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去年年末起就下的大雪終于停了。
至元十一年,即元宗十五年的元旦到來了。
天空清澈透亮,明晃晃的陽光均勻地灑在被雪覆蓋的高麗的山野中。
開京都城大路的十字路口處人頭湧動。
所有的店鋪都被雪掩去了大半。
雖然店裡已無貨可售,但人們還是成群結隊地在店鋪之間走動,招攬顧客的商家的聲音絡繹不絕。
大家應該都很饑餓,但女人和孩子們都穿着盛裝。
在這種名副其實的饑寒交迫的時候,他們居然還穿得如此華麗,真不知這些衣服先前是在哪裡藏着的。
笑聲、叫喊聲随人流湧動。
一年中失去的東西,要在今天一天之中全部收回,這種想法多少顯得有點虛妄,但其中卻也包含着某種明媚和激情。
道路很快就泥濘不堪了,高麗的百姓、蒙古兵、漢兵和高麗兵時而彙合在一起,時而又分開,他們互相碰撞着,喧鬧着。
這是許多人的狂歡,是至元七年還都時連做夢都想象不到的繁華。
這一天,元宗在宮中設了簡單的賀筵,接受朝臣、元朝武将、官員們的祝賀。
開京的街道在元旦之後還會持續熱鬧到二日。
道路更加泥濘了,無數的人在這泥濘之中以比昨天更慢的速度蠕動。
這一天,金方慶和其随從一行人回到了都城開京。
金方慶徑直拜見了元宗,為自己沒能趕上元旦賀筵而緻歉,然後他傳達了忽必烈下達的建造兵船以征讨日本的命令。
高麗所承擔的任務是,在全羅和耽羅兩地建造大船三百艘,以五月為期。
口述完忽必烈的命令之後,金方慶又為自己在元都待了半年依舊一事無成,以至于出現了這樣一道命令而向元宗請罪。
此罪當誅,但自己還不能死。
因為,國家還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沒有看到高麗脫身出來之前,還不能讓自己的魂魄和軀體分離。
元宗已經是聽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吃驚了。
他說,自己也決心和金方慶一樣,勇敢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災難,和國家一起共存亡。
金方慶說,征日命令預計三月份就會下達給各個将領,出征則是夏初,為此,高麗需要征召數量難以想象的士兵和勞役,可能不久之後洪茶丘就會前來傳達忽必烈的這一命令。
洪茶丘的到來要比金方慶的歸國稍晚一些。
他于六日的早上來到了開京,和金方慶一樣,直接進入王宮谒見了元宗。
洪茶丘向元宗傳達了中書省的命令。
這次建造大船所需的工匠、勞役夫、木材還有其他的物品全都由高麗支出。
作為造船官,任命高麗大臣徐珙為全州道都指揮使,任命洪祿遒為羅州道都指揮使,還任命金方慶為東南道都督使作為他們上級的造船監督官。
洪茶丘自己則身負造船監督官和高麗歸附軍民總監兩個職務。
洪茶丘接着說道:&ldquo把高麗大将羅裕等五人各自作為部夫使派到全羅道、慶尚道、東界、西海道、交州道,征召工匠、役夫三萬零五百名,以一月十五日為期。
&rdquo 金方慶及十數名朝臣們都在場。
聽了洪茶丘的這番話,他們全都屏住了呼吸。
要征召三萬零五百名工匠、役夫可不容易。
金方慶雖然之前就大緻聽說了這些情況,而且也事先讓元宗做好心理準備,但他此刻也不禁臉色大變。
&ldquo三萬零五百名?!&rdquo 元宗隻說了這麼一句,之後便沉默不語。
在他看來,每當洪茶丘出現在自己面前都沒什麼好事,這次情況更糟。
座間,誰都不敢有所異議。
洪茶丘說了,這是忽必烈的命令,所以就算提出異議也無濟于事。
如果想要忽必烈收回成命,要麼直接上奏忽必烈,要麼給中書省遞交奏章,隻有這兩個方法。
而且,如果說不可能征召到三萬零五百名工匠、役夫之類的話,恐怕洪茶丘還是會堅持說,那也不是不可能的,然後再具體地舉例說明的。
被中書省指定為造船所開設地的全州道的邊山以及羅州道的天冠山木材豐富,且都靠海。
從這些場所選擇的講究來看,造船的一切事宜必定是先由熟悉高麗國土的洪茶丘提議,然後變成忽必烈或中書省的命令被傳達開來的。
從這天開始,開京的君臣們自不必說,整個高麗的百姓們都像是被卷進了一股旋風當中。
