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說源流不肖生哓舌 勾蕩婦無賴子銷魂
關燈
小
中
大
民國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午後三時,塵霧半天,陰霾一室。
此時此景就是不肖生兀坐東京旅館,起草《留東外史》的紀念。
這《留東外史》是部什麼書?書中所說何事?不肖生著了這書有何好處?說來話長,諸君不必性急,待不肖生慢慢講來。
原來我國的人,現在日本的雖有一萬多,然除了公使館各職員及各省經理員外,大約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公費或自費在這裡實心求學的;第二種是将着資本在這裡經商的;第三種是使着國家公費,在這裡也不經商、也不求學,專一講嫖經、讀食譜的;第四種是二次革命失敗,亡命來的。
第一種與第二種,每日有一定的功課職業,不能自由行動。
第三種既安心虛費着國家公款,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就不因不由的有種種風流趣話演了出來。
第四種亡命客,就更有趣了。
諸君須知,此次的亡命客與前清的亡命客大有分别。
前清的亡命客,多是窮苦萬狀,仗着熱心毅力,拼的頸血頭顱,以糾合同志,喚起國民。
今日的亡命客則反其事了。
凡來在這裡的,多半有卷來的款項,人數較前清時又多了幾倍。
人數既多,就賢愚雜出,每日裡豐衣足食。
而初次來日本的,不解日語,又強欲出頭領略各種新鮮滋味,或分贓起訴,或吃醋揮拳,醜事層見報端,惡聲時來耳裡。
此雖由于少數害群之馬,而為首領的有督率之責, 亦在咎不容辭。
不肖生自明治四十年即來此地,自顧于四種之中,都安插不下。
既非亡命,又不經商,用着祖先遺物,說不讀書,也曾進學堂,也曾畢過業。
說是實心求學,一月倒有二十五日在花天酒地中。
近年來,祖遺将罄,遊興亦闌,已漸漸有倦鳥思還故林之意。
隻是非鴉非鳳的在日本住了幾年,歸得家去,一點兒成績都沒有,怎生對得住故鄉父老呢?想了幾日,就想出著這部書作敷衍塞責的法子來。
第一種、第二種,與不肖生無筆墨緣,不敢惹他;第三種、第四種,沒奈何,要借重他做登場傀儡。
遠事多不記憶,不敢亂寫。
從民國元年起,至不肖生離東京之日止。
古人重隐惡而揚善,此書卻绌善而崇惡。
人有罵我者,則“不肖生”三字,生固是我的美名,死亦是我的佳谥,由他罵罷。
倘看此書的,不以人廢言,貝懷肖生就有三層請願:一願後來的莫學書中的人,為書中人分過;二願書中人莫再做書中事,為後來人做榜樣;三若後來的竟學了書中人,書中人複做了書中事,就隻願再有不肖生者,甯犧牲個人道德,續著《留東外史》,以與惡德黨宣戰。
諸君勉之,且看此書開幕。
話說湖南湘潭縣,有個姓周、名撰、字蔔先的書生,四歲失了怙恃,依着叔父度日。
他叔父原做木行生意;稍有積聚,中年無子,遂将周撰做自己的兒子教養,十六歲上替他娶了一房妻室。
這周撰雖是在三家村裡長大,,卻出落得身長玉立,顧盼多姿。
笑貌既逾狐媚,性情更比狼貪。
從村塾先生念了幾年書,文理也還清順。
乙巳年湖南學校大興,周撰就考入了陸軍小學。
當時清廷注重陸軍,周撰實欲借此做終南捷徑。
奈他賦體不甚壯實,每到了操場上做起跑步來,就禁不住嬌音喘喘,香汗淫淫。
住了半年,覺得不堪其苦。
那年湖南咨送學生“出洋,周撰就想謀一官費,然苦無門徑。
恰好他同學楊某,也因想得官費,求同縣大僚某,修于封書,向湖北制台關說。
那大僚作書的時候,原囑楊某親到湖北呈遞,不料楊某的母親病丁,不能前往。
周撰知道此事,遂乘機詭言适有要事須往湖北。
楊某不知是計,就托信與他帶去。
周撰得了信,到私處拆開看了,就弄神通添了自己名字進去,徑往湖北。
投信之後,果然效力發生,得了一名留東官費,在日本混了幾年。
