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慧
關燈
小
中
大
實在難說。
明祚既覆,忠臣義士的結局,不外三種:殉國、起義、歸隐,而以歸隐最多。
隐于僧、隐于醫、隐于市井、隐于深山,陳貞慧築土室于宜興城南三十裡的罨畫溪,足迹不履城市。
吳梅村有《贈陽羨陳定生》一詩,可以想見其隐居的光景: 溪山罨畫好歸耕,櫻筍琴書足性情。
茶有一經真處士,橘無于絹舊清卿。
知交東冶傳鈎黨,子弟南皮負盛名。
卻話宋中登望遠,天涯風雨得侯生。
&ldquo宋中&rdquo典出杜詩,指河南商邱故宋國之地,借以指侯方域。
&ldquo子弟盛名&rdquo,更非虛語,陳貞慧的長子陳維崧,就是與朱竹齊名的陳其年,号迦陵。
汪中教授著《清詞金荃》,論其詞學如此: 骈文與詞賦聲名于當代,與秀水朱彜尊名相當,合刻&ldquo朱陳村詞”其年自刻&ldquo湖海樓詞&rdquo。
自有詞人以來,作品之富,未有過于其筆者。
雖不及竹之開浙派,而影響詞壇亦巨。
其弟宗石序其詞集雲:&ldquo值兄少時,值家門鼎盛,意氣橫逸,謝郎捉鼻,塵尾時揮,不無聲華裙屐之好,故其詞多作旖旎語。
中更颠沛,饑驅四方,或驢背清霜,孤篷夜雨;或河梁送别,千裡懷人;或酒旗歌闆,須髯奮張;或月謝風廊,肝腸掩抑。
一切诙諧狂歡,細泣幽吟,無不寓之于詞。
&rdquo其後号稱學蘇、辛者,固莫不以迦陵為宗。
其末流雖不免粗犷叫嚣之失,要其沉雄豪邁,固一時之傑也。
朱疆村題其年詞集雲:&ldquo迦陵韻,哀樂過人多。
跋扈頗參青兕意;清揚恰稱紫雲歌,不管秀師诃。
&rdquo 所謂&ldquo紫雲歌&rdquo,詞意雙關。
《太真外傳》:&ldquo玄宗嘗夢,仙子十餘輩,禦卿雲而下,各執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音之。
有一仙人曰:&lsquo此神仙紫雲回,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
&rsquo&rdquo疆村以為&ldquo清揚恰稱紫雲歌&rdquo,是贊其詞有&ldquo仙府之音&rdquo。
又,&ldquo朱陳村詞&rdquo曾傳入禁中,所以用玄宗夢中受曲的典故,更為貼切。
殊不知紫雲亦有本事,鈕鏽《剩》記: 陳其年未遇時,遊廣陵,冒巢民延緻梅花别墅。
有童紫雲者,儇麗善歌,執役書堂,陳贈以佳句,并圖其像,裝為卷帙,題曰《雲郎小照》。
适墅梅盛開,陳偕紫雲徘徊于暗香疏影間。
巢民偶登内閣,遙望見之,忽佯怒,呼二健仆縛紫雲去,将加以杖。
陳營救無策,意極彷徨,計惟得冒母片言,方解此厄。
時已暮,乃趨赴老宅前,長跪門外。
啟門者曰:&ldquo陳某有急,求太夫人發一玉音。
非蒙許諾,某不起也。
&rdquo因備言紫雲事。
頃之,青衣媪出曰:&ldquo先生休矣!巢民遵奉母命,已不罪雲郎,然必得先生詠梅絕句百首,成于今夕,仍送雲郎侍左右也。
&rdquo陳大喜,攝衣而回!篝燈濡墨,苦吟達曙,百詠既就,亟書送巢民;巢民讀之擊節,笑遣雲郎。
按:紫雲姓徐,非尋常歌童。
其師名陳九,其年為賦《滿江紅》相贈,起首數句為:&ldquo鐵笛钿筝,還記得白頭陳九,曾消受妓堂絲竹,球場花酒。
籍福無雙丞相客,善才第一琵琶手。
&rdquo拟陳九為漢初田、窦家的門客籍福,則其人當為柳敬亭的流亞,而必久客&ldquo田皇親&rdquo家。
陳九的來曆不凡,其徒可知。
