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續前歡舊梁重繞燕 寒夙約佳偶竟分鸾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張思方一個人病在氣象萬千樓,自傷孤獨。
因想起昨日在火車中的夢境,不覺毛發悚然。
心中雖以為妖夢無憑,不關什麼吉兇,然因此一夢,卻添了許多不自在。
坐起來,想寫信給節子,撚着筆,覺得千言萬語,不知從哪一句寫起才好。
翻着眼睛望那窗外的落日疏林,又觸動了思親之念,仍舊躺下,口中念道:“桂樹滿空山,秋思漫漫。
玉關人老不生還。
休道此樓難望遠。
輕倚危欄,流水自潺涯。
重見應難,誰将尺素報平安?惟願夕陽無限好,長照紅顔。
”念了幾遍,更凄然不樂。
複坐起來,拿筆寫了一首七律道: 秋葉凄清秋草黃,蕭條孤館對斜陽。
鄉關萬裡空回首,人世多情即斷腸。
有限光陰俱渺渺,無邊幽夢總茫茫。
惟應一念捐除盡,頂禮牟尼一瓣香。
寫完了,反複念了幾遍,胸中豁然開朗,絲毫念頭也不起了。
叫下女買了些日本有名的壽帶香來,點着,将窗戶關上,一點風沒有。
那香煙,鈎沒有風來蕩動它,便一縷一縷的從火星上發出來,淩空直上,足有四尺多高,火力不繼,才慢慢的散開來,袅作一團。
有時化作兩股直煙,到頂上複結作一塊。
總總變化無窮,捉摸不定,張思方一雙眼睛,跟着輕煙上下,覺得十分有趣。
須臾兩眼看花了,閉目養神,昏然思睡。
一枕遊仙,病苦都忘了。
次日早起,下女遞進一封信來。
張思方知道是節子寫來的,連忙開看,上面寫的是日本文,不肖生特将它譯了出來,以備情書之一格。
我神聖不可侵犯之張君鑒:此際為君離我之第二日午候十二時也。
母睡正酣,我乃不能成寐。
我之不能成寐,不自今日始也,昨夜已不能成寐。
然幸不能成寐,得聞電報夫叩門之聲。
君電得直入我手! 我父久廢書,筆硯皆不完整,傾囊發笥覓之,始得秃管于故書堆中。
我素不善書,前在靜岡小學校時,同學中惟我書最劣,比常恨焉。
以右手不若人,左或不然也,試之乃益拙于右手。
始知我之不善書,乃出于天性,雖欲強為之不能也。
同學中笑我書者,嘗舉是意以解之。
此時之筆,更秃不中書。
知君必笑我,已辍不欲寫,然非寫無以達意,勉強寫之,君若笑我,則後當不複寫矣。
我母謂君十餘日必歸,我意君一人必不在彼流連如許,君意果何如也?來電不着一事,豈效鄙夫惜費哉? 今晚藤本表兄目山口縣至,邀我過其家,我已謝絕之。
彼于我有他望,幸君早歸以既疇昔之願,俾我父母得有辭以謝之。
君作書較我為易,在彼一日,宜以一書與我,我亦以一書為報也。
我為此書費二小時,心眼俱倦。
平生與人通音問,此第一次也。
即以此為報,明夜容繼續為之。
節子拜啟 張思方看了這書,委實有些放心不下。
心想藤本是日本人,又與她家至戚。
我曾聽真野說過他之為人,既年少美豐采,複有口辯。
家中無兄弟,又有産業。
我雖沒有見過他,料不至十分惡劣。
我一個中國人,雖是節子愛我,但她終身大事,她父母豈能由她自己做主?夫人雖待我不錯,隻是這都靠不住的。
且看節子信中的口氣,明明說出不能自主的意思。
心中想着,複将信看了兩遍,笑道:我自己疑心生暗鬼的胡想,她雖是這般寫,不過望我早回去的意思,哪有這樣的神速,便定了婚? 唉,我想回東京的心思,在火車上就恨不得轉回去,還待寫信來催嗎?等我寫封回信給她,教她放心便了。
立刻寫了封回信,無非是些悱恻纏綿的話,教節子安心再等幾日,病勢略能自由行動,即回東京來。
自此各人每日一封信,你來我往,也不怕郵便夫厭煩。
張思方在熱海整整的住了二十日,上下樓梯,已不吃力,隻是還不能到外面散步。
一日發了節子的信去,過了三日,尚不見有回信來。
忙打了個電報去問。
又過了兩日,仍不見回信,張思方心中慌了,連夜力疾回東京。
入門隻見夫人出來,不見節子。
張思方開口便問節子哪去了。
夫人道:“前月她祖母一個人回靜岡去,五日前忽打電報來,說患病沉重,教節子回靜岡去。
她接了電報,即動身去了,說一個禮拜仍回東京來。
” 張思方聽了,口中不言,心想這話有跷蹊。
她祖母病勢沉重,夫人為什麼不回去?并且她既回靜岡去,哪得不寫個信給我? 必然出了别的變故。
悶悶不樂的回到自己房内,兀自想不出這個道理來。
夫人進房清理行李,張思方躺在短榻上,隻作沒看見。
如癡如呆的飯也不吃,有時還放聲哭出來,竟似害了神經病的。
夫人慌了手腳,一面安慰他說,就打電報叫節子來,一面叫車夫去請醫生。
