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海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不從,欲遁,不得出。
都尉曾養性督兵至,萬福□□□(降,養性)殺之,沒其家,遷其眷口入福州。
養性等乘勝長驅平陽,總兵蔡朝佐降;溫、處望風皆附之。
夏、四月,清潮州鎮劉進忠降耿;攻續順公沈瑞,并其軍。
進忠先為閩将,耿王待之有恩。
耿王變,全粵尚定(?),進忠率先獻款。
時續順公聞潮州鎮進忠密請師,乃以漳浦鎮劉炎率師會之。
夜攻續順公,并其軍;勒令順公聞潮州鎮進忠密請師,乃以漳浦鎮劉炎率師會之。
夜攻續順公,并其軍;勒令遷家入省,以進忠為甯粵将軍。
平北将軍王進功至福州;留之。
進功在閩日久,耿王慮其為□□□。
馮君瑞說之入觐,及至,留之,征其兵。
遣協理禮官柯平至福州報聘。
耿王之欲舉事也,慮下遊郡邑不服,故遣黃镛會師。
乃不一月,全閩降附,浙之溫處、江右之廣信、粵東之潮州相繼納款,聲勢大振。
平至福州聘,耿王意甚輕之;曰:『世藩來甚善,各分地自戰』。
平還,而兵端起矣。
耿王征威遠将軍趙得勝兵,不赴命。
耿王征各路兵出閩,惟興化鎮馬惟興帶兵先行,黃芳度遣原同安鎮黃翼帶兵千人應命。
複征得勝兵,不從;陰以海澄待命于世藩。
以侍衛左都督馮錫範督諸軍來思明州。
鄭、耿會師有成議矣,乃遣馮錫範督諸鎮來思明。
時趙得勝已貳于耿,與錫範深相結納。
及(原文乃)柯平至福州,知耿意欲變;随将海澄之兵進取同安。
五月,馮錫範取同安,入之。
張學堯守同安;王進功入省,耿王調學堯鎮泉州,以化尚蘭代之。
師至,尚蘭開城迎納。
學堯聞變趨赴,家眷先獲入海矣;遂降。
施鳳率舟師詣焉。
耿王以都尉王進鎮泉州。
進,初為閩将,有戰聲,綽号老虎;緣事解任。
後叩閣複職,補京口标營。
範承谟廉其能,題調入閩,病足;未幾,乃谒。
值耿王變,擢為都尉,以吳萬福眷屬結其歡心。
時王進功入省,征其兵出征;兵将憚行,潛遣諸生吳公鴻赍書入海請師,克期登岸。
及聞同安之變,耿王以王進有夙望,命鎮泉郡。
世藩至思明州。
叙海澄功:以趙得勝為左提督、封興明伯;叙同安功:以張學堯為左先鋒鎮、挂蕩虜将軍印,化尚蔺為仁武鎮、學堯中軍,鄭省英知思明州。
六月,平北将軍王進功子藩錫誘執泉州城守賴玉,率衆,王進逐之,以泉州來歸。
王進至泉郡,率僅千人,擅作威福;與城守賴玉相結納,用提标守備戴國用為爪牙。
密受耿王意,勒進功家眷入省,提标站隊伏甲,日夜相防;耿王複遣兵接應。
将至矣,藩錫與楊青等議曰:『吾父被留在省,接兵又至;吾屬無噍類矣;盍不先發制人』。
六月初一日,誘賴玉、戴國用、李尚文等入軍門,執之;炮響為号,部署夾攻。
王進意氣自若,走登塗門樓,勢同困鼠,悉力以鬪;提标兵無統帥,相持竟日。
至晚,進遙見船帆,恐海舶夾攻;夜闌,潰圍出,赴省,束軍整甲而還;惠安守将擊赴之。
初三日,殺賴玉于市;百姓脔其屍殆盡。
初四日,絞殺戴國用;惠安守将擊赴之。
初三日,殺賴玉于市;百姓脔其屍殆盡。
初四日,絞殺戴國用;泉民德李尚文,争為請免,釋之。
迎世子藩入泉。
以藩錫為指揮使,暫理提督軍務;弟三人皆為指揮同知。
道、府、廳、縣,照舊管事。
平和公黃芳度以漳州降,承制封為德化公。
黃梧雖死,其子芳度懼不能免;世藩遣谕之曰:『時際光複,事屬而父;果能傾附,當棄前愆』。
芳度初任,恐衆以不附;乃殺漳州城守劉豹(豹,耿所署也)。
降啟至,封德化公,授前提督,漳屬錢賦聽其征給;凡有啟請,靡不曲從。
芳度終不自安,間道密表于清。
時漳邑皆附,獨漳浦為劉炎所據。
耿王聞同安之失,遣馮國铨來議和,不克事而還。
及失泉州,又遣使來,将使泉州歸己也;以葉亨報之。
秋、七月,耿甯粵将軍劉進忠以潮州來降。
