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續前歡舊梁重繞燕 寒夙約佳偶竟分鸾
關燈
小
中
大
封了六十塊錢在裡面,教帳房送去,取行李來。
自己便坐在看定的房間裡等,直到晚間才将行李取來。
夫人親手回了封信,六十塊錢退回了。
張思方見夫人不受,隻索罷休。
自此張思方便在本鄉住下,不待說是一切不如山口家如意。
住了十來天,才漸漸的慣了,每日仍去正則英文學校上課,不特不與山口家通音問,連真野也不通音問了。
舊小說中說得好,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不覺又到了次年四月。
這日正是禮拜,楊寅伯來邀張思方去看櫻花。
張思方問到什麼地方去看,楊寅伯道:“荒川的櫻花最好。
一條長堤足有十多裡,兩邊都是櫻樹,一路走去,風景确是不惡。
櫻樹稀少的所在,便有些做小生意的人。
或是擺個攤盤,或是搭個茅架,點綴其間,更是有趣。
我去年去看了一回,因隻一個人,少了許多興緻,所以今年特來邀你同去。
”張思方道:“荒川我沒去過,怎麼個去法?火車去嗎?”楊寅伯搖頭道:“沒有多遠。
從兩國橋坐小火輪,不過點多鐘便到了。
”張思方遂換的衣服,同乘車到兩國轎。
這日天氣晴明,男女老少從兩國橋搭船去荒川看櫻花的,盈千累萬,小火輪裝載不了,拖一隻很大的民船在後面。
楊寅伯、張思方遂上民船坐着。
這民船上坐的中國留學生不少,其中有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清俊少年,同一個三十來歲的偉男子,見了張思方,仿佛發現了什麼珍奇物品似的,交頭接耳的議論。
張思方卻不在意,楊寅伯早看見了那少年于張思方下船的時候,連做手勢給那偉男子看。
偉男子見了,便湊着少年的耳根說話。
楊寅伯十分詫異,留心看他二人的舉動。
不一刻船開了,都無言語,各一心盼到。
船到了,大家上岸。
楊寅伯引着張思方向前走,悄悄的問道:“你見了那兩個中國人沒有?他們見了你,很像納罕似的。
”張思方點頭道:“見着了。
那少年,我仿佛在哪裡見過一面,隻是想不起來。
”楊寅伯道:“你留神看他二人,現尚跟在後面指手畫腳的說話呢。
”張思方回頭,恰好與那少年打個照面。
張思方連忙掉轉臉,低聲向楊寅伯道:“他們舉動很奇怪,一雙眼睛和偵探似的。
那老的更覺得兇狠。
”楊寅伯笑道:“便是偵探也沒要緊,且看他們怎樣。
我們還是看我們的櫻花。
”于是二人攜着手,一步一步向長堤上走去。
那夾岸的櫻花開得正好。
遊人雖多,因堤長路寬,卻不擁擠。
許多鄉裡人三五成群,背着酒壇,穿着一身花衣,畫得一副臉青紅紫綠,無色不備,故意裝出幾分醉态,在堤趄趄趔趔的偏過來倒過去。
遇着年輕生得好的女人,便涎皮涎臉的跟着胡說。
膽大臉皮厚的,見了女人便擄起衣做要撒尿的樣勢,引得那些女人笑個不了。
警察見了,也背過臉去笑。
還有些偏僻地方不時髦的藝妓,終日不見一個人叫她的局,在家中悶得慌,也糾合着東家姨西家妹,三個一群,五個一黨,都是濃妝豔抹,拖着長裾,擎着花傘,分花拂柳的。
惹得一般平日無錢叫藝妓的窮生,跟在背後饞涎欲滴。
這些事皆足娛心悅目。
來的人都是想看這些把戲,大家湊湊熱鬧,不過借着櫻花做引子。
其實在堤上走的人,哪一個擡了頭呢? 楊寅伯二人到這時候,也随人俯仰的逛了一會。
偶一回頭,見那二人還兀自跟在後面。
楊寅伯捏了張思方一把道:“你看咯,他們又跟來了。
我們且避他一避,看是怎樣。
”張思方點頭道好。
楊寅伯見前面有個酒樓,挂着一塊布幌子,上書鬥大的“大正亭”三字便說:“我們去吃點料理再出來。
”說着,同向大正亭走來。
走到亭前,張思方忍不住,再回頭一看,隻見二人各點點頭,好像都理會得似的。
張思方心中本來沒事,見了二人這光景,就像做了什麼虧心事一般,禁不住那方寸之間,突突的跳動,一刹時臉都改變了顔色。
楊寅伯不知道張思方什麼原故如此懼怕,心中也怕出什麼變故,拉了張思方一腳便跨進大正亭,口中安慰他道:“你驚慌些什麼?莫說我們平白無故不怕人家偵探,便是幹了什麼不尴尬的事,既安心幹了,也得安心受法律上的裁判,驚慌些什麼?”張思方定了定神笑道:“你知道我的,我可是幹什麼不尴尬事的人?”楊寅伯點頭道:“不知那兩個東西見了什麼鬼。
據我想他們一定是認錯了人,不知道将你我當作哪個。
我們且吃了料理再出來,他們若還是跟着我們走,等我去問他們,看是為着什麼。
”張思方道:“你就去問問他們好麼?”楊寅伯道:“此刻去問他們做什麼?他們又沒有跟進來,我們上樓去罷。
你看招呼客人的下女,都在那裡忙着接客呢。
”張思方舉眼看幾個穿紅着綠的下女,果然都揭着簾子,高叫請進。
張思方走近簾子,見了櫃台裡面坐的一個少女,吓得倒退了幾步。
