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是至元七年(西曆一二七〇年)、元宗十一年的元旦了。
元宗讓負責呈遞文書給中書省的十幾名使者騎馬先行,之後開了一個簡單的新年賀宴,等這一切結束之後,立刻朝燕都進發。
今年這一帶積雪很少,但雪依舊每天都在下,寒風徹骨,人馬都疲憊不堪。
一月五日,元宗把一行人分為兩隊,壯者百人編隊先行,元宗自己也加入其中。
一月九日傍晚時分,元宗和李藏用、金方慶等數十騎人馬在茫茫雪原之中會面。
他們是為迎接元宗而從東京趕來的。
出迎的騎兵隊分列道路兩側,待以元宗為中心的隊伍一穿過其間,他們就彙入元宗的隊伍後面。
李藏用和金方慶也騎馬跟在元宗隊伍後面,但在元宗命令之下,二人立刻打馬前行,和元宗并駕齊驅。
有好一陣子,主從之間一言不發。
李藏用是十一月二十七日離開江都的,所以這是元宗時隔四十多天與李藏用會面,而金方慶是九月離開的江都,兩人是四個月以來首次會面。
相互間要說的話堆積如山,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場所、從不同角度目睹國家動蕩,自己也随之心潮澎湃。
&ldquo現在應該怎麼辦?&rdquo 這是從元宗嘴裡說出來的第一句話。
&ldquo盡快趕去燕都,面見忽必烈。
還不晚。
&rdquo 金方慶用手掌擦了擦自己被雪潤濕的臉說。
&ldquo面見忽必烈能阻止他出兵高麗嗎?&rdquo &ldquo無論如何都要盡力阻止。
如果蒙克多軍隊進駐高麗,那麼高麗北部一帶就成為蒙古的直轄地,高麗就要喪失自己的版圖了。
蒙克多軍接受東征的诏令來到了東京,正等待着最後的出征命令。
命令随時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下達,事态十分緊迫,之所以拖到今天都沒下達,是因為太子一直在懇求等待我王入朝,忽必烈也不好斷然拒絕。
忽必烈現在就是想進駐高麗,這是顯而易見的。
但此事無論在誰看來都不合情理。
利用崔坦請求内附一事,以讨伐林衍為名進駐高麗,這顯然屬于侵寇。
我王面見忽必烈之後,如果以理相訴,忽必烈也不能胡來,隻能收回進駐高麗的成命。
因為誰也不能颠倒黑白,把河的上遊稱為下遊啊!&rdquo 金方慶說道。
他并不像往常那樣磕巴,想表達的地方都表達得很清楚。
金方慶不認為此次事件是因為忽必烈誤解高麗發生了不祥事件,說到底就是要以林衍的國王廢立事件和崔坦之亂為由進行侵略。
但忽必烈也不能無理地反駁太子谌的訴求,所以隻要元宗和他會面了,或許事情就得到解決了。
李藏用沉默不語。
元宗感覺老宰相的軀體又瘦小了一兩圈。
他想對李藏用說點什麼,但李藏用隻是一味搖頭,表示自己不認同金方慶所說的話。
他說道:&ldquo要做好心理準備。
我覺得忽必烈是想等我王到燕都會面之後再發兵高麗。
忽必烈這種人,一旦決定了就無論怎樣都會做下去,這次怎會有例外?出兵的理由怎麼都能說得通的。
但就算大同江以北的地方被并入蒙古了,也不能收服當地的高麗人的心。
而且大同江以北隻不過是高麗國土的幾分之一而已。
就算高麗喪失半數的國土,哪怕喪失了三分之二,隻要高麗的國名之下還有半寸土地,總有一天它們都會回到一起的,不可能抹殺原本存在的高麗。
現在我們既要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能氣餒。
&rdquo 他的話語表明,他認為最糟糕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的。
&ldquo李藏用啊,你在哭嗎?&rdquo 元宗問。
李藏用的臉濕了,元宗并不知道那是被淚水打濕還是被雪花潤濕的。
&ldquo為什麼要哭?這點小事有什麼可哭的!我李藏用會把眼淚留到真正需要哭的時候。
&rdquo 李藏用說着,就像先前金方慶那樣用手掌抹了一下臉。
兩天後的十一日,元宗一行人進入了東京(遼陽)。
東京城内外都被兵馬淹沒了。
時任東京行中書省事的頭辇哥、趙璧等武将們各自率兵駐紮于此,另外,接到了出征高麗的命令的蒙克多也正率領準備完畢的軍隊蓄勢待發。
诏書上說進駐高麗的兵力為二千人,但蒙克多所率部隊絕不止這些數。
