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伏魔家風情驚老鸨 銷金帳露水結同心
關燈
小
中
大
幹了一杯。
洗了杯子,遞給婦人,婦人飲了,也洗杯回敬。
忽然門口車子響。
婦人忙跑了出去,見千代子已笑嘻嘻的迎着走來。
婦人不及說話,同她進房。
千代子對黃文漢行了禮,起來說道:“對不住,勞你等久了。
我在家裡正疑惑,怎的還不見有人來叫,以為你吃醉酒回去了。
剛要換衣服,叫的又來了。
”黃文漢起身握了她的手,同坐着笑道:“哪裡會醉。
縱醉了,也不會回去。
大約你家隔這裡太遠,來往時間耽擱了。
“千代子搖頭道:”就在隔壁幾家。
“婦人見千代子和黃文漢如老相好一般,心中好生詫異,不知這孟光是幾時接丁梁鴻案。
跑出去問千代子的車夫才明白,知道黃文漢是不好欺的,便換了态度,抱了三弦子進來。
黃文漢道:“不要唱了罷。
”千代子道:“我是不唱了,想聽你唱。
”黃文漢道:“你想聽什麼?”千代子道:“請唱支‘追分曲’我聽。
”黃文漢大笑道:“追分曲是越後箱根的出産物,怎的倒要我東京的人唱?”千代子道:“這種歌,此地的藝妓都不能唱,本也不是我們女人唱得來的。
所以我想聽聽。
”黃文漢道:“東京的藝妓也差不多,沒有聽得唱得好的。
其實說起這‘追分曲’的來曆,本是個極粗鄙沒有意味的歌。
在明治維新以前,越後箱根的交通不便,那旅行的人,都騎着馬翻山越嶺的走。
馬夫因馬行路遲緩,連累着自己沒有休息的時候,借着關山難越的意思,信口編成一種歌,發抒自己的郁結。
唱來唱去,就名為馬夫節,隻有馬夫唱。
明治維新以來,有些文人見這馬夫節詞雖粗鄙,音節卻是很好,便倚着聲音,譜出詞來。
追分是越後的地名,故改名‘追分曲’。
其中有一支,我最歡喜它的詞譜得好。
那譜詞的越後人,到了東京,眷懷故裡,卻用反寫。
說我一見北山的雨,便想到越後的雪。
我那越後,就是夏天,也是有雪的。
我離越後的時候,雖是流淚舍不得,于今則想起越後的風,都是讨厭的。
他詞雖是這麼說,意思卻仍是舍不得越後,故一見北山的雨,即觸動了他自己的鄉思。
我就唱這支給你聽好麼?”千代子十分歡喜,拿瓶斟了杯酒。
黃文漢喝了,在婦人手裡接了三弦彈着,口中唱道: 北山微雨レりヤ 越後ガ雪ガル 夏テモ越後ガ雪ラル一 越後出ル時キヤ 淚テ出夕ガネ一 今ジヤ越後ノ風モ厭ヤ(北山微雨雨迷濛,越後雪飄入思中,越後夏日雪蔽空。
離越後時淚漣漣,如今反厭越後風。
) 黃文漢唱完了,千代子叫好,那婦人驚歎不已。
黃文漢放了三弦,取出表看,十一點鐘了。
複飲了幾杯,叫婦人将杯盤撤去。
婦人搬了出去,叫出千代子問,知道是要留黃文漢歇,心中大不以為然,隐隐約約說千代子不認得人,這客人是個大滑頭,有了相好,必然上當。
千代子睬也不睬,隻要她挂帳子,收拾鋪蓋,安排一碟好水果。
婦人不敢違拗,谷都着嘴去料理去了。
千代子依舊進房,陪黃文漢坐夠十分鐘的光景,婦人來請安歇。
千代子起身,引着黃文漢到裡面一間房内。
黃文漢看是一間六疊席子的房,門口擋着兩扇古畫屏風。
房中鋪着白花褥子,一條駝絨毯子,裡面胎着白布,橫疊在屏風的底下。
這方并排安着兩個枕頭,枕頭前面,放了個裝煙灰的盒子。
