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一月十七日。

    讀完诏書,行過禮,元宗就把它裝入了盒中。

    诏書中提及了發兵讨伐林衍一事,但北界四海的内附問題根本沒有涉及。

    為了讨伐林衍一人,就需要那麼龐大的一支部隊進駐高麗嗎? 元宗詢問洪茶丘崔坦内附一事,洪茶丘立刻回答道:&ldquo帝嘉其忠節,已經準其所乞。

    &rdquo &ldquo那他所乞的是什麼?&rdquo &ldquo北界、四海的六十城。

    &rdquo &ldquo那又準了什麼?&rdquo &ldquo準其以慈悲嶺為界的北部一帶内屬。

    決定改西京為東甯府。

    負責奏報此事的使者已經從燕都出發了。

    &rdquo 元宗拼命地支撐着自己的身體。

    一切都完了。

    就算明天見到忽必烈,蒙古兵也已經進入了高麗,慈悲嶺以北已經被納入了蒙古的版圖。

    這個不祥的年輕使者留下像虛脫了似的癱坐在地的高麗國王,離開了。

     一月的最後一天,元宗進入了燕都。

    比元宗一行晚幾天離開東京、一直匆匆追趕的李藏用也在這一日進入了燕都。

     蒙克多軍離開東京,雖名義上是要誅殺林衍,而實際上是為了占領高麗北部。

    金方慶也被命令和蒙克多軍同行。

    不知為何,李藏用被解了任,身份完全自由了。

    或許他是因為高齡以及健康狀況不佳才遭到這種待遇的。

    李藏用和金方慶告别後,緊随在元宗一行之後再次進入了燕都。

    按照中書省的安排,元宗被分到了位于都城中央那壯麗的王宮一角的某家驿館,其他人則被分到位于城内西北部的寺院街上的宿舍裡。

     第二天,元宗在王宮大極殿拜見了忽必烈。

    一行人中,以李藏用為首的數名重臣獲準和元宗一同拜谒忽必烈。

    這次會見是禮節性的、形式上的,很短時間内就結束了。

    忽必烈就林衍廢立國王一事詢問了元宗和其他兩三個人幾句之後,似乎不太關心,在回話的人說完之後隻是向對方點了點頭,自己沒說什麼。

    元宗彙報說自己複位之後國内事态基本平複了,忽必烈對此也隻是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基本上都清楚了。

    然後,又反複說了一些類似于如果有什麼願望就上書給中書省,不用客氣,想做就做之類的話。

     對元宗而言,包括這次在内,忽必烈無論如何看上去都不像是一個苛酷的統治者。

    實際上在忽必烈的命令之下,高麗正遭受着讓人難以置信的、毫無道理的侵略,但元宗一直有一種想法,那就是,這其中或許是出了什麼差錯,不久之後一切都會恢複如初的。

    像忽必烈所說的那樣,隻要上書給中書省,一切事情都會迎刃而解的。

    一定是的。

    否則,忽必烈怎麼會以這種态度接見自己?忽必烈溫和的面龐和身上散發的魅力和以前沒什麼兩樣。

    隻是明顯比以前更沉默寡言了。

    此時的元宗五十二歲,忽必烈五十六歲,元宗更為年輕,但任誰看上去都不像。

    元宗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老,老年的陰影正悄悄地靠近他,而忽必烈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仿佛正值壯年,精力充沛。

     短暫的會見結束了。

    從忽必烈面前告退之後,元宗和李藏用在元宗驿館的一個房間裡進行了一場隻有兩個人的會談。

    元宗征求李藏用的意見,問他,如果上書給中書省,索還崔坦獻上的六十城,這樣事情或許會有所改觀,隻是不知該怎麼做?李藏用說,原以為這次在我王進入燕都拜見忽必烈之前,蒙古無論如何是不會出兵的,但現在看來自己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

