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做父親⑴
關燈
小
中
大
,批判了上海《時事新報》副刊《潑克》所載諷刺畫的惡劣形象和錯誤傾向,并對新的美術創作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在《随感錄四十六》中有“我輩即使才能不及,不能創作,也該當學習”的話;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時事新報》就發表了署名“記者”的《新教訓》一文,罵魯迅“輕佻”、“狂妄”、“頭腦未免不清楚,可憐!”等等。
⑹“人倫之始”語見《南史·阮孝緒傳》。
⑺“父兮生我”語見《詩經·小雅·蓼莪》。
⑻這裡說的“勸孝”的樂府,指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公言報》所載林琴南作《勸世白話新樂府》的《母送兒》篇,其中說:“母送兒,兒往學堂母心悲。
……娘親方自磨杏仁,兒來兒來來嘗新。
嬌兒含淚将娘近,兒近退學娘休嗔。
……兒言往就教,那想教師不教孝。
……再讀《孝經》一卷終,不去學堂倒罷了。
” ⑼“人乳喂豬”《世說新語·汰侈》載:“武帝(司馬焱)嘗降王武子(濟)家,武子供馔,……[丞灬][犭屯]肥美,異于常味。
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犭屯]。
” ⑽善種學即優生學,是英國高爾頓在一八八三年提出的“改良人種”的學說。
它認為人或人種在生理和智力上的差别是由遺傳決定的,隻有發展所謂“優等人”,淘汰“劣等人”,社會問題才能解決。
魯迅以後對這種把生物學照搬到社會生活上來的學說采取了否定态度,參看《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⑾“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語見《論語·學而》。
⑿“老複丁”從老年回複壯年。
語出漢代史遊《急就篇》:“長樂無極老複丁”。
⒀“勃豀”指婆媳争吵。
語出《莊子·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豀。
” ⒁歐美家庭并無“逆子叛弟”之說,見于林琴南所譯小說《孝友鏡》(比利時恩海貢斯翁士著)的《譯餘小識》:“此書為西人辨誣也。
中國人之習西學者恒曰:‘男子二十而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莞約而拘攣之;兄弟各立門戶,不相恤也。
是名社會主義,國因以強。
’然近年所見,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國胡不強?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抑兇頑之氣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為,與西俗胡涉?此書……父以友傳,女以孝傳,足為人倫之鑒矣。
命曰《孝友鏡》,亦以醒吾中國人勿誣人而打妄語也。
” ⒂“萬年有道之長”久遠的意思。
這是封建臣子頌揚朝廷的一句成語。
⒃舉孝是漢代選拔官吏的辦法之一,由各地推薦“善事父母”的孝子到朝中去作官。
效悌力田,是漢唐科舉名目之一,由地方官向朝廷推薦所謂有“孝悌”德行和努力耕作的人,中選者分别任用或給予賞賜。
孝廉方正,是清代特設的科舉名目,由地方官薦舉所謂孝、廉、方正的人,經禮部考試,授以知縣等官。
⒄割股即所謂“割股療親”,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藥,以醫治父母的重病。
《宋史·選舉志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 ⒅路粹引孔融的話,見《後漢書·孔融傳》。
路粹,字文蔚,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人,曹操的軍謀祭酒。
他承曹操的意旨控告孔融,說孔融對祢衡講過這幾句話,曹操便用“不孝”的罪名殺掉孔融。
但曹操在《求賢令》中又說隻要有才能,“不仁不孝”的人也可任用,在這件事上自相矛盾,因此魯迅說“教人發笑”。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漢獻帝時曾為北海相,因而有“北海先生”之稱。
⒆斯賓塞(H.Spencer,1820-1903)英國哲學家。
他是終身不娶的學者。
主要著作有《綜合哲學體系》等。
⑿“實用主義”即實驗主義,現代資産階級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流派。
産生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主要代表有美國的皮爾斯、杜威等。
其基本觀點是否認真理的客觀性,主張有用即真理。
[21]哭竹三國時吳國孟宗的故事。
唐代白居易編的《白氏六帖》說:“孟宗後母好筍,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筍為之出。
”卧冰,晉代王詳的故事。
《晉書·王詳傳》說,他的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詳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嘗穢,南朝梁庾黔婁的故事。
《梁書·庾黔婁傳》說,他的父親庾易“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
’易洩痢,黔婁辄取嘗之。
”這三個故事都收在《二十四孝》中。
[22]《孝經》儒家經典之一,共十八章,孔門後學所述。
