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二月十四日,作為賀正使入朝的朱悅回國了,據他所說,元國的王族昔裡吉、脫黑帖木兒等人在漠北謀叛,部将隻兒瓦台也在北邊舉兵響應,為此上都派出了征讨軍,全國上下一片騷動。

    蒙古軍自不必說,女真軍、漢軍、高麗歸附軍等每天都頻繁往來于上都。

    忠烈王立即召集宰相們,商議是否要派遣助征軍。

    一時之間都說到要讓金方慶的兒子忻率兵赴元了,結果還是就此打住了。

    大家決定等忽必烈下達命令。

    也有人認為,北方的叛亂隻是一次騷擾事件而已,很快就會被平定的。

    要是派助征軍的話,需要巨額的費用,這就是個大問題。

     朱悅回國兩天之後,去年入朝的中郎将盧英也回來了。

     盧英也是作為公主的怯憐口來到高麗來的河西國人,他性情溫厚,和張舜龍、印侯、車信之輩不同。

    根據盧英所報,作為鎮國上将軍征東都元帥正要率兵進駐高麗的洪茶丘被忽必烈命令出征北方去了。

    而在高麗北部的元直轄地駐留的五百名高麗歸附軍也遵照命令迅速向戰場轉移了,這些對高麗來說都是好消息。

    算是元朝内亂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幸運。

    洪茶丘率領大軍入境,這對高麗很不利,但現在既然延後了,那就有機會慢慢思考今後的對策了。

    在忠烈王五月入朝時會将這一問題向忽必烈上奏,以尋求解決的辦法。

    但願在那之前北邊的騷亂事件尚未平定,那就能把洪茶丘一直拴在那裡了。

    但如果元朝内亂長期持續,雖然有利于阻止洪茶丘入境,但另一方面,或許高麗就難免被要求派遣助征軍了。

    這是兩難的選擇。

     五百名高麗歸附軍從北部的元的直轄地撤走,這對高麗來說倒無疑是件好事。

    雖然他們處于東甯府的治下,不接受高麗政府的指令,但那裡的駐留軍的糧饷供給依然由高麗百姓負責,駐留軍撤退也就意味着負擔減輕了。

     二月末時規定數量的弓箭制作工作一完成,高麗政府就把那些箭都運到設有屯田經略司的碩州,以供驗收。

    金方慶趕赴碩州,會見了屯田經略使忻都,并交接了産品。

     那一晚忻都設宴犒勞金方慶。

    在席間,忻都說道,日本再征一事因為此次北方叛亂事件多少會有所延遲,但即便如182此,這兩三年内也一定會實行的。

    他又說道:&ldquo我是至元八年三月初時第一次踏上貴國國土的,到現在已經六年了,一直率兵滞留在高麗。

    期間也征讨過日本,除此之外一直在高麗的風土中生活。

    元宗駕崩之後,李宰相也去世了。

    現在的高麗要員之中,卿是和我最親近的。

    但是,正因為和卿有着不可思議的緣分,我才經常對卿發出嚴格的命令,我督促,而卿辯解、哀求,這種事在這一兩年中也稍微緩和了一些。

    但這個穩定的時期不久就要告終了。

    我們倆像這樣和平友好地在宴席上相對而坐的時間應該不會長久了。

    一旦再征日本,我還是得命令卿,督促和鞭打卿的。

    &rdquo 确實像忻都所說的那樣。

    金方慶有很多感謝忻都的話,也有很多恨忻都的理由。

    忻都和洪茶丘等人不同,他理解高麗,也同情高麗,如果是自己的權限内能處理的問題,總是對高麗表現出溫情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當接到本國命令需要采取行動時,無論多麼殘酷的手段他都不會放棄。