    忽必烈在知道我王不久就要進入燕都之後,并沒有稍作等待,立即就發兵了。

    或許這就是善于用兵的将領的做法。

    對于這樣的忽必烈,現在就算想索還六十城也沒用的。

    何止是六十城,忽必烈肯定是想把整個高麗都據為己有。

    但也不是毫無辦法。

    那就是,高麗要順着蒙古領導人的意思,将計就計,主動表明自己真心想成為其屬國,顯示甘心把命運交到對方手裡的态度。

     &ldquo乞求公主下嫁太子也是一個辦法。

    關于舊京出排一事,奏請若幹士兵相助也是一個辦法。

    目前隻有這兩個辦法。

    如果能獲準公主下嫁,那太子和忽必烈就是父子關系,我王和忽必烈也就有了關系,忽必烈也不能對我王所管理的國家做出荒唐的事情了。

    還都一事也能仰仗忽必烈相助,同時也能證明我們沒有二心。

    這樣一來,關于北界西海六十城返還一事,或許忽必烈也能通融了。

    老朽李藏用目前也隻有這等小智慧了。

    &rdquo 李藏用說道。

    元祖立即跟谌商議,谌也同意李藏用的提案。

    當晚,谌和李藏用便起草了上書給中書省的文案。

    李藏用和往常不同,他反複斟酌上奏文案,總感覺心裡有些不安。

    現在的他,對自己做的事情也失去了充分的自信。

     四日,谌和李藏用二人所寫的上奏文被送到了中書省。

     幾天之後,元宗又再次通過中書省提起了北界西海六十城的還附問題。

     過了大約兩天之後,永甯公、洪茶丘二人攜帶忽必烈的回函來到了元宗的住所。

    洪茶丘的父親洪福源為永甯公進讒言所殺,所以對洪茶丘來說,是他的殺父仇人。

    現在兩人都成為了管領歸附軍民總管,分管東京和沈州的高麗人,但顯然兩人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好感。

    這次一起作為使者前來,這讓元宗父子和李藏用都覺得不可思議。

    洪茶丘起初就像是一個公證人一樣站在旁邊等着,而則擔當着使者的角色,是忽必烈的代理人。

     &ldquo按照鞑靼(蒙古)的習俗,也有通媒合族一說。

    如果是誠心結交的話,怎能不許。

    不過,如今爾等是因其他事由來到我國。

    不如盡早還國撫民。

    公主的事情這次暫且不提也罷。

    &rdquo 席間坐着元宗、谌、李藏用三人。

    元宗和谌深深地低着頭聽說話,而李藏用則備受煎熬,他以屈辱和悲憤的心情看着。

    如果這是親口從忽必烈嘴裡傳出來的話還能忍受,從曾經作為高麗的質子前往蒙古、現在對本國完全不懷好意的人的嘴裡說出來,這讓他難以忍受。

    李藏用對于自己的愚蠢感到十分氣惱。

    眼下忽必烈根本沒必要把公主許給高麗太子。

    因為,就算不把公主給高麗,他不是照樣能穩步推行對高麗的政策嗎? 接着,洪茶丘站起來說道: &ldquo上書中書省索求兵馬一事,陛下已經應允,最近就會派出頭辇哥作為殿後軍了。

    &rdquo 是替忽必烈說出那番話的,而洪茶丘則是以自己的語言說的這番話,多少讓人感覺委婉。

     李藏用臉色煞白。

    這算是好事嗎?本來是為了順利還都而索要若幹士兵的,現在忽必烈卻要安排兵馬進駐江都。

     &ldquo其他的呢?&rdquo 李藏用替元宗問道。

    還剩下六十城還附的事情沒說呢。

     &ldquo其他好像沒有什麼回複了。

    &rdquo 洪茶丘說道。

     &ldquo辛苦您了。

    對于陛下的話,我們多少還有點疑問,那就改天再上奏,再聽聽陛下怎麼說吧。

    &rdquo 李藏用說完站起身來。

    他隻想盡快把這兩名使者送走。

     永甯公和洪茶丘剛走,李藏用就跪到元宗和太子面前,對自己的獻言給國家帶來的災禍請罪。

    元宗和谌一時之間也無言以對,過了一會才終于開口說道。

     &ldquo我們所奏請的事情一定沒有被傳達給忽必烈。

    如果是原樣傳到忽必烈那裡的話,不會這樣的。

    &rdquo 元宗說完,谌也表示同意。

    李藏用當然不同意。

    所有的事情毫無疑問都是忽必烈的意思。

     第二天元宗上書請求撤回頭辇哥出兵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請求派遣達魯花赤。

    達魯花赤是司政官,這和派遣兵團并沒有關系。

     &mdash&mdash若前後大軍到國,則恐百姓驚竄,抑供憶難支,也請停後軍,且大軍留屯古京(西京),毋令越境。

     對此,忽必烈沒有答複。

    十二日元宗和谌被召到王宮觐見忽必烈。

    元宗和谌被帶着穿過長長的回廊,鑽過幾個門口,沿着鋪得很整齊的地毯直接走到忽必烈的住所。

    街上有積雪,但宮城裡卻一點也沒有。

    地毯兩旁排列站立着全副武裝的弓箭兵和長槍兵。

    從太極殿的廣場開始,穿着品服的文武百官分列成三列,一直持續到太極殿裡。

    元宗父子還從沒有像這樣谒見過忽必烈。

    對于元宗和谌來說,這些天的忽必烈像是忽然成為了一個巨人。

    他看上去比平時心情要好,總是笑眯眯地說話,但元宗和谌又不能總是直勾勾地盯着忽必烈看。

    他們把頭低了下來。

    忽必烈給元宗賜了禮物,命頭辇哥派護送他們即刻回國。

    元宗和谌在忽必烈面前一句話也沒說上。

    元宗以前是可以和忽必烈自由交談的,可這次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元宗自己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