進忠降耿,遷沈公家至漳浦;值漳、泉之變,不能達福州。
平南王遣兵圍潮,耿不能援,乃由海道獻款。
世藩遣援剿後鎮金漢臣率舟師援之,以進忠為右提督,封定虜伯。
九月,耿遣王進争泉;以右武衛劉國軒督諸軍禦之。
王進自泉奔回,耿王令鎮興化;仍遣兵從上遊入漳會劉炎,克期協攻泉州。
進率兵至惠安屯營,肆行焚掠;遣劉國軒督諸軍禦之。
冬、十月,右武衛劉國軒敗王進于塗嶺。
進素輕南兵;泉州之役,以衆寡不敵為辭。
至是,請願收泉州自效;耿王益步騎二萬,鼓行至惠安,兵聲甚赫。
劉國軒嚴陣待之,對壘逾旬;進退屯楓亭,列營二十餘裡。
劉國軒率輕騎觇之,猝遇于塗嶺;進戰,許耀少卻,國軒督諸軍分股轉戰。
自辰至巳,兩軍殊死鬪。
進師潰,國軒追至興化郭外,三日夜而還。
十一月,周遣禮曹員外周文骥來聘。
周王初起兵,遣使赍帛書,一入福州、一入台灣會師;世藩遣監紀推官陳克歧、副将陳文鎮報之。
周王複遣禮曹員外錢點通問;值世藩入泉州,與耿王為敵國。
錢點回報,周王又差文骥前來和解,大意以「同室操戈,贻笑敵國」為辭。
以興明伯趙得勝、侍衛馮錫範督諸軍取漳浦,克之。
漳州雖降,劉炎在漳浦不奉令,密請援于耿王;遣兵會之,至平和,為德化公守将遊(邀?)擊;複遣其親軍都尉徐鴻弼統兵間道入漳浦,蓋欲連漳州之師、分泉州之勢。
及塗嶺之捷,乃以錫範同得勝由海澄進取漳浦;徐鴻弼、劉炎會雲霄鎮劉成龍合師迎戰于羅山嶺。
右虎衛何佑揮軍擊之,鴻弼等敗回漳浦;得勝等環陣攻圍,劉炎、徐鴻弼、劉成龍俱出降。
十二月,興明伯趙得勝援潮州,圍解。
劉進忠之被圍也,金漢臣一軍盡殲焉。
時鄭、耿構兵,不能救援,城壞百餘丈;進忠極力守禦,中外隔絕半載。
及漳浦降,得勝督諸軍赴潮,與廣東兵戰于黃岡;廣兵大潰,燒營而遁,潮圍始解。
耿王遣使來泉修好。
耿王聞徐鴻弼之敗,乃遣蒲日興修好。
世藩遣使報之,曰:『果欲修和,當如約』。
耿王遣董一奇,王世瑜來泉,議仍未合。
設官征饷。
先是,以咨議參軍陳永華為禦史總制,留守東甯。
分設六官,名曰協理:以洪磊協理吏官(磊,忠振伯洪旭之子也)、楊英協理戶官、鄭斌協理禮官、柯平協理刑官、楊賢協理工官,不設兵官;仍置六科都事、都吏掾辦之。
武官具啟。
設察言、承宣司出入;賓客司主晉接聘問。
親軍曰侍衛,以馮錫範為之;曰勇衛,總制留守陳永華兼攝之;曰左右武衛,以薛進思、劉國軒為之;曰左右虎衛,以何佑、許耀為之;曰五軍,以施福為之;曰銮儀衛,以艾祯祥為之。
又有五援剿折沖、五沖鋒、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鋒、前鋒、後勁、中權、五戎旗、二十八宿營制,聽五提督調遣。
凡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陳繩武、侍衛馮錫範主之。
方師之東(?)也,兵饷取給于東甯;及克漳、泉,兵将日多,轉運不繼,乃以征各饷。
以六官督比紳士富民,以鄭省英為宣慰使,總理各郡錢糧;清昌密道吳慎為屯田道,清查屯田寺租。
各縣令多以六科都事為之,皆從台灣随來者。
百姓追丁錢,年十六歲以上、六十以下每月納銀五分,名曰「毛丁」。
船計丈尺納貨,名曰「梁頭」。
督以上、六十以下每月納銀五分,名曰「毛丁」。
船計丈尺納貨,名曰「梁頭」。
督造官采船料。
監司分管鹽場,以陳廷章為泉州鹽政,馮錫珪為漳州鹽政、李景為潮州鹽政、鄭聄英為惠州鹽政;每石鹽價二錢,征饷四錢。
饷司科雜稅,以給兵食。
乙卯、永曆二十九年 乙卯、永曆二十九年春、正月,耿王遣使張文韬來泉州賀年、議和(即康熙十四年)。
耿王以董一奇、王世瑜議和未成,再遣張文韬來議,送船五隻踐約;許之,遣禮官鄭斌報使,立條約:楓亭為界。
自是,鄭、耿交好。
二月,誅永春民呂華。
華,恃馬跳峰地險,不服征索;凡避科派者皆依之。
