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流寇之難,容母子相依,雖貧不受人饋遺。
母卒,三年後徒步之襄城,求父骨不得。
知縣張允中聞之,為立信吾祠,且造冢于古戰場,以慰其心。
乃取其冢土歸告于母墓,更持服如初喪,累薦不就。
聖祖西巡,欲見之。
陝督傳旨,容驚泣以廢疾辭,特賜關中大儒四字寵之。
閩中有鬼孝子者,七歲喪父,家赤貧。
孝子雖幼,即能以力養母。
數年孝子死,鄰人将奪母志,孝子為祟于其家以止之。
且托夢于母曰:“兒雖死,猶能以力養母。
”母泣曰:“兒已鬼矣。
安所用力為?”曰:“母第适市,語負擔者,令加重焉。
兒陰佐之力,使能勝。
則其傭可倍獲。
母取其赢以給贍也。
“ 母如其言,果賴以存活,守節至老。
宋射陵曹為作《鬼孝子傳》,見《虞初新志》。
世之生而忘親者,愧比鬼。
康熙甲申四月,命侍衛拉錫等探視河源。
初四自京起程,五月十三至青海,十四至呼呼布拉克,六月初七至星宿海之東。
有澤名鄂陵,周二百餘裡。
鄂陵至有澤名劄陵,周三百餘裡。
二澤相隔三十裡。
初九至星宿海,蒙古名鄂郭塔拉。
登南山視星宿海之源,小泉萬億,不可勝數。
周圍群山,蒙古名庫爾衮,即昆侖也。
南有山名古爾班吐爾哈,西南有山名布胡珠爾黑,西有山名巴爾布哈,北有山名阿克塔因七奇,東北有山名烏闌柱石。
古爾班吐爾哈山下諸泉,西藩國名為噶爾馬塘。
巴爾布哈山下諸泉,名為噶爾馬春穆朗。
阿克塔因七奇山下諸泉,名為噶爾馬沁尼。
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即古爾班索羅谟也。
三河東流入劄陵羅,自劄陵一支流入鄂陵澤,自鄂陵流出乃黃河也。
除此,他山之泉與平地之泉流為小河者不可勝數,盡歸黃河東下。
使者自星宿海于六月十一日回程。
向東南行二日,登哈爾吉山,見黃河東流至呼呼托羅海山,又南流繞撤除克山之南,又北流至巴爾托羅海山之南。
次日至冰山之西,其山最高,雲霧蔽之。
蒙古言此山長三百餘裡,有九高峰,自古至今未見冰消,終日雲霧蔽之,常雨雪,一月中三四日晴而已。
自此回行十六日,至席拉庫特爾之地。
又向南行,過僧庫裡高嶺,行百餘裡至黃河岸。
見黃河自巴爾托羅海山向東北流于歸德堡之北、達喀山之南,從爾山峽中流入蘭州。
自京至星宿海共七千六百餘裡,甯夏之西有松山。
至星宿海天勢漸低,地勢漸高,人氣閉塞,故多喘息。
靖逆侯張勇字飛熊,國初定鼎,即仗劍出關,求見英王,王大奇之。
提督甘肅,知吳三桂将反,命子雲翼間道入都,首熙朝新語。
發其奸。
聖祖親解禦袍賜之,功成後谥襄壯。
相傳其封公夢夏侯惇而生侯,薨後葬墳掘地,得夏侯碑碣。
亦奇事也。
金會公德嘉,順治庚子舉人,就安陸府教授,不赴會試。
一日夢有人投刺來拜,視之,乃“門弟劉子壯”五字,奇之。
因北上。
康熙壬戌會試,總裁掌院學士朱之弼,乃劉子壯會試房師也。
果中第一。
夢兆之異如此。
張清恪公伯行,康熙乙醜進士,曆官至江蘇巡撫,素以清節理學著名。
四十八年大計,盡除吏之貪婪不職者,萬民鼓舞。
而總督噶禮貪黩怙勢,素與龃龉。
辛卯科場事發,上命刑部尚書張鵬翮往鞫,亦畏其勢。
伯行抗疏上言噶禮營私壞法,有曰:“仰祈皇上大奮乾綱,除兩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振萬古之綱常,培一時之士氣。
”人皆傳誦。
噶禮亦誣伯行不肯出洋數事。
上命并解任,命工部尚書張廷樞來鞫,并拟革職。
上責諸臣颠倒是非,革噶禮職,留伯行巡撫任。
谕諸大臣曰:“伯行乃天下第一清官。
噶禮辦事曆練,操守聯未能信。
若非張伯行在彼,江南地方受其侵削一半矣。
”中外無不頌聖祖知人之明。
海甯查嗣韓以五經鄉薦,不第留京。
住西華廠劉廷玑宅之無倦軒攻書,身素弱,劉勸慰之。
曰:“吾非不知,曾夢神贈書,有‘五色雲中第二人’句。
是以戀戀冀其一驗耳。
”至康熙戊辰。
果以榜眼及第。
孫松坪緻彌,康熙戊辰進士,官編修。
髫齡即以詩供奉禁中,四十餘年。
有《歸舟口号》雲:“有淚何曾灑路窮,小船欹側逆流中。
科頭白眼傾尊酒,飽看人家使順風。
”其襟懷磊落可想。
餘姚汪鑒少任俠,及從勞麟書遊,研心朱子之學,粹然儒者矣。
其父殁雲南,鑒扶榇歸。
至漢江遇大風,舟将覆。
鑒憑熙朝新語。
棺号哭,誓以身殉,風忽止,得泊沙岸以免。