當陳其年做客冒氏水繪園時,主人愛才,兼重故人,相待極厚,特以紫雲相侍,計六年之久。
《剩》又記: 其後紫雲配婦,合卺有期矣;陳惘然如失,賦《賀新郎》贈之雲:&ldquo小酌荼釀,喜今朝钗光钿影,燈前蕩漾。
隔着屏風喧笑語,報道雀翹初上;又悄把擅奴偷相,撲朔雌雄渾不辨,但臨風私取春弓量。
送爾去,揭鴛帳。
六年孤館相依傍,最難忘紅枕畔,淚花輕飓。
了爾一身花燭事,宛轉婦随夫唱,努力做藁砧模樣。
隻我羅衾渾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怅。
&rdquo 此詞當時競傳人口,為從來《賀新郎》中獨一無二之作。
上半阕寫新婦偷相夫婿,雌雄不辨,隻好量鞋以為印證,體會極細,不類其年湖海豪氣的詞風。
下半阕的警句,自是&ldquo了爾一身花燭事,宛轉婦随夫唱,努力做藁砧模樣&rdquo。
此詞之微妙,在非以平等地位寫同性戀,而在略有&ldquo遣嫁&rdquo訓勉之念,字裡行間又隐隐拈酸怨怒。
寫盡娈童,亦寫盡同性戀之失戀。
疆村謂之為&ldquo哀樂過人多&rdquo,真為精确之論。
雲郎&ldquo遣嫁&rdquo,陳其年旋即北上。
此行是受舉薦,應&ldquo博學鴻詞&rdquo之試。
其時三藩之亂,漸次平定,康熙為示偃武修文,亦以收拾人心,于康熙十七年正月廿六日下诏開&ldquo博學鴻詞&rdquo,命在京三品以上,外省督撫布按等官員,各舉賢才,親試錄用。
在考試中,此一科目稱為&ldquo制科&rdquo。
自唐朝以後,成為罕逢的盛典。
朱竹、陳其年都被保薦,由地方官護送進京,于第二年三月初一應試于大内弘仁閣下。
先賜宴,後給卷。
試賦一詩,題為《璇玑玉衡賦》、&ldquo省耕二十韻&rdquo。
應試者五十九人,取五十,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
朱、陳俱取在二等,授職翰林院檢讨,此即是清朝科舉中有名的&ldquo己未詞科&rdquo。
當陳其年于康熙十七年春天到京後,有個方外舊交&mdash&mdash廣東長壽寺的主持大汕,替他畫一幅填詞圖。
其年儀容魁偉,修髯為戟,真如吳梅村贈詩所謂&ldquo長頭大鼻陳驚座&rdquo。
旁有女郎持箫随侍,圖作按譜尋聲之狀。
一時名家題詠,盛推詞宗,而知其生平,莫如竹,為賦《摸魚兒》一首,款作&ldquo摸魚兒,題請其年長兄正,弟彜尊&rdquo: 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風煙一壑家陽羨,最好竹山鄉裡。
攜硯幾,坐罨畫溪陰,袅袅珠藤翠。
人生快意,但紫竹尹烹泉,銀筝侑酒,此外總閑事。
空中語,空中想出姝麗,圖來菱角雙髻,樂章琴趣三千調,作者古今能幾?團扇底,也直得,樽前記曲呼娘子。
旗亭藥市,聽江北江南,歌塵到處,柳下井華水。
詞中宛轉諷勸,珍惜詞名,不如歸隐。
朱竹本以布衣負重名,姓字達于楚中。
但此時同赴征車時,亦不免有功名二字橫亘胸中。
鄧之誠《清詩記事初編》謂竹,&ldquo論者惜其輕于一出,終傷鍛羽;然觀所作吊李陵文!早已決心自獻矣!&rdquo果然,則諷勸陳其年于試後歸隐,豈非違心之論。
其時同試者有杭州吳農祥,題《沁園春》三首,其第三首,即記紫雲。
吳農祥的詞,末有小跋:&ldquo陳髯舊有小史,驚豔一時,又作沁園春以惱之。
&rdquo此&ldquo小史&rdquo,自是紫雲。
詞并不佳,但有本事在内,不妨一讀: 柳底吹笙,塵尾烏絲,争侍賓筵,見題詩欲倦,徐留帳下。