征集三萬五百名工匠、役夫,十五日開始動工,繁忙的程度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高麗史中有如下記載。
&mdash&mdash是時驿騎絡繹,庶務煩劇,期限急迫,疾如雷電,民甚苦之。
一月十五日起,造船工作正式開始。
此事由金方慶負責。
要在指定日期之前造好被攤派的數量的兵船。
但問題很快來了,那就是兵船的樣式。
要求是造南蠻風格的樣式,但這樣花費很大,且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工期。
于是金方慶派人前去中書省請求允許采用高麗樣式。
各種各樣的障礙都出現了。
對于兵船的樣式,洪茶丘隻能聽從更懂行的金方慶的話,但其他的事情他一概不想聽。
隻管一味催促。
但元宗和金方慶還沒說出他們最為擔心的事。
那就是,當日本征讨軍的組織陣容明确之後,高麗屆時将會承擔什麼142任務。
征召軍兵是必須的,征召水手、役夫這一新的任務肯定也會下達,給入境的征讨軍供給兵糧肯定也要承擔的。
不能再征召更多的士兵了!征召了造船工匠之後,如果還要征召水手、役夫的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還有,眼下單是供給屯田兵的糧饷一事就已經讓人焦頭爛額了,如果還要供應更多的兵糧,高麗的百姓也許連一粒米都吃不上了。
二月,元宗派别将李仁呈交書函給中書省,為了今後考慮,他覺得有必要事先說明高麗的實際情況。
這份報告毫不誇張。
元宗想把己方情況如實上報,以此來打動忽必烈的心。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忽必烈也是人,要打動他的心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這次由元宗親自執筆。
他沒按照之前使用的上奏文的形式,其文也去掉了一切的虛飾,盡力避免美辭麗句。
&mdash&mdash本年正月初二日,陪臣門下侍中金方慶赍到中書省旨雲:&ldquo大船三百艘,令就全羅耽羅兩處打造。
&rdquo又正月初六日至洪茶丘劄子:&ldquo其所需工匠、役夫及木材、物件分委陪臣許珙洪祿遒往各道備辦,續遣金方慶督之建造。
&rdquo但以事巨力微,恐不能辦。
竊念小邦軍民元來無别,若令赴役,延旬月,其如農何。
然今隻緻力而已。
自正月十五日始役,其工匠人夫三萬零五百名,計人一日三時糧,比及三朔,合支三萬四千三百一十二碩五鬥。
又正月十九日奉省旨雲:&ldquo忻都官人所管軍四千五百人至金州,行糧一千五百七十碩,又屯住處糧料及造船監督洪總管軍五百人行糧八十五碩,亦令應副。
&rdquo又濟州留守官軍并小邦卒一千四百人七個月糧料已支訖,計二千九百四碩。
及羅州落後奧魯、闊端赤軍糧八千碩,馬料一千三百二十五碩,悉令小邦支給。
又于至元十年十二月後奉省旨,濟州百姓一萬二百二十三人悉行供給,又比來軍馬糧料無可營辦,凡斂官民者甚。
又年前營造戰艦,至四月大軍入耽羅讨賊,至五月晦還。
故百姓未得按時耕作,秋無收獲。
又斂官民始應副造船工匠及屯住,經行軍馬與濟州百姓等糧料計四萬餘碩。
續有以後金州、全州、羅州屯住軍并濟州軍民糧料,供給實難。
又奉省旨令小邦應副鳳州屯田軍各月不敷糧二千四十七碩,牛糧一千一碩七鬥。
今此困窮情狀不得預奏,而設有後責,何辭以對?四海既為一家,則上朝軍馬泊茲土。
百姓皆一皇帝之人民,望念可哀之狀,垂同視之仁。
[73] 三月十日,以八月為期讨伐日本的诏令被下達給屯田經略使忻都和高麗歸附軍民總監洪茶丘。
與此同時,還有關于高麗動員助征軍五千六百人的指示。
這五千六百人,與高麗按忻都指示去動員的征伐耽羅的兵數基本一緻。
因此不是不可能征召得到,但另外還要征召艄公、引海、水手等操縱兵船所需的六千七百人,再加上已被征召的與造船相關的三萬五百人,作為高麗來說,隻能把所有的年輕人都從田間地頭拉走。
元宗在四月初派谏議大夫[74]郭汝弼赴元再度上表。
這次的表文也是由元宗起草的。
