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臨的困境。
赫德考慮了片刻,終于簡短地說了幾句表示應承,說這事就這樣吧,然後又立刻轉移了話題。
他說自己是蒙古人,無法從外表上看出高麗人的性格,于是就根據他們來自何方來大概判斷其性格:&ldquo東北面(鹹鏡道)的人是&lsquo泥田鬥狗&rsquo,西北面(平安道)的是&lsquo猛虎出林&rsquo,交州道(江原道)的是&lsquo岩下石佛&rsquo&rdquo,西海道(黃海道)的是&lsquo石田耕牛&rsquo,京畿道的是&lsquo鏡中美人&rsquo,忠清道是&lsquo清風明月&rsquo,慶尚道為&lsquo泰山喬嶽&rsquo。
全羅道為&lsquo風前細柳&rsquo。
&mdash&mdash先前被殺的金俊是西海道出身,他的一生就好像是耕種石田的老牛。
林衍是西北面出身,如猛虎出林。
他殺了金俊,廢立國王。
金方慶來自慶尚道,就好像是泰山喬嶽,是這個國家的基石人物。
宰相是京畿出生,是鏡中美人。
&rdquo 說到這裡,赫德哈哈大笑起來。
這番話或多或少讓人覺得雲裡霧裡,但在李藏用看來,赫德這個人委實不可小看。
他看待高麗人的眼光确實毒辣,該看到的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藏用自己被他說成是&ldquo鏡中美人&rdquo,想必是對他的有心無力表示遺憾,有意無意地諷刺李藏用在林衍廢立國王一事中所起的作用。
既然能主動前來和自己商讨元宗複位的問題,為何當初在林衍舉事時沒有幹掉他呢? &ldquo确實是鏡中美人,慚愧慚愧。
&rdquo 李藏用說道。
&ldquo元宗複位一事,老身就不辭辛勞地入朝蒙古去拯救高麗國運了。
而高麗國王已經蒙召,遲早也要入朝的,我和&lsquo泰山喬嶽&rsquo金方慶都不在場,屆時就拜托您了。
&rdquo 他懇求赫德。
或許是赫德的勸解奏效了,林衍終于把淐從王位上拉了下來,又安排元宗複位了。
這是十一月二十三日的事。
四天之後的二十七日,肩負着向忽必烈上奏元宗複位及入朝一事的使命,李藏用離開了江都。
元宗剛剛複位,還不能離開江都,因此其入朝最早也得過了十二月中旬。
這是李藏用第三次進入蒙古,和前兩次相比,他所肩負的使命更艱巨了。
必須上奏忽必烈說高麗國内已經恢複和平,阻止诏書上所說的讓頭辇哥東下入國一事發生。
總之要盡快見到忽必烈,讓他撤回出兵命令。
李藏用晝夜兼行。
沿着國土北上不久,老宰相就聽說在北邊發生了一件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西北面兵馬使[45]書記官崔坦以誅殺林衍為名謀叛一事已傳至江都。
崔坦說服三和縣的李延齡,唆使龍崗、鹹從、三和等縣的民衆,很快集合起一股很大的勢力,殺了鹹從縣令[46],趕跑大同江口附近椴島上的留守司[47]長官,又捉住西京留守殺掉,之後一路北上,殺了龍州、靈州、鐵州、宜州、慈州等西北部各城的長官,之後便銷聲匿迹,如今身在何處不得而知,沉寂得令人毛骨悚然。
他起初曾叫嚣進攻江都,但那隻是招攬百姓的名目罷了,從其動靜來看,絲毫沒有要攻占江都的意圖。
如果隻是這種程度的叛亂事件,李藏用還不至于那麼震驚。
