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外矣。

     王阮亭在京師與同人為銷夏會,以“五月賣松風,人間本熙朝新語。

    無價”為題,一時名作如林。

    龐雪崖垲雲:“閑傍蒼松置短床,南風潇灑透衣裳。

    人間第一清涼散,休把千金比禁方。

    嘒嘒鳴蜩毒熱新,松枝輕飐午風習。

    此間好似清涼國,遮莫鋪金肯售人。

    ”龍雷岸燮雲:“岸帻被襟意爽然,憑誰索價且高懸。

    東坡隻欲時人買,剛道清風直萬錢。

    滿袖攜歸且嘯歌,紛紛觸熱客何多。

    涼風争似涼州好,此價惟須問孟佗。

    ” 常熟汪玉輪繹,康熙丁醜會試第三,未與殿試。

    至庚辰以一甲一名及第,胪唱後歸第。

    馬上口占詩,有“歸計讵謀千頃竹,浮生隻辦十年官”之句。

    乙酉年奉命校《全唐詩》于揚州,事竣而卒。

    計自通籍至其時僅九年耳,前詩已為之谶矣。

     順治間,徽州汪曰衡夢見天榜:會元汪士鋐因改名應之,竟不第。

    至康熙丁醜,汪退谷士鋐中會元,相隔四十餘年。

    曰衡已物故,其孫記乃祖之言,以告人。

    相與歎造物弄人,亦覺無謂。

    此事與朱士绶改名朱镕相似,而事更奇。

     錢唐顧侍禦豹文,彈劾不避權貴,然卒無妄言。

    嘗曰:“言而當,足以裨國是,言之不當,雖天子不以為罪,使異日輕谏官,非計也。

    ”旨哉斯言,可為台谏法。

     于清端公成龍總督兩江,其族弟襄勤公亦名成龍,知江甯府。

    同姓、同名、同時、同官一城,且同以清節著,聞位又同至一品,古所未有。

     人家科第在績學種德,風水之說不足道也。

    然亦有灼然可信者。

    全椒吳榜眼昺之曾祖為父蔔吉壤,延閩人簡堯坡擇兆,三年不得。

    辭歸,吳翁固留之。

    一日,同往梅花山中,遇大雪,同飲陳家酒樓。

    簡倚檻遠眺,久之,罷酒起曰:“異哉!吾遠近求之三年不得,乃在此乎。

    ”即同往三裡許,審視良久,曰:“是矣。

    ”雪晴更往觀之,喜曰:“天賜也。

    然葬後君之子未即發,至孫乃大發。

    發必兄弟同之。

    兩面文峰秀絕,發必鼎熙朝新語。

    甲。

    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三人未可知。

    亦不僅一世而止。

    ”翁如言蔔葬。

    其後孫國鼎中崇祯癸未進士,國缙中順治己醜進士,國對、國龍攣生,國對中探花,國龍成進士。

    至昺兄弟亦先後成進士,而昺則中榜眼。

    簡之術亦神矣哉。

     辛未名臣如陳恪勤公鵬年,文章事業為一代偉人。

    詩更潇灑,有句雲:“隔簾幽韻上焦桐,一曲湘靈奏未終。

    略記年時春雨後,海棠初試小熏籠。

    ” 關中李天生因笃、仁和吳志伊任臣俱寓益都相國邸中。

    一日,會飲李閣學天馥家。

    天寒、天生衣短貉裘而來,毛色粗惡。

     李曰:“是當内其毛而衣之。

    ”天生怫然曰:“是反衣也。

    獨不聞反裘而負薪者乎?傳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内毛者反裡也。

    ”李曰:“然則羊裘如何?”曰:“羊裘賤服,恐負薪者所衣即此。

    但毛色所尚,古無明文,然定無從内向者。

    ” 時毛大可奇齡在座,李以問之。

    大可曰:“毛色不内向極是,但羊裘用純黑。

    《論語》羔裘元冠,缁衣羔裘。

    以冠衣黑色表毛色也。

    《詩》曰:羔羊之皮,素絲五紽惟黑毛向外,當用白絲五條嵌之,使黑白分明以為飾。

    此非外向乎?至狐羊貴賤,不可考。

    然《禮記》黼裘誓省,大裘非古。

    解者謂以黑羊雜狐白相間而成文者謂之黼裘,純黑羊裘謂之大裘。

    是天子用純黑羊裘,諸侯用之即謂之非。

    古是非尊黑羊而賤狐白乎?”李以問志伊,志伊曰:“觀黼裘誓省,狐裘祭臘。

    《論語》狐貉之厚以居,則狐用卑亵,自不如羊裘祀天之尊也。

    用《桧詩》曰:羔裘逍遙,狐裘以朝。

    則羊裘狐白雖皆可用為朝服,然狐多羊少,則詩人譏之。

    此亦羊貴狐賤之一驗也。

    ”天生乃笑曰:“田文以一狐白脫秦患,而五羊之皮,則秦人薄之。

    《國策》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若此,果何貴何賤也?”志伊曰:“羊之價焉得如狐?然曆觀群書,似乎羊裘價賤而用貴,熙朝新語。

    狐裘價貴而用反賤也。

    ”坐客皆是其言。

     康熙二十六年四月,副教禦史徐元珙疏請厘正祀典。

    其略雲:“臣按曆代祀典,唐望祀北海于洛州,即今河南府也。

    宋望祀北海于孟州,即今懷慶府也。

    明亦望祭天懷慶府。

    我朝典制,東海祀于萊州,南海祀于廣州,二祀近海,誠為允當。

    西海則于蒲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