單是以歸附蒙古的高麗人編成的部隊就超過二千,再加上蒙古兵組成的部隊,數字要遠超二千。
在最初集結至東京的命令下達到蒙克多軍隊的九月,金方慶就被命令和蒙克多軍一道轉移至東京,從那之後就一直留在這裡,而蒙克多軍的兵力連金方慶也不清楚。
部隊不斷地轉移。
有從東京撤到後方的,相反,也有從後方進入東京的。
為什麼要這樣不斷地替換隊伍呢?金方慶不得而知。
蒙古的領導層讓金方慶和蒙克多一道留在東京,恐怕是想讓這個高麗将軍在進駐高麗時充當參謀。
李藏用似乎也是因同樣的目的才被轉移到了這裡。
元宗在東京住了一晚,第二天十二日就離開了東京。
李藏用、金方慶也想随元宗同行,于是向行中書省奏請,但未獲批複。
元宗一行朝着燕都一路進發。
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覺得到燕都的道路如此遙遠。
想到太子谌此刻或許也正一日三秋、望眼欲穿地盼着自己到來,他便無暇顧及在馬背上颠簸的辛勞了。
元宗還沒有放棄隻要見到忽必烈就一定能打破困局的想法。
這一點和金方慶類似。
他不願像李藏用那樣撇開忽必烈去考慮問題,而且這種情況下這麼想也無濟于事。
在離開東京第五天的下午,一行人與一隊蒙古軍擦肩而過,他們的行進方向與一行人相反,正往東邊趕去。
有騎兵,有馬拉着車的運輸部隊,也有徒步的士兵。
士兵們急着趕路,臉上的表情看上去和往日截然不同。
軍隊不止一支。
一支軍隊剛消失,别的軍隊又過來。
元宗一行人不得不因此不時避讓到道路兩旁。
他隻覺事非尋常,但又不能向行進中的部隊開口詢問他們要趕往何處。
那天元宗一行很晚才抵達一個村子宿營。
從村裡一個長老那裡聽說,白天那些軍隊之所以遷移,是因為讓蒙克多軍隊進駐高麗的命令最終下達了。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蒙克多軍今天就是要離開東京趕往高麗了。
而白天與元宗等人擦肩而過的、洪水一般往東開進的那幾支部隊,要麼就是等蒙克多出征後輪換駐防東京的部隊,要麼就是和蒙克多軍一樣要進駐高麗的部隊。
一切都太遲了。
眼看還有十天左右就要進入燕都了,可是忽必烈就等不及了,已經下令出兵了嗎?如果是這樣,那麼不得不說,别說金方慶了,就連李藏用所設想的也過于天真了。
在一家民宅的一間房中,元宗幾乎徹夜未眠。
他熄掉蠟燭,呆坐在暗夜之中,心裡一個勁兒地祈禱長老所說的都是錯的。
第二天從一大早開始,一路上也和很多隊伍擦肩而過。
每遇到一支部隊,元宗都要派侍從到該部隊的長官跟前去。
長官們說的話都一樣。
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可能到了東京後會有新的命令下來,走一步算一步。
一行人這一天給東進的部隊讓了好幾次路,為此不得不長時間停留在村子裡。
直到一月末,元宗一行才進入了燕都。
這比原定計劃晚了十多天。
從一月下旬起,天氣就很惡劣,暴風雪的日子很多,有些日子完全被堵在村裡,一步前進不了。
就算不是天氣原因,每天也會被東進的部隊拖住行進的腳步,有時大半天都隻能待在村中。
終于要進入燕都的那天早上,忽必烈派來了使者。
在一個小村子中的寺廟中的一間房裡,元宗接見了使者。
使者是洪茶丘。
這是時隔十年之後元宗再次見到洪茶丘。
當時在燕都,他是前來報告元宗的父王高宗死訊的使者,想到這裡,他發覺洪茶丘已經長大得快要認不出來了。
當時他才十六七歲,而現在,臉上那種稚氣完全消失了,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相貌堂堂的青年武将了。
他肩膀寬闊,眼睛清澈,眉清目秀,聲音平靜。
但這種外表給人的感覺比過去更加冷漠。
在看到對方第一眼的瞬間,元宗就有了一種預感,那就是,這次從對方嘴裡說出來的絕不會是什麼好話。
洪茶丘帶來了忽必烈給高麗君臣的诏書。
相關信息已經由别的使者攜往江都了,說完之後,他把诏書放到了元宗的面前。
&mdash&mdash朕即位以來,闵爾國久罹兵亂,冊定爾主,撤還兵戍,十年之間,其所以撫護安全者,靡所不至。
不圖逆臣林衍自作弗靖,擅廢易國王禃,脅立安慶公淐,诏令赴阙,複稽延不出,豈可釋而不誅。
已遣行省率兵東下,惟林衍一身是讨。
其安慶公淐本非得已,在所寬宥。