不知那少女是誰,且俟下章再寫。
自己便坐在看定的房間裡等,直到晚間才将行李取來。
夫人親手回了封信,六十塊錢退回了。
張思方見夫人不受,隻索罷休。
自此張思方便在本鄉住下,不待說是一切不如山口家如意。
住了十來天,才漸漸的慣了,每日仍去正則英文學校上課,不特不與山口家通音問,連真野也不通音問了。
舊小說中說得好,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不覺又到了次年四月。
這日正是禮拜,楊寅伯來邀張思方去看櫻花。
張思方問到什麼地方去看,楊寅伯道:“荒川的櫻花最好。
一條長堤足有十多裡,兩邊都是櫻樹,一路走去,風景确是不惡。
櫻樹稀少的所在,便有些做小生意的人。
或是擺個攤盤,或是搭個茅架,點綴其間,更是有趣。
我去年去看了一回,因隻一個人,少了許多興緻,所以今年特來邀你同去。
”張思方道:“荒川我沒去過,怎麼個去法?火車去嗎?”楊寅伯搖頭道:“沒有多遠。
從兩國橋坐小火輪,不過點多鐘便到了。
”張思方遂換的衣服,同乘車到兩國轎。
這日天氣晴明,男女老少從兩國橋搭船去荒川看櫻花的,盈千累萬,小火輪裝載不了,拖一隻很大的民船在後面。
楊寅伯、張思方遂上民船坐着。
這民船上坐的中國留學生不少,其中有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清俊少年,同一個三十來歲的偉男子,見了張思方,仿佛發現了什麼珍奇物品似的,交頭接耳的議論。
張思方卻不在意,楊寅伯早看見了那少年于張思方下船的時候,連做手勢給那偉男子看。
偉男子見了,便湊着少年的耳根說話。
楊寅伯十分詫異,留心看他二人的舉動。
不一刻船開了,都無言語,各一心盼到。
船到了,大家上岸。
楊寅伯引着張思方向前走,悄悄的問道:“你見了那兩個中國人沒有?他們見了你,很像納罕似的。
”張思方點頭道:“見着了。
那少年,我仿佛在哪裡見過一面,隻是想不起來。
”楊寅伯道:“你留神看他二人,現尚跟在後面指手畫腳的說話呢。
”張思方回頭,恰好與那少年打個照面。
張思方連忙掉轉臉,低聲向楊寅伯道:“他們舉動很奇怪,一雙眼睛和偵探似的。
那老的更覺得兇狠。
”楊寅伯笑道:“便是偵探也沒要緊,且看他們怎樣。
我們還是看我們的櫻花。
”于是二人攜着手,一步一步向長堤上走去。
那夾岸的櫻花開得正好。
遊人雖多,因堤長路寬,卻不擁擠。
許多鄉裡人三五成群,背着酒壇,穿着一身花衣,畫得一副臉青紅紫綠,無色不備,故意裝出幾分醉态,在堤趄趄趔趔的偏過來倒過去。
遇着年輕生得好的女人,便涎皮涎臉的跟着胡說。
膽大臉皮厚的,見了女人便擄起衣做要撒尿的樣勢,引得那些女人笑個不了。
警察見了,也背過臉去笑。
還有些偏僻地方不時髦的藝妓,終日不見一個人叫她的局,在家中悶得慌,也糾合着東家姨西家妹,三個一群,五個一黨,都是濃妝豔抹,拖着長裾,擎着花傘,分花拂柳的。
惹得一般平日無錢叫藝妓的窮生,跟在背後饞涎欲滴。
這些事皆足娛心悅目。
來的人都是想看這些把戲,大家湊湊熱鬧,不過借着櫻花做引子。
其實在堤上走的人,哪一個擡了頭呢? 楊寅伯二人到這時候,也随人俯仰的逛了一會。
偶一回頭,見那二人還兀自跟在後面。
楊寅伯捏了張思方一把道:“你看咯,他們又跟來了。
我們且避他一避,看是怎樣。
”張思方點頭道好。
楊寅伯見前面有個酒樓,挂着一塊布幌子,上書鬥大的“大正亭”三字便說:“我們去吃點料理再出來。
”說着,同向大正亭走來。
走到亭前,張思方忍不住,再回頭一看,隻見二人各點點頭,好像都理會得似的。
張思方心中本來沒事,見了二人這光景,就像做了什麼虧心事一般,禁不住那方寸之間,突突的跳動,一刹時臉都改變了顔色。
楊寅伯不知道張思方什麼原故如此懼怕,心中也怕出什麼變故,拉了張思方一腳便跨進大正亭,口中安慰他道:“你驚慌些什麼?莫說我們平白無故不怕人家偵探,便是幹了什麼不尴尬的事,既安心幹了,也得安心受法律上的裁判,驚慌些什麼?”張思方定了定神笑道:“你知道我的,我可是幹什麼不尴尬事的人?”楊寅伯點頭道:“不知那兩個東西見了什麼鬼。
據我想他們一定是認錯了人,不知道将你我當作哪個。
我們且吃了料理再出來,他們若還是跟着我們走,等我去問他們,看是為着什麼。
”張思方道:“你就去問問他們好麼?”楊寅伯道:“此刻去問他們做什麼?他們又沒有跟進來,我們上樓去罷。
你看招呼客人的下女,都在那裡忙着接客呢。
”張思方舉眼看幾個穿紅着綠的下女,果然都揭着簾子,高叫請進。
張思方走近簾子,見了櫃台裡面坐的一個少女,吓得倒退了幾步。
不知那少女是誰,且俟下章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