    以前金方慶為了免去糧饷運輸之苦,請求把屯田經略司從鳳州轉移到鹽、白二州時就得到了他的同意。

    金方慶會把此事作為終生難忘的恩情。

    但另一方面,派遣日本征讨軍那年,他曾經征召過軍隊所需的勞力。

    那時對忻都來說,不管高麗是什麼情況,他絲毫都不會憐憫的。

    一想到當時的情況,金方慶至今還覺得怒上心頭。

     這一晚,忻都醉了。

    金方慶還是第一次看到酩酊大醉的忻都。

    醉意突然就向忻都襲來了。

    之前說話一向穩重的忻都,突然變換口吻說了一番話。

    在說之前,他先鋪墊了一下說,這話自己曾一度想對死去的李宰相說的,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趁這次機會跟你說了吧。

    &ldquo依餘所見,高麗人都讀書、信佛。

    這一點可以說和漢人類似。

    你們國家的人和漢人一樣,内心裡一直輕視我們蒙古人。

    你們嘴裡說出來和心裡想的不一樣。

    金宰相肯定也是這樣想的:&lsquo蒙人以殺戮為業,天必厭之。

    &rsquo但上天賦予我們蒙古人的職責就是殺戮。

     天不以此為罪。

    這就是之所以高麗人、漢人都成為我們的奴仆的原因。

    &rdquo 金方慶不禁擡起頭看着忻都。

    忻都身上有一種傲氣,之前他一次都沒有看出來。

    雖然這是喝醉之後的胡言亂語,但無疑他的心裡不見得不這麼想。

    實際上忻可能就像他所說的那樣。

    像忻都這樣,身為蒙将中的一級人物,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語。

    想到蒙人隻有在這種時刻才會跟人表露心迹,他深切地體會到了和異民族交往的困難。

     人們原本以為元朝的内亂很快就會被鎮壓下去,但看來并非如此。

    據從元歸來的官員和入境的元人們所說,現在上都擠滿了要出征的部隊,看不到任何内亂即将終結的征兆。

     但是,忽必烈一直沒有給高麗發來任何特别的指令。

    這反而讓高麗的君臣們更加不安。

    他們擔心不知何時就會接到讓高麗派遣大量助征軍的命令。

    一些樂觀的人認為,之所以沒有征召士兵和物品等,可能是因為随着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忽必烈沒有把高麗和其他投降國一起看待了。

    忠烈王也這麼想,但金方慶卻無論如何不能認同。

    原本在最初聽說這個事情的時候開始,金方慶就主張應該派遣助征軍。

    高麗和元現在是一家人了,作為親族的元有難,那高麗理所當然應去馳援,哪怕數量毫不起眼,人數再少也應派遣,這也是一種禮儀。

    這是金方慶的意見。

    雖然他嘴裡沒有說出來,但金方慶所設想的方案是,不要等到忽必烈命令,而是先主動派出助征軍,以防對方要求派出大隊的助征軍。

     到了三月中旬,看來叛亂沒那麼簡單結束,贊同金方慶意見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三月下旬,高麗朝廷通過了派遣助征軍的意見,事情又回到了最初的方案,即由金方慶之子忻率數百人赴元。

    實際上隊伍從開京出發是進入四月之後的事了。

     但到了第二個月的五月,張舜龍回國了,給王呈交了一份他帶回來的中書省的牒文。

    根據牒文所說,叛亂已即将平定,北方一天比一天趨于平穩。

    現在大元已不需要高麗的助征軍了,所以不要采取什麼行動了。

    張舜龍在東京附近遇上了高麗助征軍,恐怕不久軍隊就會返回的。

    元朝這次内亂的平定在此後還花費了一段時間。

    為此忠烈王和王妃忽都魯揭裡迷失不得不延後五月入朝的日期。

    六月,洪茶丘在土拉河大破隻兒瓦台的軍隊,功績顯赫。

    此事在夏初時傳到了高麗,高麗還獲知了洪茶丘因此得了白金五十兩以及金鞍、馬勒、弓矢等賞賜一事。

    金方慶仿佛看到了洪茶丘這一年輕的武将正一步步平步青雲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