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二年,鄂羅斯察漢汗遣使進貢。
上曰:“鄂羅斯人材頗健,從古未通中國,距京師甚遠。
自嘉峪關行十一二日熙朝新語。
至哈密,自哈密行十二三日至吐魯番,吐魯番有五種部落,過吐魯番即鄂羅斯之境。
聞其國有二萬餘裡,漢張骞出使西域,或即彼處。
史載霍去病曾出塞五千裡,想或有之,今塞外尚有碑記可考。
至外藩朝貢,雖屬盛事,恐傳至後世,未必不因此反生事端。
總之中國安甯,則外釁不作。
故當以培養元氣為根本要務耳。
” 江都汪舟次楫。
由贛榆縣訓導薦舉,授檢讨。
二十一年春,琉球國王請封爵。
舊典用給事中、行人各一員往。
上重其選,特命廷臣會推可使者以聞。
入朝人多俯首畏縮。
楫獨鶴立班中,大臣遂以楫對。
充正使,賜一品服至琉球國。
王宴楫,手自彈琴以悅賓。
楫故善音樂,縱談琴理,王大悅。
乞楫書殿榜,縱筆為擘窠書。
王大驚,以為神。
累官至布政使,引疾歸。
上南巡,楫強起迎谒伏道左。
上熟視曰:“汝老耶,朕幾不識矣。
” 賜禦書以榮之。
朱竹垞彜尊年五十,由布衣薦舉鴻博召試一等,授檢讨,旋充日講起居注官。
出典江南省試。
拜命之日,即不見客,将渡江誓于神。
試畢入京,無所攜,惟載書兩麓而已。
盜劫其居,得錢二千,白金不及一镒,已靡覆不發矣。
後以吏議當落職,上特宥之,僅左遷焉。
相傳竹垞性嗜酒,嘗與高念祖同入都,日暮泊舟。
辄失朱所在,迹之已闌入酒肆,玉山頹矣。
其跌蕩如此,而清操如彼,所謂大德不逾,小德出入者耶“ 宿遷徐侍講用錫充康熙乙未房考,嚴絕請托,或銜之,聳禦史劾其把持科場。
聖祖謙得其情,将本擲還。
金壇王虛舟澍,精金石考訂之學。
錢香樹先生見于京邸,左圖右史,積帖充棟,昕夕丹鉛,辨析不少置。
戲曰:“子欲為張仲楊柯丹邱其人耶?”澍曰:“人各有癖,樂此不疲也。
” 嘗道經秦郵,泛舟珠湖。
仰見天際白雲如竹數百枝,枝葉皆具,熙朝新語。
下有雲片若怪石,俨然圖畫。
因作《竹雲題跋》。
嘉定孫松坪緻彌工詩。
康熙初,上命禦前大臣采訪朝鮮文獻,緻彌膺薦。
賜一品服策遣。
《奉使詩》有“甘茂漫數從博望,馬周隻恐負常何”之句。
後登戊戍進士,官至侍讀學士。
以布衣先假一品服,而後登第服官,事亦奇矣。
嘉興馬維翰,貌僅中人,而抱負甚大。
中康熙辛醜進士,内大臣驗看,諸人皆跪,馬不可。
九門提督隆科多诃之,馬夷然不動。
隆轉笑曰:“不料渺小丈夫,風骨乃爾。
”馬曰:“區區一跪,未足見維翰風骨也。
” 湯文正公斌,順治己醜進士,曆官至工部尚書,以理學自任。
撫吳時,以上方山五通廟惑民,士女燒香祭賽,大為風俗累,上疏請廢其廟。
得旨允行,于是海内五通廟悉行撤毀,神像投之水火,一時快之。
公由江蘇巡撫内升尚書,至京陛見。
上曰:“天下官有才者不少,操守清謹者不多見,爾前陛辭時,自信平日不敢自欺,今在江蘇潔已率屬,實心任事,克踐前言。
朕用嘉悅,故行超擢,爾其勉之。
“仰見聖主知人之明,而公之簡在帝心,從可想見矣。
長洲馮勉曾勖,由布衣薦舉鴻博,召試一等十三名,授檢讨。
性至孝,父嘗館閩中,己與祖及母家居。
歲兇乏食,為村塾師,得升鬥奉養,與妻采荇以食。
後父客死,阻兵弗獲歸榇。