去冬十二月,遣中提督中鎮盧仁、右鎮張漢相讨之,不克;乃遣左武衛薛進思圍之,三閱月不下,寨中亦困乏。
永春知縣鄭時英遣人招谕,許以不死;華不已,出降。
釘華及其弟呂十五、十六,沒其家屬并其族,一解□往淡水充軍,死之。
清續順公沈瑞以饒平降。
瑞叔母為平南王女,降耿時遷至漳浦,瑞尚留诏安;廣兵圍潮,瑞趨饒平。
及潮州圍解,劉進忠帥師攻之,不克;廣兵來援,何佑督兵遇于百子橋,與戰,廣兵敗回。
瑞出降,改封懷安侯。
三月,竄洪承疇侄士昌、天恩等及楊明琅于台灣。
清祀洪承疇于學宮。
至是,毀其祠;流其胞侄士昌、天恩、士倫及家屬于琅■〈王喬〉。
責楊明琅甲申之變過梓宮不下馬,并其家俱流之。
後皆死于東甯。
五月,世藩自泉帥師次海澄。
黃芳度雖受封,其志未嘗忘清。
饒平之捷,劉進忠啟請南征,許之;初六日,自泉入海澄,實圍漳州。
芳度遣中軍朱武啟朝,意觇軍容。
駐澄兩旬,芳度不敢來見;複遣禮官鄭斌入漳慰谕:『或率兵(從)征、或束身入觐』。
芳度終不受命。
其兄黃翼源為同安水師總兵,因耿王征兵,駐師關外;至是,芳度密調回漳,耿王移書召之,又以病辭。
世藩始定攻城之計。
劉國軒大敗廣兵于鲎母山。
國軒自塗嶺之捷後,率兵入潮,同進忠規取屬縣之未附者。
安達公尚之信銳氣守禦,相持日久,糧乏兵病,密議退潮扼守;之信揮步騎來追,國軒同左虎衛何佑等設伏以待。
時吏官洪磊為廣東宣慰使,懸赀賞勇;之信兵至鲎母山迎戰,伏兵起,廣兵大敗而遁。
是役也,僅以疲卒數千破敵數萬,從來以少擊衆未有若斯之捷者。
自是,國軒、何佑名振粵東。
六月,黃芳度據守漳州歸清。
世藩自海澄帥師移駐萬松關,芳度剃發據守;遣其兄黃芳泰入廣請援、賴升守平和縣。
世藩進攻漳州不克,援剿後鎮萬宏登雲梯,中炮死;調何佑由潮州先攻平和縣,賴升降,屬縣悉平。
番舶互市。
先是,中左所為諸洋利薮;破島後,夷舶不至。
甲寅複島,諸番如英圭黎、萬丹、暹羅、安南等國貢方物互市;島上人煙市井,輻辏如舊矣。
冬、十月,海澄公标吳淑以漳州降,芳度投井死。
自六月圍漳州,芳度悉力拒守;數攻不利,乃築長垣困之。
十月初六日,吳淑開城出降;芳度踉跄投開元寺井死。
獲其将黃翼、蔡龍、朱武、張濟、戴麟、陳骥、黃管等,殺之;沒其家,剖棺碎黃梧屍,并碎芳度身首,皆沉于海。
時芳度兄芳泰往廣求援,會其兄芳世由汀入援,亦以是日破永定縣;聞漳城降,乃大掠永定而遁。
吳淑初自海上投清,即隸黃梧标下,梧善待之;将死,呼淑托曰:『吾兒年少,君可善全之』。
及(原文乃)圍城日久,淑謂弟潛曰:『公雖待我厚,顧負先王罪重。
今世藩恩待有加,反圖逆命,大不道;吾豈可私恩廢公義也』。
遂決計約降;以為平虜将軍、後提督,潛為戎旗二鎮。
時有議廢黃梧祖墳者;世藩曰:『罪止其身,與其先死者何與』?竟不計。
後清贈芳度忠勇王。
取回日本銀。
故戶官鄭泰及其弟鳴駿所寄也。
泰先事平國公,隆武立,授左都督,加宮傅銜。
先王舉兵,以為居守戶官。
有心計,善理财,十數年間白手營赀千餘萬;别寄日本四十餘萬,以備不虞。
癸卯之變,泰自盡,世藩遣人日本取其所寄之銀曰:『先王軍赀悉屬戶官掌握,今泰已死,凡寄頓皆公帑』。
鄭鳴駿時已歸清,亦遣人争之曰:『曆年所寄者,吾兄弟血赀』。
番通事居奇曰:『兩家争競,未知孰是』?皆不聽載回。
及世藩入漳、泉,遣龔淳往取(淳,原戶官委寄之人也);通事利其所有,僅以二十六萬回,餘皆混行開銷。
啟請其子為禮官掾辦,許之。
丙辰、永曆卅年 丙辰、永曆卅年春、正月,世藩移駐漳州(即康熙十五年)。
漳州既平,世藩移駐黃梧花亭;以右虎衛許耀,前沖鋒鎮洪羽等率師會在潮諸軍,分取廣東諸郡。
二月,取惠州,清總兵苗之秀、張國勳各率所部降;安達公尚之信挾其父平南王尚可喜降周。
平南王昏病日甚,會周師克肇慶、韶州等府,廣州人人自危。
