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談叢容與绮語任溯洄 武庫優遊劍術争同異
關燈
小
中
大
二人說話時,黃文漢已洗了臉出來,拖着草鞋,反抄着手,走到院子裡,向郭子蘭笑道:“住在早稻田的一個姓吉川的劍師,前日邀我去射箭。
我約了他今天十點鐘,你同去麼?”郭子蘭道:“到哪去射?”黃文漢道:“大久保新開了一家,射十五間遠。
館主見尾入農,射得很好。
”郭子蘭道:“他是哪一流?”黃文漢道:“日置流。
”郭子蘭道:“日本射法流儀太多,鬧不清楚,其實沒有什麼道理。
拈弓搭箭,手法微有不同,又是一個流派。
”黃文漢道:“大凡一樣技藝,習的一多,就不因不由的分出派别來。
其實不過形式上罷了,精神上哪有什麼區别?都是些見識小的人,故意标新取異的立門戶。
我到射箭場較射,最不歡喜和他們講流派。
一時高興起來,中國的射法,我也參着使用。
他們便驚奇道怪的,議論個不了,這都是他們不知道這射箭的道理。
日本射手所以為秘密不肯教人的,就是調息吐字的訣。
以外的法子,都能一望而知。
”郭子蘭道:“法子有什麼不容易,依着法子做成功就難了。
”黃文漢點頭道:“那是自然。
一分鐘的知識百年做不到,做到是功夫,知道不是功夫。
‘忠孝節義’四個字,解說起來,不過三言兩語。
幾千年來,做成功的幾個?”鄭紹畋笑道:“面包冷了,去吃了再說罷!”三人遂同進房,吃了面包。
黃文漢問鄭紹畋去看射箭不去看,鄭紹畋道:“我想找一個貸間,三崎館不好住了。
”黃文漢點頭道:“你不知道射箭,不去也罷了。
老郭,我和你早點去罷!”郭子蘭道:“你帶弓箭去麼?”黃文漢道:“走路才能帶去。
從代代木跑到早稻田,又從早稻田跑到大久保,一天的工夫就跑完了。
見尾弓場的弓箭還不壞,可以使得。
”郭子蘭點頭換了件絨單和服,披一件羅夾外衣。
黃文漢道:“到見尾弓場去,穿和服須系裙子。
我前回不知道,穿件寡和服跑去。
見他們都系着裙子,整整齊齊的,一絲不苟,真弄得我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郭子蘭皺眉道:“什麼弓場,這般的規矩?”黃文漢笑道:“不要怪人家規矩,隻怪我們自己不規矩罷了。
射以觀禮,本要整齊嚴肅才是。
” 郭子蘭系好了裙子,黃文漢也換了衣服,各人提了射箭用的皮手套,帶着鄭紹畋一同出來。
分道揚镳的,鄭紹畋自去找貸間。
黃、郭二人坐電車到目白,走到早稻田。
黃文漢引着郭子蘭到一家門首道:“到了。
”郭子蘭見門外挂着一塊劍術教授的牌子,下面寫着幾個小字,被風雨剝蝕得模糊認不清楚,仔細看去是“吉川龜次”四個字。
郭子蘭問道:“這人多大年紀了?”黃文漢道:“三十多歲。
”郭子蘭詫異道,“他一二十歲便出來當劍術教師嗎?”黃文漢笑道:“你見他招牌這樣古老,便以為他當了幾十年教師嗎?這你就錯了,他前年才出來當教師。
這招牌是故意做作出來的。
”黃文漢說着話推開門,郭子蘭跟着進去。
見門内一個草坪,縱橫足有十來丈。
草坪盡處,便有許多的小樹,圍着一所房子。
郭子蘭不禁失聲道好。
二人走到房子跟前,隻見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留着滿嘴黑須,迎着黃文漢笑容滿面的讓進。
黃文漢用手指着郭子蘭紹介道:“這位郭君,是我最好的朋友。
湖南人,自費在大森體育學校,現在已經畢了業。
柔術曾得過三段的文憑。
”回頭向郭子蘭道:“這便是吉川教師。
”兩下互行了禮,進房坐着。
郭子蘭見房中陳設古樸得很,一張小黑漆幾上,擱着一個劍架,劍架上橫着三把老劍。
壁上挂着一件擊劍穿的衣服,前面的竹襯都着紅了。
郭子蘭暗笑這劍師不知從何處找了這一套古行頭,挂在壁上恐吓人。
忽聽得吉川說道:“郭君在體育學校,想必學過劍術?”郭子蘭見他問這話,知道他的意思,便答道:“慚愧得很,隻有劍術不曾學。
”吉川偏着頭沉吟道:“體育學校不習劍術也行嗎?”黃文漢代答道:“郭君的劍術,在中國習了多年,所以不曾再學。
”吉川連連點頭道:“中國日本都是一樣,本可不再學了。
”郭子蘭道:“樣卻不一樣。
不過知道中國的。
日本的就不用學了。
”吉川道:“不一樣嗎?我往年教過一個中國人,在中國也習過幾年的劍術,我看他和我日本的差不多。
”郭子蘭笑道:“那人恐怕學錯了。
中國沒有和日本一樣的劍術。
”吉川不樂道:“恐怕是郭君弄錯了。
中國的地方這麼大,習劍的人又多,郭君哪裡得一一知道,安知便沒有和日本一樣的?‘’郭子蘭見吉川發起急來,便忍不住笑道:”中國的劍術家數誠多,我能知道幾種?不過我有最充分的理由,可斷定不和日本一樣。
“吉川翻着一雙白眼睛,望着郭子蘭。