徒步入京,遊公卿間,膺薦得官。
乞假歸,入閩尋父榇不得,伏地哀恸。
有老人指視其處,遂扶以歸。
人謂孝思所格,神示之也。
華亭黃之隽,康熙辛醜進士,在翰林日,聚同巷八人為八仙會,以杜少陵飲中姓氏為上八仙,人取其一以自署。
又以世俗所傳鐘離洞賓輩分署之,為下八仙。
彼以上八仙呼,此以下八仙應,故為參錯,不得呼姓字稱謂。
錯者罰飲,時号酒仙。
著《香屑集》十八卷,皆集唐八句,為古今體詩九百三十餘首。
對偶工整,渾若天成,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長洲尤西堂侗,明季諸生,我朝以選拔授永平府推官,以事免。
少時有聲庠序,所作骈俪各種,脍炙人口。
嘗以西廂詞句題作文,流聞禁中。
世祖知為徐立齋元文師,因取觀之,歎曰:“真才子。
”及召試官翰林,偕諸儒進平蜀詩文。
上見其名,曰:“此老名士。
”西堂以此六字刻堂柱,左曰章皇天語,右曰今上玉音,極文人之榮。
施愚山閏章少孤,事叔譽至孝。
一日值叔誕辰,大集親戚上壽,而叔以小故忤意,堅卧不起,愚山跪榻前移晷。
辛亥客都門,每憶叔辄涕泗。
事叔如此,世所希有。
蔡文勤公世遠,康熙己醜進士,出安溪李文貞公之門。
是時,文貞以程朱之學教後進,公故習宋儒書,既見文貞,毅然以聖賢自勵。
顔其所居室曰二希。
言學問不敢望朱文公,庶幾真希元;事業不敢望諸葛武侯,庶幾範希文。
可見其志矣。
王樓村式丹少知名,年六十,始領康熙壬午鄉薦,癸未捷會狀。
當鄉試時,已定解矣。
及得吳楚琦卷,改王為第六。
其實吳遠不逮王,知三元亦前定數也。
海甯查慎行初名嗣琏,康
上曰:“鄂羅斯人材頗健,從古未通中國,距京師甚遠。
自嘉峪關行十一二日熙朝新語。
至哈密,自哈密行十二三日至吐魯番,吐魯番有五種部落,過吐魯番即鄂羅斯之境。
聞其國有二萬餘裡,漢張骞出使西域,或即彼處。
史載霍去病曾出塞五千裡,想或有之,今塞外尚有碑記可考。
至外藩朝貢,雖屬盛事,恐傳至後世,未必不因此反生事端。
總之中國安甯,則外釁不作。
故當以培養元氣為根本要務耳。
” 江都汪舟次楫。
由贛榆縣訓導薦舉,授檢讨。
二十一年春,琉球國王請封爵。
舊典用給事中、行人各一員往。
上重其選,特命廷臣會推可使者以聞。
入朝人多俯首畏縮。
楫獨鶴立班中,大臣遂以楫對。
充正使,賜一品服至琉球國。
王宴楫,手自彈琴以悅賓。
楫故善音樂,縱談琴理,王大悅。
乞楫書殿榜,縱筆為擘窠書。
王大驚,以為神。
累官至布政使,引疾歸。
上南巡,楫強起迎谒伏道左。
上熟視曰:“汝老耶,朕幾不識矣。
” 賜禦書以榮之。
朱竹垞彜尊年五十,由布衣薦舉鴻博召試一等,授檢讨,旋充日講起居注官。
出典江南省試。
拜命之日,即不見客,将渡江誓于神。
試畢入京,無所攜,惟載書兩麓而已。
盜劫其居,得錢二千,白金不及一镒,已靡覆不發矣。
後以吏議當落職,上特宥之,僅左遷焉。
相傳竹垞性嗜酒,嘗與高念祖同入都,日暮泊舟。
辄失朱所在,迹之已闌入酒肆,玉山頹矣。
其跌蕩如此,而清操如彼,所謂大德不逾,小德出入者耶“ 宿遷徐侍講用錫充康熙乙未房考,嚴絕請托,或銜之,聳禦史劾其把持科場。
聖祖謙得其情,将本擲還。
金壇王虛舟澍,精金石考訂之學。
