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本朝大典禮,例由翰林編檢以上撰文。
壬寅冬,掌院靜海勵文恭公詢于青陽吳文簡公曰:“記得庶常中有一人善四六文者,為誰?”吳曰:“華亭黃之隽。
”文恭立授數題令作。
奏上,多稱旨。
庶吉士撰文自此始。
康熙庚辰,溧陽史文靖公贻直年十九,釋褐後,請假歸娶于揚州許氏。
繪《玉堂歸娶圖》,題詠甚夥。
郭元釪一絕雲:“采镫十道簇香輪,花滿遊纓踏路塵。
似有行人傳盛事,公然許史是天親。
” 洪洞李檢讨因笃,康熙初膺薦舉,以母老家貧力辭不赴。
既被敦促入都,召試入翰林,即上疏乞養。
情詞懇切,昔人比李令伯之陳情,殆又過之。
鈕玉樵以為國初兩大文字之一。
部議以纂《明史》,不允其請。
奉旨特準終養。
出都之日,士大夫詩文贈送者數百人,海内高之。
其疏雲:“臣某奏為微臣母老多病,獨子萬難遠離,泣血陳情,籲恩歸養事。
臣竊惟,幼學而壯行者,人臣之盛節。
辭榮而乞養者,人子之苦心。
故求賢雖有國之經,而教孝實人倫之本。
伏蒙皇上敕谕内外諸臣,保舉學行兼優之人。
比有内閣學士臣某等,旁采虛聲,先後以臣因笃姓名聯塵薦牍。
獲奉俞旨,吏部遵行,陝西撫臣促臣應诏赴京。
臣自念臣母年逾七十,屬歲多病,又緣避寇墜馬,左股受傷。
晝夜呻吟,久成廢疾,困頓床褥,轉側需人。
臣止一熙朝新語。
弟因材,從幼過繼于臣叔曾祖家,分奉小宗之祀。
臣年四十有九,兒女并無,母子茕茕,相依為命,躬親扶持,跬步難離。
随經具呈哀辭,次第移咨,吏部謂咨中三人,其中稱親援病,恐有推诿,一概駁回。
竊思己病或可僞言,親老豈容假借?臣雖極愚不肖,讵忍藉口所生,指為推卸之端?痛思臣母垂暮之年,不幸身嬰殘疾。
臣若貪承恩诏,背母遠行,必緻倚門倚闾,夙病增劇。
況衰齡七十,久困扶床,辇路三千,難通齧指。
一旦禱北辰而已遠,回西景以無期,萬一有為子所不忍言者,則是毛義之捧檄不逮其親,溫峤之絕裾自忘其母。
風木之悲何及?瓶罍之恥奚償?即臣永為名教罪人,虧子職而負聖朝,非臣愚之所敢出也。
皇上方敬事兩宮,聿隆孝治,細如草木,鹹被矜容。
自能推錫類之仁,推于士庶。
甯忍孑然母子,飲泣向隅,奪其烏鳥私情,置之仕路?蓋閣臣去臣最遠,故以虛譽采臣,而不知臣之有老親也。
臣雲翼與臣皆秦人,雖所居裡闬非遠,知臣有老母而不知其既病且衰,委頓支離至于此極也。
即部臣推诿之語,概指三人而言,非謂臣當必舍其親而不之顧也。
且臣譾陋,而同時薦臣者皆朝廷大臣,其于君親出處之義,聞之熟矣。
如臣獵名違母,則其始進已乖。
不惟渎斁天倫,無顔以對皇上。
而循陔負疚,躁進贻譏,則于薦臣亦為有靦面目。
去歲台司郡邑絡繹遣臣長行,急若風火。
臣趨朝之限雖迫于戴星,而問寝之私倍懸于愛日。
然呼天莫應,号泣就途。
志緒荒迷,如堕雲霧。
低頭轉瞬,辄見臣母在前。
寝食俱忘,肝腸迸裂,其不可渎官常而幹祿位也明矣。
況皇上至孝至仁,以堯舜之道治天下,郭倫厚俗,遠邁前朝。
而臣甘違離老親,緻傷風化,有臣如此,安所用之。
乃臣自抵都以來,屢次具吳具疏,九重嚴邃,情壅上聞。
随于三月初一日扶病考試,蒙皇上拔之前列。
奉旨授臣翰林院檢讨,與臣同官纂修《明史》。
