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至,已名第八。

    丙子入陝西籍獲隽,又以冒籍黜。

    己卯召試第一,欽賜舉人。

    癸未殿試二甲五名,合一甲數之,适符夢兆。

     高文良公改庶吉士後,即乞假歸,閉戶讀書數年,然後就職。

    前輩之虛心好學如此。

     徐州李蟠為舉子時,嘗夢神入,衣冠甚偉,手一榼付之,中有黃金絲糾結成狀元二字,果以康熙丁醜第一人及第。

     姜西溟宸英,工古文,布衣時聖祖即知其名。

    屢試不售,薦人史館纂修《明史》,分撰《一統志》。

    月給俸錢,衣儒生衣,雜坐公卿之次。

    丁卯順天鄉試,已拟第二。

    因二場有點竄《堯典》、《舜典》一語,為監場禦史所貼。

    後以丁醜會試中試,殿試進呈卷在二甲第四。

    上問:“有浙江姜宸英乎?”内閣學士韓菼對曰:“宸英在史館,識其字迹,第七卷當是。

    ” 上曰:“老名士也,積學能文,至老猶笃。

    可拔置一甲三名,熙朝新語。

    為天下讀書人勸。

    ” 本朝進士出身最奇者三人。

    一杞縣任暄猷,明末團練鄉勇以禦流冠,後歸南京為後軍都督。

    王師下江南,投誠隸旗下。

     順治壬辰進士,以磨勘被黜。

    又中乙未進士。

    一邵陽吳芳,崇祯己卯舉人,官至左都禦史。

    投誠後願以科第進,中康熙甲辰進士。

    一五河錢世熹,鼎革後棄官為浮屠,久之還俗。

    應試為諸生,康熙庚戍成進士,年已七十餘矣。

     葉文敏公方霭官翰林學士時,修《四書講義》,至羔裘元冠不以吊為聖諱,商于同僚,俱不能對。

    翰林典簿穆維乾對曰:“大字當仍原字以尊經,小注改元字以避諱。

    ”方霭問何所本,維乾曰:“中庸慎獨乃原字,小注改謹字。

    ”方霭大悟,曰:餘自幼疑此,始知朱子為避諱也。

    “深加敬禮,人服其虛中。

     王司寇士正《谒武侯祠詩》雲:“武興城郭亂山青,肅肅丹青古殿陰。

    三代僅存魚水契,千年猶聽卧龍吟。

    世家瞻尚成忠孝,祖德高光式鑒臨。

    禮樂可興身未死,中原人識老臣心。

    ” 全集不載,想系初稿,後删之也。

     康熙四十年,聖駕駐跸郭哈密圖七立,有索和諾蛇哈密獻麟草一方,奏雲:“此草産于鳴鹿山雷風嶺,必俟千月乃成。

     非遇聖朝,未易呈瑞。

    “ 鄞縣屠純甫粹忠,垂髫時讀書裡中董氏,大書戊戍成名四字于壁間。

    後果中順治戊戍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

    先是,聖祖以粹忠老年矍铄,禦書修齡堂扁額賜之。

    又賜禦臨趙孟頫行書曰:“白鹿城頭百萬兵,碧油幢下一書生。

    如今始識為儒貴,卧聽元戎報五更。

    ”乃大司馬之預兆也。

     宜興任葵尊宏嘉,官禦史,上疏請定服色,三品以上始許衣貂裘猞猁狲。

    王阮亭先生口占戲贈雲:“京堂詹翰兩衙門,熙朝新語。

    齊奪貂裘猞猁狲。

    昨夜五更寒徹骨,滿朝誰不怨葵尊。

    ” 康熙壬午順天鄉試,五經監生二人。

    江南武進莊令輿、浙江桐鄉俞長策初以五經違例貼出,仍具題請旨,賜為舉人,一體會試。

    嗣後願做五經者聽。

     合肥李相國天馥,服阕入都,其壬戍諸門生已多通顯,置酒新第。

    史侍讀夔即席賊詩,有“即君館閣稱前輩,弟子門牆半列卿”之句。

    時人比諸唐人彎掖鯉庭之盛。

     陸清獻公令嘉定時被參,魏果敏公象樞上疏力争。

    其略曰:“陸隴其清操飲冰,愛民如子,賢聲播于都下。

    臣心竊重之,謂異日可步于成龍之後塵者此人也。

    今被議革職,例之所在,臣不敢問。

    但有此清介之官,正當為群僚作榜樣,為百姓作慈母。

    今之有司守與德為難耳,既知其守與德矣,何不留以長養百姓,雲雲。

    有旨報聞,一時傳誦。

    後累官至順天巡撫。

    辛酉歲入觐,上赉予甚厚,并賜詩。

    有”郊圻王化始,鎖鑰重臣膺“ 之句。

    尋擢兩江總督,如陸公之遭際。

    聖君可謂不負所守矣。

     宣城孫榜眼卓之父勷,故給事中也。

    父孫翁艱于嗣,一日,見市中一僧以火然指。

    問之,曰:“願得一茅庵,足供大士像,旁可坐卧誦經。

    足迹不出門,而免持缽之苦。

    久之無一檀越辦此者,故然指耳。

    ”翁曰:“吾為師了此願。

    ”僧即罷爇延至其家,為結茅如僧言。

    居三年,一日送客,忽見僧入後堂。

     問之,則夫人臨蓐得一子矣。

    方駭異間,庵中人來雲,僧已坐化。

    子一指然痕怨然。

     劉吏部體仁客鳳陽,一日,同友人蘇茂遊銘過龍興寺訪老衲,流連竟日始别。

    蘇歸邸中,夢劉來,笑吟詩雲:“六十年來一夢醒,飄然四大禦風輕。

    與君昨日龍興寺,猶是拖泥帶水行。

    ”覺而異之。

    忽聞剝啄聲,則劉仆至,雲已坐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