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康熙初,孫芑瞻在豐為侍講學士時,嘗言:聖祖勤學,前古所無。
坐處環列皆書籍,尤好性理五經四書。
所坐室中,顔曰“敬天”,左曰“以愛己之心愛人”,右曰“以責人之心責己。
”皆禦筆自書。
書法直逼歐顔。
見章奏有德邁二帝、功過三王等語,謂:“二帝三王豈朕所能過?”戒群臣以後不許如此。
陸清獻公隴其嘗謹述其事。
靜海宮夢仁初名宏宗,久困場屋。
一夕夢鄉前輩林會元春以一冊予之,春字子仁,因更名夢仁。
康熙庚戍果中會元。
昆山徐司寇乾學為禮部侍郎時,朝鮮使者鄭載嵩訴其國王受枉,語頗悖妄。
乾學上疏劾其不敬。
上喜曰:“此文有關國體。
”遂升左都禦史。
已而王果上表請罪。
吳人張姓,以星蔔遊公卿間,嘗許缪念齋彤狀元,康熙丁未果第一人及第。
吳中驚以為神,門外車馬不絕。
張亦自高聲價,累緻千金。
韓宗伯菼時教授陋巷,托友代問。
張厲聲曰:“此人來歲當死,還問功名乎?”及韓中會狀,張遁去。
盧陵張貞生,少人塾受經,即有志聖賢之學。
官侍講學士時,言事激切,命下考功議革職。
上愛其才,止镌二級。
出都時,王阮亭司寇等賊詩餞行。
張《留别詩》雲:“秋風送客複乘船,江遠帆孤一夢懸。
焚草燈前期報國,披肝殿上願回天。
聖明豈是誠難格,臣戆還慚術未全。
賴有宗工交勸勉,臨岐申熙朝新語。
贈繞朝鞭。
“歸二年,诏以原官起用,至京卒。
嘗書”至危是人禽之界,吃緊在義利之關“二語于座右,以自警。
湖州沈閣學涵,于康熙辛未閏端午禦試《紫禁朱櫻出上闌》詩。
上閱至末句雲“結根幸荷滋培久,長抱丹心對紫微。
” 嘉歎久之。
曰:“沈涵故自不凡。
” 康熙四年十二月,兩江總督郎廷佐奏報溧陽縣民獲玉玺,篆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
命貯寶庫,賞獲玺人顧起龍等各銀五十兩。
山東邱縣孝子王祚昌,刲肝療父,父病立起。
奉特旨給旌,後不為例。
本朝高文良公其倬,詩為勳業所掩,實一代作手也。
嘗賦《恩賞花瓴黃馬褂詩》雲:“冠飄孔翠天風細,衣染鵝黃禦氣濃。
”莊雅獨絕。
湯文正公既官參議,康熙己未舉鴻博,召試授侍講,命錄平日詩文進覽。
首篇系《親耕耤田頌》。
上肅然改容曰:“此世祖章皇帝時事。
”又閱詩至末首,有“年老才将盡,憂多道轉親”之句,上伫思久之,曰:“何謂憂多道轉親。
”對曰:“臣幼遭亂離,半生在憂患中,常随事體認,于道轉覺親切。
詩辭樸拙,不勝惶恐。
“天顔和霁,從容顧問甚詳,一時鹹歎,優禮儒臣,為國家盛事。
範忠貞公承谟,大學士文程子。
初充侍衛,複舉壬辰進士,改庶吉士,授寵文院編修,官至浙閩總督。
死耿逆之難。
有畫壁詩傳于世。
槜李董漢策,尚書份元孫,博聞宏覽,忠貞特薦以科道用。
旋被台參放歸。
忠貞殉難後,浙人建祠于孤山。
董《往谒詩》雲:“淚灑西台夢欲迷,怒濤風急拍長堤。
天涯渺渺無知己,埋劍金庭伴鶴栖。
握機密啟意躊蹰,箧有陰符返五湖。
卻悔囊錐猶未試,女牆望見夜啼烏。
” 康熙庚戍,一甲一名德清蔡宮贊啟僔,二名德清孫司空在豐,三名長洲徐司寇乾學。
即于是年十二月召對宏德殿賦詩,即日被命同直南書房,又同主順天鄉試,為鼎甲盛事。
孫司空在豐充講官時,護駕南苑。
圍内有獐突出,上以禦用弓矢授在豐,射得之。
上大喜,顧大臣曰:“孫在豐文武材也。
” 丹棱人楊鼎,幼失怙,母子茕茕相守。
茅屋一椽,僅蔽風雨。
鼎力耕養母,暇則釣于溪,得魚以為母日用,言笑起居不敢有違。
偶與人争,母呼之立解,雖曲直勿論也。
年近三十卒。
其母悲痛,目為之昏。
所居荒棘,中心多怖。
一夕,夢鼎語曰:“母勿怖,兒為母伴。
”驚覺,足底有物。
晨起視之,則大蛇蟠屈其上。
母駭甚,恍悟夢中語。
曰:“得非兒所化耶?果爾當首肯。
”蛇昂首若颔之者。
母床以大竹為之,竹節皆通,可藏物。
蛇自床下入竹中,夕則複來。
鄰裡聞之,歎為奇事。
後數年,母去依舅氏,臨行啟視,竹中蛇已不知所往。
康熙十七年,禦史成其範題為星占之理可憑、捷音之來伊迩,請敕令軍士應期征剿以奏蕩平事:“臣竊惟,天道至微而難窺,非淺學所可輕議。
臣以愚陋書生,何敢妄談?但事關軍國大計,不敢不據實為我皇上陳之。