聞命悚惶,忝熙朝新語。
竊非分,念臣衡茅下士,受皇上特達之知。
天恩深重,何忍言歸?但臣于去秋入京,奄更十月,數接家信,雲臣母自臣遠離膝下,哀痛彌侵,晝夜思臣,流涕無已,雙目昏眊,垂至失明。
臣仰圖報君,俯迫谂母,欲留不可,欲去不能,瞻望阙廷,進退維谷。
乃于五月二十一日具呈吏部,未蒙代題。
臣孺切下情,惟有哀祈君父。
查見行事例,凡在京官員,門無以次人丁,聽其終養。
臣身為獨子,與例相符,伏願皇上特沛恩慈,許臣遄歸,扶養其母,叨沐聖澤,以終天年。
臣母殘病餘生,統由再造。
不惟臣母子銜環镂骨,誓竭畢生。
而報國方長,策名有日,益圖力酬知遇,務展涓埃矣。
臣無任激切待命之至,緣系陳情,事理字都逾格,貼黃難盡。
統祈鑒宥施行。
“ 秀水徐嘉炎既舉詞科後,從益都相國修稧于萬柳堂。
會者十六人,酒半,相國問:“包鹹注浴乎沂,是祓濯仰是澡洗?” 宣城施愚山雲:“沂水之上,則非澡洗矣”。
嘉炎謂:“古無裸體入水者,惟齊懿被弑時,有邴歜閻職入申池浴。
池與沂水不同。
且是賤者之事,非士大夫所行。
又時屬夏月,非暮春也。
暮春入水,恐無是理。
“衆以為然。
康熙辛酉,王師收滇黔。
群臣默頌甚夥,惟嘉炎獨仿《饒歌鼓吹曲》,自聖人出至文德舞止,凡二十四章。
因事立名,與缪襲、韋昭、何承天輩相表裡。
乙醜元夕,上于南海子大放燈火,使臣民縱觀,都盧尋橦魚龍曼衍之屬畢進。
群臣從觀者皆有詩,獨嘉炎作《紅門花火記》,文筆奇麗,稱于一時。
聖祖南巡,江南民王來熊獻《煉金養身秘書》一冊。
上曰:“此等事朕素不信,其擲還之。
”聖訓煌煌,足破漢唐宋明諸主輕信方士之謬。
康熙三十
壬寅冬,掌院靜海勵文恭公詢于青陽吳文簡公曰:“記得庶常中有一人善四六文者,為誰?”吳曰:“華亭黃之隽。
”文恭立授數題令作。
奏上,多稱旨。
庶吉士撰文自此始。
康熙庚辰,溧陽史文靖公贻直年十九,釋褐後,請假歸娶于揚州許氏。
繪《玉堂歸娶圖》,題詠甚夥。
郭元釪一絕雲:“采镫十道簇香輪,花滿遊纓踏路塵。
似有行人傳盛事,公然許史是天親。
” 洪洞李檢讨因笃,康熙初膺薦舉,以母老家貧力辭不赴。
既被敦促入都,召試入翰林,即上疏乞養。
情詞懇切,昔人比李令伯之陳情,殆又過之。
鈕玉樵以為國初兩大文字之一。
部議以纂《明史》,不允其請。
奉旨特準終養。
出都之日,士大夫詩文贈送者數百人,海内高之。
其疏雲:“臣某奏為微臣母老多病,獨子萬難遠離,泣血陳情,籲恩歸養事。
臣竊惟,幼學而壯行者,人臣之盛節。
辭榮而乞養者,人子之苦心。
故求賢雖有國之經,而教孝實人倫之本。
伏蒙皇上敕谕内外諸臣,保舉學行兼優之人。
比有内閣學士臣某等,旁采虛聲,先後以臣因笃姓名聯塵薦牍。
獲奉俞旨,吏部遵行,陝西撫臣促臣應诏赴京。
臣自念臣母年逾七十,屬歲多病,又緣避寇墜馬,左股受傷。
晝夜呻吟,久成廢疾,困頓床褥,轉側需人。
臣止一熙朝新語。
弟因材,從幼過繼于臣叔曾祖家,分奉小宗之祀。
臣年四十有九,兒女并無,母子茕茕,相依為命,躬親扶持,跬步難離。
随經具呈哀辭,次第移咨,吏部謂咨中三人,其中稱親援病,恐有推诿,一概駁回。
竊思己病或可僞言,親老豈容假借?臣雖極愚不肖,讵忍藉口所生,指為推卸之端?痛思臣母垂暮之年,不幸身嬰殘疾。
