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節 天文學發展盛況空前
在元代,占統治地位的蒙古族的經濟、文化雖然都遠落後于漢族,但天文學并沒有因統治者的更換而衰落,卻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并在許多方面超過了前代,将中國天文學推向鼎盛時期。
首先,元初制訂的《授時曆》,在總體水平上大大超過宋代。
曆法的基本數據更精密,計算方法有進步,并有一些新的創造。
其次,天文儀器的制造水平有所提高。
宋代渾儀的制造已很精緻,元初為制訂《授時曆》而設計制造的天文儀器卻有更多的創新,特别是對渾儀作了革命性的改造。
第三,元代建立兩所大型的國家級天文台,各具特色,儀器風格迥然不同,為中國天文學史寫下了新的篇章。
第四,繼唐代一行之後,元代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不但在全國布有許多天文觀測站,而且有的觀測站擁有創新的大型儀器。
第五,繼宋代大規模的恒星測量之後,元代的恒星觀測又取得新成就。
第二節 元代天文學發展的社會條件 蒙古族有崇敬上天的習俗。
雖然保留原始時期敬畏自然力的遺風,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敬奉不同的神祗似乎是共同的特點,但蒙古族的信仰卻更集中于天。
《蒙鞑備錄》中記有“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稱天”。
《黑鞑事略》記其風俗“其常談必曰托着長生天底氣力..無一事不歸之天”。
從其日常用語可知,他們認為“天”是長生不死的,是威力無比的,能得到“天”的庇護和支持,就有力量戰勝各種困難。
這類語言,甚至常常出現在成吉思汗的诏書中。
如1206年成吉思汗任命失吉忽秃忽為善上斷事官,诏書稱:“當[我]被長生天護祐着,使天下百姓入軌就範的時候,你要作我的耳目..任何人不得違背你的話。
”(《元朝秘史》) 天可見面不可及,要想知道天是不是“庇護”着自己,就得求助于蔔師。
這些蔔師充當着為人們消災祈福的重要角色,從而受到普遍的敬畏。
英國人道森《出使蒙古記》記錄了蒙古人“對于預蔔、預言、占蔔、巫術、咒語等等極為注意。
..當天空出現新月或月圓時,他們便着手去做他們願意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他們稱月亮為大皇帝,并向它下跪祈禱”。
書中還記錄了人們為了免罪而付給占蔔者許多錢。
這些習俗是崇敬上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成吉思汗在征戰中帶有許多星占家,其主要任務是在重大軍事行動前作出預蔔。
耶律楚材就是其中最受重視的一個天文星占家。
“太祖十五年(1220)..八月長星見西方,楚材曰:女真将易主矣,明年而金主殂。
”(《新元史·耶律楚材傳》)由于這次成功的預蔔,“帝出兵必命楚材蔔”。
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博學多才,旁通天文曆算及醫蔔,1219年跟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域。
在征伐祃旗時逢雨雪三尺,他釋為克敵之兆而解大汗的不吉之疑,進兵果勝,因而為成吉思汗所看重。
另外兩件事更使他威信日高,1220年,成吉思汗身邊的西域天文星占家們說,這年五月望傍晚有月食,楚材根據自己的推算認為沒有,結果證明楚材是對的;他又推算出1221年十月望有月食,西域人認為沒有,屆時果然發生日偏食。
這兩件事使成吉思汗非常信服地對耶律楚材說:“汝于天上事尚無不知,況人事乎。
”(《新元史·耶律楚材傳》)天象預報的準确,也使崇敬上天的蒙古族統治者對天文星占更加關注,成吉思汗有時還親自灼羊脾以驗證楚材所蔔。
為什麼耶律楚材能知天上事呢,原來他是用金《大明曆》作的推算,事實證明這部曆法是一部好的曆法。
據《元史·曆志》稱,“元初承用金大明曆”,《新元史·曆志》也載:“蒙古初無曆法。
太祖十五年駐跸撒馬爾罕城,回鹘人奏:五月望月食。
中書令耶律楚材以大明曆推之。
”看來蒙古帝國至遲在1220年左右是沿用金《大明曆》的。
金《大明曆》與南朝祖沖之《大明曆》同名異曆。
金天會十五年(1137)頒用的《大明曆》實際上是受宋代優秀曆法《紀元曆》的影響而編成的,1180年又經過金代著名數學家、曆法家趙知微重新修訂,水平更為提高。
可以說漢族天文曆法對北方少數民族天文曆法水平的提高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他們經過消化吸收并加以發展後,又産生了超過《紀元曆》水平的新曆法。
蒙古族統治者選用了金《大明曆》,使其最初的曆法起點就很高。
崇敬上天的習俗和傳統思想以及成功地利用了《大明曆》術,是蒙古族早期領袖重視天文學的思想基礎。
1251年成吉思汗去世,由蒙哥即位。
他的一個弟弟旭烈兀建立了東起阿姆河、西括小亞細亞大部地區的伊兒汗國。
旭烈兀西征時,不少精通天文曆法的中國學者随軍西征,他們後來留在馬拉蓋天文台工作,參加了《伊兒汗曆表》的編纂,并将中國天文曆法介紹到中亞。
