯是指個什麼”,可見朱子的意思要深一層了,連忙我覺得朱子的話大概是對的,于是我再打開《論語》看: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說。
”(“說”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字是一樣,就是“悅”字。
) 這一來我很喜歡這章書,誠如朱子所說,“此章當于斯字上看,斯是指個什麼。
”我還不是就意義說,我是就文章說,《論語》的文章真是好文章,令我讀着不亦說乎了。
懂得《論語》的文章,《論語》的意義也就懂得了。
這章書,把先生的神氣,把學生的神氣,表現得真是可愛。
先生的神氣在“子說”二字傳神。
學生的神氣便是這個“斯”字傳神。
好像漆雕開正在那裡好學,手上捧一個什麼東西的樣子,所謂得一善則拳拳服膺,故曰“吾斯之未能信”了。
你看他的話答得多快,好像不暇顧及的樣子。
你看先生看着這個學生該是多高興,故“子說”。
我記得我小時在私塾裡讀書讀到這裡的“子說”,很覺奇怪,為什麼忽然兩個字就完了?好像小孩子不能住口似的。
今日乃懂得《論語》文章之佳了。
這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
因為這章書的一個“斯”字,我乃想起《論語》裡面好幾個斯字,都是善于傳神。
我們先看這一章: “或問褅之說。
子曰:‘不知也。
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 這個“斯”字是指孔子自己的手掌,孔子說話時把自己的手掌一指了,故記者接着說明“指其掌”。
這裡不加說明千秋萬世之後便不知道“斯是指個甚麼”了。
又如這章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記者要傳孔子說話的神情,故先說明“子在川上”,其實孔子當時隻說着“逝者如斯”,是他自己眼前有所指罷了。
所以漆雕開之“斯”也必是當下實有所指,顯得他正在那裡用功了。
又如這一章: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朱注,“上斯,斯此人;下斯,斯此德。
”此下斯同朱子注“吾斯之未能信”之斯徒在句子裡頭找都找不着何所指了。
此外孔子說話,常常前無所指,而直呼曰:“斯道”,曰“斯文”,我們讀着都覺其自然。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這或者是孔子站在門前說——一面指着門說“誰能出不由戶”,一面指着門口的路說:“何莫由斯道也”亦未可知,總之神情非常之親切可愛。
至于“斯文”二字,自從孔子說話之後,我們大家現在都習用了,如說你是“斯文中人”。
(一九四八年)
今朱子曰,“此章當于斯字上看,斯是指個什麼”,可見朱子的意思要深一層了,連忙我覺得朱子的話大概是對的,于是我再打開《論語》看: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說。
”(“說”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字是一樣,就是“悅”字。
) 這一來我很喜歡這章書,誠如朱子所說,“此章當于斯字上看,斯是指個什麼。
”我還不是就意義說,我是就文章說,《論語》的文章真是好文章,令我讀着不亦說乎了。
懂得《論語》的文章,《論語》的意義也就懂得了。
這章書,把先生的神氣,把學生的神氣,表現得真是可愛。
先生的神氣在“子說”二字傳神。
學生的神氣便是這個“斯”字傳神。
好像漆雕開正在那裡好學,手上捧一個什麼東西的樣子,所謂得一善則拳拳服膺,故曰“吾斯之未能信”了。
你看他的話答得多快,好像不暇顧及的樣子。
你看先生看着這個學生該是多高興,故“子說”。
我記得我小時在私塾裡讀書讀到這裡的“子說”,很覺奇怪,為什麼忽然兩個字就完了?好像小孩子不能住口似的。
今日乃懂得《論語》文章之佳了。
這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
因為這章書的一個“斯”字,我乃想起《論語》裡面好幾個斯字,都是善于傳神。
我們先看這一章: “或問褅之說。
子曰:‘不知也。
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 這個“斯”字是指孔子自己的手掌,孔子說話時把自己的手掌一指了,故記者接着說明“指其掌”。
這裡不加說明千秋萬世之後便不知道“斯是指個甚麼”了。
又如這章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記者要傳孔子說話的神情,故先說明“子在川上”,其實孔子當時隻說着“逝者如斯”,是他自己眼前有所指罷了。
所以漆雕開之“斯”也必是當下實有所指,顯得他正在那裡用功了。
又如這一章: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朱注,“上斯,斯此人;下斯,斯此德。
”此下斯同朱子注“吾斯之未能信”之斯徒在句子裡頭找都找不着何所指了。
此外孔子說話,常常前無所指,而直呼曰:“斯道”,曰“斯文”,我們讀着都覺其自然。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這或者是孔子站在門前說——一面指着門說“誰能出不由戶”,一面指着門口的路說:“何莫由斯道也”亦未可知,總之神情非常之親切可愛。
至于“斯文”二字,自從孔子說話之後,我們大家現在都習用了,如說你是“斯文中人”。
(一九四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