黃文漢隻知道郭子蘭的劍術不錯,因自己不知道劍術,不解郭子蘭有什麼最充分的理由,也翻着一雙白眼望着他。
不知郭子蘭說出什麼理由來,且俟下章再寫。
我約了他今天十點鐘,你同去麼?”郭子蘭道:“到哪去射?”黃文漢道:“大久保新開了一家,射十五間遠。
館主見尾入農,射得很好。
”郭子蘭道:“他是哪一流?”黃文漢道:“日置流。
”郭子蘭道:“日本射法流儀太多,鬧不清楚,其實沒有什麼道理。
拈弓搭箭,手法微有不同,又是一個流派。
”黃文漢道:“大凡一樣技藝,習的一多,就不因不由的分出派别來。
其實不過形式上罷了,精神上哪有什麼區别?都是些見識小的人,故意标新取異的立門戶。
我到射箭場較射,最不歡喜和他們講流派。
一時高興起來,中國的射法,我也參着使用。
他們便驚奇道怪的,議論個不了,這都是他們不知道這射箭的道理。
日本射手所以為秘密不肯教人的,就是調息吐字的訣。
以外的法子,都能一望而知。
”郭子蘭道:“法子有什麼不容易,依着法子做成功就難了。
”黃文漢點頭道:“那是自然。
一分鐘的知識百年做不到,做到是功夫,知道不是功夫。
‘忠孝節義’四個字,解說起來,不過三言兩語。
幾千年來,做成功的幾個?”鄭紹畋笑道:“面包冷了,去吃了再說罷!”三人遂同進房,吃了面包。
黃文漢問鄭紹畋去看射箭不去看,鄭紹畋道:“我想找一個貸間,三崎館不好住了。
”黃文漢點頭道:“你不知道射箭,不去也罷了。
老郭,我和你早點去罷!”郭子蘭道:“你帶弓箭去麼?”黃文漢道:“走路才能帶去。
從代代木跑到早稻田,又從早稻田跑到大久保,一天的工夫就跑完了。
見尾弓場的弓箭還不壞,可以使得。
”郭子蘭點頭換了件絨單和服,披一件羅夾外衣。
黃文漢道:“到見尾弓場去,穿和服須系裙子。
我前回不知道,穿件寡和服跑去。
見他們都系着裙子,整整齊齊的,一絲不苟,真弄得我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郭子蘭皺眉道:“什麼弓場,這般的規矩?”黃文漢笑道:“不要怪人家規矩,隻怪我們自己不規矩罷了。
射以觀禮,本要整齊嚴肅才是。
” 郭子蘭系好了裙子,黃文漢也換了衣服,各人提了射箭用的皮手套,帶着鄭紹畋一同出來。
分道揚镳的,鄭紹畋自去找貸間。
黃、郭二人坐電車到目白,走到早稻田。
黃文漢引着郭子蘭到一家門首道:“到了。
”郭子蘭見門外挂着一塊劍術教授的牌子,下面寫着幾個小字,被風雨剝蝕得模糊認不清楚,仔細看去是“吉川龜次”四個字。
郭子蘭問道:“這人多大年紀了?”黃文漢道:“三十多歲。
”郭子蘭詫異道,“他一二十歲便出來當劍術教師嗎?”黃文漢笑道:“你見他招牌這樣古老,便以為他當了幾十年教師嗎?這你就錯了,他前年才出來當教師。
這招牌是故意做作出來的。
”黃文漢說着話推開門,郭子蘭跟着進去。
見門内一個草坪,縱橫足有十來丈。
草坪盡處,便有許多的小樹,圍着一所房子。
郭子蘭不禁失聲道好。
二人走到房子跟前,隻見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留着滿嘴黑須,迎着黃文漢笑容滿面的讓進。
黃文漢用手指着郭子蘭紹介道:“這位郭君,是我最好的朋友。
湖南人,自費在大森體育學校,現在已經畢了業。
柔術曾得過三段的文憑。
”回頭向郭子蘭道:“這便是吉川教師。
”兩下互行了禮,進房坐着。
郭子蘭見房中陳設古樸得很,一張小黑漆幾上,擱着一個劍架,劍架上橫着三把老劍。
壁上挂着一件擊劍穿的衣服,前面的竹襯都着紅了。
郭子蘭暗笑這劍師不知從何處找了這一套古行頭,挂在壁上恐吓人。
忽聽得吉川說道:“郭君在體育學校,想必學過劍術?”郭子蘭見他問這話,知道他的意思,便答道:“慚愧得很,隻有劍術不曾學。
”吉川偏着頭沉吟道:“體育學校不習劍術也行嗎?”黃文漢代答道:“郭君的劍術,在中國習了多年,所以不曾再學。
”吉川連連點頭道:“中國日本都是一樣,本可不再學了。
”郭子蘭道:“樣卻不一樣。
不過知道中國的。
日本的就不用學了。
”吉川道:“不一樣嗎?我往年教過一個中國人,在中國也習過幾年的劍術,我看他和我日本的差不多。
”郭子蘭笑道:“那人恐怕學錯了。
中國沒有和日本一樣的劍術。
”吉川不樂道:“恐怕是郭君弄錯了。
中國的地方這麼大,習劍的人又多,郭君哪裡得一一知道,安知便沒有和日本一樣的?‘’郭子蘭見吉川發起急來,便忍不住笑道:”中國的劍術家數誠多,我能知道幾種?不過我有最充分的理由,可斷定不和日本一樣。
“吉川翻着一雙白眼睛,望着郭子蘭。
黃文漢隻知道郭子蘭的劍術不錯,因自己不知道劍術,不解郭子蘭有什麼最充分的理由,也翻着一雙白眼望着他。
不知郭子蘭說出什麼理由來,且俟下章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