人鹹謂孝思所感。
母卒,三年後徒步之襄城,求父骨不得。
知縣張允中聞之,為立信吾祠,且造冢于古戰場,以慰其心。
乃取其冢土歸告于母墓,更持服如初喪,累薦不就。
聖祖西巡,欲見之。
陝督傳旨,容驚泣以廢疾辭,特賜關中大儒四字寵之。
閩中有鬼孝子者,七歲喪父,家赤貧。
孝子雖幼,即能以力養母。
數年孝子死,鄰人将奪母志,孝子為祟于其家以止之。
且托夢于母曰:“兒雖死,猶能以力養母。
”母泣曰:“兒已鬼矣。
安所用力為?”曰:“母第适市,語負擔者,令加重焉。
兒陰佐之力,使能勝。
則其傭可倍獲。
母取其赢以給贍也。
“ 母如其言,果賴以存活,守節至老。
宋射陵曹為作《鬼孝子傳》,見《虞初新志》。
世之生而忘親者,愧比鬼。
康熙甲申四月,命侍衛拉錫等探視河源。
初四自京起程,五月十三至青海,十四至呼呼布拉克,六月初七至星宿海之東。
有澤名鄂陵,周二百餘裡。
鄂陵至有澤名劄陵,周三百餘裡。
二澤相隔三十裡。
初九至星宿海,蒙古名鄂郭塔拉。
登南山視星宿海之源,小泉萬億,不可勝數。
周圍群山,蒙古名庫爾衮,即昆侖也。
南有山名古爾班吐爾哈,西南有山名布胡珠爾黑,西有山名巴爾布哈,北有山名阿克塔因七奇,東北有山名烏闌柱石。
古爾班吐爾哈山下諸泉,西藩國名為噶爾馬塘。
巴爾布哈山下諸泉,名為噶爾馬春穆朗。
阿克塔因七奇山下諸泉,名為噶爾馬沁尼。
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即古爾班索羅谟也。
三河東流入劄陵羅,自劄陵一支流入鄂陵澤,自鄂陵流出乃黃河也。
除此,他山之泉與平地之泉流為小河者不可勝數,盡歸黃河東下。
使者自星宿海于六月十一日回程。
向東南行二日,登哈爾吉山,見黃河東流至呼呼托羅海山,又南流繞撤除克山之南,又北流至巴爾托羅海山之南。
次日至冰山之西,其山最高,雲霧蔽之。
蒙古言此山長三百餘裡,有九高峰,自古至今未見冰消,終日雲霧蔽之,常雨雪,一月中三四日晴而已。
自此回行十六日,至席拉庫特爾之地。
又向南行,過僧庫裡高嶺,行百餘裡至黃河岸。
見黃河自巴爾托羅海山向東北流于歸德堡之北、達喀山之南,從爾山峽中流入蘭州。
自京至星宿海共七千六百餘裡,甯夏之西有松山。
至星宿海天勢漸低,地勢漸高,人氣閉塞,故多喘息。
靖逆侯張勇字飛熊,國初定鼎,即仗劍出關,求見英王,王大奇之。
提督甘肅,知吳三桂将反,命子雲翼間道入都,首熙朝新語。
發其奸。
聖祖親解禦袍賜之,功成後谥襄壯。
相傳其封公夢夏侯惇而生侯,薨後葬墳掘地,得夏侯碑碣。
亦奇事也。
金會公德嘉,順治庚子舉人,就安陸府教授,不赴會試。
一日夢有人投刺來拜,視之,乃“門弟劉子壯”五字,奇之。
因北上。
康熙壬戌會試,總裁掌院學士朱之弼,乃劉子壯會試房師也。
果中第一。
夢兆之異如此。
張清恪公伯行,康熙乙醜進士,曆官至江蘇巡撫,素以清節理學著名。
四十八年大計,盡除吏之貪婪不職者,萬民鼓舞。
而總督噶禮貪黩怙勢,素與龃龉。
辛卯科場事發,上命刑部尚書張鵬翮往鞫,亦畏其勢。
伯行抗疏上言噶禮營私壞法,有曰:“仰祈皇上大奮乾綱,除兩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振萬古之綱常,培一時之士氣。
”人皆傳誦。
噶禮亦誣伯行不肯出洋數事。
上命并解任,命工部尚書張廷樞來鞫,并拟革職。
上責諸臣颠倒是非,革噶禮職,留伯行巡撫任。
谕諸大臣曰:“伯行乃天下第一清官。
噶禮辦事曆練,操守聯未能信。
若非張伯行在彼,江南地方受其侵削一半矣。
”中外無不頌聖祖知人之明。
海甯查嗣韓以五經鄉薦,不第留京。
住西華廠劉廷玑宅之無倦軒攻書,身素弱,劉勸慰之。
曰:“吾非不知,曾夢神贈書,有‘五色雲中第二人’句。
是以戀戀冀其一驗耳。
”至康熙戊辰。
果以榜眼及第。
孫松坪緻彌,康熙戊辰進士,官編修。
髫齡即以詩供奉禁中,四十餘年。
有《歸舟口号》雲:“有淚何曾灑路窮,小船欹側逆流中。
科頭白眼傾尊酒,飽看人家使順風。
”其襟懷磊落可想。
餘姚汪鑒少任俠,及從勞麟書遊,研心朱子之學,粹然儒者矣。
其父殁雲南,鑒扶榇歸。
至漢江遇大風,舟将覆。
鑒憑熙朝新語。
棺号哭,誓以身殉,風忽止,得泊沙岸以免。
人鹹謂孝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