中國革命事起,留學生十九回國。
周撰也跟了回去,在嶽州鎮守府,充了一名副官。
那時嶽州南正街茶巷子内,有一個同
此時此景就是不肖生兀坐東京旅館,起草《留東外史》的紀念。
這《留東外史》是部什麼書?書中所說何事?不肖生著了這書有何好處?說來話長,諸君不必性急,待不肖生慢慢講來。
原來我國的人,現在日本的雖有一萬多,然除了公使館各職員及各省經理員外,大約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公費或自費在這裡實心求學的;第二種是将着資本在這裡經商的;第三種是使着國家公費,在這裡也不經商、也不求學,專一講嫖經、讀食譜的;第四種是二次革命失敗,亡命來的。
第一種與第二種,每日有一定的功課職業,不能自由行動。
第三種既安心虛費着國家公款,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就不因不由的有種種風流趣話演了出來。
第四種亡命客,就更有趣了。
諸君須知,此次的亡命客與前清的亡命客大有分别。
前清的亡命客,多是窮苦萬狀,仗着熱心毅力,拼的頸血頭顱,以糾合同志,喚起國民。
今日的亡命客則反其事了。
凡來在這裡的,多半有卷來的款項,人數較前清時又多了幾倍。
人數既多,就賢愚雜出,每日裡豐衣足食。
而初次來日本的,不解日語,又強欲出頭領略各種新鮮滋味,或分贓起訴,或吃醋揮拳,醜事層見報端,惡聲時來耳裡。
此雖由于少數害群之馬,而為首領的有督率之責, 亦在咎不容辭。
不肖生自明治四十年即來此地,自顧于四種之中,都安插不下。
既非亡命,又不經商,用着祖先遺物,說不讀書,也曾進學堂,也曾畢過業。
說是實心求學,一月倒有二十五日在花天酒地中。
近年來,祖遺将罄,遊興亦闌,已漸漸有倦鳥思還故林之意。
隻是非鴉非鳳的在日本住了幾年,歸得家去,一點兒成績都沒有,怎生對得住故鄉父老呢?想了幾日,就想出著這部書作敷衍塞責的法子來。
第一種、第二種,與不肖生無筆墨緣,不敢惹他;第三種、第四種,沒奈何,要借重他做登場傀儡。
遠事多不記憶,不敢亂寫。
從民國元年起,至不肖生離東京之日止。
古人重隐惡而揚善,此書卻绌善而崇惡。
人有罵我者,則“不肖生”三字,生固是我的美名,死亦是我的佳谥,由他罵罷。
倘看此書的,不以人廢言,貝懷肖生就有三層請願:一願後來的莫學書中的人,為書中人分過;二願書中人莫再做書中事,為後來人做榜樣;三若後來的竟學了書中人,書中人複做了書中事,就隻願再有不肖生者,甯犧牲個人道德,續著《留東外史》,以與惡德黨宣戰。
諸君勉之,且看此書開幕。
話說湖南湘潭縣,有個姓周、名撰、字蔔先的書生,四歲失了怙恃,依着叔父度日。
他叔父原做木行生意;稍有積聚,中年無子,遂将周撰做自己的兒子教養,十六歲上替他娶了一房妻室。
這周撰雖是在三家村裡長大,,卻出落得身長玉立,顧盼多姿。
笑貌既逾狐媚,性情更比狼貪。
從村塾先生念了幾年書,文理也還清順。
乙巳年湖南學校大興,周撰就考入了陸軍小學。
當時清廷注重陸軍,周撰實欲借此做終南捷徑。
奈他賦體不甚壯實,每到了操場上做起跑步來,就禁不住嬌音喘喘,香汗淫淫。
住了半年,覺得不堪其苦。
那年湖南咨送學生“出洋,周撰就想謀一官費,然苦無門徑。
恰好他同學楊某,也因想得官費,求同縣大僚某,修于封書,向湖北制台關說。
那大僚作書的時候,原囑楊某親到湖北呈遞,不料楊某的母親病丁,不能前往。
周撰知道此事,遂乘機詭言适有要事須往湖北。
楊某不知是計,就托信與他帶去。
周撰得了信,到私處拆開看了,就弄神通添了自己名字進去,徑往湖北。
投信之後,果然效力發生,得了一名留東官費,在日本混了幾年。
中國革命事起,留學生十九回國。
周撰也跟了回去,在嶽州鎮守府,充了一名副官。
那時嶽州南正街茶巷子内,有一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