醫生來看了,下了一劑安眠藥,張思方果然睡着了。
次早,睡夢中覺得有人推他一下
因想起昨日在火車中的夢境,不覺毛發悚然。
心中雖以為妖夢無憑,不關什麼吉兇,然因此一夢,卻添了許多不自在。
坐起來,想寫信給節子,撚着筆,覺得千言萬語,不知從哪一句寫起才好。
翻着眼睛望那窗外的落日疏林,又觸動了思親之念,仍舊躺下,口中念道:“桂樹滿空山,秋思漫漫。
玉關人老不生還。
休道此樓難望遠。
輕倚危欄,流水自潺涯。
重見應難,誰将尺素報平安?惟願夕陽無限好,長照紅顔。
”念了幾遍,更凄然不樂。
複坐起來,拿筆寫了一首七律道: 秋葉凄清秋草黃,蕭條孤館對斜陽。
鄉關萬裡空回首,人世多情即斷腸。
有限光陰俱渺渺,無邊幽夢總茫茫。
惟應一念捐除盡,頂禮牟尼一瓣香。
寫完了,反複念了幾遍,胸中豁然開朗,絲毫念頭也不起了。
叫下女買了些日本有名的壽帶香來,點着,将窗戶關上,一點風沒有。
那香煙,鈎沒有風來蕩動它,便一縷一縷的從火星上發出來,淩空直上,足有四尺多高,火力不繼,才慢慢的散開來,袅作一團。
有時化作兩股直煙,到頂上複結作一塊。
總總變化無窮,捉摸不定,張思方一雙眼睛,跟着輕煙上下,覺得十分有趣。
須臾兩眼看花了,閉目養神,昏然思睡。
一枕遊仙,病苦都忘了。
次日早起,下女遞進一封信來。
張思方知道是節子寫來的,連忙開看,上面寫的是日本文,不肖生特将它譯了出來,以備情書之一格。
我神聖不可侵犯之張君鑒:此際為君離我之第二日午候十二時也。
母睡正酣,我乃不能成寐。
我之不能成寐,不自今日始也,昨夜已不能成寐。
然幸不能成寐,得聞電報夫叩門之聲。
君電得直入我手! 我父久廢書,筆硯皆不完整,傾囊發笥覓之,始得秃管于故書堆中。
我素不善書,前在靜岡小學校時,同學中惟我書最劣,比常恨焉。
以右手不若人,左或不然也,試之乃益拙于右手。
始知我之不善書,乃出于天性,雖欲強為之不能也。
同學中笑我書者,嘗舉是意以解之。
此時之筆,更秃不中書。
知君必笑我,已辍不欲寫,然非寫無以達意,勉強寫之,君若笑我,則後當不複寫矣。
我母謂君十餘日必歸,我意君一人必不在彼流連如許,君意果何如也?來電不着一事,豈效鄙夫惜費哉? 今晚藤本表兄目山口縣至,邀我過其家,我已謝絕之。
彼于我有他望,幸君早歸以既疇昔之願,俾我父母得有辭以謝之。
君作書較我為易,在彼一日,宜以一書與我,我亦以一書為報也。
我為此書費二小時,心眼俱倦。
平生與人通音問,此第一次也。
即以此為報,明夜容繼續為之。
節子拜啟 張思方看了這書,委實有些放心不下。
心想藤本是日本人,又與她家至戚。
我曾聽真野說過他之為人,既年少美豐采,複有口辯。
家中無兄弟,又有産業。
我雖沒有見過他,料不至十分惡劣。
我一個中國人,雖是節子愛我,但她終身大事,她父母豈能由她自己做主?夫人雖待我不錯,隻是這都靠不住的。
且看節子信中的口氣,明明說出不能自主的意思。
心中想着,複将信看了兩遍,笑道:我自己疑心生暗鬼的胡想,她雖是這般寫,不過望我早回去的意思,哪有這樣的神速,便定了婚? 唉,我想回東京的心思,在火車上就恨不得轉回去,還待寫信來催嗎?等我寫封回信給她,教她放心便了。
立刻寫了封回信,無非是些悱恻纏綿的話,教節子安心再等幾日,病勢略能自由行動,即回東京來。
自此各人每日一封信,你來我往,也不怕郵便夫厭煩。
張思方在熱海整整的住了二十日,上下樓梯,已不吃力,隻是還不能到外面散步。
一日發了節子的信去,過了三日,尚不見有回信來。
忙打了個電報去問。
又過了兩日,仍不見回信,張思方心中慌了,連夜力疾回東京。
入門隻見夫人出來,不見節子。
張思方開口便問節子哪去了。
夫人道:“前月她祖母一個人回靜岡去,五日前忽打電報來,說患病沉重,教節子回靜岡去。
她接了電報,即動身去了,說一個禮拜仍回東京來。
” 張思方聽了,口中不言,心想這話有跷蹊。
她祖母病勢沉重,夫人為什麼不回去?并且她既回靜岡去,哪得不寫個信給我? 必然出了别的變故。
悶悶不樂的回到自己房内,兀自想不出這個道理來。
夫人進房清理行李,張思方躺在短榻上,隻作沒看見。
如癡如呆的飯也不吃,有時還放聲哭出來,竟似害了神經病的。
夫人慌了手腳,一面安慰他說,就打電報叫節子來,一面叫車夫去請醫生。
醫生來看了,下了一劑安眠藥,張思方果然睡着了。
次早,睡夢中覺得有人推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