乙卯除夕,清駐潮諸軍聞音燒營遁回,劉國軒、進忠、何佑等分南北路而進。
碣石鎮苗之秀時軍程鄉,其妻在汛,遣人迎師,仍馳令之秀納款;世藩以為滅虜将軍,仍鎮碣石。
國軒等水陸并進,圍惠州,分兵攻博羅,不利;旋下長樂、新安、龍門等縣。
之信勢蹙,遂降周;周封之信為輔德公,下令退讓惠州。
之信檄提督嚴明撤守惠兵回廣,遣使通好,饋弓馬币帛;乃以劉國軒鎮惠州。
時東莞守将張國勳亦降;以為征虜将軍、後勁鎮。
自是,與周分界而守。
以中書舍人許明廷督漳、泉學政。
泉、漳武生考授将材随軍,時有言「考武不考文」者;乃命明廷督泉、漳學政,考較生童。
五月,後提督吳淑襲汀州,克之。
劉應麟為清汀郡副将,耿王署為汀鎮。
至是,耿王欲令出關,遂密獻款;時鄭、耿和好,未便起釁,乃遣吳淑督兵馳書報耿王曰:『将出江右,假道汀州』。
耿王遣兵防圍,應麟懼其圖己也,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下之。
吳淑至汀郡,城中有備;應麟回汀,與淑議曰:『今不取,恐為後患』!勒兵晨攻,一鼓而下。
封應麟為奉明伯、前提督,鎮汀州;屬邑皆下之。
秋、七月,(調)劉進忠出師;進忠自回潮州。
進忠以得汀州為失計,及調出師,每以糧饷、器仗未備為辭。
至興甯,知将與耿為難也,又與諸将不協,流言日起;進忠不自安,稱病引兵回潮,陰以為自安之計。
九月,耿王歸清;右虎衛許耀入興化府。
初,耿王修好,實欲以全力出圖江、浙。
至是,師老無功,勢已将潰;複聞汀郡已破,出征兵将益憂内顧,遂密謀歸清;詐作耿王投誠獻關,引康親王率兵入。
耿王聞變,知為王進等所謀,乃将王進并蕭震、範承谟等皆絞殺之;謀由舟奔海,耿王聞變,知為王進等所謀,乃将王進并蕭震、範承谟等皆絞殺之;謀由舟奔海,為徐文耀等所脅,不得出;延、建失守,聲勢已逼。
九月十九日,不得已剃發待罪,迎康親王入省。
興化守将馬成龍以城來降,遣許耀(自)泉州出赴之;以馬成龍為援剿左都督,封殄虜伯。
耿王遣平北将軍王進功回泉州。
進功被留在省,耿王聘其次男為婿。
及漳州平,王進功妻子哀請世藩修書耿王,取回進功。
耿王欲令次男至省遣回,世藩欲進功先回,然後令次子至省;三往不聽。
至是,命進功來漳取救兵,臨行密囑曰:『吾忍死以待』。
世藩承制封進功為匡明伯、中提督。
冬、十月,許耀至烏龍(江)與清兵戰,敗績。
耀既入興化,奉令督調諸軍進取福州,駐師烏龍江。
狃于塗嶺之捷,有驕色;諸将不服統馭,縱兵劫掠,失遠近人心;飲酒嬉戲,無将帥體。
清兵渡江,有議半渡擊之者;耀不聽。
既濟,倉皇出戰,前鋒殊死鬪;既不能分兵救援,及少卻,又不能殿後,舉軍先遁,委棄辎重、器械不可勝計。
乃遣趙得勝、何佑代之;仍勚其罪,使将兵自效。
奇兵鎮黃應督水軍蕭琛、蕭武等敗耿舟師于定海。
時耿王以歸清,撤浙江兵回閩。
魯養性等自溫州航海,将無戰志,朱天貴以舟師來降;餘船且戰且卻,逃入福州。
黃應等擊之,獲巨艦數十号。
十一月,吳淑入邵武府。
邵守将彭某,耿王所署将軍也。
聞耿王歸清,獻款于淑;時淑駐汀,疾師赴之,入邵武。
十二月,吳淑敗績,棄邵武。
清兵将複邵武,淑自督兵禦之;時天寒,諸軍涉溪拒戰,凍不能支,敗績。
遂棄邵武,退駐汀州。
左武衛薛進思棄汀州。
初,吳淑以汀屬閩、贛要地,請重師鎮壓;乃以進思守之。
至是,清兵複邵武,至建甯縣,距汀數程;進思聞之,倉皇失措。
入與劉應鱗相議,時應麟願傾家赀守禦;進思猜忌不從,遂棄城遁。
應麟不得已,奔潮州依劉進忠;憤而病,至正月死。
周輔德公尚之信遣使報訃,并請其妹回粵;許之。
平南王尚可喜九月病亡,之信遣使報訃,并請其妹奔喪(妹即懷安侯沈瑞叔母,時至廈門);許其回粵,仍遣使吊喪。
周晉之信為輔德親王。
丁巳、永曆卅一年 丁巳、永曆卅一年春、正月,清兵入興化,何佑等棄城奔泉州;趙得勝死之(即康熙十六年)。