宿酲微解,恒立床前,擲果豐姿,馀桃憨态,任打金鋪擁被眠。
即君誓,定今生與汝,不罷相憐。
隻今追憶蹁跹好,初日容儀比少年。
記笑顔擡眼,花難解語。
歌喉按指,珠亦羞圓。
金烏初開,璧人何在?翡翠簾寒易惘然,秋懷苦,似長河不息,膏火同煎。
&ldquo填詞圖&rdquo中,後輩題識,多道&ldquo雲郎&rdquo,蔣苕生為題北曲一套,其中有句:&ldquo中間吳市學吹箫,擁着個小雲郎,天涯流落不多時,燕子歸巢。
&rdquo吳市吹箫之語,為其年同時人所不便提,于此可知,當時人用&ldquo歌闆旗亭&rdquo、&ldquo歌塵到處&rdquo等字樣,以及拟之為柳屯田,皆有微意。
原來其年其時,家已中落,晚年不免以新詞幹谒豪貴,冀得饋贈,如後來乾嘉時遊士食客之慣技,是亦可悲之至。
圖中又有孫枝蔚《過秦樓》一詞,最堪玩味。
孫枝蔚字敬人,陝西三原人。
少遭李闖之亂,與同裡少年奮起擊賊,幾度不死。
入清後在揚州經商,又幾度富而複貧,貧而複富。
中年方折節讀書,與王漁洋以詩定交,竟成莫逆。
此時被薦入都,自道既老且病,不願應試,禮部不許。
試後落第,康熙為示籠絡,特旨應試不取而年邁者,給予内閣中書銜,回籍。
孫枝蔚不願受官,自道過老,四十歲時,須眉便已全白。
官又不許,将受一空銜而歸。
此人是奇士,亦是高士。
詩文不事摹拟,真氣流行,而微嫌粗率。
贈陳一詞,開口便知是辛稼軒的路數: 使爾填詞,何人草檄?此最不平之事。
須長似戟,手快如風,故作麻姑狡狯,也覺流宕無聊。
且對蛾眉,消人愁思,況方回近日斷腸,是兒能記。
這是上半阕,老氣橫秋,俨然前輩口吻。
其實,孫枝蔚比陳其年還小六歲,這時不過四十八而已。
贈陳之詞,所以作老氣橫秋之狀,乃因孫枝蔚自居為其年直諒之友,有所褒貶規箴,則語氣不得不然。
&ldquo使爾填詞,何人草檄?此最不平之事&rdquo三句,極道其年捷才,草檄須快手,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方為合格。
填詞則引商刻角,逐字推敲,盡不妨下水磨功夫。
以至捷之才作不必急之文字。
而至急之文反不得至捷之才執筆,是為兩失,所以說:&ldquo此最不平之事。
&rdquo &ldquo須長似戟,手快如風,故作麻姑狡狯,也覺流宕無聊&rdquo四句,直道其詞,雖快不好。
&ldquo麻姑狡狯&rdquo典出《神仙傳》:&ldquo麻姑索少許米,擲之堕地,皆成真珠。
方平曰:&lsquo吾老矣!不喜複作此狡猾變化。
&rsquo&rdquo這就是說,其年自恃快手,有意貪多。
看似真珠,其實&ldquo少許米&rdquo而已。
&ldquo流宕&rdquo與流蕩同,意謂其年頻年遊食,當筵填詞,人驚捷才。
其實麗句清詞,言之無物,自己也覺得無聊。
&ldquo須長似戟&rdquo并非為&ldquo手快如風&rdquo覓一形容儀态的對句,乃指其年已逾五十,應以王方平為鑒,已老不必再作此狡狯變化。
以下&ldquo且對&rdquo四句,承無聊而來,寫圖中女郎,兼寫其年傺的心情。
&ldquo是兒能記&rdquo下自注:&ldquo宋賢詩:&lsquo能道江南斷腸句,隻今惟有賀方回&rsquo。
&rdquo其年詞風,近乎蘇辛,此為公論。
而孫枝蔚獨拟之為賀鬼頭,可謂别具雙眼。
下片專叙陳其年應征來赴博學鴻詞之試。
其時孫枝蔚雖亦同在被征之列,卻似乎有把握可稱病不與試,所以是局外人的口吻: 看從此宮禁聞名,新成樂府,便付神仙行綴。