臣謹按,五星之占驗往往不爽,惟熒惑一星,其應
坐處環列皆書籍,尤好性理五經四書。
所坐室中,顔曰“敬天”,左曰“以愛己之心愛人”,右曰“以責人之心責己。
”皆禦筆自書。
書法直逼歐顔。
見章奏有德邁二帝、功過三王等語,謂:“二帝三王豈朕所能過?”戒群臣以後不許如此。
陸清獻公隴其嘗謹述其事。
靜海宮夢仁初名宏宗,久困場屋。
一夕夢鄉前輩林會元春以一冊予之,春字子仁,因更名夢仁。
康熙庚戍果中會元。
昆山徐司寇乾學為禮部侍郎時,朝鮮使者鄭載嵩訴其國王受枉,語頗悖妄。
乾學上疏劾其不敬。
上喜曰:“此文有關國體。
”遂升左都禦史。
已而王果上表請罪。
吳人張姓,以星蔔遊公卿間,嘗許缪念齋彤狀元,康熙丁未果第一人及第。
吳中驚以為神,門外車馬不絕。
張亦自高聲價,累緻千金。
韓宗伯菼時教授陋巷,托友代問。
張厲聲曰:“此人來歲當死,還問功名乎?”及韓中會狀,張遁去。
盧陵張貞生,少人塾受經,即有志聖賢之學。
官侍講學士時,言事激切,命下考功議革職。
上愛其才,止镌二級。
出都時,王阮亭司寇等賊詩餞行。
張《留别詩》雲:“秋風送客複乘船,江遠帆孤一夢懸。
焚草燈前期報國,披肝殿上願回天。
聖明豈是誠難格,臣戆還慚術未全。
賴有宗工交勸勉,臨岐申熙朝新語。
贈繞朝鞭。
“歸二年,诏以原官起用,至京卒。
嘗書”至危是人禽之界,吃緊在義利之關“二語于座右,以自警。
湖州沈閣學涵,于康熙辛未閏端午禦試《紫禁朱櫻出上闌》詩。
上閱至末句雲“結根幸荷滋培久,長抱丹心對紫微。
” 嘉歎久之。
曰:“沈涵故自不凡。
” 康熙四年十二月,兩江總督郎廷佐奏報溧陽縣民獲玉玺,篆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
命貯寶庫,賞獲玺人顧起龍等各銀五十兩。
山東邱縣孝子王祚昌,刲肝療父,父病立起。
奉特旨給旌,後不為例。
本朝高文良公其倬,詩為勳業所掩,實一代作手也。
嘗賦《恩賞花瓴黃馬褂詩》雲:“冠飄孔翠天風細,衣染鵝黃禦氣濃。
”莊雅獨絕。
湯文正公既官參議,康熙己未舉鴻博,召試授侍講,命錄平日詩文進覽。
首篇系《親耕耤田頌》。
上肅然改容曰:“此世祖章皇帝時事。
”又閱詩至末首,有“年老才将盡,憂多道轉親”之句,上伫思久之,曰:“何謂憂多道轉親。
”對曰:“臣幼遭亂離,半生在憂患中,常随事體認,于道轉覺親切。
詩辭樸拙,不勝惶恐。
“天顔和霁,從容顧問甚詳,一時鹹歎,優禮儒臣,為國家盛事。
範忠貞公承谟,大學士文程子。
初充侍衛,複舉壬辰進士,改庶吉士,授寵文院編修,官至浙閩總督。
死耿逆之難。
有畫壁詩傳于世。
槜李董漢策,尚書份元孫,博聞宏覽,忠貞特薦以科道用。
旋被台參放歸。
忠貞殉難後,浙人建祠于孤山。
董《往谒詩》雲:“淚灑西台夢欲迷,怒濤風急拍長堤。
天涯渺渺無知己,埋劍金庭伴鶴栖。
握機密啟意躊蹰,箧有陰符返五湖。
卻悔囊錐猶未試,女牆望見夜啼烏。
” 康熙庚戍,一甲一名德清蔡宮贊啟僔,二名德清孫司空在豐,三名長洲徐司寇乾學。
即于是年十二月召對宏德殿賦詩,即日被命同直南書房,又同主順天鄉試,為鼎甲盛事。
孫司空在豐充講官時,護駕南苑。
圍内有獐突出,上以禦用弓矢授在豐,射得之。
上大喜,顧大臣曰:“孫在豐文武材也。
” 丹棱人楊鼎,幼失怙,母子茕茕相守。
茅屋一椽,僅蔽風雨。
鼎力耕養母,暇則釣于溪,得魚以為母日用,言笑起居不敢有違。
偶與人争,母呼之立解,雖曲直勿論也。
年近三十卒。
其母悲痛,目為之昏。
所居荒棘,中心多怖。
一夕,夢鼎語曰:“母勿怖,兒為母伴。
”驚覺,足底有物。
晨起視之,則大蛇蟠屈其上。
母駭甚,恍悟夢中語。
曰:“得非兒所化耶?果爾當首肯。
”蛇昂首若颔之者。
母床以大竹為之,竹節皆通,可藏物。
蛇自床下入竹中,夕則複來。
鄰裡聞之,歎為奇事。
後數年,母去依舅氏,臨行啟視,竹中蛇已不知所往。
康熙十七年,禦史成其範題為星占之理可憑、捷音之來伊迩,請敕令軍士應期征剿以奏蕩平事:“臣竊惟,天道至微而難窺,非淺學所可輕議。
臣以愚陋書生,何敢妄談?但事關軍國大計,不敢不據實為我皇上陳之。
臣謹按,五星之占驗往往不爽,惟熒惑一星,其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