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008年,還在暈菜(1)
關燈
小
中
大
而顯得更遠,所以他半天沒想出該跟何建國說點兒什麼。
何小兵以為何建國會問他在北京的情況,但是何建國沒有問,車廂裡隻聽得見輪胎摩擦地面的聲音。
父子關系變得很奇怪,不像從前了,原來即使針鋒相對也毫不見外,什麼話都能直接說出來,哪怕是刺激或傷害到對方也不往心裡去,現在卻誰都不敢接近誰,好像對方随時都要爆炸。
何建國也覺得有些不自在,為了調節氣氛,他和出租車司機聊起天來,所談内容是典型的沒話找話。
何小兵聽着何建國和出租車司機的對話,也不知怎麼着,第一次覺得老家話那麼難聽。
醫院很快就到了,父子的尴尬,轉瞬便被面對病人的悲傷所取代。
何小兵跟在何建國後面,到了姥爺所在的病房門口,何小兵的媽和姨等人正坐在門口守着。
病房需要無菌的環境,隻能每天上午探視。
"怎麼樣了?"何小兵問。
"大夫說随時都有可能不行,我們已經給姥爺挑好衣服了。
"何小兵的媽說。
聽到這話,何小兵腦袋"嗡"的一下,他在來的路上就一再叮囑自己,千萬别哭。
他強忍着。
"讓小兵先回去休息吧,坐了那麼長時間車了,怪累的!"這是何小兵的姨在說話。
"不累,我在這兒待會兒。
"何小兵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天已經快亮了,大家熬了一宿,都無精打采的,誰也不說話,隻是閉着眼睛靠着牆,偶爾喝一口水,随時等待着各種消息傳來。
雖然表面安靜,每個人的心裡卻并不安靜。
窗外已經大亮,樓道的燈滅了,樓層漸漸熱鬧起來,病人的家屬也多了,擠滿樓道。
護士們戴着口罩,露出一雙雙冰冷的眼睛,在人群中穿梭着。
到了九點,大夫開始查房,家屬們站起來,等待着大夫從病房帶出的消息。
"你們給弄點兒吃的。
"大夫出來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說。
"是見好了嗎?"家屬滿懷憧憬地問。
"還那樣。
" "能吃東西了還不是見好嗎?" "都多長時間沒進食了,好不好都得吃點兒,給熬點兒粥,弄爛糊點兒,回頭讓護士給打進去。
"大夫說完進了下一個病房,家屬無法從他的嘴裡多得到一個字。
家屬們開始分工,誰回家熬粥,誰去上班,誰繼續守着,因為大夫說讓病人喝點兒粥而盲目樂觀起來。
這種情緒慢慢擴散,剛才在現場的人,把情況加以主觀描述,告訴才來替班的人,後者又加以渲染轉告給更晚到的人。
于是,情況變成姥爺的病情好轉了。
大夫視察完所有病房,準備回辦公室,何小兵追上去,偷偷問他:"我姥爺能吃肉嗎?" 大夫一笑:"病人現在隻能吃流食。
" 何小兵失望地回到病房門口。
病房已經住滿了,很多新來的病人沒床位,就在樓道搭建了臨時床位,把樓道擠得沒有下腳的地方。
護士給新來的病人輸着液,家屬們從她身邊走來走去,一會兒上趟廁所,一會兒打個電話,護士不耐煩了:"别碰我,紮偏了可不賴我啊!" 面對纏着一腦袋紗布的病人,護士能說出這樣的話,證明她們在飽覽群病後擁有了一顆堅硬的心。
單位的人來看姥爺了,兩個臨時工抱着一箱子礦泉水、方便面、面包、火腿腸、水果等物,跟在一個正式工後面,把東西交給家屬。
正式工說:"聽說老同志病了,我們來看看。
"
何小兵以為何建國會問他在北京的情況,但是何建國沒有問,車廂裡隻聽得見輪胎摩擦地面的聲音。
父子關系變得很奇怪,不像從前了,原來即使針鋒相對也毫不見外,什麼話都能直接說出來,哪怕是刺激或傷害到對方也不往心裡去,現在卻誰都不敢接近誰,好像對方随時都要爆炸。
何建國也覺得有些不自在,為了調節氣氛,他和出租車司機聊起天來,所談内容是典型的沒話找話。
何小兵聽着何建國和出租車司機的對話,也不知怎麼着,第一次覺得老家話那麼難聽。
醫院很快就到了,父子的尴尬,轉瞬便被面對病人的悲傷所取代。
何小兵跟在何建國後面,到了姥爺所在的病房門口,何小兵的媽和姨等人正坐在門口守着。
病房需要無菌的環境,隻能每天上午探視。
"怎麼樣了?"何小兵問。
"大夫說随時都有可能不行,我們已經給姥爺挑好衣服了。
"何小兵的媽說。
聽到這話,何小兵腦袋"嗡"的一下,他在來的路上就一再叮囑自己,千萬别哭。
他強忍着。
"讓小兵先回去休息吧,坐了那麼長時間車了,怪累的!"這是何小兵的姨在說話。
"不累,我在這兒待會兒。
"何小兵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天已經快亮了,大家熬了一宿,都無精打采的,誰也不說話,隻是閉着眼睛靠着牆,偶爾喝一口水,随時等待着各種消息傳來。
雖然表面安靜,每個人的心裡卻并不安靜。
窗外已經大亮,樓道的燈滅了,樓層漸漸熱鬧起來,病人的家屬也多了,擠滿樓道。
護士們戴着口罩,露出一雙雙冰冷的眼睛,在人群中穿梭着。
到了九點,大夫開始查房,家屬們站起來,等待着大夫從病房帶出的消息。
"你們給弄點兒吃的。
"大夫出來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說。
"是見好了嗎?"家屬滿懷憧憬地問。
"還那樣。
" "能吃東西了還不是見好嗎?" "都多長時間沒進食了,好不好都得吃點兒,給熬點兒粥,弄爛糊點兒,回頭讓護士給打進去。
"大夫說完進了下一個病房,家屬無法從他的嘴裡多得到一個字。
家屬們開始分工,誰回家熬粥,誰去上班,誰繼續守着,因為大夫說讓病人喝點兒粥而盲目樂觀起來。
這種情緒慢慢擴散,剛才在現場的人,把情況加以主觀描述,告訴才來替班的人,後者又加以渲染轉告給更晚到的人。
于是,情況變成姥爺的病情好轉了。
大夫視察完所有病房,準備回辦公室,何小兵追上去,偷偷問他:"我姥爺能吃肉嗎?" 大夫一笑:"病人現在隻能吃流食。
" 何小兵失望地回到病房門口。
病房已經住滿了,很多新來的病人沒床位,就在樓道搭建了臨時床位,把樓道擠得沒有下腳的地方。
護士給新來的病人輸着液,家屬們從她身邊走來走去,一會兒上趟廁所,一會兒打個電話,護士不耐煩了:"别碰我,紮偏了可不賴我啊!" 面對纏着一腦袋紗布的病人,護士能說出這樣的話,證明她們在飽覽群病後擁有了一顆堅硬的心。
單位的人來看姥爺了,兩個臨時工抱着一箱子礦泉水、方便面、面包、火腿腸、水果等物,跟在一個正式工後面,把東西交給家屬。
正式工說:"聽說老同志病了,我們來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