紅雲捧處,紫袖垂時,召賦蓬萊祥瑞;天上
明祚既覆,忠臣義士的結局,不外三種:殉國、起義、歸隐,而以歸隐最多。
隐于僧、隐于醫、隐于市井、隐于深山,陳貞慧築土室于宜興城南三十裡的罨畫溪,足迹不履城市。
吳梅村有《贈陽羨陳定生》一詩,可以想見其隐居的光景: 溪山罨畫好歸耕,櫻筍琴書足性情。
茶有一經真處士,橘無于絹舊清卿。
知交東冶傳鈎黨,子弟南皮負盛名。
卻話宋中登望遠,天涯風雨得侯生。
&ldquo宋中&rdquo典出杜詩,指河南商邱故宋國之地,借以指侯方域。
&ldquo子弟盛名&rdquo,更非虛語,陳貞慧的長子陳維崧,就是與朱竹齊名的陳其年,号迦陵。
汪中教授著《清詞金荃》,論其詞學如此: 骈文與詞賦聲名于當代,與秀水朱彜尊名相當,合刻&ldquo朱陳村詞”其年自刻&ldquo湖海樓詞&rdquo。
自有詞人以來,作品之富,未有過于其筆者。
雖不及竹之開浙派,而影響詞壇亦巨。
其弟宗石序其詞集雲:&ldquo值兄少時,值家門鼎盛,意氣橫逸,謝郎捉鼻,塵尾時揮,不無聲華裙屐之好,故其詞多作旖旎語。
中更颠沛,饑驅四方,或驢背清霜,孤篷夜雨;或河梁送别,千裡懷人;或酒旗歌闆,須髯奮張;或月謝風廊,肝腸掩抑。
一切诙諧狂歡,細泣幽吟,無不寓之于詞。
&rdquo其後号稱學蘇、辛者,固莫不以迦陵為宗。
其末流雖不免粗犷叫嚣之失,要其沉雄豪邁,固一時之傑也。
朱疆村題其年詞集雲:&ldquo迦陵韻,哀樂過人多。
跋扈頗參青兕意;清揚恰稱紫雲歌,不管秀師诃。
&rdquo 所謂&ldquo紫雲歌&rdquo,詞意雙關。
《太真外傳》:&ldquo玄宗嘗夢,仙子十餘輩,禦卿雲而下,各執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音之。
有一仙人曰:&lsquo此神仙紫雲回,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
&rsquo&rdquo疆村以為&ldquo清揚恰稱紫雲歌&rdquo,是贊其詞有&ldquo仙府之音&rdquo。
又,&ldquo朱陳村詞&rdquo曾傳入禁中,所以用玄宗夢中受曲的典故,更為貼切。
殊不知紫雲亦有本事,鈕鏽《剩》記: 陳其年未遇時,遊廣陵,冒巢民延緻梅花别墅。
有童紫雲者,儇麗善歌,執役書堂,陳贈以佳句,并圖其像,裝為卷帙,題曰《雲郎小照》。
适墅梅盛開,陳偕紫雲徘徊于暗香疏影間。
巢民偶登内閣,遙望見之,忽佯怒,呼二健仆縛紫雲去,将加以杖。
陳營救無策,意極彷徨,計惟得冒母片言,方解此厄。
時已暮,乃趨赴老宅前,長跪門外。
啟門者曰:&ldquo陳某有急,求太夫人發一玉音。
非蒙許諾,某不起也。
&rdquo因備言紫雲事。
頃之,青衣媪出曰:&ldquo先生休矣!巢民遵奉母命,已不罪雲郎,然必得先生詠梅絕句百首,成于今夕,仍送雲郎侍左右也。
&rdquo陳大喜,攝衣而回!篝燈濡墨,苦吟達曙,百詠既就,亟書送巢民;巢民讀之擊節,笑遣雲郎。
按:紫雲姓徐,非尋常歌童。
其師名陳九,其年為賦《滿江紅》相贈,起首數句為:&ldquo鐵笛钿筝,還記得白頭陳九,曾消受妓堂絲竹,球場花酒。
籍福無雙丞相客,善才第一琵琶手。
&rdquo拟陳九為漢初田、窦家的門客籍福,則其人當為柳敬亭的流亞,而必久客&ldquo田皇親&rdquo家。
陳九的來曆不凡,其徒可知。
當陳其年做客冒氏水繪園時,主人愛才,兼重故人,相待極厚,特以紫雲相侍,計六年之久。
