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羊脂和粥以為餌,文侯每日侵晨市脂煮粥以供父。

    父殁,文侯抱铛以哭,若孺子然。

    裡人為繪《抱铛圖》,作詩紀其事。

    萬光泰一首最悲切,雲:“羊脂數合米一掬,病父在床惟啖粥。

    父能啖粥子亦甘,粒米勝于五鼎肉。

    升屋臯某無歸魂,束薪斷火铛寡恩。

    床前呼父铛畔哭,抱铛三日铛猶溫。

    嗚呼! 恨身不作铛中米,臨殁猶能進一匕。

    謂铛不聞铛有耳。

    “ 高郵夏醴谷之蓉,雍正癸醜進士,由教谕膺薦舉入翰林,典試閩中,督學粵東。

    于治經外示以古文之學,兩省文風因此蒸蒸日上。

    星轺所至,綜所見聞,系諸篇什,著有《駪征集》。

     歸田後,仍日事丹鉛,手不釋卷。

    耆德盛名,學者以為矜式。

     會稽周學士長發,雍正甲辰進士,改庶吉士,散館以知縣用,尋改教職。

    乾隆初,由薦舉重入祠館。

    奉命祭告嵩華、江熙朝新語。

    淮、吳山等處。

    乞假省母,恩賜内緞豐貂,令歸為母壽,極儒臣之榮。

     華亭王厲齋祖庚,為相國文恭公長孫。

    幼穎異,公愛其類己,且生同甲,故名曰祖庚,字曰生同。

    雍正丙午丁未聯捷,榜下選山西聞喜縣,調興縣。

    歲旱,申請開倉平粜,不待報,即令民赴倉買谷,民賴以安。

    乾隆丙辰薦舉,應召試不售,尋奉旨纂修經史。

    出知隰州,卓薦升順德府,調保定府。

    恭逢聖駕巡幸及秋狝木蘭諸大典,屢荷召見,奏對悉稱。

    在任八年,卓薦者再,然終以未得入詞館為歉。

    兩子紹曾、顯曾皆膺館選,而意終不樂,亦見文人結習未忘也。

     山陰胡雉威天遊,兩中副榜。

    乾隆丙辰薦舉召試,因持服未與。

    次年補試,又以污卷見遺。

    居京師,館任宗伯蘭枝第,晨夕商榷讀書,未嘗挾一刺以幹公卿。

    公卿慕其名者,欲一見而不可得。

    每廣座作文,落紙辄數千言,見者嗟服。

    骈體文得唐燕許二公之遺。

    會《一統志》成,當進禦,鄂文端、張文和兩相國屬齊檢讨召南作表,齊推稚威。

    文端欲招之,卒不至。

     其任氣不肯下人如是。

     桐城張文和公七十壽辰,高宗賜對聯雲:“潞國晚年猶矍铄,呂端大事不糊塗。

    ” 常州陳文恭公薨,賜對聯雲:“執笏無慚真宰相,蓋棺還是老書生。

    ” 錢唐梁文莊公乞假養親,賜詩雲:“翻祝還朝晚,卿家慶更深。

    ”天語之肫摯如此,知明良之契合深矣。

     吳縣陶部郎筱之妾李氏,年二十四而寡。

    撫所生子望潛甫彌月,教養成人,為之授室。

    媳陳氏有娠六月,而望潛又殁。

     時陳氏年甫十七,痛不欲生,勉從姑命,以待生男延宗祀也。

     已而舉一女,孀姑恐傷寡媳心,亟請于族黨,公議以猶子緒澧熙朝新語。

    為嗣。

    又十年而李氏卒,計守節二十九年。

    陳氏命緒澧循例請旌,建坊墓道,綽楔巍然。

    工費不赀,典質簪珥殆盡,親族賢之。

    乾隆壬子,陳氏年四十一歲,西鄰不戒于火,延爇将及卧室。

    舉家徙避,陳氏守伯姬之戒,端坐不出。

    時西風大作,火勢忽迎風返轉,阖門得免于厄。

    天之厚待苦節,此其顯而易見者也。

    聞緒澧之子亮采,已有聲庠序,陳氏猶及見其孫之成名,食報正未有艾耳。

     長洲蔣重光女,有至性。

    父病瘓日久,女随生母晨夕侍。

     會天暑,蚊集嘬遍體,婢媪輩欲揮之,女不可,曰:“蚊得一飽,便絕他噬,甯使噬吾膚,毋令再噬吾親也。

    ”婢媪為之泣下。

    其感人如此。

    女年十四,字同裡陳珏,未娶而夭,女誓不再字。

    父母不忍奪其志,遂歸于陳。

    持服如制,立嗣娶媳。

    而嗣子又殁,乃與孀媳撫遺腹孫廷椒,以養以教,守節三十餘年而卒。

    廷椒呈請詳題,得旌典焉。

     程香岩蔭貴中乾隆己卯舉人,授四川大竹令。

    有政聲,公餘以詩畫自娛,翩翩一書生,絕不料其有幹濟才也。

    金川用兵,上官察其能,委辦南路科多站,程以其子烈随行。

    西軍失守,賊勢方張,漸及科多。

    程下令籍隸役兵夫,盡力死守,數月賊不得逞。

    黠者教以火攻,賊乃積薪縱火。

    既熾,程身先出戰,手刃二賊,遂遇害。

    其子亦不屈死。

    事聞,贈道銜,祭葬蔭赉如例。

    若程君父子,可謂忠孝萃于一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