&mdash&md
至元十一年,即元宗十五年的元旦到來了。
天空清澈透亮,明晃晃的陽光均勻地灑在被雪覆蓋的高麗的山野中。
開京都城大路的十字路口處人頭湧動。
所有的店鋪都被雪掩去了大半。
雖然店裡已無貨可售,但人們還是成群結隊地在店鋪之間走動,招攬顧客的商家的聲音絡繹不絕。
大家應該都很饑餓,但女人和孩子們都穿着盛裝。
在這種名副其實的饑寒交迫的時候,他們居然還穿得如此華麗,真不知這些衣服先前是在哪裡藏着的。
笑聲、叫喊聲随人流湧動。
一年中失去的東西,要在今天一天之中全部收回,這種想法多少顯得有點虛妄,但其中卻也包含着某種明媚和激情。
道路很快就泥濘不堪了,高麗的百姓、蒙古兵、漢兵和高麗兵時而彙合在一起,時而又分開,他們互相碰撞着,喧鬧着。
這是許多人的狂歡,是至元七年還都時連做夢都想象不到的繁華。
這一天,元宗在宮中設了簡單的賀筵,接受朝臣、元朝武将、官員們的祝賀。
開京的街道在元旦之後還會持續熱鬧到二日。
道路更加泥濘了,無數的人在這泥濘之中以比昨天更慢的速度蠕動。
這一天,金方慶和其随從一行人回到了都城開京。
金方慶徑直拜見了元宗,為自己沒能趕上元旦賀筵而緻歉,然後他傳達了忽必烈下達的建造兵船以征讨日本的命令。
高麗所承擔的任務是,在全羅和耽羅兩地建造大船三百艘,以五月為期。
口述完忽必烈的命令之後,金方慶又為自己在元都待了半年依舊一事無成,以至于出現了這樣一道命令而向元宗請罪。
此罪當誅,但自己還不能死。
因為,國家還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沒有看到高麗脫身出來之前,還不能讓自己的魂魄和軀體分離。
元宗已經是聽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吃驚了。
他說,自己也決心和金方慶一樣,勇敢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災難,和國家一起共存亡。
金方慶說,征日命令預計三月份就會下達給各個将領,出征則是夏初,為此,高麗需要征召數量難以想象的士兵和勞役,可能不久之後洪茶丘就會前來傳達忽必烈的這一命令。
洪茶丘的到來要比金方慶的歸國稍晚一些。
他于六日的早上來到了開京,和金方慶一樣,直接進入王宮谒見了元宗。
洪茶丘向元宗傳達了中書省的命令。
這次建造大船所需的工匠、勞役夫、木材還有其他的物品全都由高麗支出。
作為造船官,任命高麗大臣徐珙為全州道都指揮使,任命洪祿遒為羅州道都指揮使,還任命金方慶為東南道都督使作為他們上級的造船監督官。
洪茶丘自己則身負造船監督官和高麗歸附軍民總監兩個職務。
洪茶丘接着說道:&ldquo把高麗大将羅裕等五人各自作為部夫使派到全羅道、慶尚道、東界、西海道、交州道,征召工匠、役夫三萬零五百名,以一月十五日為期。
&rdquo 金方慶及十數名朝臣們都在場。
聽了洪茶丘的這番話,他們全都屏住了呼吸。
要征召三萬零五百名工匠、役夫可不容易。
金方慶雖然之前就大緻聽說了這些情況,而且也事先讓元宗做好心理準備,但他此刻也不禁臉色大變。
&ldquo三萬零五百名?!&rdquo 元宗隻說了這麼一句,之後便沉默不語。
在他看來,每當洪茶丘出現在自己面前都沒什麼好事,這次情況更糟。
座間,誰都不敢有所異議。
洪茶丘說了,這是忽必烈的命令,所以就算提出異議也無濟于事。
如果想要忽必烈收回成命,要麼直接上奏忽必烈,要麼給中書省遞交奏章,隻有這兩個方法。
而且,如果說不可能征召到三萬零五百名工匠、役夫之類的話,恐怕洪茶丘還是會堅持說,那也不是不可能的,然後再具體地舉例說明的。
被中書省指定為造船所開設地的全州道的邊山以及羅州道的天冠山木材豐富,且都靠海。
從這些場所選擇的講究來看,造船的一切事宜必定是先由熟悉高麗國土的洪茶丘提議,然後變成忽必烈或中書省的命令被傳達開來的。
從這天開始,開京的君臣們自不必說,整個高麗的百姓們都像是被卷進了一股旋風當中。
征集三萬五百名工匠、役夫,十五日開始動工,繁忙的程度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高麗史中有如下記載。