當然從江都也派來了鎮壓部隊,但由于崔坦銷聲匿迹了,所以江都方面隻把這次北方事件單純看作一次騷亂事件而已。
但崔坦事件并非那麼簡單。
接近西京(平壤)時,李藏用在所到的各個農村中看到到處都貼有告示,說是為了把高麗人民從生靈塗炭之苦中拯救出來,皇上的軍隊就會到來。
聖軍不久也會來的。
三千蒙軍不日即将越過國境。
這三千救濟軍接受皇上的命令,現在已經到了鴨綠江畔。
&mdash&mdash告示上寫得五花八門,但每件事情都不可能實現。
赫德攜來的忽必烈诏書中雖然寫有國王頭辇哥率兵東下、平定高麗國等文字,但這多半是恐吓性質,此時離蒙古入國應該還有一段時間。
李藏用本身就是為了使出兵命令撤銷而正朝着燕都飛奔。
此時貼這種布告就意味着這一帶有内通蒙古、歡迎其入境的勢力存在。
當然隻能是崔坦和他的同黨了。
李藏用自出生以來還沒這麼震驚過。
崔坦十月初作亂,從那之後消息就斷了,一直到今天,近兩個月的日子過去了。
其間,這一帶的叛亂者都在策劃什麼陰謀呢?還有,現在他們身在何處,正在做些什麼呢?過了西京後一直到鴨綠江畔,每個村子中都貼有同樣的告示,既沒有高麗的地方守備軍兵,也看不到任何像是崔坦一夥的士兵的身影。
城市和村落全都過着平穩的生活。
冬天迫在眉睫,百姓們都在忙于為過冬做準備。
每進入一個城市或是村落,李藏用都會問當地的居民們最近此地是否有事發生,但所有人都對此一無所知。
之前在這裡的地方官衙的差役、還有守備的軍兵們在崔坦之亂之後全都舍棄衙門,跑得無影無蹤了,官衙和兵舍全都空了。
而居民們對此都毫不關心,隻顧埋頭于自己的生計。
李藏用心懷忐忑地渡過了鴨綠江。
渡船行到義州和對岸068的婆娑府中間時停靠在了遼代所造的大富城所處的河中島上。
在這裡,李藏用又聽說了一件事。
那就是,崔坦為了進入蒙古而來到了島上,會見了要前往高麗的蒙古使者脫朵兒。
之後脫朵兒便放棄了高麗之行,從島上直接折返了。
崔坦也放棄入蒙,直接返回了高麗。
李藏用意識到自己之前所懷着的不安不再朦胧含糊,而是形成了一個輪廓。
莫非崔坦作亂之後,為保持自己的勢力,正在尋求蒙古出兵?在他和脫朵兒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諒解。
李藏用想到這裡,不禁大叫了一聲: &ldquo不!&rdquo 船中二十多名随從都不禁往他這邊看了過來。
那是他對自己正思考的事進行的突然且斷然的否定,是他不禁脫口而出的否定表達。
事情沒那麼簡單!李藏用那瘦得枯樹一般的軀體痙攣似的劇烈抖動着,想停也停不住。
他恍恍惚惚站起身來,被身邊的侍者們一把抱住。
船開到江中,在波浪的相互撞擊中,順着水流以驚人的速度奔馳。
李藏用看着略顯蒼黑的河面,拼命地想要把襲上心頭的想法驅散。
但它還是執拗地萦繞着。
莫非崔坦是要把掌控在手中的北部地區全都歸附給蒙古?如果隻是請蒙軍出兵的話,那北方各個村落中所見的那種告示是毫無必要的。
那些文字不可能是為了歡迎蒙軍前來誅殺林衍的。
它一定是和與那片土地相依為命的百姓們密切相關。
李藏用隻想盡快到達對岸。
隻要進了蒙古人的勢力範圍,或許事情也就明朗了。
但抵達婆娑府之後,事情仍未明朗。
那裡也有各種種族的百姓在荒涼的原野上守着小塊耕地生活,他們看上去和這件事毫無關聯。
