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肉食孝子,曰:“向子之不食肉者,以未見父棺耳,今則既見矣。

     憶與子遇十穴中日在壬申,今六十有一日,又值壬申。

    夢盡驗矣。

    豈非天哉?“孝子再拜,謝兩人交饋之赆,遂負骨歸。

    過洞庭湖,風作,兩日不得渡。

    同舟者疑之,且大索。

    孝子恐,禱于洞庭君,風立止。

    既歸葬其父,廬墓以終。

    乾隆四十九年熙朝新語。

    卒,壽七十二。

    長洲莊太守學和作《曹孝子紀略》。

     李眉山锴,正黃旗漢軍人,官筆帖式,少司寇輝祖之子,祖國索額圖之婿也。

    家世貴顯而性耽清寂,偕其配隐居盤山鹿青峰下,号“鹿青山人”,又号“焦明子。

    ”喜行無人徑,嘗曆溪谷中,犯雨雪遇蛇虎不顧也。

    歲一至教郡,留一二日辄歸,人罕見其面。

    時謂有靜癖。

    詩文古奧峭削,自辟門徑,視世之以笃花為國妝,以紅粟為法物者。

    超然遠矣。

     丙辰詞科之征,有祖父以己未鴻博起家,而其後人複膺薦辟者三人:秀水朱竹垞檢讨孫稻孫,華亭王文恭公孫祖庚,宣城施愚山侍讀孫念曾。

    兩世俱應大科之召,亦盛事也。

     西人測算之法本于《周髀》自中士失其傳,西人改易名目以衍其術,世遂奉為絕學。

    餘姚邵子政昂霄通中西之術,推測布算,細析豪芒,手制儀象,西人見者鹹服其精巧。

    著有《萬青樓圖編》十六卷,專論天文算數之術,分十有四目,皆援引漢晉以來天官家言,及歐邏巴之說,頗為精密。

     歸安沈東甫炳震世居竹墩,為東南望族。

    東甫少時即淬厲于學,為諸生有聲,屢困場屋。

    遂謝舉子業,專攻古學,于經史子集多丹黃鈎纂,考訂博辨,而《新舊唐書合鈔》二百六十卷,尤生平注力,積十數年而成。

    丙辰應召試不遇,歸。

    後錢香樹司寇以《唐書合鈔》奏聞,奉旨付詞館采取刊刻,頒布天下。

    時東甫已殁,可謂郁于生前,榮于身後者矣。

     綿州李雨村調元,乾隆癸未進士,改庶吉士。

    至丙戌春,同年崇慶何希顔明禮計偕入都。

    抵寓甫一日,即夢見李端坐堂上,然燭翻書,書中所載隐約皆官爵姓氏,煌煌大書,旁若有神護持之者。

    意此中秘書非人間有也。

    已而李散館,改吏部主事,始悟何夢中所見乃铨部官冊耳。

     儀征張孝女巧姑,父曰天相,病痹不能起立,兩兄傭他所,熙朝新語。

    孝女獨與父居。

    乾隆九年正月十八夜,比鄰不戒于火,火延及門。

    孝女狂号負父出,未及門而仆,與父俱死,年甫十四。

    明日,出其屍灰燼中,猶肩承父屍,握父手弗釋。

    邑人建石幢,書孝女死父狀,志其處。

    謹錄之以俟采風者(按:孝女事,于嘉慶三年,縣丞申淑泮浚渠得石幢,聞于邑令,申大吏入奏,得旌曲。

    都轉曾公燠為文記之,并系以詩。

    後邑令屠琴嗚倬亦書其事,并作歌焉)。

     長清曾孝女衍綸,宗聖裔也。

    父尚增以庶吉士出為知縣,累遷知郴州。

    衍綸年十一,從父于官。

    母病痿不能起,衍綸侍湯藥,凡四載不少休,衍綸憊甚。

    一夕,母謂衍綸暫假寐,命老妪秉燭侍帏側。

    火然及帏,老妪突出呼救,衍綸突火入抱母号。

    父自外聞之,趨至,亟呼救者挾衍綸出。

    衍綸齧其手至骨,挾者痛釋手,衍綸大呼曰:“速救夫人,夫人出我乃出。

    ”已複突火入。

    而煙幕床,救者不得入,遂與母俱燼。

    既滅火,衍綸身覆母,攣結不可解。

    此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乙亥事也。

    巡撫聞于朝,得旌如制。

    郴人為祠祀焉。

     乾隆二十九年,蘇州樂橋有李氏子,每晨鬻菜于道,得錢以養母。

    一日,拾遺金一封,歸而遺其母。

    發之,内題四十五兩。

    母駭而卻之曰:“汝一窭人,計力所得,日不過百錢,分也。

    今什伯之不祥,且彼遺金者或别有主,遭鞭責死矣。

    ”促持至其所。

    遺金者适至,語以故,還之。

    其人得金立馳去,市人怪其弗謝也,聒之,令分金酬賣菜者。

    其人不肯,詭曰:“矛金固五十兩,彼已匿其五,又何酬焉?”市人大嘩。

    有司過而訊之,佯怒賣菜者,鞭之五而發金。

    指其題謂遺金者曰:“汝金故五十兩,今題四十五兩,非汝金矣。

    ”以授賣菜者曰:“汝妄得吾鞭,以是償汝。

    且而母所謂不祥者驗矣。

    ”促持去。

     一市稱快。

     宣城湯鵬千偉,康熙二十九年領鄉薦,至乾隆初始得選江甯教谕。

    年已七旬,天真爛漫,若童子然。

    夏月葛衣搖扇,與群兒嬉,或上樹撲棗,童子環啖之。

    湯曰:“盍留苦敗者償老子勞耶?”其風趣如此。

    時學舍穿漏,每大雨,湯辄持傘坐承溜下,白發淋漓。

    客駭問之,則蹙然曰:“大成殿未修,先聖露居,某敢即安乎?”紳士聞之肅然,未幾,争相營構,宮牆煥然。

     乾隆四十三年夏,劉文正公為東閣大學士,早朝至東華門,在肩輿中端坐而逝,鼻垂五箸長尺餘。

    戶部尚書額驸福公隆安奏聞,高宗震悼辍朝。

    即日,聖駕親至東直門陽邸臨其喪。

    時文正子墉官江西按察使,未歸,上撫其孫慰之。

    諸大臣勸上回跸,上哭至乾清門,流涕謂軍機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