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奉诏舉孝廉方正,當道将以漚山名應征,辭曰:“扪心自問,字字負疚,何敢冒為?且不就老科,而就制科,更折福矣。
”年九十有七,無疾而終。
長洲餘仲林蕭客,與汪竹香元亮、周定生琳以道義文章相切劘。
所著《五經鈎沉》,彭大司馬采以進呈,奉旨入四庫全書,儒林重之。
昆山張潛文予焯,早歲有至行。
父疾,刲臂肉和藥以進。
父殁,終身孺慕弗衰。
性好施,出私财為族人親戚營葬不計數。
漆工祁天章者,年四十,貧不能娶。
張與金勸令娶,祁諾受金去。
明日過祁,察其容甚戚,诘之,不肯告。
詢其鄰,曰:“是以金歸而道遺。
”張反其金如前,往語之曰:“爾有遺乎?” 曰:“否。
”如是者三。
張曰:“爾欺我。
”出金袖中曰:“此非爾遺乎?”祁大喜,以為誠然。
張又嘗遇賣菜傭失百錢,忿欲死。
張呼至家,令家人平菜而陰納錢菜甲中。
錢堕地,張佯驚曰:“爾錢乃在。
”用是家中落,而施不衰。
人呼之曰張善人。
江州崔進士念陵需次京師,聘某姓女鸾媖為妾。
崔故貧士,歸家省親不能俱載,寄媖于其母家。
母強售之于千戶某,媖求死不得,入門展拜,即呼千戶為父,而訴以故。
千戶義之,不奪其志,仍以歸崔。
人頌千戶之高義,而媖之急智亦不可及也。
靖逆侯張仁宗之配高夫人,詩才清絕。
張侯家财數百萬,以好客喜施,不二十年而罄。
薨逝後,其子謙襲職,貧不能支門戶。
太夫人示以藏镪處所,發之得三十萬,賴以資用。
蓋侯在時,太夫人已逆料之,而預為地也。
其識力有過于丈夫者,豈複尋常閨閣中所能知? 六安夏秀才寶傳,少任俠,出雅雨盧公之門。
盧谪戌,僮熙朝新語。
仆無肯從者,夏奮然往。
居三年,盧蒙賜镮,始與俱歸,厚贈以報之,不受。
人以此高之。
乾隆庚子科,以年過八十,欽賜舉人。
杭州吳修撰鴻視學湖南,壬午科典試者為嘉定錢竹汀大昕、韓城王偉人傑,三公皆衡文巨眼也。
諸生出闱後,各以闱卷呈吳。
吳所最賞者丁甡、丁正心、張德安、石鴻翥、陳聖清五人,曰:“此五卷失一,吾此後不複論文矣。
”榜發之日,吳使人走探。
俄而鈔榜來,自第六名至末,僅有陳聖清一人,吳旁皇莫釋。
未幾五魁報至,則四生已各冠其經矣。
吳大喜。
一時省下傳為佳話。
乾隆五十二年,貴築李尚書世傑督蜀,令民沿城皆植芙蓉垂柳。
今皆合抱,花時爛若雲錦,人比之召伯甘棠雲。
往在成都見三異人。
其一曰賣回子,系西域回鹘人。
童顔鶴發,類有道之士。
住禮拜寺,冬夏不設茵席,以小石子堆一炕。
夜則兀坐,日則閑遊街市。
出言玄奧,人莫能曉。
饋以食,有受有不受。
其一曰徐瘋子,語音類秦人。
疥癬滿身,行乞于市,夜則栖身東洞子門。
途見所棄死貓鼠,則攜回燒之供飧。
病者向索藥,徐随手拾土石與之服,無不立愈。
其一曰笑和尚。
終日不言,見人惟一味憨笑。
喜吸煙,向人索之,其人必多吉利事。
故人争與之,轉有固卻者。
居寶光寺,寺僧惡其懶,故遲其飯,或未明即食,及舉箸,笑和尚辄在。