一行人從早到晚都在馬背上颠簸,除了午飯時間之外,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讓馬停下來歇歇。
随從們很擔心李藏用的身體,勸他哪怕休息一天也好,但李藏用沒有答應。
進了東京(遼陽)之後,街上到處都是兵馬,混亂不堪。
明顯是高麗人的年輕人們身着兵服三五成群地聚在街頭巷尾。
有像是在服兵役的人,也有從中脫離解放出來、漫無目的四處遊蕩的人。
這些都是歸附了蒙古的高麗人中被征作士兵的年輕人。
除了這些士兵以外當然還有為數衆多的蒙古兵。
根據街上的傳聞,出兵三千的命令已經下來了,那些士兵們都是在這裡待機的。
但怎麼看也不像隻有三千人的樣子。
還有人說,一個月以前頭辇哥、趙璧等被已被任命為東京的行中書省事[48],已經來到鎮上赴任了,關于擔任軍隊指揮的武将衆說紛纭,有人說是抄不花,也有人說不是抄不花,而是蒙克多等等。
還有人說先前來赴任的軍隊指揮者和最近剛來的頭辇哥、趙璧等人關系不洽,導緻每次的命令都不盡相同。
但這個鎮具體是由什麼樣的武将在指揮什麼樣的軍隊,實際上誰也不清楚。
進入東京當夜,李藏用聽說金方慶也在這鎮上,于是四下派出使者,但最後也沒找到他的住所。
隻要跟金方慶見了面,事情多多少少都會有所了解的,另外也能知道自己進入燕都之後應該怎麼做,但李藏用的這一心願并沒有達成。
李藏用在東京住了一晚,第二天淩晨就出發了。
十二月十五日進入燕都後,他立刻前往太子谌的驿館,在那裡見到了憔悴得快要認不出來的谌。
見到谌之後,李藏用終于知道了,渡過鴨綠江時在船上向自己襲來的那種不祥的念頭現如今已經不僅僅是個念頭,而是事實了。
崔坦竟然想讓高麗北部,即北界五十四城、西海六城的軍民全都歸附蒙古,這簡直令人難以置
赫德考慮了片刻,終于簡短地說了幾句表示應承,說這事就這樣吧,然後又立刻轉移了話題。
他說自己是蒙古人,無法從外表上看出高麗人的性格,于是就根據他們來自何方來大概判斷其性格:&ldquo東北面(鹹鏡道)的人是&lsquo泥田鬥狗&rsquo,西北面(平安道)的是&lsquo猛虎出林&rsquo,交州道(江原道)的是&lsquo岩下石佛&rsquo&rdquo,西海道(黃海道)的是&lsquo石田耕牛&rsquo,京畿道的是&lsquo鏡中美人&rsquo,忠清道是&lsquo清風明月&rsquo,慶尚道為&lsquo泰山喬嶽&rsquo。
全羅道為&lsquo風前細柳&rsquo。
&mdash&mdash先前被殺的金俊是西海道出身,他的一生就好像是耕種石田的老牛。
林衍是西北面出身,如猛虎出林。
他殺了金俊,廢立國王。
金方慶來自慶尚道,就好像是泰山喬嶽,是這個國家的基石人物。
宰相是京畿出生,是鏡中美人。
&rdquo 說到這裡,赫德哈哈大笑起來。
這番話或多或少讓人覺得雲裡霧裡,但在李藏用看來,赫德這個人委實不可小看。
他看待高麗人的眼光确實毒辣,該看到的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藏用自己被他說成是&ldquo鏡中美人&rdquo,想必是對他的有心無力表示遺憾,有意無意地諷刺李藏用在林衍廢立國王一事中所起的作用。
既然能主動前來和自己商讨元宗複位的問題,為何當初在林衍舉事時沒有幹掉他呢? &ldquo确實是鏡中美人,慚愧慚愧。
&rdquo 李藏用說道。
&ldquo元宗複位一事,老身就不辭辛勞地入朝蒙古去拯救高麗國運了。
