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頭。
“是洋先生教你的?”對方還是點點頭。
“你老是不開口,難道真是啞巴?”小黎黎說,聲音裡帶點兒指責的意思,“如果是的就跟我再點個頭,如果不是就對我開口說話。
”為了怕他聽不懂國語,小黎黎還用英語重複了這段話。
大頭蟲走到竈邊,把切好的紅薯倒入開水裡,然後用英語回答說他不是啞巴。
小黎黎又問他會不會說國語,大頭蟲用國語回答說會的。
小黎黎笑了笑,說:“你的國語說得跟我的英語一樣怪腔怪調,大概也是跟洋先生學的吧?”大頭蟲又點點頭。
小黎黎說:“不要點頭。
”大頭蟲說:“好的。
”小黎黎說:“我已多年不說英語,生疏了,所以你最好跟我說國語。
”大頭蟲用國語說:“好的。
”小黎黎走到書桌前,在太師椅上坐下,點了枝煙,又問:“今年多大了?”“12。
”“除了教你看這些書,洋先生還教過你什麼?”“沒有了。
”“難道洋先生沒教你怎麼圓夢?他可是出名的圓夢大師。
”“教了。
”“學會了嗎?”“會了。
”“我做了個夢,給我圓一下可以嗎?”“不可以。
”“為什麼?”“我隻給自己圓夢。
”“那你給我說說看,你夢見了什麼?”“我什麼都夢見了。
”“夢見過我嗎?”“見過。
”“知道我是誰嗎?”“知道。
”“誰?”“容家第八代後代,生于1883年,排行廿一,名容小來,字東前,号澤土,人稱小黎黎,乃N大學創始人老黎黎之子。
1906年畢業于N大學數學系,1912年留學美國,獲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N大學從教至今,現任N大學副校長,數學教授。
”“對我很了解嘛。
”“容家的人我都了解。
”“這也是洋先生教的?”“是。
”“他還教過你什麼?”“沒有了。
”“上過學嗎?”“沒有。
”“想上學嗎?”“沒想過。
”鍋裡的水又沸騰起來,熱氣彌漫着屋子,夾雜着食熟的香氣。
老人站起身來,準備去園子走走。
孩子以為他要走,喊他留步,說洋先生有東西留給他。
說着走到床前,從床底下摸索出一個紙包,遞給他說:“老爹爹說過的,老爺要來了,就把這送給您。
”“老爹爹?”老人想了想,“你是說洋先生吧?”“是。
”“這是什麼?”老人接過紙包。
“老爺打開看就知道了。
”東西被幾張泛黃的紙張包裹着,看起來不小,其實是虛張聲勢的,散開紙包,露出的是一尊可以用手握住的觀音像,由白玉雕刻而成,眉心裡鑲着一顆暗綠的藍寶石,仿佛是第三隻眼。
小黎黎握在手上端詳着,頓時感覺到一股清爽的涼氣從手心裡往他周身漫溢,暗示出白玉品質的上乘。
雕刻的手藝也是精湛的,而沉浸在手藝中的法度透露出的是它源遠流長的曆史。
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件上好的藏品,把它出手利祿是匪淺的。
老爺掂量着,望着孩子,沉吟道:“我與洋先生素無交道,他為何要送貴物與我?”“不知道。
”“知道吧,這東西很值錢的,還是你留着吧。
”“不。
”“你自幼受洋先生厚愛,情同親人,它應該是你的。
”“不。
”“你比我更需要它。
”“不。
”“莫非是洋先生怕你賣不好價錢,托我代你把它出售?”“不。
”正這麼說着時,老爺的目光無意間落到外包紙上,見上面記滿了演算的數字,一遍一遍的演算,好像在算術一個複雜的數目。
把幾張紙全鋪開來看,都是一樣的,是一道一道的算術題。
話題就這樣轉換了,老爺問:“洋先生還在教你算術?”“沒有。
”“這是誰做的?”“我。
”“你在做什麼?”“我在算老爹爹在世的日子……”