臣若貪承恩诏,背母遠行,必緻倚門倚闾,夙病增劇。
況衰齡七十,久困扶床,辇路三千,難通齧指。
一旦禱北辰而已遠,回西景以無期,萬一有為子所不忍言者,則是毛義之捧檄不逮其親,溫峤之絕裾自忘其母。
風木之悲何及?瓶罍之恥奚償?即臣永為名教罪人,虧子職而負聖朝,非臣愚之所敢出也。
皇上方敬事兩宮,聿隆孝治,細如草木,鹹被矜容。
自能推錫類之仁,推于士庶。
甯忍孑然母子,飲泣向隅,奪其烏鳥私情,置之仕路?蓋閣臣去臣最遠,故以虛譽采臣,而不知臣之有老親也。
臣雲翼與臣皆秦人,雖所居裡闬非遠,知臣有老母而不知其既病且衰,委頓支離至于此極也。
即部臣推诿之語,概指三人而言,非謂臣當必舍其親而不之顧也。
且臣譾陋,而同時薦臣者皆朝廷大臣,其于君親出處之義,聞之熟矣。
如臣獵名違母,則其始進已乖。
不惟渎斁天倫,無顔以對皇上。
而循陔負疚,躁進贻譏,則于薦臣亦為有靦面目。
去歲台司郡邑絡繹遣臣長行,急若風火。
臣趨朝之限雖迫于戴星,而問寝之私倍懸于愛日。
然呼天莫應,号泣就途。
志緒荒迷,如堕雲霧。
低頭轉瞬,辄見臣母在前。
寝食俱忘,肝腸迸裂,其不可渎官常而幹祿位也明矣。
況皇上至孝至仁,以堯舜之道治天下,郭倫厚俗,遠邁前朝。
而臣甘違離老親,緻傷風化,有臣如此,安所用之。
乃臣自抵都以來,屢次具吳具疏,九重嚴邃,情壅上聞。
随于三月初一日扶病考試,蒙皇上拔之前列。
奉旨授臣翰林院檢讨,與臣同官纂修《明史》。
聞命悚惶,忝熙朝新語。
竊非分,念臣衡茅下士,受皇上特達之知。
天恩深重,何忍言歸?但臣于去秋入京,奄更十月,數接家信,雲臣母自臣遠離膝下,哀痛彌侵,晝夜思臣,流涕無已,雙目昏眊,垂至失明。
臣仰圖報君,俯迫谂母,欲留不可,欲去不能,瞻望阙廷,進退維谷。
乃于五月二十一日具呈吏部,未蒙代題。
臣孺切下情,惟有哀祈君父。
查見行事例,凡在京官員,門無以次人丁,聽其終養。
臣身為獨子,與例相符,伏願皇上特沛恩慈,許臣遄歸,扶養其母,叨沐聖澤,以終天年。
臣母殘病餘生,統由再造。
不惟臣母子銜環镂骨,誓竭畢生。
而報國方長,策名有日,益圖力酬知遇,務展涓埃矣。
臣無任激切待命之至,緣系陳情,事理字都逾格,貼黃難盡。
統祈鑒宥施行。
“ 秀水徐嘉炎既舉詞科後,從益都相國修稧于萬柳堂。
會者十六人,酒半,相國問:“包鹹注浴乎沂,是祓濯仰是澡洗?” 宣城施愚山雲:“沂水之上,則非澡洗矣”。
嘉炎謂:“古無裸體入水者,惟齊懿被弑時,有邴歜閻職入申池浴。
池與沂水不同。
且是賤者之事,非士大夫所行。
又時屬夏月,非暮春也。
暮春入水,恐無是理。
“衆以為然。
康熙辛酉,王師收滇黔。
群臣默頌甚夥,惟嘉炎獨仿《饒歌鼓吹曲》,自聖人出至文德舞止,凡二十四章。
因事立名,與缪襲、韋昭、何承天輩相表裡。
乙醜元夕,上于南海子大放燈火,使臣民縱觀,都盧尋橦魚龍曼衍之屬畢進。
群臣從觀者皆有詩,獨嘉炎作《紅門花火記》,文筆奇麗,稱于一時。
聖祖南巡,江南民王來熊獻《煉金養身秘書》一冊。
上曰:“此等事朕素不信,其擲還之。
”聖訓煌煌,足破漢唐宋明諸主輕信方士之謬。
康熙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