而高麗國王已經蒙召,遲早也要入朝的,我和&lsquo泰山喬嶽&rsquo金方慶都不在場,屆時就拜托您了。
&rdquo 他懇求赫德。
或許是赫德的勸解奏效了,林衍終于把淐從王位上拉了下來,又安排元宗複位了。
這是十一月二十三日的事。
四天之後的二十七日,肩負着向忽必烈上奏元宗複位及入朝一事的使命,李藏用離開了江都。
元宗剛剛複位,還不能離開江都,因此其入朝最早也得過了十二月中旬。
這是李藏用第三次進入蒙古,和前兩次相比,他所肩負的使命更艱巨了。
必須上奏忽必烈說高麗國内已經恢複和平,阻止诏書上所說的讓頭辇哥東下入國一事發生。
總之要盡快見到忽必烈,讓他撤回出兵命令。
李藏用晝夜兼行。
沿着國土北上不久,老宰相就聽說在北邊發生了一件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西北面兵馬使[45]書記官崔坦以誅殺林衍為名謀叛一事已傳至江都。
崔坦說服三和縣的李延齡,唆使龍崗、鹹從、三和等縣的民衆,很快集合起一股很大的勢力,殺了鹹從縣令[46],趕跑大同江口附近椴島上的留守司[47]長官,又捉住西京留守殺掉,之後一路北上,殺了龍州、靈州、鐵州、宜州、慈州等西北部各城的長官,之後便銷聲匿迹,如今身在何處不得而知,沉寂得令人毛骨悚然。
他起初曾叫嚣進攻江都,但那隻是招攬百姓的名目罷了,從其動靜來看,絲毫沒有要攻占江都的意圖。
如果隻是這種程度的叛亂事件,李藏用還不至于那麼震驚。
當然從江都也派來了鎮壓部隊,但由于崔坦銷聲匿迹了,所以江都方面隻把這次北方事件單純看作一次騷亂事件而已。
但崔坦事件并非那麼簡單。
接近西京(平壤)時,李藏用在所到的各個農村中看到到處都貼有告示,說是為了把高麗人民從生靈塗炭之苦中拯救出來,皇上的軍隊就會到來。
聖軍不久也會來的。
三千蒙軍不日即将越過國境。
這三千救濟軍接受皇上的命令,現在已經到了鴨綠江畔。
&mdash&mdash告示上寫得五花八門,但每件事情都不可能實現。
赫德攜來的忽必烈诏書中雖然寫有國王頭辇哥率兵東下、平定高麗國等文字,但這多半是恐吓性質,此時離蒙古入國應該還有一段時間。
李藏用本身就是為了使出兵命令撤銷而正朝着燕都飛奔。
此時貼這種布告就意味着這一帶有内通蒙古、歡迎其入境的勢力存在。
當然隻能是崔坦和他的同黨了。
李藏用自出生以來還沒這麼震驚過。
崔坦十月初作亂,從那之後消息就斷了,一直到今天,近兩個月的日子過去了。
其間,這一帶的叛亂者都在策劃什麼陰謀呢?還有,現在他們身在何處,正在做些什麼呢?過了西京後一直到鴨綠江畔,每個村子中都貼有同樣的告示,既沒有高麗的地方守備軍兵,也看不到任何像是崔坦一夥的士兵的身影。
城市和村落全都過着平穩的生活。
冬天迫在眉睫,百姓們都在忙于為過冬做準備。
每進入一個城市或是村落,李藏用都會問當地的居民們最近此地是否有事發生,但所有人都對此一無所知。
之前在這裡的地方官衙的差役、還有守備的軍兵們在崔坦之亂之後全都舍棄衙門,跑得無影無蹤了,官衙和兵舍全都空了。
而居民們對此都毫不關心,隻顧埋頭于自己的生計。
李藏用心懷忐忑地渡過了鴨綠江。
渡船行到義州和對岸068的婆娑府中間時停靠在了遼代所造的大富城所處的河中島上。
在這裡,李藏用又聽說了一件事。
那就是,崔坦為了進入蒙古而來到了島上,會見了要前往高麗的蒙古使者脫朵兒。