“是洋先生教你的?”對方還是點點頭。
“你老是不開口,難道真是啞巴?”小黎黎說,聲音裡帶點兒指責的意思,“如果是的就跟我再點個頭,如果不是就對我開口說話。
”為了怕他聽不懂國語,小黎黎還用英語重複了這段話。
大頭蟲走到竈邊,把切好的紅薯倒入開水裡,然後用英語回答說他不是啞巴。
小黎黎又問他會不會說國語,大頭蟲用國語回答說會的。
小黎黎笑了笑,說:“你的國語說得跟我的英語一樣怪腔怪調,大概也是跟洋先生學的吧?”大頭蟲又點點頭。
小黎黎說:“不要點頭。
”大頭蟲說:“好的。
”小黎黎說:“我已多年不說英語,生疏了,所以你最好跟我說國語。
”大頭蟲用國語說:“好的。
”小黎黎走到書桌前,在太師椅上坐下,點了枝煙,又問:“今年多大了?”“12。
”“除了教你看這些書,洋先生還教過你什麼?”“沒有了。
”“難道洋先生沒教你怎麼圓夢?他可是出名的圓夢大師。
”“教了。
”“學會了嗎?”“會了。
”“我做了個夢,給我圓一下可以嗎?”“不可以。
”“為什麼?”“我隻給自己圓夢。
”“那你給我說說看,你夢見了什麼?”“我什麼都夢見了。
”“夢見過我嗎?”“見過。
”“知道我是誰嗎?”“知道。
”“誰?”“容家第八代後代,生于1883年,排行廿一,名容小來,字東前,号澤土,人稱小黎黎,乃N大學創始人老黎黎之子。
1906年畢業于N大學數學系,1912年留學美國,獲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N大學從教至今,現任N大學副校長,數學教授。
”“對我很了解嘛。
”“容家的人我都了解。
”“這也是洋先生教的?”“是。
”“他還教過你什麼?”“沒有了。
”“上過學嗎?”“沒有。
”“想上學嗎?”“沒想過。
”鍋裡的水又沸騰起來,熱氣彌漫着屋子,夾雜着食熟的香氣。
老人站起身來,準備去園子走走。
孩子以為他要走,喊他留步,說洋先生有東西留給他。
說着走到床前,從床底下摸索出一個紙包,遞給他說:“老爹爹說過的,老爺要來了,就把這送給您。
”“老爹爹?”老人想了想,“你是說洋先生吧?”“是。
”“這是什麼?”老人接過紙包。
“老爺打開看就知道了。
”東西被幾張泛黃的紙張包裹着,看起來不小,其實是虛張聲勢的,散開紙包,露出的是一尊可以用手握住的觀音像,由白玉雕刻而成,眉心裡鑲着一顆暗綠的藍寶石,仿佛是第三隻眼。
小黎黎握在手上端詳着,頓時感覺到一股清爽的涼氣從手心裡往他周身漫溢,暗示出白玉品質的上乘。
雕刻的手藝也是精湛的,而沉浸在手藝中的法度透露出的是它源遠流長的曆史。
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件上好的藏品,把它出手利祿是匪淺的。
老爺掂量着,望着孩子,沉吟道:“我與洋先生素無交道,他為何要送貴物與我?”“不知道。
”“知道吧,這東西很值錢的,還是你留着吧。
”“不。
”“你自幼受洋先生厚愛,情同親人,它應該是你的。
”“不。
”“你比我更需要它。
”“不。
”“莫非是洋先生怕你賣不好價錢,托我代你把它出售?”“不。
”正這麼說着時,老爺的目光無意間落到外包紙上,見上面記滿了演算的數字,一遍一遍的演算,好像在算術一個複雜的數目。
把幾張紙全鋪開來看,都是一樣的,是一道一道的算術題。
話題就這樣轉換了,老爺問:“洋先生還在教你算術?”“沒有。
”“這是誰做的?”“我。
”“你在做什麼?”“我在算老爹爹在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