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陝西巡視,俾奏利弊。
震直受诏至山西,九月卒于澤州公廨。
初不聞震直督饷山東,為北兵縛置布囊,夾以兩馬舁至京,後使安南回滇,有吞金之事。
不足信十一也。
至若因楊行詳事而移之楊應熊,因史仲彬之名而造為緻身錄,久而附益之。
不足信十二也。
論者以革除靖難之事,載諸《實錄》者皆曲筆,無甯取之野史。
然《實錄》之失,患在是非之不公,然人物可稽,歲月無舛,後人不難論定。
至遜國諸書,往往以黎邱之鬼,眩人觀聽,以虛為實,以僞亂真,其不滋惑焉者寡矣。
閣下宜辨去其惑,曉然開谕同館,毋相矛盾。
作史之貴乎有識者,此也。
故因燕王來朝一事兼及之。
惟閣下垂鑒焉。
建德宋白山維藩所善方尚節者,善蔔易,以白山為東道主,或經歲不歸。
方春始和,白山必令占一卦以蔔歲祥。
戊午春占卦畢,忽呼奇奇,語白山曰:“今歲必有人自天子所來召君者,謹識之。
”白山笑曰:“所以煩君蔔者,姑以問安石何如耳。
窮闾隘巷,于外間隔,孰為翰音登于天者,而有命自天乎?“ 方曰:“書言之固然,謂餘不信,請徐俟之可也。
”及開制科,辟書至。
乃信方之術神也。
朱秋崖克生雲:寶應西北七十裡曰張公鋪,屬天長縣。
康熙四年二月二日,張公鋪人見平地忽擁官艦數十,帆樯樓橹畢具,船首列羽旗大纛之屬,儀衛森然。
所過之地迅如鳥迹,草木皆靡,竟不知是何祥也? 益都泠孝子名升,邑諸生。
父植元,好遠遊。
崇祯己卯适嶺表,鼎革後兵戈阻絕三十年。
孝子發憤,依肇慶道趙韫退進美往端州,冀便咨訪。
一日,有喬某者亦山東人,往西粵,孝子跪請訪求。
閱歲喬返,微聞其父殁于龍州土司。
孝子遂辭去,溯牂牁而上,曆三百七十餘灘,自橫州達南甯,又經遷隆思明,行五千裡,遇那利人蔡、鄭二叟。
詢知與其父舊為龍州土司客,乃與偕往。
複與葬師譚姓者遇,竟得父榇于龍州北門交帶橋側。
負骸骨歸,孝午自餘其事為《龍州扶榇記》。
夫以一寒士,父殁三十年,竟能覓遺骸于萬裡之外,雖欲不謂之孝,其可得乎?亟書之以愧世之蔑視其親者。
康熙間,泰安知州某行泰山下,忽見片雲自山巅下,雲中一人端立。
初以為仙,及墜地乃一童子也。
驚問之,曰:“曲阜孔姓,方十歲。
母病,私禱泰山府君,願殒身續母命。
母病尋愈,私來舍身岩欲踐夙約,不知何以至此。
”知州大嗟異,命輿載之以歸。
葉丙霞映榴,順治辛醜進士,由庶常累官湖北督糧道。
戊辰夏包子之亂,從容拜疏,公服自刭死。
奉旨褒嘉,特贈工部侍郎。
己巳聖祖南巡,其子葉敷迎駕。
上谕禮部等衙門:“當楚省兵嘩之際,葉映榴盡節捐軀。
朕心深切憫悼,特诏所司優贈亞卿,兼子蔭恤。
今巡行江南,見其子葉敷迎伏道旁,彌增轸恻。
忠節之臣,應特予谥,以彰異數。
爾等會議具奏。
欽此。
“部議上,奉旨賜谥忠節。
聖朝褒忠曠典,迥出令甲之外。
葉公死不朽矣。
米侍講漢雯令建昌時,有水夫文三郎者,頗文雅,不類俗人。
米謝事居南昌,三郎亦随役。
一日見家僮輩兩素扇,一畫梅,一畫蘭竹,,又書唐人絕句二首。
問之,即文三郎妻徐蓉所作。
年才二十三。
睢州湯文正公族人,家有傭工夫婦。
每聞主人與客談詩文,辄竊聽,如是者數年。
一旦扃門去,留書千言,文詞博奧,援據古今,多出意表。
竟不知誰何也?此事與文三郎相類,而蹤迹尤奇。
孫文定公廷铨為童子時,嘗五鼓入塾,道遇一長人如方相狀,目睢盱可畏,直前欲搏之。
公方錯愕間,頓覺己身驟長,與之等,且搏且卻,至半裡許,其物忽不見。
又書齋常有狐為祟,公讀書其中,久之無所睹。
邪不勝正,從茲可想。
餘姚黃梨洲宗羲,明禦史忠端公尊素子,少補仁和諸生。
忠端公死魏閹之難。
崇祯初,梨州年十九,刺血繕疏,袖長錐入京訟冤。
至國門而忠賢伏誅,恤典已下。
刑部鞫閹黨許顯純等,召梨州對簿,即出錐錐許,血被體,又毆崔應元,拔其須,歸而祭忠端神主前。
已又擊殺獄卒顔咨、葉仲文。
蓋顯純為大理時,鍛煉忠端公罪,而絕命于二獄卒手。
梨州冒死報仇,時以忠義孤兒宥之。
後以攻讦阮大铖被逮,值大兵南下,事得解。
康熙戊午己未,學士葉子吉、都禦史徐立齋先後薦于朝,以老病辭。
後聖祖複以海内遺獻問徐司寇乾學,仍舉以對,且言其衰老,乃止。
