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采五昆仲,俱以資入為郎,出宦山東、福建。
乾隆丁未歲,其家後園荒地上忽出大竹兩竿,枝葉淩霄,詫為奇事。
是年秋,觀五擢東昌府知府,采五擢汀州府知府。
乾隆辛醜十月,蕭山陸敬軒為永城尉。
署中舊有柳樹一株,年久半槁,命工伐之。
鋸闆,見天然畫一幅,如淡墨寫成。
左右峰石峻削,懸崖上有松一株、老樹一株,枝葉倒垂,松上纏藤累累。
下有一叟扶杖立,高冠長袖,須眉宛然,左手納袖中著胸前,右腳前行,露其舄,左腳隐衣下,回顧若聽泉狀。
雖妙手寫生不是過也。
造物之巧,真有不可思議者。
畢秋帆沅為陝西巡撫時,曾上華山頂宿僧舍,夢有人長身玉立,著古衣冠,拜之曰:“某居此山中已及千年。
近有僧人以大銅鐘挂吾左臂,吾甚苦之。
乞為解釋。
”明日入寺,果見熙朝新語。
有鐘一口挂大銀杏樹上,因命山僧移鐘别置他所。
秋帆先生,生平于古人中最服膺蘇文忠公,每于十二月十九日,辄為文忠作生日會。
懸明人陳老蓮所畫文忠小像于堂上,命伶人吹玉箫鐵笛,自制迎神送神之曲,率幕士及屬吏門生衣冠趨拜。
拜罷張晏設樂,即席賦詩。
秋帆首唱,和者積至千餘家,當時傳為盛事。
浙江金華吳紫廷鳳來,乾隆庚辰進士,任廣西象州知州。
境内有山,山上有龍潭,旱時祈雨甚靈。
吳不信,嘗帶從役數十人入山禱雨,初見潭水甚清,一無鱗介,俄頃忽見有紅白魚數頭出沒其間。
從者羅拜曰:“龍神見矣。
”吳不信,引弓射之,一魚血淋漓帶箭去。
衆惶懼不知所為,吳大言曰:“果系龍神,當現真相,吾始信耳。
”言未畢,四山昏黑作雲霧,對面不辨人,潭水決起數丈,龍頭仰浮水面,其狀如牛,雙角有須,兩眼若漆,而所射之魚仍帶箭遊泳于龍之左右,若侍從然。
吳始信服,再拜謝過。
未幾,大雨如注。
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府浔陽江畔,題詠甚多。
乾隆間,唐蝸寄英司榷九江,置紙筆于亭上,賈客能詩者辄令賦詩,開列姓名,交關吏投進。
唐讀其詩,分高下以酬之。
投贈無虛日,坐是虧累,變産以償,怡然絕不介意。
去官後,過客思之,為建白太傅祠,肖唐公像于旁,至今尚存。
江陰李芥軒崧,隐居不仕,與其配薛素儀更唱疊和,有前明趙凡夫、陸卿子之風。
一日夫婦對酌,偶以瓜子仁排作數行,芥軒雲:“細剝瓜仁排雁陣。
”素儀應聲雲:“輕移杯底印連環。
”一時傳為佳話。
歙縣程道平坦,少習制舉業,不售,去而學賈。
生平敬惜字紙,每行街市,辄注目四顧,恐有字紙棄地也。
人以為癡。
程樂此不疲,倡惜字會,雇人拾剟,砌爐焚之,灰則附客舟載熙朝新語。
至江而沉之。
如是者五十年。
年八十餘,無疾而終。
殁後旬日,示夢于其子曰:“我前身乃文帝坐下白騾也。
夙根不昧,惜字一生。
今往浙江托生為士人,早掇科第,食其報矣。
”此乾隆五十九年事。
常州孫氏祖茔,在府城西門外十裡。
乾隆間,茔上忽生連理木二本,上合為一,枝幹拳曲,人所罕見。
至丁未科,裔孫星衍中進士第二人,由翰林累官至山東督糧道,曾作記刻石墓間。
乾隆己醜殿試,進呈十卷中,吳縣潘榕臯弈隽名列第七,以得信遲誤,保和殿禦試不到,改為内閣中書。
一日,劉文正公指潘笑謂同列曰:“此天子呼來不上船者。
” 吳縣潘芝軒世恩,生于乾隆己醜十二月。
誕生前一夕,其祖貢湖贈公夢一玉麒麟自空降于庭,贈公取置掌中,宛轉化為嬰兒。
比長,天姿聰穎,器宇端凝。
中癸醜進士第一人,曆踐清華,年四十官至尚書。
乾隆癸酉,太倉王生赴省試,有同鄉友三人托預定寓定,恐臨期倉猝也。
王因為之稅屋三椽,而己下榻于其房屋内。
越數日,王卧病,恍惚見呂祖入門,手持香圓三枚。
王起迎之,呂祖搖首微笑曰:“到口乃可吞耳。
”王不解所謂。
翌日,三人來,王亦病瘥。
場事畢,三人皆捷,一解元吳溶,一第八名吳一桂,一十一名吳锷也。
長洲蔣氏族最繁衍,其先世光祿公可竹墓在婁門外壩基橋。
五年合族會祭,于舟次肆筵宴劇,觀者如堵。
乾隆壬辰二月,屆會祭之期,黎明有一白鶴舞于墓前,旋繞者再,四圍喜鵲結隊相随,逾時始散。
是年,少司馬元益膺覃恩一品封诰,四世俱仙鶴補服。
閱二年,奉命典浙江鄉試,撤闱後,得旨給假回籍省墓,裡
