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
關燈
小
中
大
世之志。
卻以生不逢辰,英才無由得展。
以小見大,侯方域個人的悲劇,亦正是時代的悲劇。
當侯恂就事一個月之後,首輔周延儒為溫體仁所排擠而去官。
不過溫體仁雖取代為首輔,猶不敢彰明較着與東林、複社為難,所以侯恂亦得安于其位。
到了崇祯九年,東林健者文震孟被排擠罷相以後,溫體仁羽毛已豐,職掌度支的侯恂乃為體仁唆使言官奏劾糜饷,被捕下獄,直到崇祯十四年方始出獄。
侯恂明史無傳,他的落職獲罪,系獄五年之久,始末如何,侯方域詩文中皆未提及。
所謂&ldquo糜饷&rdquo,或非虛誣。
侯方域初到金陵在崇祯十一年。
南歸的原因是在應鄉試。
第二年方始結識李香君。
侯方域《李姬傳》: &ldquo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
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
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
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别士大夫賢否。
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彜急稱之。
少,風調皎爽不韋,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ldquo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
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軍日載酒食,與侯生遊。
姬曰:&lsquo王将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
&rsquo侯生三問,将軍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語侯生曰:&lsquo妾少從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铮铮。
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于賤妾耶?&rsquo侯生大呼稱善,醉而卧。
王将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複通。
&ldquo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
曰:&lsquo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邁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
妾亦不複歌矣!&rsquo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見;姬固卻之。
開府慚且怒,思有以中傷姬。
姬歎曰:&lsquo田公甯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rsquo卒不往。
&rdquo 李貞麗為陳貞慧所眷,亦見餘淡心《闆橋雜記》。
可以猜想得到,侯方域之結識李香君,是從陳貞慧同遊而起。
至于阮大铖原與侯家有舊,胡介祺撰《侯朝宗公子傳》雲: &ldquo大铖佥壬兇險,顧少有俊才,其朱黨閹時,司徒公絕愛之。
後以身陷大逆,見槟君子,猶欲以世講之誼,與公子通殷勤,且欲藉公子以解于四公子之徒,公子拒之峻。
&rdquo 侯方域本人有《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作于崇祯十六年左良玉打算由九江移軍金陵之前,第一段叙述彼此的淵源: &ldquo執事,仆之父行也。
神宗之末,與大人同朝,相得甚歡;其後乃有欲終事執事而不能者,執事當自追憶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大人削官歸,仆時方少,每侍,未嘗不念執事之才而嗟惜彌日。
&rdquo 按:此言侯恂與阮大铖同朝,始而情誼相孚,繼而縱迹相違,則因阮大铖投身閹黨之故。
天啟年間,侯恂削職家居,而仍痛惜阮的才具,可知侯阮之間,并無私憾。
&ldquo乃仆稍長,知讀書,求友金陵,将職途,而大人送之曰:&lsquo金陵有禦史成公勇者,雖于我為後進,我常心重之,汝至當以為師。
又有老友,方公孔,汝當持刺拜于床下。
&rsquo語不及執事。
及至金陵,則成公已得罪去,僅見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交也,以此晨夕過從,執事與方公同為父行,理當谒,然而不敢者,執事當自追憶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rdquo 按:成勇天啟五年進士。
崇祯十年行取為南京吏部主事,後改禦史。
崇祯十一年九月以劾楊嗣昌&ldquo入樞兩年,一籌莫展&rdquo而革職充軍。
于此可知,侯方域初到金陵,在此年九月以後。
方以智的父親方孔,其時新奉複起之命,以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
此時當因長江上遊,韋盜狂起,道路阻隔,尚未赴任。
&ldquo晨夕過從&rdquo者,是與方以智交遊。
侯方域獲識陳貞慧、吳應箕及冒辟疆當均在此時。
侯方域不谒父執阮大铖,則以前一年方有《留都防亂》之揭,阮大铖為清議所棄,侯方域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詞氣之間,仍然在強調并無私憾。
在此書以前,又有《緻田中丞景》可補《李姬傳》的不足,中雲: &ldquo仆之來金陵也,太倉張西銘偶語仆曰:&lsquo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詞》,尤落落有風調。
&rsquo仆因與相識,間作小詩贈之。
未幾,下第去,不複更與相見。
&rdquo張西銘即張溥。
所謂&ldquo間作小詩贈之&rdquo當為《四憶堂詩集》卷二,《贈人》及《金陵題畫扇》二首,《贈人》是一首七絕,曾為孔東塘記入《桃花扇》中: &ldquo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争禦富平車。
青溪盡種辛荑樹,不及春風桃李花。
&rdquo 這首詩之為贈李香君,絕無可疑,但含意殊不可曉。
青溪九曲,流經秦淮,見《太平寰宇記》;又有&ldquo青溪小姑&rd