錢香樹先生見于京邸,左圖右史,積帖充棟,昕夕丹鉛,辨析不少置。
戲曰:“子欲為張仲楊柯丹邱其人耶?”澍曰:“人各有癖,樂此不疲也。
” 嘗道經秦郵,泛舟珠湖。
仰見天際白雲如竹數百枝,枝葉皆具,熙朝新語。
下有雲片若怪石,俨然圖畫。
因作《竹雲題跋》。
嘉定孫松坪緻彌工詩。
康熙初,上命禦前大臣采訪朝鮮文獻,緻彌膺薦。
賜一品服策遣。
《奉使詩》有“甘茂漫數從博望,馬周隻恐負常何”之句。
後登戊戍進士,官至侍讀學士。
以布衣先假一品服,而後登第服官,事亦奇矣。
嘉興馬維翰,貌僅中人,而抱負甚大。
中康熙辛醜進士,内大臣驗看,諸人皆跪,馬不可。
九門提督隆科多诃之,馬夷然不動。
隆轉笑曰:“不料渺小丈夫,風骨乃爾。
”馬曰:“區區一跪,未足見維翰風骨也。
” 湯文正公斌,順治己醜進士,曆官至工部尚書,以理學自任。
撫吳時,以上方山五通廟惑民,士女燒香祭賽,大為風俗累,上疏請廢其廟。
得旨允行,于是海内五通廟悉行撤毀,神像投之水火,一時快之。
公由江蘇巡撫内升尚書,至京陛見。
上曰:“天下官有才者不少,操守清謹者不多見,爾前陛辭時,自信平日不敢自欺,今在江蘇潔已率屬,實心任事,克踐前言。
朕用嘉悅,故行超擢,爾其勉之。
“仰見聖主知人之明,而公之簡在帝心,從可想見矣。
長洲馮勉曾勖,由布衣薦舉鴻博,召試一等十三名,授檢讨。
性至孝,父嘗館閩中,己與祖及母家居。
歲兇乏食,為村塾師,得升鬥奉養,與妻采荇以食。
後父客死,阻兵弗獲歸榇。
徒步入京,遊公卿間,膺薦得官。
乞假歸,入閩尋父榇不得,伏地哀恸。
有老人指視其處,遂扶以歸。
人謂孝思所格,神示之也。
華亭黃之隽,康熙辛醜進士,在翰林日,聚同巷八人為八仙會,以杜少陵飲中姓氏為上八仙,人取其一以自署。
又以世俗所傳鐘離洞賓輩分署之,為下八仙。
彼以上八仙呼,此以下八仙應,故為參錯,不得呼姓字稱謂。
錯者罰飲,時号酒仙。
著《香屑集》十八卷,皆集唐八句,為古今體詩九百三十餘首。
對偶工整,渾若天成,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長洲尤西堂侗,明季諸生,我朝以選拔授永平府推官,以事免。
少時有聲庠序,所作骈俪各種,脍炙人口。
嘗以西廂詞句題作文,流聞禁中。
世祖知為徐立齋元文師,因取觀之,歎曰:“真才子。
”及召試官翰林,偕諸儒進平蜀詩文。
上見其名,曰:“此老名士。
”西堂以此六字刻堂柱,左曰章皇天語,右曰今上玉音,極文人之榮。
施愚山閏章少孤,事叔譽至孝。
一日值叔誕辰,大集親戚上壽,而叔以小故忤意,堅卧不起,愚山跪榻前移晷。
辛亥客都門,每憶叔辄涕泗。
事叔如此,世所希有。
蔡文勤公世遠,康熙己醜進士,出安溪李文貞公之門。
是時,文貞以程朱之學教後進,公故習宋儒書,既見文貞,毅然以聖賢自勵。
顔其所居室曰二希。
言學問不敢望朱文公,庶幾真希元;事業不敢望諸葛武侯,庶幾範希文。
可見其志矣。
王樓村式丹少知名,年六十,始領康熙壬午鄉薦,癸未捷會狀。
當鄉試時,已定解矣。
及得吳楚琦卷,改王為第六。
其實吳遠不逮王,知三元亦前定數也。
海甯查慎行初名嗣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