盒子旁一玻璃瓶的蒸氣水,一玻璃碟子刨了皮切成片的蘋果,并幾片西洋橘紅瓣,上面插了幾根楊木牙杖。
帳子隻挂了一邊,一邊拖在席子上。
黃文漢便彎腰用牙杖簽了一片蘋果,遞在千代子的櫻桃小口邊。
千代子道謝,用口接了。
黃文漢複簽了片,自己吃了。
千代子拿了一件寝衣,一根絲縧在手,請黃文漢換。
黃文漢解了帶子将衣服撂在鋪上,背對千代子站了。
千代子将寝衣抖散,提了領,往黃文漢的肩上一搭。
黃文漢待她搭穩了,一邊從袖子裡伸出兩手,一邊掉過身來。
千代子當面将衣抄好,低頭用絲縧攔腰系住。
黃文漢讓過一邊,千代子将脫了的衣疊好,腰帶折好,放在一個漆盒裡面。
黃文漢便坐在褥上,簽着水果吃,看千代子換衣。
千代子背過臉,換了件淡白梨花色的長寝衣。
下緣有尺多長,圓鋪在席上;不露出腳來,袖長過膝。
換好了衣,走上褥子,彎腰将地下的帳子牽了起來。
到那邊壁上,拈出根絲絨繩來,将帳子角上的環穿好,複走到這邊來穿。
黃文漢見她行動起來,那衣緣掃着席子,全不像是用腳走路。
隻見那衣的下半截,兩邊相接之處,一開一合。
可惜不是站在當風之處,要是被風飄動起來,怕不賽過那畫圖上的淩波仙子、洛水神人嗎?黃文漢看出了神,千代子已将帳子挂好,一手撩起,坐了進來。
拿着團扇撲了幾下,黃文漢忽覺得一股極淫豔的香,随着扇子風撲到鼻端,登時心中如醉,骨軟筋酥,忍不住一手摟住千代子同睡下,演那楚襄王陽台故事去了。
直演到次日十點鐘,才起來梳洗。
兩個人更加親熱。
但雖是更加親熱,奈黃文漢終屬過客,不能留連再住一夜,隻得叫婦人備了早膳,同千代子吃了,算帳作别。
雖隻一晚的交情,卻很是難分難舍。
不知别後如何,且俟下章再寫。
洗了杯子,遞給婦人,婦人飲了,也洗杯回敬。
忽然門口車子響。
婦人忙跑了出去,見千代子已笑嘻嘻的迎着走來。
婦人不及說話,同她進房。
千代子對黃文漢行了禮,起來說道:“對不住,勞你等久了。
我在家裡正疑惑,怎的還不見有人來叫,以為你吃醉酒回去了。
剛要換衣服,叫的又來了。
”黃文漢起身握了她的手,同坐着笑道:“哪裡會醉。
縱醉了,也不會回去。
大約你家隔這裡太遠,來往時間耽擱了。
“千代子搖頭道:”就在隔壁幾家。
“婦人見千代子和黃文漢如老相好一般,心中好生詫異,不知這孟光是幾時接丁梁鴻案。
跑出去問千代子的車夫才明白,知道黃文漢是不好欺的,便換了态度,抱了三弦子進來。
黃文漢道:“不要唱了罷。
”千代子道:“我是不唱了,想聽你唱。
”黃文漢道:“你想聽什麼?”千代子道:“請唱支‘追分曲’我聽。
”黃文漢大笑道:“追分曲是越後箱根的出産物,怎的倒要我東京的人唱?”千代子道:“這種歌,此地的藝妓都不能唱,本也不是我們女人唱得來的。
所以我想聽聽。
”黃文漢道:“東京的藝妓也差不多,沒有聽得唱得好的。
其實說起這‘追分曲’的來曆,本是個極粗鄙沒有意味的歌。
在明治維新以前,越後箱根的交通不便,那旅行的人,都騎着馬翻山越嶺的走。
馬夫因馬行路遲緩,連累着自己沒有休息的時候,借着關山難越的意思,信口編成一種歌,發抒自己的郁結。
唱來唱去,就名為馬夫節,隻有馬夫唱。
明治維新以來,有些文人見這馬夫節詞雖粗鄙,音節卻是很好,便倚着聲音,譜出詞來。
追分是越後的地名,故改名‘追分曲’。