鄰有張裁縫者,訝其非常人,俟其出遊,必瞷之。
一日,笑和尚忽謂張曰:“爾寒暑無間,俟吾六載,必有所欲。
但吾性懶,不耐為人師。
有徐瞷瘋者,道行高,堪為爾師。
我當送爾至彼。
“即偕往。
适徐爇火炙死鼠,飲白醅,遙見之,責笑和尚曰:“爾不耐為人師,又何苦拉别人乎?”言訖大笑。
時朔風正勁,城門外寒氣更甚,笑和尚與徐皆赤足露頂,将及三鼓,徐脫身上破衲與熙朝新語。
張曰:“服之可禦寒。
”張披之,奇暖而香。
後徐張與笑和尚同日不見,惟賣回子至今尚存。
長白那蘭長海,父為鎮安将軍,以恩蔭宜得官,引疾不赴補。
愛易水之雷溪,築室居之,自号雷溪居士,吟諷不辍。
嘗襲裘吊所親喪,見其貧不能辦,即解裘與之歸。
中途見異書,亟欲買之,又解其衷衣以質焉。
由是得寒疾,伏枕夷然。
李眉山嘗贈詩雲:“二月輕寒擁鹿皮,人間獨有馬卿癡。
夜來竈底無煙火,自詠梅花絕調詩。
”可想見其人矣。
奉天于紫亭宗瑛為襄勤公之孫,乾隆甲戌進士,改庶吉士,曆官至禦史。
性簡淡,不趨榮利,所在掃地焚香,似韋左司之為人。
詩筆沖淡,亦酷似左司。
著有《來鶴堂集》。
胡恪靖公寶臬世居徽州,父官松江府教授,遂家焉。
生公之夕,教授公寓居王文成公祠,夢文成手一金軸曰:“五十年後煩送吾鄉。
”乾隆十六年,恭扈聖駕南巡。
至會稽,禦祭王文成,命公赍金軕讀祝堂下,方知前夢之征也。
恪靖公未遇時,赴禮部試。
有友人托其代赍文書投部者,為奴子誤事,緻愆期。
其人不得與試,公知之曰:“吾累吾友不得入闱,吾安忍獨試?”遂不入闱。
尋考授中書,曆官巡撫。
”年九十有七,無疾而終。
長洲餘仲林蕭客,與汪竹香元亮、周定生琳以道義文章相切劘。
所著《五經鈎沉》,彭大司馬采以進呈,奉旨入四庫全書,儒林重之。
昆山張潛文予焯,早歲有至行。
父疾,刲臂肉和藥以進。
父殁,終身孺慕弗衰。
性好施,出私财為族人親戚營葬不計數。
漆工祁天章者,年四十,貧不能娶。
張與金勸令娶,祁諾受金去。
明日過祁,察其容甚戚,诘之,不肯告。
詢其鄰,曰:“是以金歸而道遺。
”張反其金如前,往語之曰:“爾有遺乎?” 曰:“否。
”如是者三。
張曰:“爾欺我。
”出金袖中曰:“此非爾遺乎?”祁大喜,以為誠然。
張又嘗遇賣菜傭失百錢,忿欲死。
張呼至家,令家人平菜而陰納錢菜甲中。
錢堕地,張佯驚曰:“爾錢乃在。
”用是家中落,而施不衰。
人呼之曰張善人。
江州崔進士念陵需次京師,聘某姓女鸾媖為妾。
崔故貧士,歸家省親不能俱載,寄媖于其母家。
母強售之于千戶某,媖求死不得,入門展拜,即呼千戶為父,而訴以故。
千戶義之,不奪其志,仍以歸崔。
人頌千戶之高義,而媖之急智亦不可及也。
靖逆侯張仁宗之配高夫人,詩才清絕。
張侯家财數百萬,以好客喜施,不二十年而罄。
薨逝後,其子謙襲職,貧不能支門戶。
太夫人示以藏镪處所,發之得三十萬,賴以資用。
蓋侯在時,太夫人已逆料之,而預為地也。
其識力有過于丈夫者,豈複尋常閨閣中所能知? 六安夏秀才寶傳,少任俠,出雅雨盧公之門。