&mdash&mdash是時驿騎絡繹,庶務煩劇,期限急迫,疾如雷電,民甚苦之。
一月十五日起,造船工作正式開始。
此事由金方慶負責。
要在指定日期之前造好被攤派的數量的兵船。
但問題很快來了,那就是兵船的樣式。
要求是造南蠻風格的樣式,但這樣花費很大,且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工期。
于是金方慶派人前去中書省請求允許采用高麗樣式。
各種各樣的障礙都出現了。
對于兵船的樣式,洪茶丘隻能聽從更懂行的金方慶的話,但其他的事情他一概不想聽。
隻管一味催促。
但元宗和金方慶還沒說出他們最為擔心的事。
那就是,當日本征讨軍的組織陣容明确之後,高麗屆時将會承擔什麼142任務。
征召軍兵是必須的,征召水手、役夫這一新的任務肯定也會下達,給入境的征讨軍供給兵糧肯定也要承擔的。
不能再征召更多的士兵了!征召了造船工匠之後,如果還要征召水手、役夫的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還有,眼下單是供給屯田兵的糧饷一事就已經讓人焦頭爛額了,如果還要供應更多的兵糧,高麗的百姓也許連一粒米都吃不上了。
二月,元宗派别将李仁呈交書函給中書省,為了今後考慮,他覺得有必要事先說明高麗的實際情況。
這份報告毫不誇張。
元宗想把己方情況如實上報,以此來打動忽必烈的心。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忽必烈也是人,要打動他的心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這次由元宗親自執筆。
他沒按照之前使用的上奏文的形式,其文也去掉了一切的虛飾,盡力避免美辭麗句。
&mdash&mdash本年正月初二日,陪臣門下侍中金方慶赍到中書省旨雲:&ldquo大船三百艘,令就全羅耽羅兩處打造。
&rdquo又正月初六日至洪茶丘劄子:&ldquo其所需工匠、役夫及木材、物件分委陪臣許珙洪祿遒往各道備辦,續遣金方慶督之建造。
&rdquo但以事巨力微,恐不能辦。
竊念小邦軍民元來無别,若令赴役,延旬月,其如農何。
然今隻緻力而已。
自正月十五日始役,其工匠人夫三萬零五百名,計人一日三時糧,比及三朔,合支三萬四千三百一十二碩五鬥。
又正月十九日奉省旨雲:&ldquo忻都官人所管軍四千五百人至金州,行糧一千五百七十碩,又屯住處糧料及造船監督洪總管軍五百人行糧八十五碩,亦令應副。
&rdquo又濟州留守官軍并小邦卒一千四百人七個月糧料已支訖,計二千九百四碩。
及羅州落後奧魯、闊端赤軍糧八千碩,馬料一千三百二十五碩,悉令小邦支給。
又于至元十年十二月後奉省旨,濟州百姓一萬二百二十三人悉行供給,又比來軍馬糧料無可營辦,凡斂官民者甚。
又年前營造戰艦,至四月大軍入耽羅讨賊,至五月晦還。
故百姓未得按時耕作,秋無收獲。
又斂官民始應副造船工匠及屯住,經行軍馬與濟州百姓等糧料計四萬餘碩。
續有以後金州、全州、羅州屯住軍并濟州軍民糧料,供給實難。
又奉省旨令小邦應副鳳州屯田軍各月不敷糧二千四十七碩,牛糧一千一碩七鬥。
今此困窮情狀不得預奏,而設有後責,何辭以對?四海既為一家,則上朝軍馬泊茲土。
百姓皆一皇帝之人民,望念可哀之狀,垂同視之仁。
[73] 三月十日,以八月為期讨伐日本的诏令被下達給屯田經略使忻都和高麗歸附軍民總監洪茶丘。
與此同時,還有關于高麗動員助征軍五千六百人的指示。
這五千六百人,與高麗按忻都指示去動員的征伐耽羅的兵數基本一緻。
因此不是不可能征召得到,但另外還要征召艄公、引海、水手等操縱兵船所需的六千七百人,再加上已被征召的與造船相關的三萬五百人,作為高麗來說,隻能把所有的年輕人都從田間地頭拉走。
元宗在四月初派谏議大夫[74]郭汝弼赴元再度上表。
這次的表文也是由元宗起草的。
&mdash&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