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關燈
小
中
大
希伊斯和金珍發明數學棋是1949年春節前的事,春節後不久,就是在省城C市迎來解放的前不久,希伊斯接到美國《數學理論》雜志的邀請,前往美國洛杉矶加州大學參加一個數學學術活動。
考慮到與會者路途上的便利,會議組織者在香港設有聯絡站,所有亞洲方向的與會者都先在香港集中,然後搭乘飛機往返。
所以,希伊斯這次西行時間很短,前後隻有半個多月,以緻返校時人們都不大相信他去了大洋彼岸。
不過,證明他去了的東西是很多的,比如家鄉波蘭、奧地利以及美國一些院校和研究機構邀請他去供職的書函,再如與馮·諾伊曼、夏普利、庫恩等著名數學家的合影照片,還有,他還帶回來了當年美國普特南數學競賽試題。
【容先生訪談實錄】普特南是個數學家的名字,全名叫威廉·洛威爾·普特南,出生在美國,在數學界有高斯第二的美譽。
1921年,美國數學委員會會同各大學發起了一年一度的全美普特南數學競賽活動,在各大院校和數學界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也是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發現數學人才的重要途徑。
競賽是專為本科生設的,但試題的難度似乎是為數學家設的。
據說,盡管每年大多數參賽者都是各院校數學系的優異生,但由于試題無法想像的難,多年來參賽者得分的平均分數仍然接近于零。
每年競賽前30名優勝者,一般均可被美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錄取,像哈佛大學,每年都許諾前三名優勝者隻要選擇哈佛,就可以獲得全校最高獎學金。
那一年競賽共有15道試題,總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45分鐘,揭榜最高分是分,前十名的平均分為分。
希伊斯所以帶普特南數學競賽試題回來,想的就是要考測一下珍弟。
也隻有珍弟,其他的人,包括有些老師,他覺得考他們無非是給他們難堪而已,所以還是不要考的好。
在考珍弟之前,他先把自己在房間裡關了45分鐘,考了一遍,然後又自己給自己閱卷、評分。
他覺得自己得分不會超出最高分,因為他隻做了八道題,最後一題還沒做完。
當然,如果時間許可的話,這些題他基本上都可以對付得了,問題就是時間。
普特南數學競賽的宗旨就是十分突出地強調了兩點:一、數學是科學中的科學;二、數學是時間中的科學。
有原子彈之父之稱的美國科學家兼實業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曾說過:在所有科學中,時間是真正的難題;在一個無限的時間内,所有的人将發現世上所有的秘密。
有人說,第一枚原子彈的及時問世,就是最好地解決了當時全世界人都面臨的如何盡快結束二次大戰的巨大難題。
設想一下,如果讓希特勒率先擁有原子彈,人類将面臨——再次面臨——多大的難題?珍弟在規定的45分鐘内做完六道題,其中一道證明題,希伊斯認為他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沒給分。
最後一題是推理題,當時隻剩下一分半鐘,根本沒時間去推理,所以他沒有動筆,隻是沉思着,但在臨終的幾秒前,他居然給出了正确的結果。
這有點荒唐,也再次說明珍弟一貫有的超常的直覺能力。
這題的評分尺度是靈活的,可以給滿分,也可以少給分,多或少全憑老師對學生平時的德智印象決定,但最少不能低于分,希伊斯最後就是苛刻地隻給他分。
但就這樣珍弟最後的得分是4分,仍然高過當年全美普特南數學競賽前10名優勝者分的平均分。
這就是說,珍弟要是參賽肯定将跻身前10名之列,然後等待他的将是名牌學府,高等獎學金,還有在數學界最初的聲譽。
但是你沒有參賽,倘若又把這成績拿給人看,回複他的也許隻有無情的嘲笑。
因為沒人會相信,一個還沒念完大一的中國小子能博得如此高分,如此高分意味的無非就是欺騙。
沒人相信的欺騙。
愚蠢的欺騙。
即使希伊斯,在這個成績面前,也冥冥地生出一種被欺騙的幻覺,當然隻是幻覺而已。
換句話說,隻有希伊斯才相信這個成績無可置疑的真實性,所以也隻有希伊斯,把這件本來是遊戲的事情當做了一個真實故事的開始——(未完待續)希伊斯首先找到小黎黎,把金珍模拟參加普特南數學競賽的事情詳細說了,然後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他深思熟慮後的意見。
希伊斯說:“我可以負責地說,金珍今天是我們N大學數學系最拔尖的學生,明天也會成為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這樣世界著名大學數學系的尖子生,所以我建議他去留學,哈佛,麻省理工,都可以。
”小黎黎一時無語。
希伊斯又說:“相信他,給他一個機會吧。
”小黎黎搖頭:“恐怕不行。
”“為什麼?”希伊斯睜圓了眼。
“沒錢。
”小黎黎幹脆地說。
“至多一個學期,”希伊斯說,“我相信他第二學期就可以得到獎學金的。