他的另一個弟弟忽必烈總領漠南,1256年在開平建立藩邸,并征召回回天文學家為其工作①,顯然這種形勢有利于中國和阿拉伯之間
首先,元初制訂的《授時曆》,在總體水平上大大超過宋代。
曆法的基本數據更精密,計算方法有進步,并有一些新的創造。
其次,天文儀器的制造水平有所提高。
宋代渾儀的制造已很精緻,元初為制訂《授時曆》而設計制造的天文儀器卻有更多的創新,特别是對渾儀作了革命性的改造。
第三,元代建立兩所大型的國家級天文台,各具特色,儀器風格迥然不同,為中國天文學史寫下了新的篇章。
第四,繼唐代一行之後,元代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不但在全國布有許多天文觀測站,而且有的觀測站擁有創新的大型儀器。
第五,繼宋代大規模的恒星測量之後,元代的恒星觀測又取得新成就。
第二節 元代天文學發展的社會條件 蒙古族有崇敬上天的習俗。
雖然保留原始時期敬畏自然力的遺風,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敬奉不同的神祗似乎是共同的特點,但蒙古族的信仰卻更集中于天。
《蒙鞑備錄》中記有“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稱天”。
《黑鞑事略》記其風俗“其常談必曰托着長生天底氣力..無一事不歸之天”。
從其日常用語可知,他們認為“天”是長生不死的,是威力無比的,能得到“天”的庇護和支持,就有力量戰勝各種困難。
這類語言,甚至常常出現在成吉思汗的诏書中。
如1206年成吉思汗任命失吉忽秃忽為善上斷事官,诏書稱:“當[我]被長生天護祐着,使天下百姓入軌就範的時候,你要作我的耳目..任何人不得違背你的話。
”(《元朝秘史》) 天可見面不可及,要想知道天是不是“庇護”着自己,就得求助于蔔師。
這些蔔師充當着為人們消災祈福的重要角色,從而受到普遍的敬畏。
英國人道森《出使蒙古記》記錄了蒙古人“對于預蔔、預言、占蔔、巫術、咒語等等極為注意。
..當天空出現新月或月圓時,他們便着手去做他們願意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他們稱月亮為大皇帝,并向它下跪祈禱”。
書中還記錄了人們為了免罪而付給占蔔者許多錢。
這些習俗是崇敬上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成吉思汗在征戰中帶有許多星占家,其主要任務是在重大軍事行動前作出預蔔。
耶律楚材就是其中最受重視的一個天文星占家。
“太祖十五年(1220)..八月長星見西方,楚材曰:女真将易主矣,明年而金主殂。
”(《新元史·耶律楚材傳》)由于這次成功的預蔔,“帝出兵必命楚材蔔”。
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博學多才,旁通天文曆算及醫蔔,1219年跟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域。
在征伐祃旗時逢雨雪三尺,他釋為克敵之兆而解大汗的不吉之疑,進兵果勝,因而為成吉思汗所看重。
另外兩件事更使他威信日高,1220年,成吉思汗身邊的西域天文星占家們說,這年五月望傍晚有月食,楚材根據自己的推算認為沒有,結果證明楚材是對的;他又推算出1221年十月望有月食,西域人認為沒有,屆時果然發生日偏食。
這兩件事使成吉思汗非常信服地對耶律楚材說:“汝于天上事尚無不知,況人事乎。
”(《新元史·耶律楚材傳》)天象預報的準确,也使崇敬上天的蒙古族統治者對天文星占更加關注,成吉思汗有時還親自灼羊脾以驗證楚材所蔔。
為什麼耶律楚材能知天上事呢,原來他是用金《大明曆》作的推算,事實證明這部曆法是一部好的曆法。
據《元史·曆志》稱,“元初承用金大明曆”,《新元史·曆志》也載:“蒙古初無曆法。
太祖十五年駐跸撒馬爾罕城,回鹘人奏:五月望月食。
中書令耶律楚材以大明曆推之。
”看來蒙古帝國至遲在1220年左右是沿用金《大明曆》的。
金《大明曆》與南朝祖沖之《大明曆》同名異曆。
金天會十五年(1137)頒用的《大明曆》實際上是受宋代優秀曆法《紀元曆》的影響而編成的,1180年又經過金代著名數學家、曆法家趙知微重新修訂,水平更為提高。
可以說漢族天文曆法對北方少數民族天文曆法水平的提高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他們經過消化吸收并加以發展後,又産生了超過《紀元曆》水平的新曆法。
蒙古族統治者選用了金《大明曆》,使其最初的曆法起點就很高。
崇敬上天的習俗和傳統思想以及成功地利用了《大明曆》術,是蒙古族早期領袖重視天文學的思想基礎。
1251年成吉思汗去世,由蒙哥即位。
他的一個弟弟旭烈兀建立了東起阿姆河、西括小亞細亞大部地區的伊兒汗國。
旭烈兀西征時,不少精通天文曆法的中國學者随軍西征,他們後來留在馬拉蓋天文台工作,參加了《伊兒汗曆表》的編纂,并将中國天文曆法介紹到中亞。
他的另一個弟弟忽必烈總領漠南,1256年在開平建立藩邸,并征召回回天文學家為其工作①,顯然這種形勢有利于中國和阿拉伯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