卻以生不逢辰,英才無由得展。
以小見大,侯方域個人的悲劇,亦正是時代的悲劇。
當侯恂就事一個月之後,首輔周延儒為溫體仁所排擠而去官。
不過溫體仁雖取代為首輔,猶不敢彰明較着與東林、複社為難,所以侯恂亦得安于其位。
到了崇祯九年,東林健者文震孟被排擠罷相以後,溫體仁羽毛已豐,職掌度支的侯恂乃為體仁唆使言官奏劾糜饷,被捕下獄,直到崇祯十四年方始出獄。
侯恂明史無傳,他的落職獲罪,系獄五年之久,始末如何,侯方域詩文中皆未提及。
所謂&ldquo糜饷&rdquo,或非虛誣。
侯方域初到金陵在崇祯十一年。
南歸的原因是在應鄉試。
第二年方始結識李香君。
侯方域《李姬傳》: &ldquo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
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
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
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别士大夫賢否。
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彜急稱之。
少,風調皎爽不韋,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ldquo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
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軍日載酒食,與侯生遊。
姬曰:&lsquo王将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
&rsquo侯生三問,将軍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語侯生曰:&lsquo妾少從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铮铮。
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于賤妾耶?&rsquo侯生大呼稱善,醉而卧。
王将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複通。
&ldquo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
曰:&lsquo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邁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
妾亦不複歌矣!&rsquo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見;姬固卻之。
開府慚且怒,思有以中傷姬。
姬歎曰:&lsquo田公甯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rsquo卒不往。
&rdquo 李貞麗為陳貞慧所眷,亦見餘淡心《闆橋雜記》。
可以猜想得到,侯方域之結識李香君,是從陳貞慧同遊而起。
至于阮大铖原與侯家有舊,胡介祺撰《侯朝宗公子傳》雲: &ldquo大铖佥壬兇險,顧少有俊才,其朱黨閹時,司徒公絕愛之。
後以身陷大逆,見槟君子,猶欲以世講之誼,與公子通殷勤,且欲藉公子以解于四公子之徒,公子拒之峻。
&rdquo 侯方域本人有《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作于崇祯十六年左良玉打算由九江移軍金陵之前,第一段叙述彼此的淵源: &ldquo執事,仆之父行也。
神宗之末,與大人同朝,相得甚歡;其後乃有欲終事執事而不能者,執事當自追憶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大人削官歸,仆時方少,每侍,未嘗不念執事之才而嗟惜彌日。
&rdquo 按:此言侯恂與阮大铖同朝,始而情誼相孚,繼而縱迹相違,則因阮大铖投身閹黨之故。
天啟年間,侯恂削職家居,而仍痛惜阮的才具,可知侯阮之間,并無私憾。
&ldquo乃仆稍長,知讀書,求友金陵,将職途,而大人送之曰:&lsquo金陵有禦史成公勇者,雖于我為後進,我常心重之,汝至當以為師。
又有老友,方公孔,汝當持刺拜于床下。
&rsquo語不及執事。
及至金陵,則成公已得罪去,僅見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交也,以此晨夕過從,執事與方公同為父行,理當谒,然而不敢者,執事當自追憶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rdquo 按:成勇天啟五年進士。
崇祯十年行取為南京吏部主事,後改禦史。
崇祯十一年九月以劾楊嗣昌&ldquo入樞兩年,一籌莫展&rdquo而革職充軍。
于此可知,侯方域初到金陵,在此年九月以後。
方以智的父親方孔,其時新奉複起之命,以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
此時當因長江上遊,韋盜狂起,道路阻隔,尚未赴任。
&ldquo晨夕過從&rdquo者,是與方以智交遊。
侯方域獲識陳貞慧、吳應箕及冒辟疆當均在此時。
侯方域不谒父執阮大铖,則以前一年方有《留都防亂》之揭,阮大铖為清議所棄,侯方域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詞氣之間,仍然在強調并無私憾。
在此書以前,又有《緻田中丞景》可補《李姬傳》的不足,中雲: &ldquo仆之來金陵也,太倉張西銘偶語仆曰:&lsquo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詞》,尤落落有風調。
&rsquo仆因與相識,間作小詩贈之。
未幾,下第去,不複更與相見。
&rdquo張西銘即張溥。
所謂&ldquo間作小詩贈之&rdquo當為《四憶堂詩集》卷二,《贈人》及《金陵題畫扇》二首,《贈人》是一首七絕,曾為孔東塘記入《桃花扇》中: &ldquo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争禦富平車。
青溪盡種辛荑樹,不及春風桃李花。
&rdquo 這首詩之為贈李香君,絕無可疑,但含意殊不可曉。
青溪九曲,流經秦淮,見《太平寰宇記》;又有&ldquo青溪小姑&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