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教篇

關燈
觀察和研究天體,證實了哥白尼的宇宙太陽中心說。

    著有《兩種新科學的對話》、《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等。

     (56)思疊文(1548—1620)荷蘭數學家、物理學家。

    對靜力學方面的力的平衡關系有不少闡發。

    著有《靜力學及流體力學》等。

     (57)德(1544—1603)通譯吉爾伯特,英國物理學家、醫學家。

    對于磁學有不少貢獻,創立磁氣分子說。

    著有《磁石論》等。

     (58)哈維(1578—1657)英國醫學家。

    他發現了血液循環現象,使生理學确立為科學。

    著有《動物心血運動的解剖研究》等。

     (59)林舍亞克特美即意大利的科學院,一六○三年創立于羅馬。

     (60)培庚通譯弗蘭西斯·培根,近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

    著有《新工具》(即文中所說的《格緻新機》、《新機論》)、《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等。

     (61)特嘉爾通譯笛卡兒,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的創始人。

    他的哲學思想傾向于二元論。

    著有《哲學原理》(即文中所說的《哲學要義》)、《方法論》等。

     (62)外籀即演繹法。

     (63)公論即定理。

     (64)培根的這段話,見于他的著作《新工具》第一卷第二條。

     (65)笛卡兒的這段話,見于他的著作《方法論》第二編。

     (66)波爾(1627—1691)通譯波義耳,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

    他用實驗闡明氣壓升降的原理,發現著名的“波義耳定律”;他在化學分析方面也有重要貢獻。

    著有《關于空氣彈性及其效應的物理——力學的新實驗》、《關于顔色的實驗與想法》等。

     (67)奈端(1642—1727)通譯牛頓,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

    他發現了力學基本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創立了微積分學和光的分析。

    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等。

     (68)巴斯加耳(1623—1662)通譯帕斯卡,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

    他用水銀器測量大氣的壓力,發現“帕斯卡定律”。

    著有《關于真空的新實驗與想法》、《算術三角論》等。

     (69)多烈舍黎(1608—1647)通譯托裡拆利,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

    他從水利工程中研究液體的運動,發明氣壓計。

    著有《運動論》、《幾何概貌》等。

     (70)摩勒畢奇(1628—1694)通譯馬爾比基,意大利解剖學家。

    他精密地研究了生理組織,發現毛細管。

    著有《肺炎的解剖學觀察》、《郯解剖學》等。

     (71)侯失勒(1792—1871)通譯赫歇耳,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

    他完成了全天體系統的觀測,著有《天文學大綱》等。

     (72)拉布拉(1749—1827)通譯拉普拉斯,法國天文學家、數學家。

    他是宇宙進化論的先驅者之一,發展了康德的星雲說,認為太陽系是由星雲發展而來,不是上帝創造的,并以天體的運行闡明牛頓的學說,著有《天體力學》等。

     (73)揚俱(1773—1829)通譯楊格,英國物理學家。

    研究光的波動,發現“楊格率”。

    著有《自然哲學和力學工藝講座》等。

     (74)歐思第德(1777—1851)丹麥物理學家。

    一八二○年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電和磁之間的關系,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

    著有《關于電的不一緻效應的實驗》、《大自然的靈魂》等。

     (75)疊亢陀耳(1778—1841)通譯德堪多,瑞士植物學家。

    主要研究植物的自然分類法,對植物生理學、解剖學等方面也有貢獻。

    著有《植物界自然分類長編》等。

     (76)威那(1750—1817)通譯魏爾納,德國地質學家。

    他認為一切岩石都由海底沉積形成,是“水成學派”的創始人。

    著有《化石的外表特征》等。

     (77)哈敦(1726—1797)通譯赫頓,英國地質學家。

    他認為一切岩石都由火山的爆發形成,是“火成學派”的創始人。

    著有《地球的理論》等。

     (78)瓦特(1736—1819)英國發明家。

    一七七四年完成對原始蒸汽機的重大改進,使它能夠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産,促成近代史上有名的産業革命。

     (79)顯鏡衡機即顯微鏡和天平。

     (80)成然頃刻,很快。

    《莊子·大宗師》:“成然寐,蘧然覺。

    ” (81)立撥立刻覆滅。

     (82)指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

    這次革命開始後,法國貴族、僧侶、地主等勾引普、奧等國軍隊,于一七九二年七月向法國大舉進攻。

    當時法國革命的資産階級和愛國人民群衆奮起抵抗,八月推翻君主政體,九月召開國民公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最後擊退了外國侵略者。

    下文說到的科學家蒙日、穆勒惠等都參加了這一鬥争。

     (83)阿羅戈(F.Arago。

    1786—1853)法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

    著有《大衆天文學》等。

     (84)孟耆(G.Monge,1746—1818)通譯蓋帕德·蒙日,法國數學家。

    著有《靜力學引論》等。

     (85)有線電報發明于一八三三年,無線電報至一八九八年才進入實際應用。

    此處疑有誤。

     (86)摩洛(V.Moreau,1763—1813)法國将軍。

    先學法律,在法國大革命時加入軍隊。

     (87)加爾諾(1753—1823)通譯卡爾諾,法國數學家、政治家。

    著有《論微積分中的形而上學》、《平衡與運動的基本原理》等。

     (88)孚勒克洛(A.F.deFourcroy,1755—1809)法國化學家。

    著有《博學和化學要旨》等。

     (89)穆勒惠(G.deMorveau,1737—1816)法國化學家。

    他與巴列克黎、孚勒克洛等合著有《化學命名方法》。

     (90)巴列克黎(C.L.deBerthollet,1748—1822)法國化學家。

    他是人造硝的發明者,著有《親合力規律研究》等。

     (91)拿坡侖(NapoléonBonaparte,1769—1821)即拿破侖·波拿巴,法國大革命時期軍事家、政治家。

    一七九九年任共和國執政。

    一八○四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自稱拿破侖一世。

     (92)狹斯丕爾(1564—1616)通譯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文學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有《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三十七種。

     (93)洛菲羅(1483—1520)通譯拉斐爾,意大利畫家、雕刻家,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藝術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有《西克斯丁聖母》、《雅典學院》等。

     (94)培得诃芬(1770—1827)通譯貝多芬,德國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豐富,對近代西洋音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