自餘脅從诖誤,一無所問。
诏書的日期是
元宗讓負責呈遞文書給中書省的十幾名使者騎馬先行,之後開了一個簡單的新年賀宴,等這一切結束之後,立刻朝燕都進發。
今年這一帶積雪很少,但雪依舊每天都在下,寒風徹骨,人馬都疲憊不堪。
一月五日,元宗把一行人分為兩隊,壯者百人編隊先行,元宗自己也加入其中。
一月九日傍晚時分,元宗和李藏用、金方慶等數十騎人馬在茫茫雪原之中會面。
他們是為迎接元宗而從東京趕來的。
出迎的騎兵隊分列道路兩側,待以元宗為中心的隊伍一穿過其間,他們就彙入元宗的隊伍後面。
李藏用和金方慶也騎馬跟在元宗隊伍後面,但在元宗命令之下,二人立刻打馬前行,和元宗并駕齊驅。
有好一陣子,主從之間一言不發。
李藏用是十一月二十七日離開江都的,所以這是元宗時隔四十多天與李藏用會面,而金方慶是九月離開的江都,兩人是四個月以來首次會面。
相互間要說的話堆積如山,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場所、從不同角度目睹國家動蕩,自己也随之心潮澎湃。
&ldquo現在應該怎麼辦?&rdquo 這是從元宗嘴裡說出來的第一句話。
&ldquo盡快趕去燕都,面見忽必烈。
還不晚。
&rdquo 金方慶用手掌擦了擦自己被雪潤濕的臉說。
&ldquo面見忽必烈能阻止他出兵高麗嗎?&rdquo &ldquo無論如何都要盡力阻止。
如果蒙克多軍隊進駐高麗,那麼高麗北部一帶就成為蒙古的直轄地,高麗就要喪失自己的版圖了。
蒙克多軍接受東征的诏令來到了東京,正等待着最後的出征命令。
命令随時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下達,事态十分緊迫,之所以拖到今天都沒下達,是因為太子一直在懇求等待我王入朝,忽必烈也不好斷然拒絕。
忽必烈現在就是想進駐高麗,這是顯而易見的。
但此事無論在誰看來都不合情理。
利用崔坦請求内附一事,以讨伐林衍為名進駐高麗,這顯然屬于侵寇。
我王面見忽必烈之後,如果以理相訴,忽必烈也不能胡來,隻能收回進駐高麗的成命。
因為誰也不能颠倒黑白,把河的上遊稱為下遊啊!&rdquo 金方慶說道。
他并不像往常那樣磕巴,想表達的地方都表達得很清楚。
金方慶不認為此次事件是因為忽必烈誤解高麗發生了不祥事件,說到底就是要以林衍的國王廢立事件和崔坦之亂為由進行侵略。
但忽必烈也不能無理地反駁太子谌的訴求,所以隻要元宗和他會面了,或許事情就得到解決了。
李藏用沉默不語。
元宗感覺老宰相的軀體又瘦小了一兩圈。
他想對李藏用說點什麼,但李藏用隻是一味搖頭,表示自己不認同金方慶所說的話。
他說道:&ldquo要做好心理準備。
我覺得忽必烈是想等我王到燕都會面之後再發兵高麗。
忽必烈這種人,一旦決定了就無論怎樣都會做下去,這次怎會有例外?出兵的理由怎麼都能說得通的。
但就算大同江以北的地方被并入蒙古了,也不能收服當地的高麗人的心。
而且大同江以北隻不過是高麗國土的幾分之一而已。
就算高麗喪失半數的國土,哪怕喪失了三分之二,隻要高麗的國名之下還有半寸土地,總有一天它們都會回到一起的,不可能抹殺原本存在的高麗。
現在我們既要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能氣餒。
&rdquo 他的話語表明,他認為最糟糕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的。
&ldquo李藏用啊,你在哭嗎?&rdquo 元宗問。
李藏用的臉濕了,元宗并不知道那是被淚水打濕還是被雪花潤濕的。
&ldquo為什麼要哭?這點小事有什麼可哭的!我李藏用會把眼淚留到真正需要哭的時候。
&rdquo 李藏用說着,就像先前金方慶那樣用手掌抹了一下臉。
兩天後的十一日,元宗一行人進入了東京(遼陽)。
東京城内外都被兵馬淹沒了。
時任東京行中書省事的頭辇哥、趙璧等武将們各自率兵駐紮于此,另外,接到了出征高麗的命令的蒙克多也正率領準備完畢的軍隊蓄勢待發。
诏書上說進駐高麗的兵力為二千人,但蒙克多所率部隊絕不止這些數。
單是以歸附蒙古的高麗人編成的部隊就超過二千,再加上蒙古兵組成的部隊,數字要遠超二千。