”“别說一學期,”小黎黎苦笑道,“家裡現在恐怕連路資都湊不齊。
”希伊斯沮喪地走了。
希伊斯的沮喪一半是由于心想事不成,另
考慮到與會者路途上的便利,會議組織者在香港設有聯絡站,所有亞洲方向的與會者都先在香港集中,然後搭乘飛機往返。
所以,希伊斯這次西行時間很短,前後隻有半個多月,以緻返校時人們都不大相信他去了大洋彼岸。
不過,證明他去了的東西是很多的,比如家鄉波蘭、奧地利以及美國一些院校和研究機構邀請他去供職的書函,再如與馮·諾伊曼、夏普利、庫恩等著名數學家的合影照片,還有,他還帶回來了當年美國普特南數學競賽試題。
【容先生訪談實錄】普特南是個數學家的名字,全名叫威廉·洛威爾·普特南,出生在美國,在數學界有高斯第二的美譽。
1921年,美國數學委員會會同各大學發起了一年一度的全美普特南數學競賽活動,在各大院校和數學界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也是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發現數學人才的重要途徑。
競賽是專為本科生設的,但試題的難度似乎是為數學家設的。
據說,盡管每年大多數參賽者都是各院校數學系的優異生,但由于試題無法想像的難,多年來參賽者得分的平均分數仍然接近于零。
每年競賽前30名優勝者,一般均可被美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錄取,像哈佛大學,每年都許諾前三名優勝者隻要選擇哈佛,就可以獲得全校最高獎學金。
那一年競賽共有15道試題,總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45分鐘,揭榜最高分是分,前十名的平均分為分。
希伊斯所以帶普特南數學競賽試題回來,想的就是要考測一下珍弟。
也隻有珍弟,其他的人,包括有些老師,他覺得考他們無非是給他們難堪而已,所以還是不要考的好。
在考珍弟之前,他先把自己在房間裡關了45分鐘,考了一遍,然後又自己給自己閱卷、評分。
他覺得自己得分不會超出最高分,因為他隻做了八道題,最後一題還沒做完。
當然,如果時間許可的話,這些題他基本上都可以對付得了,問題就是時間。
普特南數學競賽的宗旨就是十分突出地強調了兩點:一、數學是科學中的科學;二、數學是時間中的科學。
有原子彈之父之稱的美國科學家兼實業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曾說過:在所有科學中,時間是真正的難題;在一個無限的時間内,所有的人将發現世上所有的秘密。
有人說,第一枚原子彈的及時問世,就是最好地解決了當時全世界人都面臨的如何盡快結束二次大戰的巨大難題。
設想一下,如果讓希特勒率先擁有原子彈,人類将面臨——再次面臨——多大的難題?珍弟在規定的45分鐘内做完六道題,其中一道證明題,希伊斯認為他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沒給分。
最後一題是推理題,當時隻剩下一分半鐘,根本沒時間去推理,所以他沒有動筆,隻是沉思着,但在臨終的幾秒前,他居然給出了正确的結果。
這有點荒唐,也再次說明珍弟一貫有的超常的直覺能力。
這題的評分尺度是靈活的,可以給滿分,也可以少給分,多或少全憑老師對學生平時的德智印象決定,但最少不能低于分,希伊斯最後就是苛刻地隻給他分。
但就這樣珍弟最後的得分是4分,仍然高過當年全美普特南數學競賽前10名優勝者分的平均分。
這就是說,珍弟要是參賽肯定将跻身前10名之列,然後等待他的将是名牌學府,高等獎學金,還有在數學界最初的聲譽。
但是你沒有參賽,倘若又把這成績拿給人看,回複他的也許隻有無情的嘲笑。
因為沒人會相信,一個還沒念完大一的中國小子能博得如此高分,如此高分意味的無非就是欺騙。
沒人相信的欺騙。
愚蠢的欺騙。
即使希伊斯,在這個成績面前,也冥冥地生出一種被欺騙的幻覺,當然隻是幻覺而已。
換句話說,隻有希伊斯才相信這個成績無可置疑的真實性,所以也隻有希伊斯,把這件本來是遊戲的事情當做了一個真實故事的開始——(未完待續)希伊斯首先找到小黎黎,把金珍模拟參加普特南數學競賽的事情詳細說了,然後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他深思熟慮後的意見。
希伊斯說:“我可以負責地說,金珍今天是我們N大學數學系最拔尖的學生,明天也會成為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這樣世界著名大學數學系的尖子生,所以我建議他去留學,哈佛,麻省理工,都可以。
”小黎黎一時無語。
希伊斯又說:“相信他,給他一個機會吧。
”小黎黎搖頭:“恐怕不行。
”“為什麼?”希伊斯睜圓了眼。
“沒錢。
”小黎黎幹脆地說。
“至多一個學期,”希伊斯說,“我相信他第二學期就可以得到獎學金的。
”“别說一學期,”小黎黎苦笑道,“家裡現在恐怕連路資都湊不齊。
”希伊斯沮喪地走了。
希伊斯的沮喪一半是由于心想事不成,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