烏龍江、汀州之敗,軍心不可收拾;何
都尉曾養性督兵至,萬福□□□(降,養性)殺之,沒其家,遷其眷口入福州。
養性等乘勝長驅平陽,總兵蔡朝佐降;溫、處望風皆附之。
夏、四月,清潮州鎮劉進忠降耿;攻續順公沈瑞,并其軍。
進忠先為閩将,耿王待之有恩。
耿王變,全粵尚定(?),進忠率先獻款。
時續順公聞潮州鎮進忠密請師,乃以漳浦鎮劉炎率師會之。
夜攻續順公,并其軍;勒令順公聞潮州鎮進忠密請師,乃以漳浦鎮劉炎率師會之。
夜攻續順公,并其軍;勒令遷家入省,以進忠為甯粵将軍。
平北将軍王進功至福州;留之。
進功在閩日久,耿王慮其為□□□。
馮君瑞說之入觐,及至,留之,征其兵。
遣協理禮官柯平至福州報聘。
耿王之欲舉事也,慮下遊郡邑不服,故遣黃镛會師。
乃不一月,全閩降附,浙之溫處、江右之廣信、粵東之潮州相繼納款,聲勢大振。
平至福州聘,耿王意甚輕之;曰:『世藩來甚善,各分地自戰』。
平還,而兵端起矣。
耿王征威遠将軍趙得勝兵,不赴命。
耿王征各路兵出閩,惟興化鎮馬惟興帶兵先行,黃芳度遣原同安鎮黃翼帶兵千人應命。
複征得勝兵,不從;陰以海澄待命于世藩。
以侍衛左都督馮錫範督諸軍來思明州。
鄭、耿會師有成議矣,乃遣馮錫範督諸鎮來思明。
時趙得勝已貳于耿,與錫範深相結納。
及(原文乃)柯平至福州,知耿意欲變;随将海澄之兵進取同安。
五月,馮錫範取同安,入之。
張學堯守同安;王進功入省,耿王調學堯鎮泉州,以化尚蘭代之。
師至,尚蘭開城迎納。
學堯聞變趨赴,家眷先獲入海矣;遂降。
施鳳率舟師詣焉。
耿王以都尉王進鎮泉州。
進,初為閩将,有戰聲,綽号老虎;緣事解任。
後叩閣複職,補京口标營。
範承谟廉其能,題調入閩,病足;未幾,乃谒。
值耿王變,擢為都尉,以吳萬福眷屬結其歡心。
時王進功入省,征其兵出征;兵将憚行,潛遣諸生吳公鴻赍書入海請師,克期登岸。
及聞同安之變,耿王以王進有夙望,命鎮泉郡。
世藩至思明州。
叙海澄功:以趙得勝為左提督、封興明伯;叙同安功:以張學堯為左先鋒鎮、挂蕩虜将軍印,化尚蔺為仁武鎮、學堯中軍,鄭省英知思明州。
六月,平北将軍王進功子藩錫誘執泉州城守賴玉,率衆,王進逐之,以泉州來歸。
王進至泉郡,率僅千人,擅作威福;與城守賴玉相結納,用提标守備戴國用為爪牙。
密受耿王意,勒進功家眷入省,提标站隊伏甲,日夜相防;耿王複遣兵接應。
将至矣,藩錫與楊青等議曰:『吾父被留在省,接兵又至;吾屬無噍類矣;盍不先發制人』。
六月初一日,誘賴玉、戴國用、李尚文等入軍門,執之;炮響為号,部署夾攻。
王進意氣自若,走登塗門樓,勢同困鼠,悉力以鬪;提标兵無統帥,相持竟日。
至晚,進遙見船帆,恐海舶夾攻;夜闌,潰圍出,赴省,束軍整甲而還;惠安守将擊赴之。
初三日,殺賴玉于市;百姓脔其屍殆盡。
初四日,絞殺戴國用;惠安守将擊赴之。
初三日,殺賴玉于市;百姓脔其屍殆盡。
初四日,絞殺戴國用;泉民德李尚文,争為請免,釋之。
迎世子藩入泉。
以藩錫為指揮使,暫理提督軍務;弟三人皆為指揮同知。
道、府、廳、縣,照舊管事。
平和公黃芳度以漳州降,承制封為德化公。
黃梧雖死,其子芳度懼不能免;世藩遣谕之曰:『時際光複,事屬而父;果能傾附,當棄前愆』。
芳度初任,恐衆以不附;乃殺漳州城守劉豹(豹,耿所署也)。
降啟至,封德化公,授前提督,漳屬錢賦聽其征給;凡有啟請,靡不曲從。
芳度終不自安,間道密表于清。
時漳邑皆附,獨漳浦為劉炎所據。
耿王聞同安之失,遣馮國铨來議和,不克事而還。
及失泉州,又遣使來,将使泉州歸己也;以葉亨報之。
秋、七月,耿甯粵将軍劉進忠以潮州來降。
進忠降耿,遷沈公家至漳浦;值漳、泉之變,不能達福州。
平南王遣兵圍潮,耿不能援,乃由海道獻款。
世藩遣援剿後鎮金漢臣率舟師援之,以進忠為右提督,封定虜伯。