《剩》又記: 其後紫雲配婦,合卺有期矣;陳惘然如失,賦《賀新郎》贈之雲:&ldquo小酌荼釀,喜今朝钗光钿影,燈前蕩漾。
隔着屏風喧笑語,報道雀翹初上;又悄把擅奴偷相,撲朔雌雄渾不辨,但臨風私取春弓量。
送爾去,揭鴛帳。
六年孤館相依傍,最難忘紅枕畔,淚花輕飓。
了爾一身花燭事,宛轉婦随夫唱,努力做藁砧模樣。
隻我羅衾渾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怅。
&rdquo 此詞當時競傳人口,為從來《賀新郎》中獨一無二之作。
上半阕寫新婦偷相夫婿,雌雄不辨,隻好量鞋以為印證,體會極細,不類其年湖海豪氣的詞風。
下半阕的警句,自是&ldquo了爾一身花燭事,宛轉婦随夫唱,努力做藁砧模樣&rdquo。
此詞之微妙,在非以平等地位寫同性戀,而在略有&ldquo遣嫁&rdquo訓勉之念,字裡行間又隐隐拈酸怨怒。
寫盡娈童,亦寫盡同性戀之失戀。
疆村謂之為&ldquo哀樂過人多&rdquo,真為精确之論。
雲郎&ldquo遣嫁&rdquo,陳其年旋即北上。
此行是受舉薦,應&ldquo博學鴻詞&rdquo之試。
其時三藩之亂,漸次平定,康熙為示偃武修文,亦以收拾人心,于康熙十七年正月廿六日下诏開&ldquo博學鴻詞&rdquo,命在京三品以上,外省督撫布按等官員,各舉賢才,親試錄用。
在考試中,此一科目稱為&ldquo制科&rdquo。
自唐朝以後,成為罕逢的盛典。
朱竹、陳其年都被保薦,由地方官護送進京,于第二年三月初一應試于大内弘仁閣下。
先賜宴,後給卷。
試賦一詩,題為《璇玑玉衡賦》、&ldquo省耕二十韻&rdquo。
應試者五十九人,取五十,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
朱、陳俱取在二等,授職翰林院檢讨,此即是清朝科舉中有名的&ldquo己未詞科&rdquo。
當陳其年于康熙十七年春天到京後,有個方外舊交&mdash&mdash廣東長壽寺的主持大汕,替他畫一幅填詞圖。
其年儀容魁偉,修髯為戟,真如吳梅村贈詩所謂&ldquo長頭大鼻陳驚座&rdquo。
旁有女郎持箫随侍,圖作按譜尋聲之狀。
一時名家題詠,盛推詞宗,而知其生平,莫如竹,為賦《摸魚兒》一首,款作&ldquo摸魚兒,題請其年長兄正,弟彜尊&rdquo: 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風煙一壑家陽羨,最好竹山鄉裡。
攜硯幾,坐罨畫溪陰,袅袅珠藤翠。
人生快意,但紫竹尹烹泉,銀筝侑酒,此外總閑事。
空中語,空中想出姝麗,圖來菱角雙髻,樂章琴趣三千調,作者古今能幾?團扇底,也直得,樽前記曲呼娘子。
旗亭藥市,聽江北江南,歌塵到處,柳下井華水。
詞中宛轉諷勸,珍惜詞名,不如歸隐。
朱竹本以布衣負重名,姓字達于楚中。
但此時同赴征車時,亦不免有功名二字橫亘胸中。
鄧之誠《清詩記事初編》謂竹,&ldquo論者惜其輕于一出,終傷鍛羽;然觀所作吊李陵文!早已決心自獻矣!&rdquo果然,則諷勸陳其年于試後歸隐,豈非違心之論。
其時同試者有杭州吳農祥,題《沁園春》三首,其第三首,即記紫雲。
吳農祥的詞,末有小跋:&ldquo陳髯舊有小史,驚豔一時,又作沁園春以惱之。
&rdquo此&ldquo小史&rdquo,自是紫雲。
詞并不佳,但有本事在内,不妨一讀: 柳底吹笙,塵尾烏絲,争侍賓筵,見題詩欲倦,徐留帳下。
宿酲微解,恒立床前,擲果豐姿,馀桃憨态,任打金鋪擁被眠。
即君誓,定今生與汝,不罷相憐。
隻今追憶蹁跹好,初日容儀比少年。