在最初集結至東京的命令下達到蒙克多軍隊的九月,金方慶就被命令和蒙克多軍一道轉移至東京,從那之後就一直留在這裡,而蒙克多軍的兵力連金方慶也不清楚。
部隊不斷地轉移。
有從東京撤到後方的,相反,也有從後方進入東京的。
為什麼要這樣不斷地替換隊伍呢?金方慶不得而知。
蒙古的領導層讓金方慶和蒙克多一道留在東京,恐怕是想讓這個高麗将軍在進駐高麗時充當參謀。
李藏用似乎也是因同樣的目的才被轉移到了這裡。
元宗在東京住了一晚,第二天十二日就離開了東京。
李藏用、金方慶也想随元宗同行,于是向行中書省奏請,但未獲批複。
元宗一行朝着燕都一路進發。
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覺得到燕都的道路如此遙遠。
想到太子谌此刻或許也正一日三秋、望眼欲穿地盼着自己到來,他便無暇顧及在馬背上颠簸的辛勞了。
元宗還沒有放棄隻要見到忽必烈就一定能打破困局的想法。
這一點和金方慶類似。
他不願像李藏用那樣撇開忽必烈去考慮問題,而且這種情況下這麼想也無濟于事。
在離開東京第五天的下午,一行人與一隊蒙古軍擦肩而過,他們的行進方向與一行人相反,正往東邊趕去。
有騎兵,有馬拉着車的運輸部隊,也有徒步的士兵。
士兵們急着趕路,臉上的表情看上去和往日截然不同。
軍隊不止一支。
一支軍隊剛消失,别的軍隊又過來。
元宗一行人不得不因此不時避讓到道路兩旁。
他隻覺事非尋常,但又不能向行進中的部隊開口詢問他們要趕往何處。
那天元宗一行很晚才抵達一個村子宿營。
從村裡一個長老那裡聽說,白天那些軍隊之所以遷移,是因為讓蒙克多軍隊進駐高麗的命令最終下達了。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蒙克多軍今天就是要離開東京趕往高麗了。
而白天與元宗等人擦肩而過的、洪水一般往東開進的那幾支部隊,要麼就是等蒙克多出征後輪換駐防東京的部隊,要麼就是和蒙克多軍一樣要進駐高麗的部隊。
一切都太遲了。
眼看還有十天左右就要進入燕都了,可是忽必烈就等不及了,已經下令出兵了嗎?如果是這樣,那麼不得不說,别說金方慶了,就連李藏用所設想的也過于天真了。
在一家民宅的一間房中,元宗幾乎徹夜未眠。
他熄掉蠟燭,呆坐在暗夜之中,心裡一個勁兒地祈禱長老所說的都是錯的。
第二天從一大早開始,一路上也和很多隊伍擦肩而過。
每遇到一支部隊,元宗都要派侍從到該部隊的長官跟前去。
長官們說的話都一樣。
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可能到了東京後會有新的命令下來,走一步算一步。
一行人這一天給東進的部隊讓了好幾次路,為此不得不長時間停留在村子裡。
直到一月末,元宗一行才進入了燕都。
這比原定計劃晚了十多天。
從一月下旬起,天氣就很惡劣,暴風雪的日子很多,有些日子完全被堵在村裡,一步前進不了。
就算不是天氣原因,每天也會被東進的部隊拖住行進的腳步,有時大半天都隻能待在村中。
終于要進入燕都的那天早上,忽必烈派來了使者。
在一個小村子中的寺廟中的一間房裡,元宗接見了使者。
使者是洪茶丘。
這是時隔十年之後元宗再次見到洪茶丘。
當時在燕都,他是前來報告元宗的父王高宗死訊的使者,想到這裡,他發覺洪茶丘已經長大得快要認不出來了。
當時他才十六七歲,而現在,臉上那種稚氣完全消失了,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相貌堂堂的青年武将了。
他肩膀寬闊,眼睛清澈,眉清目秀,聲音平靜。
但這種外表給人的感覺比過去更加冷漠。
在看到對方第一眼的瞬間,元宗就有了一種預感,那就是,這次從對方嘴裡說出來的絕不會是什麼好話。
洪茶丘帶來了忽必烈給高麗君臣的诏書。
相關信息已經由别的使者攜往江都了,說完之後,他把诏書放到了元宗的面前。
&mdash&mdash朕即位以來,闵爾國久罹兵亂,冊定爾主,撤還兵戍,十年之間,其所以撫護安全者,靡所不至。
不圖逆臣林衍自作弗靖,擅廢易國王禃,脅立安慶公淐,诏令赴阙,複稽延不出,豈可釋而不誅。
已遣行省率兵東下,惟林衍一身是讨。
其安慶公淐本非得已,在所寬宥。
自餘脅從诖誤,一無所問。
诏書的日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