九月,耿遣王進争泉;以右武衛劉國軒督諸軍禦之。
王進自泉奔回,耿王令鎮興化;仍遣兵從上遊入漳會劉炎,克期協攻泉州。
進率兵至惠安屯營,肆行焚掠;遣劉國軒督諸軍禦之。
冬、十月,右武衛劉國軒敗王進于塗嶺。
進素輕南兵;泉州之役,以衆寡不敵為辭。
至是,請願收泉州自效;耿王益步騎二萬,鼓行至惠安,兵聲甚赫。
劉國軒嚴陣待之,對壘逾旬;進退屯楓亭,列營二十餘裡。
劉國軒率輕騎觇之,猝遇于塗嶺;進戰,許耀少卻,國軒督諸軍分股轉戰。
自辰至巳,兩軍殊死鬪。
進師潰,國軒追至興化郭外,三日夜而還。
十一月,周遣禮曹員外周文骥來聘。
周王初起兵,遣使赍帛書,一入福州、一入台灣會師;世藩遣監紀推官陳克歧、副将陳文鎮報之。
周王複遣禮曹員外錢點通問;值世藩入泉州,與耿王為敵國。
錢點回報,周王又差文骥前來和解,大意以「同室操戈,贻笑敵國」為辭。
以興明伯趙得勝、侍衛馮錫範督諸軍取漳浦,克之。
漳州雖降,劉炎在漳浦不奉令,密請援于耿王;遣兵會之,至平和,為德化公守将遊(邀?)擊;複遣其親軍都尉徐鴻弼統兵間道入漳浦,蓋欲連漳州之師、分泉州之勢。
及塗嶺之捷,乃以錫範同得勝由海澄進取漳浦;徐鴻弼、劉炎會雲霄鎮劉成龍合師迎戰于羅山嶺。
右虎衛何佑揮軍擊之,鴻弼等敗回漳浦;得勝等環陣攻圍,劉炎、徐鴻弼、劉成龍俱出降。
十二月,興明伯趙得勝援潮州,圍解。
劉進忠之被圍也,金漢臣一軍盡殲焉。
時鄭、耿構兵,不能救援,城壞百餘丈;進忠極力守禦,中外隔絕半載。
及漳浦降,得勝督諸軍赴潮,與廣東兵戰于黃岡;廣兵大潰,燒營而遁,潮圍始解。
耿王遣使來泉修好。
耿王聞徐鴻弼之敗,乃遣蒲日興修好。
世藩遣使報之,曰:『果欲修和,當如約』。
耿王遣董一奇,王世瑜來泉,議仍未合。
設官征饷。
先是,以咨議參軍陳永華為禦史總制,留守東甯。
分設六官,名曰協理:以洪磊協理吏官(磊,忠振伯洪旭之子也)、楊英協理戶官、鄭斌協理禮官、柯平協理刑官、楊賢協理工官,不設兵官;仍置六科都事、都吏掾辦之。
武官具啟。
設察言、承宣司出入;賓客司主晉接聘問。
親軍曰侍衛,以馮錫範為之;曰勇衛,總制留守陳永華兼攝之;曰左右武衛,以薛進思、劉國軒為之;曰左右虎衛,以何佑、許耀為之;曰五軍,以施福為之;曰銮儀衛,以艾祯祥為之。
又有五援剿折沖、五沖鋒、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鋒、前鋒、後勁、中權、五戎旗、二十八宿營制,聽五提督調遣。
凡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陳繩武、侍衛馮錫範主之。
方師之東(?)也,兵饷取給于東甯;及克漳、泉,兵将日多,轉運不繼,乃以征各饷。
以六官督比紳士富民,以鄭省英為宣慰使,總理各郡錢糧;清昌密道吳慎為屯田道,清查屯田寺租。
各縣令多以六科都事為之,皆從台灣随來者。
百姓追丁錢,年十六歲以上、六十以下每月納銀五分,名曰「毛丁」。
船計丈尺納貨,名曰「梁頭」。
督以上、六十以下每月納銀五分,名曰「毛丁」。
船計丈尺納貨,名曰「梁頭」。
督造官采船料。
監司分管鹽場,以陳廷章為泉州鹽政,馮錫珪為漳州鹽政、李景為潮州鹽政、鄭聄英為惠州鹽政;每石鹽價二錢,征饷四錢。
饷司科雜稅,以給兵食。
乙卯、永曆二十九年 乙卯、永曆二十九年春、正月,耿王遣使張文韬來泉州賀年、議和(即康熙十四年)。
耿王以董一奇、王世瑜議和未成,再遣張文韬來議,送船五隻踐約;許之,遣禮官鄭斌報使,立條約:楓亭為界。
自是,鄭、耿交好。
二月,誅永春民呂華。
華,恃馬跳峰地險,不服征索;凡避科派者皆依之。
去冬十二月,遣中提督中鎮盧仁、右鎮張漢相讨之,不克;乃遣左武衛薛進思圍之,三閱月不下,寨中亦困乏。
永春知縣鄭時英遣人招谕,許以不死;華不已,出降。