其中有一支,我最歡喜它的詞譜得好。
那譜詞的越後人,到了東京,眷懷故裡,卻用反寫。
說我一見北山的雨,便想到越後的雪。
我那越後,就是夏天,也是有雪的。
我離越後的時候,雖是流淚舍不得,于今則想起越後的風,都是讨厭的。
他詞雖是這麼說,意思卻仍是舍不得越後,故一見北山的雨,即觸動了他自己的鄉思。
我就唱這支給你聽好麼?”千代子十分歡喜,拿瓶斟了杯酒。
黃文漢喝了,在婦人手裡接了三弦彈着,口中唱道: 北山微雨レりヤ 越後ガ雪ガル 夏テモ越後ガ雪ラル一 越後出ル時キヤ 淚テ出夕ガネ一 今ジヤ越後ノ風モ厭ヤ(北山微雨雨迷濛,越後雪飄入思中,越後夏日雪蔽空。
離越後時淚漣漣,如今反厭越後風。
) 黃文漢唱完了,千代子叫好,那婦人驚歎不已。
黃文漢放了三弦,取出表看,十一點鐘了。
複飲了幾杯,叫婦人将杯盤撤去。
婦人搬了出去,叫出千代子問,知道是要留黃文漢歇,心中大不以為然,隐隐約約說千代子不認得人,這客人是個大滑頭,有了相好,必然上當。
千代子睬也不睬,隻要她挂帳子,收拾鋪蓋,安排一碟好水果。
婦人不敢違拗,谷都着嘴去料理去了。
千代子依舊進房,陪黃文漢坐夠十分鐘的光景,婦人來請安歇。
千代子起身,引着黃文漢到裡面一間房内。
黃文漢看是一間六疊席子的房,門口擋着兩扇古畫屏風。
房中鋪着白花褥子,一條駝絨毯子,裡面胎着白布,橫疊在屏風的底下。
這方并排安着兩個枕頭,枕頭前面,放了個裝煙灰的盒子。
盒子旁一玻璃瓶的蒸氣水,一玻璃碟子刨了皮切成片的蘋果,并幾片西洋橘紅瓣,上面插了幾根楊木牙杖。
帳子隻挂了一邊,一邊拖在席子上。
黃文漢便彎腰用牙杖簽了一片蘋果,遞在千代子的櫻桃小口邊。
千代子道謝,用口接了。
黃文漢複簽了片,自己吃了。
千代子拿了一件寝衣,一根絲縧在手,請黃文漢換。
黃文漢解了帶子将衣服撂在鋪上,背對千代子站了。
千代子将寝衣抖散,提了領,往黃文漢的肩上一搭。
黃文漢待她搭穩了,一邊從袖子裡伸出兩手,一邊掉過身來。
千代子當面将衣抄好,低頭用絲縧攔腰系住。
黃文漢讓過一邊,千代子将脫了的衣疊好,腰帶折好,放在一個漆盒裡面。
黃文漢便坐在褥上,簽着水果吃,看千代子換衣。
千代子背過臉,換了件淡白梨花色的長寝衣。
下緣有尺多長,圓鋪在席上;不露出腳來,袖長過膝。
換好了衣,走上褥子,彎腰将地下的帳子牽了起來。
到那邊壁上,拈出根絲絨繩來,将帳子角上的環穿好,複走到這邊來穿。
黃文漢見她行動起來,那衣緣掃着席子,全不像是用腳走路。
隻見那衣的下半截,兩邊相接之處,一開一合。
可惜不是站在當風之處,要是被風飄動起來,怕不賽過那畫圖上的淩波仙子、洛水神人嗎?黃文漢看出了神,千代子已将帳子挂好,一手撩起,坐了進來。
拿着團扇撲了幾下,黃文漢忽覺得一股極淫豔的香,随着扇子風撲到鼻端,登時心中如醉,骨軟筋酥,忍不住一手摟住千代子同睡下,演那楚襄王陽台故事去了。
直演到次日十點鐘,才起來梳洗。
兩個人更加親熱。
但雖是更加親熱,奈黃文漢終屬過客,不能留連再住一夜,隻得叫婦人備了早膳,同千代子吃了,算帳作别。
雖隻一晚的交情,卻很是難分難舍。
不知别後如何,且俟下章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