漢代列入“七經”之一,後來又列入“十三經” [23]“學于古訓”語見《尚書·說命》。
[2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見《孟子·離婁》。
據漢代趙岐注:“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⑹“人倫之始”語見《南史·阮孝緒傳》。
⑺“父兮生我”語見《詩經·小雅·蓼莪》。
⑻這裡說的“勸孝”的樂府,指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公言報》所載林琴南作《勸世白話新樂府》的《母送兒》篇,其中說:“母送兒,兒往學堂母心悲。
……娘親方自磨杏仁,兒來兒來來嘗新。
嬌兒含淚将娘近,兒近退學娘休嗔。
……兒言往就教,那想教師不教孝。
……再讀《孝經》一卷終,不去學堂倒罷了。
” ⑼“人乳喂豬”《世說新語·汰侈》載:“武帝(司馬焱)嘗降王武子(濟)家,武子供馔,……[丞灬][犭屯]肥美,異于常味。
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犭屯]。
” ⑽善種學即優生學,是英國高爾頓在一八八三年提出的“改良人種”的學說。
它認為人或人種在生理和智力上的差别是由遺傳決定的,隻有發展所謂“優等人”,淘汰“劣等人”,社會問題才能解決。
魯迅以後對這種把生物學照搬到社會生活上來的學說采取了否定态度,參看《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⑾“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語見《論語·學而》。
⑿“老複丁”從老年回複壯年。
語出漢代史遊《急就篇》:“長樂無極老複丁”。
⒀“勃豀”指婆媳争吵。
語出《莊子·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豀。
” ⒁歐美家庭并無“逆子叛弟”之說,見于林琴南所譯小說《孝友鏡》(比利時恩海貢斯翁士著)的《譯餘小識》:“此書為西人辨誣也。
中國人之習西學者恒曰:‘男子二十而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莞約而拘攣之;兄弟各立門戶,不相恤也。
是名社會主義,國因以強。
’然近年所見,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國胡不強?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抑兇頑之氣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為,與西俗胡涉?此書……父以友傳,女以孝傳,足為人倫之鑒矣。
命曰《孝友鏡》,亦以醒吾中國人勿誣人而打妄語也。
” ⒂“萬年有道之長”久遠的意思。
這是封建臣子頌揚朝廷的一句成語。
⒃舉孝是漢代選拔官吏的辦法之一,由各地推薦“善事父母”的孝子到朝中去作官。
效悌力田,是漢唐科舉名目之一,由地方官向朝廷推薦所謂有“孝悌”德行和努力耕作的人,中選者分别任用或給予賞賜。
孝廉方正,是清代特設的科舉名目,由地方官薦舉所謂孝、廉、方正的人,經禮部考試,授以知縣等官。
⒄割股即所謂“割股療親”,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藥,以醫治父母的重病。
《宋史·選舉志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 ⒅路粹引孔融的話,見《後漢書·孔融傳》。
路粹,字文蔚,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人,曹操的軍謀祭酒。
他承曹操的意旨控告孔融,說孔融對祢衡講過這幾句話,曹操便用“不孝”的罪名殺掉孔融。
但曹操在《求賢令》中又說隻要有才能,“不仁不孝”的人也可任用,在這件事上自相矛盾,因此魯迅說“教人發笑”。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漢獻帝時曾為北海相,因而有“北海先生”之稱。
⒆斯賓塞(H.Spencer,1820-1903)英國哲學家。
他是終身不娶的學者。
主要著作有《綜合哲學體系》等。
⑿“實用主義”即實驗主義,現代資産階級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流派。
産生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主要代表有美國的皮爾斯、杜威等。
其基本觀點是否認真理的客觀性,主張有用即真理。
[21]哭竹三國時吳國孟宗的故事。
唐代白居易編的《白氏六帖》說:“孟宗後母好筍,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筍為之出。
”卧冰,晉代王詳的故事。
《晉書·王詳傳》說,他的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詳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嘗穢,南朝梁庾黔婁的故事。
《梁書·庾黔婁傳》說,他的父親庾易“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
’易洩痢,黔婁辄取嘗之。
”這三個故事都收在《二十四孝》中。
[22]《孝經》儒家經典之一,共十八章,孔門後學所述。
漢代列入“七經”之一,後來又列入“十三經” [23]“學于古訓”語見《尚書·說命》。
[2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見《孟子·離婁》。
據漢代趙岐注:“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