釘華及其弟呂十五、十六,沒其家屬并其族,一解□往淡水充軍,死之。
清續順公沈瑞以饒平降。
瑞叔母為平南王女,降耿時遷至漳浦,瑞尚留诏安;廣兵圍潮,瑞趨饒平。
及潮州圍解,劉進忠帥師攻之,不克;廣兵來援,何佑督兵遇于百子橋,與戰,廣兵敗回。
瑞出降,改封懷安侯。
三月,竄洪承疇侄士昌、天恩等及楊明琅于台灣。
清祀洪承疇于學宮。
至是,毀其祠;流其胞侄士昌、天恩、士倫及家屬于琅■〈王喬〉。
責楊明琅甲申之變過梓宮不下馬,并其家俱流之。
後皆死于東甯。
五月,世藩自泉帥師次海澄。
黃芳度雖受封,其志未嘗忘清。
饒平之捷,劉進忠啟請南征,許之;初六日,自泉入海澄,實圍漳州。
芳度遣中軍朱武啟朝,意觇軍容。
駐澄兩旬,芳度不敢來見;複遣禮官鄭斌入漳慰谕:『或率兵(從)征、或束身入觐』。
芳度終不受命。
其兄黃翼源為同安水師總兵,因耿王征兵,駐師關外;至是,芳度密調回漳,耿王移書召之,又以病辭。
世藩始定攻城之計。
劉國軒大敗廣兵于鲎母山。
國軒自塗嶺之捷後,率兵入潮,同進忠規取屬縣之未附者。
安達公尚之信銳氣守禦,相持日久,糧乏兵病,密議退潮扼守;之信揮步騎來追,國軒同左虎衛何佑等設伏以待。
時吏官洪磊為廣東宣慰使,懸赀賞勇;之信兵至鲎母山迎戰,伏兵起,廣兵大敗而遁。
是役也,僅以疲卒數千破敵數萬,從來以少擊衆未有若斯之捷者。
自是,國軒、何佑名振粵東。
六月,黃芳度據守漳州歸清。
世藩自海澄帥師移駐萬松關,芳度剃發據守;遣其兄黃芳泰入廣請援、賴升守平和縣。
世藩進攻漳州不克,援剿後鎮萬宏登雲梯,中炮死;調何佑由潮州先攻平和縣,賴升降,屬縣悉平。
番舶互市。
先是,中左所為諸洋利薮;破島後,夷舶不至。
甲寅複島,諸番如英圭黎、萬丹、暹羅、安南等國貢方物互市;島上人煙市井,輻辏如舊矣。
冬、十月,海澄公标吳淑以漳州降,芳度投井死。
自六月圍漳州,芳度悉力拒守;數攻不利,乃築長垣困之。
十月初六日,吳淑開城出降;芳度踉跄投開元寺井死。
獲其将黃翼、蔡龍、朱武、張濟、戴麟、陳骥、黃管等,殺之;沒其家,剖棺碎黃梧屍,并碎芳度身首,皆沉于海。
時芳度兄芳泰往廣求援,會其兄芳世由汀入援,亦以是日破永定縣;聞漳城降,乃大掠永定而遁。
吳淑初自海上投清,即隸黃梧标下,梧善待之;将死,呼淑托曰:『吾兒年少,君可善全之』。
及(原文乃)圍城日久,淑謂弟潛曰:『公雖待我厚,顧負先王罪重。
今世藩恩待有加,反圖逆命,大不道;吾豈可私恩廢公義也』。
遂決計約降;以為平虜将軍、後提督,潛為戎旗二鎮。
時有議廢黃梧祖墳者;世藩曰:『罪止其身,與其先死者何與』?竟不計。
後清贈芳度忠勇王。
取回日本銀。
故戶官鄭泰及其弟鳴駿所寄也。
泰先事平國公,隆武立,授左都督,加宮傅銜。
先王舉兵,以為居守戶官。
有心計,善理财,十數年間白手營赀千餘萬;别寄日本四十餘萬,以備不虞。
癸卯之變,泰自盡,世藩遣人日本取其所寄之銀曰:『先王軍赀悉屬戶官掌握,今泰已死,凡寄頓皆公帑』。
鄭鳴駿時已歸清,亦遣人争之曰:『曆年所寄者,吾兄弟血赀』。
番通事居奇曰:『兩家争競,未知孰是』?皆不聽載回。
及世藩入漳、泉,遣龔淳往取(淳,原戶官委寄之人也);通事利其所有,僅以二十六萬回,餘皆混行開銷。
啟請其子為禮官掾辦,許之。
丙辰、永曆卅年 丙辰、永曆卅年春、正月,世藩移駐漳州(即康熙十五年)。
漳州既平,世藩移駐黃梧花亭;以右虎衛許耀,前沖鋒鎮洪羽等率師會在潮諸軍,分取廣東諸郡。
二月,取惠州,清總兵苗之秀、張國勳各率所部降;安達公尚之信挾其父平南王尚可喜降周。
平南王昏病日甚,會周師克肇慶、韶州等府,廣州人人自危。
乙卯除夕,清駐潮諸軍聞音燒營遁回,劉國軒、進忠、何佑等分南北路而進。
碣石鎮苗之秀時軍程鄉,其妻在汛,遣人迎師,仍馳令之秀納款;世藩以為滅虜将軍,仍鎮碣石。