乾隆丁未歲,其家後園荒地上忽出大竹兩竿,枝葉淩霄,詫為奇事。
是年秋,觀五擢東昌府知府,采五擢汀州府知府。
乾隆辛醜十月,蕭山陸敬軒為永城尉。
署中舊有柳樹一株,年久半槁,命工伐之。
鋸闆,見天然畫一幅,如淡墨寫成。
左右峰石峻削,懸崖上有松一株、老樹一株,枝葉倒垂,松上纏藤累累。
下有一叟扶杖立,高冠長袖,須眉宛然,左手納袖中著胸前,右腳前行,露其舄,左腳隐衣下,回顧若聽泉狀。
雖妙手寫生不是過也。
造物之巧,真有不可思議者。
畢秋帆沅為陝西巡撫時,曾上華山頂宿僧舍,夢有人長身玉立,著古衣冠,拜之曰:“某居此山中已及千年。
近有僧人以大銅鐘挂吾左臂,吾甚苦之。
乞為解釋。
”明日入寺,果見熙朝新語。
有鐘一口挂大銀杏樹上,因命山僧移鐘别置他所。
秋帆先生,生平于古人中最服膺蘇文忠公,每于十二月十九日,辄為文忠作生日會。
懸明人陳老蓮所畫文忠小像于堂上,命伶人吹玉箫鐵笛,自制迎神送神之曲,率幕士及屬吏門生衣冠趨拜。
拜罷張晏設樂,即席賦詩。
秋帆首唱,和者積至千餘家,當時傳為盛事。
浙江金華吳紫廷鳳來,乾隆庚辰進士,任廣西象州知州。
境内有山,山上有龍潭,旱時祈雨甚靈。
吳不信,嘗帶從役數十人入山禱雨,初見潭水甚清,一無鱗介,俄頃忽見有紅白魚數頭出沒其間。
從者羅拜曰:“龍神見矣。
”吳不信,引弓射之,一魚血淋漓帶箭去。
衆惶懼不知所為,吳大言曰:“果系龍神,當現真相,吾始信耳。
”言未畢,四山昏黑作雲霧,對面不辨人,潭水決起數丈,龍頭仰浮水面,其狀如牛,雙角有須,兩眼若漆,而所射之魚仍帶箭遊泳于龍之左右,若侍從然。
吳始信服,再拜謝過。
未幾,大雨如注。
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府浔陽江畔,題詠甚多。
乾隆間,唐蝸寄英司榷九江,置紙筆于亭上,賈客能詩者辄令賦詩,開列姓名,交關吏投進。
唐讀其詩,分高下以酬之。
投贈無虛日,坐是虧累,變産以償,怡然絕不介意。
去官後,過客思之,為建白太傅祠,肖唐公像于旁,至今尚存。
江陰李芥軒崧,隐居不仕,與其配薛素儀更唱疊和,有前明趙凡夫、陸卿子之風。
一日夫婦對酌,偶以瓜子仁排作數行,芥軒雲:“細剝瓜仁排雁陣。
”素儀應聲雲:“輕移杯底印連環。
”一時傳為佳話。
歙縣程道平坦,少習制舉業,不售,去而學賈。
生平敬惜字紙,每行街市,辄注目四顧,恐有字紙棄地也。
人以為癡。
程樂此不疲,倡惜字會,雇人拾剟,砌爐焚之,灰則附客舟載熙朝新語。
至江而沉之。
如是者五十年。
年八十餘,無疾而終。
殁後旬日,示夢于其子曰:“我前身乃文帝坐下白騾也。
夙根不昧,惜字一生。
今往浙江托生為士人,早掇科第,食其報矣。
”此乾隆五十九年事。
常州孫氏祖茔,在府城西門外十裡。
乾隆間,茔上忽生連理木二本,上合為一,枝幹拳曲,人所罕見。
至丁未科,裔孫星衍中進士第二人,由翰林累官至山東督糧道,曾作記刻石墓間。
乾隆己醜殿試,進呈十卷中,吳縣潘榕臯弈隽名列第七,以得信遲誤,保和殿禦試不到,改為内閣中書。
一日,劉文正公指潘笑謂同列曰:“此天子呼來不上船者。
” 吳縣潘芝軒世恩,生于乾隆己醜十二月。
誕生前一夕,其祖貢湖贈公夢一玉麒麟自空降于庭,贈公取置掌中,宛轉化為嬰兒。
比長,天姿聰穎,器宇端凝。
中癸醜進士第一人,曆踐清華,年四十官至尚書。
乾隆癸酉,太倉王生赴省試,有同鄉友三人托預定寓定,恐臨期倉猝也。
王因為之稅屋三椽,而己下榻于其房屋内。
越數日,王卧病,恍惚見呂祖入門,手持香圓三枚。
王起迎之,呂祖搖首微笑曰:“到口乃可吞耳。
”王不解所謂。
翌日,三人來,王亦病瘥。
場事畢,三人皆捷,一解元吳溶,一第八名吳一桂,一十一名吳锷也。
長洲蔣氏族最繁衍,其先世光祿公可竹墓在婁門外壩基橋。
五年合族會祭,于舟次肆筵宴劇,觀者如堵。
乾隆壬辰二月,屆會祭之期,黎明有一白鶴舞于墓前,旋繞者再,四圍喜鵲結隊相随,逾時始散。
是年,少司馬元益膺覃恩一品封诰,四世俱仙鶴補服。
閱二年,奉命典浙江鄉試,撤闱後,得旨給假回籍省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