記笑顔擡眼,花難解語。
歌喉按指,珠亦羞圓。
金烏初開,璧人何在?翡翠簾寒易惘然,秋懷苦,似長河不息,膏火同煎。
&ldquo填詞圖&rdquo中,後輩題識,多道&ldquo雲郎&rdquo,蔣苕生為題北曲一套,其中有句:&ldquo中間吳市學吹箫,擁着個小雲郎,天涯流落不多時,燕子歸巢。
&rdquo吳市吹箫之語,為其年同時人所不便提,于此可知,當時人用&ldquo歌闆旗亭&rdquo、&ldquo歌塵到處&rdquo等字樣,以及拟之為柳屯田,皆有微意。
原來其年其時,家已中落,晚年不免以新詞幹谒豪貴,冀得饋贈,如後來乾嘉時遊士食客之慣技,是亦可悲之至。
圖中又有孫枝蔚《過秦樓》一詞,最堪玩味。
孫枝蔚字敬人,陝西三原人。
少遭李闖之亂,與同裡少年奮起擊賊,幾度不死。
入清後在揚州經商,又幾度富而複貧,貧而複富。
中年方折節讀書,與王漁洋以詩定交,竟成莫逆。
此時被薦入都,自道既老且病,不願應試,禮部不許。
試後落第,康熙為示籠絡,特旨應試不取而年邁者,給予内閣中書銜,回籍。
孫枝蔚不願受官,自道過老,四十歲時,須眉便已全白。
官又不許,将受一空銜而歸。
此人是奇士,亦是高士。
詩文不事摹拟,真氣流行,而微嫌粗率。
贈陳一詞,開口便知是辛稼軒的路數: 使爾填詞,何人草檄?此最不平之事。
須長似戟,手快如風,故作麻姑狡狯,也覺流宕無聊。
且對蛾眉,消人愁思,況方回近日斷腸,是兒能記。
這是上半阕,老氣橫秋,俨然前輩口吻。
其實,孫枝蔚比陳其年還小六歲,這時不過四十八而已。
贈陳之詞,所以作老氣橫秋之狀,乃因孫枝蔚自居為其年直諒之友,有所褒貶規箴,則語氣不得不然。
&ldquo使爾填詞,何人草檄?此最不平之事&rdquo三句,極道其年捷才,草檄須快手,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方為合格。
填詞則引商刻角,逐字推敲,盡不妨下水磨功夫。
以至捷之才作不必急之文字。
而至急之文反不得至捷之才執筆,是為兩失,所以說:&ldquo此最不平之事。
&rdquo &ldquo須長似戟,手快如風,故作麻姑狡狯,也覺流宕無聊&rdquo四句,直道其詞,雖快不好。
&ldquo麻姑狡狯&rdquo典出《神仙傳》:&ldquo麻姑索少許米,擲之堕地,皆成真珠。
方平曰:&lsquo吾老矣!不喜複作此狡猾變化。
&rsquo&rdquo這就是說,其年自恃快手,有意貪多。
看似真珠,其實&ldquo少許米&rdquo而已。
&ldquo流宕&rdquo與流蕩同,意謂其年頻年遊食,當筵填詞,人驚捷才。
其實麗句清詞,言之無物,自己也覺得無聊。
&ldquo須長似戟&rdquo并非為&ldquo手快如風&rdquo覓一形容儀态的對句,乃指其年已逾五十,應以王方平為鑒,已老不必再作此狡狯變化。
以下&ldquo且對&rdquo四句,承無聊而來,寫圖中女郎,兼寫其年傺的心情。
&ldquo是兒能記&rdquo下自注:&ldquo宋賢詩:&lsquo能道江南斷腸句,隻今惟有賀方回&rsquo。
&rdquo其年詞風,近乎蘇辛,此為公論。
而孫枝蔚獨拟之為賀鬼頭,可謂别具雙眼。
下片專叙陳其年應征來赴博學鴻詞之試。
其時孫枝蔚雖亦同在被征之列,卻似乎有把握可稱病不與試,所以是局外人的口吻: 看從此宮禁聞名,新成樂府,便付神仙行綴。
紅雲捧處,紫袖垂時,召賦蓬萊祥瑞;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