國軒等水陸并進,圍惠州,分兵攻博羅,不利;旋下長樂、新安、龍門等縣。
之信勢蹙,遂降周;周封之信為輔德公,下令退讓惠州。
之信檄提督嚴明撤守惠兵回廣,遣使通好,饋弓馬币帛;乃以劉國軒鎮惠州。
時東莞守将張國勳亦降;以為征虜将軍、後勁鎮。
自是,與周分界而守。
以中書舍人許明廷督漳、泉學政。
泉、漳武生考授将材随軍,時有言「考武不考文」者;乃命明廷督泉、漳學政,考較生童。
五月,後提督吳淑襲汀州,克之。
劉應麟為清汀郡副将,耿王署為汀鎮。
至是,耿王欲令出關,遂密獻款;時鄭、耿和好,未便起釁,乃遣吳淑督兵馳書報耿王曰:『将出江右,假道汀州』。
耿王遣兵防圍,應麟懼其圖己也,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下之。
吳淑至汀郡,城中有備;應麟回汀,與淑議曰:『今不取,恐為後患』!勒兵晨攻,一鼓而下。
封應麟為奉明伯、前提督,鎮汀州;屬邑皆下之。
秋、七月,(調)劉進忠出師;進忠自回潮州。
進忠以得汀州為失計,及調出師,每以糧饷、器仗未備為辭。
至興甯,知将與耿為難也,又與諸将不協,流言日起;進忠不自安,稱病引兵回潮,陰以為自安之計。
九月,耿王歸清;右虎衛許耀入興化府。
初,耿王修好,實欲以全力出圖江、浙。
至是,師老無功,勢已将潰;複聞汀郡已破,出征兵将益憂内顧,遂密謀歸清;詐作耿王投誠獻關,引康親王率兵入。
耿王聞變,知為王進等所謀,乃将王進并蕭震、範承谟等皆絞殺之;謀由舟奔海,耿王聞變,知為王進等所謀,乃将王進并蕭震、範承谟等皆絞殺之;謀由舟奔海,為徐文耀等所脅,不得出;延、建失守,聲勢已逼。
九月十九日,不得已剃發待罪,迎康親王入省。
興化守将馬成龍以城來降,遣許耀(自)泉州出赴之;以馬成龍為援剿左都督,封殄虜伯。
耿王遣平北将軍王進功回泉州。
進功被留在省,耿王聘其次男為婿。
及漳州平,王進功妻子哀請世藩修書耿王,取回進功。
耿王欲令次男至省遣回,世藩欲進功先回,然後令次子至省;三往不聽。
至是,命進功來漳取救兵,臨行密囑曰:『吾忍死以待』。
世藩承制封進功為匡明伯、中提督。
冬、十月,許耀至烏龍(江)與清兵戰,敗績。
耀既入興化,奉令督調諸軍進取福州,駐師烏龍江。
狃于塗嶺之捷,有驕色;諸将不服統馭,縱兵劫掠,失遠近人心;飲酒嬉戲,無将帥體。
清兵渡江,有議半渡擊之者;耀不聽。
既濟,倉皇出戰,前鋒殊死鬪;既不能分兵救援,及少卻,又不能殿後,舉軍先遁,委棄辎重、器械不可勝計。
乃遣趙得勝、何佑代之;仍勚其罪,使将兵自效。
奇兵鎮黃應督水軍蕭琛、蕭武等敗耿舟師于定海。
時耿王以歸清,撤浙江兵回閩。
魯養性等自溫州航海,将無戰志,朱天貴以舟師來降;餘船且戰且卻,逃入福州。
黃應等擊之,獲巨艦數十号。
十一月,吳淑入邵武府。
邵守将彭某,耿王所署将軍也。
聞耿王歸清,獻款于淑;時淑駐汀,疾師赴之,入邵武。
十二月,吳淑敗績,棄邵武。
清兵将複邵武,淑自督兵禦之;時天寒,諸軍涉溪拒戰,凍不能支,敗績。
遂棄邵武,退駐汀州。
左武衛薛進思棄汀州。
初,吳淑以汀屬閩、贛要地,請重師鎮壓;乃以進思守之。
至是,清兵複邵武,至建甯縣,距汀數程;進思聞之,倉皇失措。
入與劉應鱗相議,時應麟願傾家赀守禦;進思猜忌不從,遂棄城遁。
應麟不得已,奔潮州依劉進忠;憤而病,至正月死。
周輔德公尚之信遣使報訃,并請其妹回粵;許之。
平南王尚可喜九月病亡,之信遣使報訃,并請其妹奔喪(妹即懷安侯沈瑞叔母,時至廈門);許其回粵,仍遣使吊喪。
周晉之信為輔德親王。
丁巳、永曆卅一年 丁巳、永曆卅一年春、正月,清兵入興化,何佑等棄城奔泉州;趙得勝死之(即康熙十六年)。
烏龍江、汀州之敗,軍心不可收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