之後脫朵兒便放棄了高麗之行,從島上直接折返了。
崔坦也放棄入蒙,直接返回了高麗。
李藏用意識到自己之前所懷着的不安不再朦胧含糊,而是形成了一個輪廓。
莫非崔坦作亂之後,為保持自己的勢力,正在尋求蒙古出兵?在他和脫朵兒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諒解。
李藏用想到這裡,不禁大叫了一聲: &ldquo不!&rdquo 船中二十多名随從都不禁往他這邊看了過來。
那是他對自己正思考的事進行的突然且斷然的否定,是他不禁脫口而出的否定表達。
事情沒那麼簡單!李藏用那瘦得枯樹一般的軀體痙攣似的劇烈抖動着,想停也停不住。
他恍恍惚惚站起身來,被身邊的侍者們一把抱住。
船開到江中,在波浪的相互撞擊中,順着水流以驚人的速度奔馳。
李藏用看着略顯蒼黑的河面,拼命地想要把襲上心頭的想法驅散。
但它還是執拗地萦繞着。
莫非崔坦是要把掌控在手中的北部地區全都歸附給蒙古?如果隻是請蒙軍出兵的話,那北方各個村落中所見的那種告示是毫無必要的。
那些文字不可能是為了歡迎蒙軍前來誅殺林衍的。
它一定是和與那片土地相依為命的百姓們密切相關。
李藏用隻想盡快到達對岸。
隻要進了蒙古人的勢力範圍,或許事情也就明朗了。
但抵達婆娑府之後,事情仍未明朗。
那裡也有各種種族的百姓在荒涼的原野上守着小塊耕地生活,他們看上去和這件事毫無關聯。
一行人從早到晚都在馬背上颠簸,除了午飯時間之外,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讓馬停下來歇歇。
随從們很擔心李藏用的身體,勸他哪怕休息一天也好,但李藏用沒有答應。
進了東京(遼陽)之後,街上到處都是兵馬,混亂不堪。
明顯是高麗人的年輕人們身着兵服三五成群地聚在街頭巷尾。
有像是在服兵役的人,也有從中脫離解放出來、漫無目的四處遊蕩的人。
這些都是歸附了蒙古的高麗人中被征作士兵的年輕人。
除了這些士兵以外當然還有為數衆多的蒙古兵。
根據街上的傳聞,出兵三千的命令已經下來了,那些士兵們都是在這裡待機的。
但怎麼看也不像隻有三千人的樣子。
還有人說,一個月以前頭辇哥、趙璧等被已被任命為東京的行中書省事[48],已經來到鎮上赴任了,關于擔任軍隊指揮的武将衆說紛纭,有人說是抄不花,也有人說不是抄不花,而是蒙克多等等。
還有人說先前來赴任的軍隊指揮者和最近剛來的頭辇哥、趙璧等人關系不洽,導緻每次的命令都不盡相同。
但這個鎮具體是由什麼樣的武将在指揮什麼樣的軍隊,實際上誰也不清楚。
進入東京當夜,李藏用聽說金方慶也在這鎮上,于是四下派出使者,但最後也沒找到他的住所。
隻要跟金方慶見了面,事情多多少少都會有所了解的,另外也能知道自己進入燕都之後應該怎麼做,但李藏用的這一心願并沒有達成。
李藏用在東京住了一晚,第二天淩晨就出發了。
十二月十五日進入燕都後,他立刻前往太子谌的驿館,在那裡見到了憔悴得快要認不出來的谌。
見到谌之後,李藏用終于知道了,渡過鴨綠江時在船上向自己襲來的那種不祥的念頭現如今已經不僅僅是個念頭,而是事實了。
崔坦竟然想讓高麗北部,即北界五十四城、西海六城的軍民全都歸附蒙古,這簡直令人難以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