盩厔李中孚容,父信吾死
震直受诏至山西,九月卒于澤州公廨。
初不聞震直督饷山東,為北兵縛置布囊,夾以兩馬舁至京,後使安南回滇,有吞金之事。
不足信十一也。
至若因楊行詳事而移之楊應熊,因史仲彬之名而造為緻身錄,久而附益之。
不足信十二也。
論者以革除靖難之事,載諸《實錄》者皆曲筆,無甯取之野史。
然《實錄》之失,患在是非之不公,然人物可稽,歲月無舛,後人不難論定。
至遜國諸書,往往以黎邱之鬼,眩人觀聽,以虛為實,以僞亂真,其不滋惑焉者寡矣。
閣下宜辨去其惑,曉然開谕同館,毋相矛盾。
作史之貴乎有識者,此也。
故因燕王來朝一事兼及之。
惟閣下垂鑒焉。
建德宋白山維藩所善方尚節者,善蔔易,以白山為東道主,或經歲不歸。
方春始和,白山必令占一卦以蔔歲祥。
戊午春占卦畢,忽呼奇奇,語白山曰:“今歲必有人自天子所來召君者,謹識之。
”白山笑曰:“所以煩君蔔者,姑以問安石何如耳。
窮闾隘巷,于外間隔,孰為翰音登于天者,而有命自天乎?“ 方曰:“書言之固然,謂餘不信,請徐俟之可也。
”及開制科,辟書至。
乃信方之術神也。
朱秋崖克生雲:寶應西北七十裡曰張公鋪,屬天長縣。
康熙四年二月二日,張公鋪人見平地忽擁官艦數十,帆樯樓橹畢具,船首列羽旗大纛之屬,儀衛森然。
所過之地迅如鳥迹,草木皆靡,竟不知是何祥也? 益都泠孝子名升,邑諸生。
父植元,好遠遊。
崇祯己卯适嶺表,鼎革後兵戈阻絕三十年。
孝子發憤,依肇慶道趙韫退進美往端州,冀便咨訪。
一日,有喬某者亦山東人,往西粵,孝子跪請訪求。
閱歲喬返,微聞其父殁于龍州土司。
孝子遂辭去,溯牂牁而上,曆三百七十餘灘,自橫州達南甯,又經遷隆思明,行五千裡,遇那利人蔡、鄭二叟。
詢知與其父舊為龍州土司客,乃與偕往。
複與葬師譚姓者遇,竟得父榇于龍州北門交帶橋側。
負骸骨歸,孝午自餘其事為《龍州扶榇記》。
夫以一寒士,父殁三十年,竟能覓遺骸于萬裡之外,雖欲不謂之孝,其可得乎?亟書之以愧世之蔑視其親者。
康熙間,泰安知州某行泰山下,忽見片雲自山巅下,雲中一人端立。
初以為仙,及墜地乃一童子也。
驚問之,曰:“曲阜孔姓,方十歲。
母病,私禱泰山府君,願殒身續母命。
母病尋愈,私來舍身岩欲踐夙約,不知何以至此。
”知州大嗟異,命輿載之以歸。
葉丙霞映榴,順治辛醜進士,由庶常累官湖北督糧道。
戊辰夏包子之亂,從容拜疏,公服自刭死。
奉旨褒嘉,特贈工部侍郎。
己巳聖祖南巡,其子葉敷迎駕。
上谕禮部等衙門:“當楚省兵嘩之際,葉映榴盡節捐軀。
朕心深切憫悼,特诏所司優贈亞卿,兼子蔭恤。
今巡行江南,見其子葉敷迎伏道旁,彌增轸恻。
忠節之臣,應特予谥,以彰異數。
爾等會議具奏。
欽此。
“部議上,奉旨賜谥忠節。
聖朝褒忠曠典,迥出令甲之外。
葉公死不朽矣。
米侍講漢雯令建昌時,有水夫文三郎者,頗文雅,不類俗人。
米謝事居南昌,三郎亦随役。
一日見家僮輩兩素扇,一畫梅,一畫蘭竹,,又書唐人絕句二首。
問之,即文三郎妻徐蓉所作。
年才二十三。
睢州湯文正公族人,家有傭工夫婦。
每聞主人與客談詩文,辄竊聽,如是者數年。
一旦扃門去,留書千言,文詞博奧,援據古今,多出意表。
竟不知誰何也?此事與文三郎相類,而蹤迹尤奇。
孫文定公廷铨為童子時,嘗五鼓入塾,道遇一長人如方相狀,目睢盱可畏,直前欲搏之。
公方錯愕間,頓覺己身驟長,與之等,且搏且卻,至半裡許,其物忽不見。
又書齋常有狐為祟,公讀書其中,久之無所睹。
邪不勝正,從茲可想。
餘姚黃梨洲宗羲,明禦史忠端公尊素子,少補仁和諸生。
忠端公死魏閹之難。
崇祯初,梨州年十九,刺血繕疏,袖長錐入京訟冤。
至國門而忠賢伏誅,恤典已下。
刑部鞫閹黨許顯純等,召梨州對簿,即出錐錐許,血被體,又毆崔應元,拔其須,歸而祭忠端神主前。
已又擊殺獄卒顔咨、葉仲文。
蓋顯純為大理時,鍛煉忠端公罪,而絕命于二獄卒手。
梨州冒死報仇,時以忠義孤兒宥之。
後以攻讦阮大铖被逮,值大兵南下,事得解。
康熙戊午己未,學士葉子吉、都禦史徐立齋先後薦于朝,以老病辭。
後聖祖複以海内遺獻問徐司寇乾學,仍舉以對,且言其衰老,乃止。
盩厔李中孚容,父信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