盧谪戌,僮熙朝新語。
仆無肯從者,夏奮然往。
居三年,盧蒙賜镮,始與俱歸,厚贈以報之,不受。
人以此高之。
乾隆庚子科,以年過八十,欽賜舉人。
杭州吳修撰鴻視學湖南,壬午科典試者為嘉定錢竹汀大昕、韓城王偉人傑,三公皆衡文巨眼也。
諸生出闱後,各以闱卷呈吳。
吳所最賞者丁甡、丁正心、張德安、石鴻翥、陳聖清五人,曰:“此五卷失一,吾此後不複論文矣。
”榜發之日,吳使人走探。
俄而鈔榜來,自第六名至末,僅有陳聖清一人,吳旁皇莫釋。
未幾五魁報至,則四生已各冠其經矣。
吳大喜。
一時省下傳為佳話。
乾隆五十二年,貴築李尚書世傑督蜀,令民沿城皆植芙蓉垂柳。
今皆合抱,花時爛若雲錦,人比之召伯甘棠雲。
往在成都見三異人。
其一曰賣回子,系西域回鹘人。
童顔鶴發,類有道之士。
住禮拜寺,冬夏不設茵席,以小石子堆一炕。
夜則兀坐,日則閑遊街市。
出言玄奧,人莫能曉。
饋以食,有受有不受。
其一曰徐瘋子,語音類秦人。
疥癬滿身,行乞于市,夜則栖身東洞子門。
途見所棄死貓鼠,則攜回燒之供飧。
病者向索藥,徐随手拾土石與之服,無不立愈。
其一曰笑和尚。
終日不言,見人惟一味憨笑。
喜吸煙,向人索之,其人必多吉利事。
故人争與之,轉有固卻者。
居寶光寺,寺僧惡其懶,故遲其飯,或未明即食,及舉箸,笑和尚辄在。
鄰有張裁縫者,訝其非常人,俟其出遊,必瞷之。
一日,笑和尚忽謂張曰:“爾寒暑無間,俟吾六載,必有所欲。
但吾性懶,不耐為人師。
有徐瞷瘋者,道行高,堪為爾師。
我當送爾至彼。
“即偕往。
适徐爇火炙死鼠,飲白醅,遙見之,責笑和尚曰:“爾不耐為人師,又何苦拉别人乎?”言訖大笑。
時朔風正勁,城門外寒氣更甚,笑和尚與徐皆赤足露頂,将及三鼓,徐脫身上破衲與熙朝新語。
張曰:“服之可禦寒。
”張披之,奇暖而香。
後徐張與笑和尚同日不見,惟賣回子至今尚存。
長白那蘭長海,父為鎮安将軍,以恩蔭宜得官,引疾不赴補。
愛易水之雷溪,築室居之,自号雷溪居士,吟諷不辍。
嘗襲裘吊所親喪,見其貧不能辦,即解裘與之歸。
中途見異書,亟欲買之,又解其衷衣以質焉。
由是得寒疾,伏枕夷然。
李眉山嘗贈詩雲:“二月輕寒擁鹿皮,人間獨有馬卿癡。
夜來竈底無煙火,自詠梅花絕調詩。
”可想見其人矣。
奉天于紫亭宗瑛為襄勤公之孫,乾隆甲戌進士,改庶吉士,曆官至禦史。
性簡淡,不趨榮利,所在掃地焚香,似韋左司之為人。
詩筆沖淡,亦酷似左司。
著有《來鶴堂集》。
胡恪靖公寶臬世居徽州,父官松江府教授,遂家焉。
生公之夕,教授公寓居王文成公祠,夢文成手一金軸曰:“五十年後煩送吾鄉。
”乾隆十六年,恭扈聖駕南巡。
至會稽,禦祭王文成,命公赍金軕讀祝堂下,方知前夢之征也。
恪靖公未遇時,赴禮部試。
有友人托其代赍文書投部者,為奴子誤事,緻愆期。
其人不得與試,公知之曰:“吾累吾友不得入闱,吾安忍獨試?”遂不入闱。
尋考授中書,曆官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